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皂角刺药学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有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1].皂角刺又名皂荚刺、皂刺、天丁、皂角针、皂针.我国对皂角刺的研究较偏重于生药鉴别和临床功效.本文对皂角刺的生药学、炮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状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皂荚刺为落叶乔木皂荚树的棘刺。始见于宋《图经本草》:其后历代本草书籍中有较多记载.如《本草行义补遗》、《医学入门》。据历代本草记载,皂角刺的作用归纳起来不外拓毒排脓、活血消痛,临床主要用于外科疮痛疾患.受黄宜绣”一种皂荚刺,气味辛温,……但其锋铣,直达息处,皮鼓痛谊”之启发,笔者以皂荚刺为主药用治以疼庆为主的周圄血管疾病、坐骨神经历、卵巢囊肿等均收到显著疗效.李某,男,73岁,农民。1990年IO月14日初诊。患有双下肢静脉曲张史三十余年。两月前因夜宿露下,右下肢内侧牵引掣痛,曲膝痛剧,行动困难。曾至地…  相似文献   

3.
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1]。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湖北、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等地[2]。性味辛温,功能消肿排脓,祛风杀虫。主要用于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之症以及皮癣、麻风等[3]。近年来,常有将皂角刺的混淆品冒充正品使用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临床用药的安全可靠。现将正品和常见混淆品的来源及性状,显微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皂角刺及其伪品同属植物棘刺的理化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皂角刺属常用中药,来源于豆科Leguminosae)皂荚属(Gleditsia)植物皂荚(G.sinensisLam.)的干燥棘刺,调查研究发现,在皂角刺原药材或饮片中常混杂有同属植物山皂荚(G.japonicaMiq.)、华南皂荚(G.fera(L...  相似文献   

5.
皂角刺,又称天丁、皂针等,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主要产于江苏、湖北等地,全年均可采收,民间及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皂角刺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抗凝血和抗癌等作用。我国对皂角刺的研究不多,较偏重于生药鉴别和临床功效。本文对皂角刺的鉴别、炮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种用松香制伪的沉香药材鉴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识别一种伪品沉香及其制伪方法。方法通过性状特征、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浸出物含量测定及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比较正品沉香与伪品沉香的区别。结果伪品沉香的醇浸出物含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沉香"鉴别项下有关规定,但其他检验项目均与正品沉香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伪品沉香由松香制伪,醇浸出物含量已不能作为评价沉香质量的唯一指征,建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沉香"鉴别项下增加薄层色谱鉴别。  相似文献   

7.
天丁又名皂角刺,性味辛,温。功用主治为搜风,拔毒,消肿,排脓。治痈肿,疠风,癣疮,胎衣不下。笔者在临床中发挥,不仅把它用于治疗外科上的痈疽疮毒,还把它用于治疗支气管肺炎,肾炎,妇科带下症等的治疗。取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黄芪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及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性微温 ,味甘 ,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 ,生肌的功效。其成份含有黄芪多糖 ,胡萝卜甙等多种氨基酸。现代药理试验表明 ,还有降血压、抗菌作用 ,还能增强人体机体免疫力。由于作用广 ,效果好 ,使用广泛 ,用量亦大 ,因此 ,市场上有发现用锦葵科植物圆叶锦葵的干燥根充为黄芪销售 ,由于经过加工后从外观形状上较为相似 ,使人难以辨别真假 ,当然 ,还有其它的伪品。苏颂谓 :“今人多苜蓿根假作黄芪 ,折皮亦似绵 ,颇能乱真”。这说明苜蓿的根也是伪品之一…  相似文献   

9.
清热解毒疗痈肿疗疮 一切痈肿疔疮、无名肿毒:取大黄末15g,以鸡蛋调匀,涂敷患处,或用米醋调敷,每日换药1次。成脓者加皂荚刺末10g,调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西红花为常用贵重药材,市场伪品较多,为保证临床应用,探索其有效的鉴别方法。方法 :以鉴定准确的多批西红花正品与多批近期常见的伪品为样本,采用水试和醇试两种方法进行鉴别,并对其试验方法的鉴别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正品水溶液显黄色,染色伪品的水溶液大都会出现橙红色或红色,部分染色伪品出现黄色或未显色而改用50%乙醇做溶剂,结果染色伪品出现红色。结论:《中国药典》西红花水试鉴别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醇试可作为补充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皂荚是豆科云实亚科多年生木本植物,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和高经济价值的优良树种,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皂荚荚果与皂荚刺是传统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皂荚树具有多种优良的经济和社会性能,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该文对皂荚的药用价值以及在食品、化妆品、园艺等领域的应用进行简要叙述,并就目前皂荚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为皂荚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皂角刺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皂角刺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并结合NIST2014质谱库进行检索,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皂角刺挥发油中共鉴定出65个成分,占挥发油成分的64.85%。皂角刺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棕榈酸、亚油酸、芳樟醇、正己醛、2-正戊基呋喃、正十四烷、糠醛、反油酸、植酮、苯乙醛等。【结论】采用GC-MS法对皂角刺挥发油进行分析,为皂角刺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了研究基础,为合理开发利用皂角刺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 七、砂仁及其伪品的鉴别目前,药用砂仁品种非常混乱,我们在抽查中发现把姜科山姜属的数种植物的种子团充砂仁使用。《中国药典》八五年版砂仁项下收载两种,其植物来源为姜科砂仁属植物阳春砂 Amomun Villosum Louy、或海南砂 A、LongiLigulare T、L、Wuu、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它来源的均为伪品不可  相似文献   

