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自从发现盐酸维拉帕米的多药耐药 (MDR)逆转效应以来,许多P 糖蛋白(P gp)功能调节剂被确立,包括几种钙离子拮抗剂、奎宁复合物、FK506、环孢素A(CsA)及其类似物PSC833等。CsA和PSC833联合化疗剂已应用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临床治疗 [1]。本研究即通过体外测定加与不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联合阻断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k1)信号通路与P-糖蛋白(P-gp)泵功能2条途径对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作用,探索有效的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策略.方法:通过电穿孔转染法将特异性靶向Chk1的短发卡状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导入K562/A02细胞;MTT法测定CsA的非细胞毒性剂量;Chk1 shRNA与非细胞毒性剂量的CsA联用后,MTT法检测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细胞内阿霉素浓度的变化.结果:CsA浓度低于(2.95±0.39) mg/L时对K562/A0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小于10%.Chk1 shRNA联合CsA(1 mg/L)使阿霉素对K562/A02细胞的IC50值由原来的(109.65±0.26) mg/L降至(2.44±0.51) mg/L,逆转倍数为45倍,明显增加了细胞敏感性;细胞凋亡率升至(66.74±1.62)%,与Chk1 shRNA或CsA单独处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k1 shRNA与CsA单独或联用均导致G2/M期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分别为(17.10±0.63)%、(14.60±0.97)%、(18.21±1.13)%,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k1 shRNA联合CsA组细胞内阿霉素浓度为(22.06±0.56),与CsA处理组(20.44±0.79)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k1基因的表达下调与P-gp泵功能的抑制两个靶点的联合能够更有效逆转白血病细胞的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3.
采用骨髓白血病祖细胞体外培养法(L-CFU培养)测定3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体外药物敏感性,同时观察同种抗癌药物诱导化疗后的临床疗效。实验结果表明,以≥40%细胞杀伤率为体外药物敏感阈值,体内外药敏符合率83.33%,耐药符合率92.31%。此方法判断标准简捷,有助于预测ANLL患者对化疗药物的体内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CsA)在不同时间点对心肌细胞形态及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分别将1×10-3g/L、1×10-2g/L、2×10-2g/L的CsA与原代培养的Wistar乳鼠(1~3 d)心肌细胞(n=6)共孵育,于2 h、4 h、6 h、8 h和12 h后,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结构及收缩性;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内[Ca2+]i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CsA作用2 h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各组心肌细胞的形态及收缩性无明显变化。1×10-3g/L和1×10-2g/L CsA组心肌细胞内的[Ca2+]i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2×10-2g/L CsA组心肌细胞内的[Ca2+]i较其他3组明显增加(P0.01)。作用4 h后,随着CsA浓度的增加,CsA组细胞的收缩性逐渐减弱,胞浆内可见小颗粒逐渐增多;各CsA组心肌细胞内的[Ca2+]i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与1×10-3g/L CsA和对照组相比较,1×10-2g/L和2×10-2g/L CsA组增加明显(P0.05)。作用6 h后,随着CsA浓度的增加,各浓度CsA组与对照组比较,可见细胞内小空泡逐渐增多,细胞的收缩性逐渐减弱。各组心肌细胞内的[Ca2+]i随着CsA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各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作用8 h和12 h后,1×10-3g/L CsA组的心肌细胞出现部分溶解,1×10-2g/L和2×10-2g/L CsA组心肌细胞的损伤严重,出现大面积死亡、溶解。结论:CsA可引起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损伤,收缩性减弱,且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可能与其引起的细胞内[Ca2+]i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5.
三氧化二砷对非APL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毒性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明  卢学春  楼方定 《山东医药》2003,43(34):20-21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以外的急性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性及其与其他化疗药物相互作用情况。方法 用噻唑蓝(MTT)法检测0.1μmol/L、0.5μmol/L、1.0μmol/L,和6.0μmol/L的As2O3对2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观察了1.0μmol/L的As2O3与柔红霉素(DNR)、阿糖胞苷(Ara-C)、依托泊甙(VP-16)、长春新碱(VCR)和三尖杉酯碱(H)的相互作用。结果 0.5μmol/L,以上浓度的As2O3可抑制非APL急性白血病细胞生长,与DNR、Ara-C、H和VP-16联合作用时协同和相加作用占优势,分别占59.3%、74.1%、85.7%和51.9%,而与VCR联用时拮抗作用占优势,占59.3%。结论 As2O3是治疗非APL急性白血病的潜在药物,As2O3可与DNR、Ara—C、H或VP-16联合组成新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乙酰肝素酶(HPA)在不同类型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研究组为白血病患者53例,对照组为缺铁性贫血患者20例。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HPA蛋白表达,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内急性髓系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初发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HPA蛋白表达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骨髓中单个核细胞HPA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均P0.05)。研究组内比较,急性髓系白血病HP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0.05);初发急性白血病骨髓中单个核细胞HP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慢性白血病组(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HPA蛋白高表达;不同类型白血病表达水平不同,急性白血病,尤其是急性髓系白血病表达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是导致化疗失败或复发的主要障碍,体外研究证实环孢菌素A(CsA)对使MDR细胞内药物浓度恢复至敏感水平。在体内能达到逆转耐药所需的CsA浓度,赵春亭等[1]用CsA逆转1例M4b白血病的MDR取得了完全缓解。我们应用CsA、rhG-CSF联合化疗治疗6例  相似文献   

8.
