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二十一世纪视网膜母细胞瘤研究:希望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视网膜母细胞瘤(RB)和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一直是多个 学科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在RB 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长足进步,但也面临更多难题。今后我国RB 研究应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加强各研究单位和不同学科间的合作,充分利用 病例多的优势,争取在RB诊断、治疗和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做出成果。  相似文献   

3.
人类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细胞起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起源于神经原,还是神经胶质细胞或视网膜祖细胞,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论的问题.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广泛应用,以及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基因)和蛋白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证据表明人类RB很可能起源于红绿视锥前体细胞.若能选择性地在人视锥前体细胞中剔除Rb基因,就能确切地知道视锥前体细胞是否为人RB的细胞起源.因此,针对视锥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将是今后RB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组织芯片技术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研究中的可靠性。方法本研究将1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和5例正常视网膜组织做成组织芯片,并对组织芯片上细胞形态和BAG-1蛋白表达情况与常规组织切片作比较。结果组织芯片上细胞形态和BAG-1蛋白表达情况与相应的常规切片上的情况表现出高度一致性(K〉0.75)。结论组织芯片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和正常视网膜组织的研究是可靠的。[眼科新进展2007;27(3):196.197]  相似文献   

5.
苏冠方  徐宁志 《眼科研究》1992,10(2):125-127
在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人的Rb 基因存在状态进行检测时,发现一例患者体细胞Rb 基因有明显扩增改变。Rb 基因在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中的扩增改变,为首次报导,是否意味着Rb 基因扩增与肿瘤发生有着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2003年问收住院治疗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17例(19只眼),均为经眼科检查及组织病理学切片检查确诊的病例。有关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利用Rb基因CAD探针,采用Southern Blot方法,检测5例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及家系中相关人员共19例外周血白细胞DNA。2例患者体细胞出现Rb基因半合缺失,其中1例Rb基因半合缺失来自亲代生殖细胞,另1例Rb基因半合缺失可能发生于配子形成期。这一结果为以分子水平为基因的“二次突变论”提供了依据,并表明此方法在临床上有推广应用价值。文中还讨论了第二恶性肿瘤问题。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母细胞瘤瘤细胞凋亡分子病理学及自发退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证明视网膜母细胞瘤中存在Rb细胞凋亡,阐明Rb自发退化的机制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光镜、电镜及TUNEL标记技术进行形态学定性研究;同时应用计算机自动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研究,分析Rb细胞各种肿瘤生长相关参数。结果光镜观察47例Rb,均发现特征性病理退化区,该可见大量具有典型凋亡细胞形态特征的Rb退化细胞。而在Rb生长旺盛区则零星可见。电镜观察7例Rb,可见处于不同凋亡阶段的Rb退化细胞  相似文献   

9.
297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浸润的形态学分期标准,为在统一的上进一步对该肿瘤进行临床病理研究。方法 对摘除的297例原发性Rb患者的眼球组织标本,进行光镜观察。结果 肿瘤侵犯球壁组织在形态学上可分为4期(色素上皮-脉络膜分期)Ⅰ期,仅 色素上皮层受侵犯,Bruch膜结构完整,Ⅱ期,Bruch膜结构被各膜毛细血管层未被侵犯,Ⅲ期,肿瘤浸润深达脉络膜,靠近毛细血管层的中血管层内的小范围区域,Ⅳ期,大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生命。本文通过对5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2-22上的随访,对其性别,发病年龄、病程、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及治疗等进行了统计学分析,探讨了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Yu W  Li B  Ren RJ  Gao F  Li LQ  Liu XC  Wang Y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7):594-599
目的探讨苦参碱(Ma)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母细胞瘤HXO-Rb4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的人HXO—Rb44细胞经不同浓度的Ma作用后,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的生长状况;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流式细胞技术及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形态学变化;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一定浓度范围内Ma可抑制HXO—Rb44细胞的生长(P〈0.01),24h内呈浓度依赖性。0.4mmol/LMa作用12h,可观察到HXO—Rb44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细胞凋亡率开始增加(P〈0.01),端粒酶活性下降(P〈0.01),两者在48h内均呈时间依赖性,并具有一定相关性(r=-0.961,P〈0.01)。