14.
远志掺伪品—麦冬须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远志掺伪品—麦冬须根万德光陈幼竹刘友平江春艳盛琳(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关键词远志麦冬须根掺伪品中药鉴定中图分类号R282.5;R282.710.3远志为常用中药,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等功能。《中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其来源为远志科...  相似文献   

15.
天麻别称赤箭,又称明天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系常用中药,有祛风镇痉的功用,治疗头痛眩晕、惊风癫痫,半身不遂、四肢拘挛、腰膝酸痛等症。近年来,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发现多种来源的天麻伪品,在市场上造成天麻品种混乱不清的状况,应加以鉴别澄清。有关天麻及其伪品的研究,我国及日本均已有报道。从文献记载来看天麻伪品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皂角刺水煎液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内实验:建立小鼠背部皮下移植性实体肿瘤H22荷瘤动物模型,灌胃给药后测定肿瘤体积、质量及免疫器官指数;体外实验:用MTT法测定皂角刺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的影响。结果体内实验:在本实验剂量下(0.3mL/g),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皂角刺组肿瘤生长减缓,抑瘤率为38.37%,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均增高;体外实验:实验所用浓度的皂角刺水煎液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小鼠lewis肺癌细胞生长。结论皂角刺有一定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毒和提高机体免疫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朱砂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主含硫化汞(HgS),收载于《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是我国沿用已久的矿物类中药,具清心镇静,安神解毒的功效,用于心悸易惊,失眠多梦,癫痫发狂、小儿惊风,视物眼花,口疮、喉痹、疮疡肿毒等症[1]。近年来,市场上亦有朱砂伪品出现,我们在抽验中发现一种朱砂伪品,是由红色染料与方铅矿碎块伪制而成的,外观与正品朱砂相似,但经研磨,加水试验和进一步的理论试验,易于鉴别,现予报道,供鉴别朱砂的伪品时参考。1 材料与试药朱砂对照药材由云南省药品检验所提供;朱砂伪品由昭通地区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皂角刺对离体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并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方面探讨其对HUVEC增殖抑制的原理。方法选择HUVEC为实验对象,取生长良好的HUVEC用于实验,利用100μmol/L二氯化钴(CoCl_2)诱导HUVEC增殖,同时分别将低、中、高的皂角刺作用于增殖状态下的HUVEC 24 h,进行以下的研究:(1)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皂角刺对HUVEC增殖的抑制程度;(2)流式细胞仪检测皂角刺对HUVEC核内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空白组、增殖组、皂角刺低浓度组、皂角刺中浓度组、皂角刺高浓度组的OD值分别是1.542±0.048、1.836±0.053、1.463±0.042、1.160±0.052、0.861±0.047,示皂角刺显著抑制CoCl_2诱导的HUVEC增殖,而且有浓度依赖关系(P0.01)。(2)空白组、增殖组、皂角刺低浓度组、皂角刺中浓度组、皂角刺高浓度组的PCNA表达率分别是55.29±2.44、79.95±1.62、49.90±4.62、29.15±3.42、18.15±2.53,示皂角刺可以明显降低HUVEC核内PCNA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并呈浓度依赖关系(P0.01)。结论皂角刺有显著抑制HUVEC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喉科是祖国医学体系的组成部分,早在殷商时代甲骨文字已有记载,迨至《内经》叙述较详。如《灵枢·痈疽篇》说:“痈发于嗌中,名曰猛疽,猛疽不治,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其化为脓者,泻则合豕膏,冷  相似文献   

20.
肖敏  任雨琳  黄翠丽  张琪  林有坤 《广西医学》2023,(21):2622-2628+2642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鹤兰墨香浴里精油平衡洗液外治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鹤兰墨香浴里精油平衡洗液的主要成分为皂荚,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皂荚的活性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检索银屑病的相关靶点,使用Venny 2.1.0平台获取皂荚活性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与银屑病相关靶点的交集靶点。针对皂荚治疗银屑病的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皂荚活性化学成分-银屑病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获得皂荚的活性化学成分5个,分别是豆甾醇、谷甾醇、豆甾-4-烯-3,6-二酮、表儿茶素、廿碳-11-烯酸,其对应的作用靶点共162个。获得银屑病的相关靶点共4 104个,将皂荚活性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与银屑病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交集靶点106个。皂荚活性化学成分-银屑病疾病靶点网络图显示,表儿茶素的度值最大,其在皂荚治疗银屑病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PPI网络拓扑学分析结果显示,皂荚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