复方甘草酸苷减轻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研究复方甘草酸苷(SNMC)保护人肝母细胞瘤HepG2细胞,减轻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 方法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放线菌素D(ActD)诱导HepG2细胞凋亡后,分别加入0、2、2 0、100、200、800μg/ml终浓度的SNMC作用12 h。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细胞百分率;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内片段化DNA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此过程中细胞内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关联x蛋白(Bax)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不同浓度SNMC处理TNF α等作用的HepG2细胞12 h后,随药物浓度增加,HepG2细胞凋亡率降低,凋亡特有的细胞内片段化DNA形成减少,细胞内Caspase-3相对分子量32×103的酶原表达增加,17×103活性成分表达减少,同时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少。另外,电镜下可见模型组细胞呈现凋亡后典型核浓缩,而100μg/ml药物保护组未见此现象。 结论 SNMC可抑制TNF α和ActD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白血病细胞凋亡相关基因 (Fas)的功能性表达情况 ,将 2 7例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与 Jurkat细胞体外孵育后 ,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 )测定单纯 Jurkat细胞 (对照组 )、不加和加入不同浓度抗凋亡相关基因配体 (Fas L)的 Jurkat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 ,不加抗 Fas L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组 (ANL L 组 )与对照组比较 ,凋亡率明显增高 (P<0 .0 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 (AL L 组 )与对照组比较仅轻度增高 (P<0 .0 5 ) ,两者均随细胞浓度的增加而凋亡率增高 ;ANL L组加与不加抗 Fas L 相比凋亡率明显减少 (P<0 .0 1) ,随抗 Fas L浓度的增加而凋亡率减少 ,AL L 组加与不加抗 Fas L 相比凋亡率轻度减少 (P<0 .0 5 ) ,也随抗 Fas L 浓度的增高而减少 ,但不如 ANL L组凋亡率变化明显。提示急性白血病细胞存在 Fas L的功能性表达 ,ANL L较 AL L的 Fas L表达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联合阿糖胞苷(Ara-C)诱导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分离39例A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每例分为4组进行观察:空白对照组、TRAIL组、Ara-C组、TRAIL加Ara-C组,共同培养12、24和48h。通过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杀伤率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TRAIL和Ara-C可协同降低AML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随培养时间延长及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结论:TRAIL与Ara-C具有协同作用,能高效杀灭肿瘤细胞,可能是一种有临床应用潜能的新型抗白血病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1.