结论Ma可抑制HXO—Rb44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端粒酶活性下降可能是Ma诱发HXO—Rb44细胞凋亡机制之一,提示Ma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8-溴-环腺苷酸(8-Br-cAMP)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系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 方法 将培养的RB细胞系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加8-Br-cAMP培养组),分别进行体外培养2 4、48、72 h后,以聚合酶链反应-酶标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 各实验组RB细胞端粒酶活性与 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8-Br-cAMP作用不同时间实验组的 端粒酶活 性吸光度[A,旧称光密度(OD)]值与作用时间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778 9,F=33.936,P<0.01)。实验组细胞周期变化:G1期比率上升,S期比率下降。 结论 8-Br-cAMP可减弱RB细胞系端粒酶活性,影响其周期变化,抑制RB细胞系增生。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358-36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外源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基因)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移植瘤细胞周期的影响。 方法 在建立裸鼠眼玻璃体腔RB移植瘤模型及构建Rb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Babe-Rb的基础上,用脂质体Dosper介导法将Rb基因导入裸鼠RB移植瘤,流式细胞仪检测RB移植瘤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 Rb基因在RB移植瘤内的表达使RB移植瘤G1期细胞数明显增加,DNA指数及S期百分比值有所降低。 结论 外源性Rb基因可部分抑制RB移植瘤细胞周期的进程。(中华眼底病杂志,2000,16:1-70)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措施。方法19例(20只眼)患者临床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对其中15例(15只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施行眼球摘除术病例进行回顾与追综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临床随访观察5个月~6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临床上已确诊且尚未发生眼外转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手术治疗在目前仍然不失为疗效较为确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分化程度对扩散和存活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6份RB眼球标本 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根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将其分为分化型与未分化型,注意有无肿瘤细 胞的扩散,并统计两型发生扩散的比率。对随访到的82例RB患者进行死亡率统计。用检验的方法比较两型间死亡率和扩散发生率。记录扩散部位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死者生前眼球摘除术后平均存活时间。结果分化型RB 17例17只眼,发生肿瘤细胞局部扩散8只眼,占47.06%;未分化型137例139 只眼,发生局部扩散66只眼,占47.48%。两型间发生扩散的比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到的患者中,分化型RB死亡率27.27%,未分化型RB死亡率22.54%,二者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眶内和巩膜侵犯者死亡率100%,视神经侵犯Ⅳ级者死亡率62.50%,葡萄膜侵犯者死亡率22.22% 。眼球摘除术后生存时间为5~41个月,平均21.92个月。结论分化型与未分化型RB的存活预后及局部扩散比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发生扩散的RB,无论是分化型还是未分化型其预后均取决于扩散的程度以及是否进行积极治疗。(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18-20)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精子蛋白(SP)32/OY-TES-1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病理科收检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0例RB患儿的石蜡标本纳入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15例RB组织、12例非肿瘤病变视网膜组织及22例眼部正常组织中SP32/OY-TES-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0例RB组织和24例正常视网膜组织中SP32/OY-TES-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对比分析SP32/OY-TES-1 mRNA和蛋白表达与RB患儿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的相互关系。结果 RB组织、非肿瘤病变视网膜组织、眼部正常组织SP32/OY-TES-1 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86.7%、16.7%和36.4%。不同性别(χ2=0.744)、年龄≤2岁和>2岁(χ2=1.178)、临床分期(χ2=1.188)、肿瘤大小(χ2=0.216)、肿瘤分型(χ2=1.885)之间SP32/OY-TES-1基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32/OY-TES-1蛋白在RB中的表达率为73.3%,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则不表达。不同性别(χ2=1.000)、年龄≤2岁和>2岁(χχ2=0.403)、不同肿瘤大小(χ2=2.274)、不同肿瘤分型(χ2=0.138)之间SP32/OY-TES-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χ2=6.193)、视神经是否浸润(χ2=4.535)之间SP32/OY-TES-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32/OY-TES-1高表达于RB组织中;SP32/OY-TES-1蛋白在RB组织中的表达率与视神经浸润和临床分期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视网膜母细胞瘤SO-Rb 50细胞生长及分化的作用.方法 为实验研究.将不同浓度的ATRA作用于SO-Rb 50细胞,绘制生长曲线;MTT法检测ATRA的IC50值;流式细胞仪测定用药前后的细胞周期;用药前及用药后20 d观察活体细胞和HE染色后的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 0、1×10-7、1×10-6、1×10-5mol/L的ATRA作用于SO-Rb 50细胞后细胞生长曲线随药物浓度增加而逐渐变得低平;ATRA作用于细胞的IC50值约为14.05 μmol/L;用1×10=3mol/L的ATRA作用细胞后,G0/G1期细胞从用药前的56.5%升至用药后的66.6%~81.O%,S期细胞则从33.1%降至22.3%~15.9%.细胞在包被0.25%多聚赖氨酸溶液的载玻片上可贴壁牛长,用药后细胞生长集落明显减小,20 d后部分细胞呈椭圆形或梭形,胞核与胞质比值减小,并伸出细长或较短的突起;用药前NSE、Vimentin、GFAP染色分别旱中等阳性、强阳性和弱阳性;用药20 d后三者染色分别呈强阳性、强阳性和中等阳性.结论 ATRA对SO-Rb 50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使细胞停滞于细胞周期的G0/G1期.ATRA可诱导SO-Rb 50细胞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方向分化.(中华眼科杂志,2008,44:549-55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croRNA145(miR.145)对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将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Y79分为四组:miR-145干预组、阴性miRNA对照组、空脂质体组、空白对照组。脂质体转染法将miR.145转入Y79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48h成熟miR.145的表达:CCK.8法检测转染48h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V/PI免疫荧光双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各组数据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成功将miR.145转染至Y79细胞;荧光定量PCR显示:miR.145干预组成熟miR.145表达(79.06±3.45)明显增加,与阴性miRNA对照组(1.06±0.03)、空脂质体组(O.93±O.02)和空白组(1.00±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9.853,P〈0.05);miR-145干预组的增殖抑制率(21.64%)明显高于阴性miRNA对照组(2.57%)、空脂质体组(3.97%)(F=34.130,P〈0.05);miR.145抑制Y79细胞周期于G1期:AnnexinV/PI免疫荧光双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显示miR.145干预组AnnexinV阳性和AnnexinV/PI双阳性细胞明显增多,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34,P〈0.05)。结论miR-145可以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Y79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70、90的表达及其与凋亡调控因子Survivin表达关系,以及两者共同表达对RB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例RB及6例正常视网膜石蜡组织切片HSP70、HSP90、Survivin和Ki-67蛋白表达水平,以Ki-67蛋白标记指数作为肿瘤细胞增生活性标志,结合病理学特征分析HSPs-Survivin协同表达与肿瘤细胞增生活性关系。结果 43例RB组织中HSP70阳性表达28例,占65.12%,HSP90阳性表达37例,占86.05%,Survivin阳性表达27例,占62.79%;6例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均无HSP70、HSP90及Survivin表达;HSP90阳性表达组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HSP90阳性表达组及Survivin阳性表达组Ki-67蛋白标记指数均较表达阴性组明显增高(P<0.05),HSP90-Survivin共同阳性表达组Ki-67蛋白标记指数较HSP90-Survivin共同表达阴性或表达不一致组明显增高(P<0.05)。但HSP70表达与Survivin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Ki-67蛋白标记指数无明显影响(P>0.05);HSPs、Survivin表达及Ki-67蛋白标记指数与RB组织学分型无关(P均>0.05)。结论 RB组织中HSP90与Survivin表达存在明显相关性,HSP90-Survivin共同阳性表达可能在RB细胞增生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褪黑素(MLT)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HXO-RB44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利用四氮唑化合物(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MLT对RB HXO-RB44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利用10-10、10-9、10-8、10-7 mmol/L的MLT对RB HXO-RB44分别进行干预,采用Hoechst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的MLT干预24 h后,RB HXO-RB44细胞内活性氧(ROS)的表达、细胞周期与凋亡情况。结果 浓度为10-7 mmol/L以下的MLT对HXO-RB44细胞并无抑制作用(P值均>0.05)。10-6 mmol/L以上的MLT能够显著抑制HXO-RB44细胞增生(P<0.01)。浓度为10-6、10-5、10-4 mmol/L的MLT干预后,随药物浓度的升高,HXO-RB44细胞内ROS的表达逐渐升高。Hoechst染色显示: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分别作用于培养的HXO-RB44细胞4、8、12、24 h后,细胞核固缩、核碎裂增多,细胞凋亡的程度随着MLT浓度的增大而加重。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干预后,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相对增多,随着MLT浓度的升高,HXO-RB44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结论 浓度大于10-6 mmol/L的MLT能够有效地抑制HXO-RB44细胞增生,其抑制效率随药物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MLT的抗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与其诱导HXO-RB44细胞内的活性氧产生、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