王树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390-439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化疗前和经标准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的2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14例同期普通外科入院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SDF-1的水平,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初诊未治时急性白血病患者组血清及脑脊液中SDF-1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组明显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白血病患者经标准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血清及脑脊液中SDF-1α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缓解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SDF-1α浓度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组、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N-CNSL)组血清及脑脊液中SDF-1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CNSL患者组明显高于N-CNSL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DF-1α可以作为急性白血病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的一种检测病情变化的指标,用于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髓系抗原、P 糖蛋白 (P gp)和CD3 4 表达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 84例初治ALL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 ALL髓系抗原阳性率为 17.8% ,其中CD13 阳性最常见。CD3 4 表达阳性率为45 .3 % ,与髓系抗原表达和治疗缓解率无显著相关性。髓系抗原阳性组病例 (My ALL)肝脾肿大明显 ,白细胞总数增高显著 ,完全缓解 (CR)率明显低于阴性组病例 (P <0 .0 1)。P gp阳性表达率为 3 2 .1% ,P gp表达阳性与My ALL化疗效果有相关性。结论 My ALL细胞对于常规诱导缓解方案不敏感 ,选择兼顾ALL AML的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P gp高度表达与低CR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人肝癌细胞中特异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与MDR/P—gp表达变化,探讨二者在Celecoxib诱导细胞凋亡中的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法、流式细胞技术以及RT-PCR观察Celecoxib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COX-2与MDR/P—gP表达的变化。Celecoxib诱导肝癌细胞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细胞周期分布改变,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COX-2与MDR/P—gp表达减弱,但非线性相关。Celecoxib可能通过降低COX-2、MDR/P—gp表达,影响细胞周期分布,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阿糖胞苷(Ara-C)用于诱导化疗的最合适剂量尚不清楚,虽然有人提出使用大剂量企图增加白血病细胞内活性代谢产物 Ara-CTP 的浓度,但大多数学者使用的剂量是100mg~200mg/M~2/d,作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病人和方法作者于1986年7月~1991年2月根据 FAB 分型选择新近诊断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病人101例,随机分为两种诱导化疗方法组。全部病人均接受柔红霉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份HLA不全相合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造血、免疫重建及植人状态。方法:l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43岁,体重75kg,采用双份HLA不全相合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1例。预处理方案由白消胺(BU)、环磷酰胺(CY)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组成。应用环孢素A(CsA)和骁悉(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移植后19天造血重建,NK细胞和B细胞分别于术后30天和120天恢复正常,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型(STR)和HLA差异分析显示移植后17天、30天、150天基因型表现为完全性双份供者的嵌合型,未发生GVHD。随访150天,血常规、骨髓象检查正常。结论:双份HLA配型不合的脐血用于成人脐血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 (MDR)是目前白血病治疗中的一大难题。GST是一种与MDR相关的酶 ,它能催化亲电物质与其结合 ,并可与亲脂性细胞毒药物结合增强其水溶性 ,促进药物排泄而降低抗癌药物的作用 ,与耐药有一定关系〔1〕。我们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 6 0例ANLL患者GSTπ的表达 ,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6 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患者 ,男3 4例 ,女 2 6例 ;中位年龄 3 7(6~ 72 )岁。其中M1 4例 ,M2 2 5例 ,M31 6例 ,M44例 ,M51 1例。按治疗情况分初治组 44例 ,复发或难治组 (标准诱…  相似文献   

17.
作者用多种分化标记观察了50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简称 AML)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的髓性白血病细胞,29例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AMMOL 及AMOL),1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慢性期,22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233例淋巴样细胞恶性病变包括7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137例淋巴瘤和26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很多 APL 和半数过氧化物酶阳性的白血病,有C_2受体、Fcγ受体和髓样抗原。而几乎所有过氧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体外是否可诱导分化成为树突状细胞(DC)。方法 :从 11例AML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中获取非贴壁细胞 ,利用细胞因子 (rhGM CSF、rhIL 4、rhTNF α)联合培养 ,每 12d收获细胞。培养前后分别用倒置显微镜、电镜观察细胞形态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表面标志 ,用MTT法检测收获细胞激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结果 :8例AML标本分化成为具有典型树突状形态的细胞 ,培养后的白血病细胞的HLA DR、CD86、CD1a表达较培养前明显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 ,DC具有强烈激发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 ,且随数量增加而作用增强。M4/M5型AML DC的表面标志的表达率明显高于非M4/M5型AML DC(P <0 .0 1)。结论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可以诱导分化成为具有DC形态、表型、功能的细胞。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凋亡相关基因、凋亡相关基因配体 (Fas/ Fas L )系统在白血病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方面的作用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了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指数及其血浆中可溶性 Fas/ Fas L(s Fas/ s Fas L)水平。结果显示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 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患者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1) ,其血浆 s Fas/ s Fas L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1) ;白血病细胞凋亡与血浆s Fas/ s Fas L 水平呈负相关 ,提示在白血病发病过程中 ,不但存在白血病细胞凋亡减少 ,而且存在 s Fas等抗凋亡因素增加 ,说明 Fas/ Fas L系统在白血病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原位细胞凋亡与急性白血病 (AL )发生与转归的关系。方法 :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免疫酶标和 DNA末端原位标记 (ISEL )双重染色方法检测 49例急性白血病骨髓涂片中细胞凋亡状况 ,初治组 2 3例与 15例缺铁性贫血病例对照并与 2 6例经治病例对照。结果 :未经治疗的 AL 平均凋亡指数 (AI)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化疗后凋亡明显增加 ,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AI>5 %者平均原始细胞下降指数 (MBDI)为 2 8.6 8% ,AI<5 %者平均 MBDI仅为 4.9%。凋亡细胞大多数为白血病细胞。非白血病细胞凋亡亦有增加。结论 :AL 发生与凋亡逃逸有关 ,细胞毒化疗的主要机理之一为促进细胞凋亡。化疗后全血细胞下降与正常造血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