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需要发放多种方式的刺激脉冲及同步记录体表与食管导联心电图,连贯地仔细分析电生理检查全过程的体表和食管导联心电图改变,从而获得心脏各部位电生理参数。与分析体表心电图一样,可根据刺激波与心电图各间期及波形变化这些特点,仔细分析记录结果并做出心脏电生理诊断。 1分析方法 电脉冲在心电图上表现出高尖的钉状刺激波(S波),根据S波间距可测出起搏频率或期前刺激的偶联间期。仔细观察每次S波后是否有紧密相关的P波与QRS波群。S1S1连续刺激时需注意不同频率S波后的P-R间期及QRS形态改变,以及刺激结束后的节律与心率变化(参见本刊2014年第3期第262页图1)[1]。程控期前刺激时,在恒定的S1后发放程控期前刺激S2,测量S1-S2间期可获得期前刺激的偶联间期。此时应重点分析期前刺激引起的S2(P2)-R间期与QRS形态,以及对其后窦性节律的影响等(图1)。  相似文献   

2.
1引言1906年,Gremer首先记录到食管导联心电图,结合1970年问世的心脏程序性刺激技术,最终形成了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至今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已经历了40余年漫长的发展过程,对食管心脏电生理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当属Zoll、Monotoyo等心脏电生理大师。1952年,Zoll应用脉冲刺激仪经食管对心脏进行电刺激,首创经食管起搏心脏。1973年,Monotoyo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进行了较全面的心脏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3.
李忠杰 《心电学杂志》2006,25(2):117-120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是应用同步记录心腔内和/或体表心电图结合程控电刺激等方法来研究心脏生物电活动变化的一门学科。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可以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电生理特性,探讨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以协助选择治疗方案,并可判断预后与研究药物的疗效。近20年来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展,使心脏电生理概念不断得到更新,对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认识有了重大提高,已成为诊治心律失常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动态心电图和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在心悸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因心悸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和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患者各400、123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和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动态心电图检出258例心律失常(64.5%),接受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患者中检出心律失常90例(73.2%)...  相似文献   

5.
心房静止     
目的 对5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完全或部分心房静止患者的表现进行总结,并对诊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对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食管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临床均考虑为心肌病变;4例心脏超声及心脏X线检查提示心脏普遍扩大;4例心电图无心房电活动,1例心电图见杂乱小波;3例心电图为宽QRS波,2例为窄QRS波形;3例行食管电图记录,1例为心房扑动(房扑),2例无心房电图,4例右房内多部位均记录不到心房电图,1例低位右房及冠状静脉窦口附近记录到振幅较低的房扑波;5例右房多个部位S~10V刺激均心房不应;1例窄QRS波者心内HV同期延长,另1例窄QRS波者未记录到H波.仅见V波。结论 心房静止可以是持续性的,也可以是间歇性的;心房静止可以是全部的,也可以是部分的;心房静止体表心电图记录不刊心房波;心内电生理检查是诊断心房静止所必需的.完全的心房静止在左右房心内电图均记录不到心房波,而部分心房静止可在心房内局部记录到心房波;较高强度的心房刺激不能产生心房激动波是所有心房静止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6.
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束支传导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医师(主治医师)本次心电图教学查房内容为患者男性,18岁,阵发性胸闷、心悸2年,运动及情绪激动时易发作,休息或蹲位时能缓解。临床诊断:房室结双径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后心电图检查(图略)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心脏电生理检查见图l~3。  相似文献   

7.
<正>心脏对心房程控期前刺激会形成一系列的反应,通过这些改变来研究心脏传导系统及其它部位的电生理特征,诱发或终止心律失常,复制电生理现象并分析其形成机制。了解这些心电图反应形式是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必须掌握的基本功。1心房S1S2期前刺激后出现不同的代偿间期其为窦房结对房性期前刺激的反应。1代偿间期完全:心房期前刺激未能进入窦房结,无法干扰窦性  相似文献   

8.
心电图是临床医学的常规检查项目,我国从事心电学工作的技师约50余万,他们日夜坚持在临床工作第一线。心电图检查报告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有重要价值。心电图做为心律失常诊断金指标的地位至今没有动摇。95%以上的心律失常依靠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就可作出准确报告,只有5%的心律失常需要心脏电生理检查后定性。  相似文献   

9.
李忠杰  王慧  郑新权 《心电学杂志》2011,30(6):478-482,509
随着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不断开展,心脏电生理知识迅速得到更新,促进了对心电图知识的重新认识.但部分心电图医师由于无法接触到电生理检查,对一些心电现象的形成机制认识的较模糊,存在某些概念不清或诊断错误的情况.现根据我们的经验体会,结合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果探讨在心电图诊断中存在的几个常见问题,希望引起同道对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食管心脏凋搏作为无创性电生理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已取得一定进展,食管凋搏过程中除了需要电生理刺激仪外,还需要1个满意的记录系统,目前国内应用的记录系统有2种①心电图仪:80年代多用单导联心电图仪,缺点是体表心电图和食管心电图不能同步记录,只能将图形作模拟同步分析,时距测量准确性差,易导致误诊,心电图纸耗量大。随后改用3导联或6导联心电图仪同步记录,克服了上述缺点,时距测量准确,误判减少,  相似文献   

11.
房室结 3径路传导是 1种并不多见的心脏电生理现象 ,现报道所见 1例。患者女 ,3 6岁。近 3年有反复心动过速史 ,心电图发现心动过速而行心脏电生理检查。使用苏州东方FP - 1型多功能程序刺激仪进行食管左心房调搏。采用体表心电图V1 导联和食管心电图同步记录。以S1 S2 ( - 10ms)或S1 S2 ( -10ms)程控刺激 ,随着S1 S2 间期缩短 ,S2激动经房室结呈不连续的递减性传导其曲线先后出现两次中断。在S1 S2 间期分别为 3 10ms、2 70ms ,S2 R2 间期先后两次出现跳跃式延长 (图略 )。延长组第 1次 80ms ,第 2次 12 0ms,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心电图诊断学理论中关于心电图波形产生原理中遇到的教与学的两难问题。方法我们尝试将临床心脏三维电生理标测图与心电图产生基本机制相结合,用来解释正常及部分异常心电图波形产生的基本机理,从而介绍一种新的心电图理论教学方法。结果本方法可直观地阐述正常和异常心电图各个导联心电图波形特征及其机制,使学生迅速具备心电图的分析能力和阅图判读能力。结论将心脏三维电生理图应用于教学可以解决心电图诊断学理论中关于心电图波形产生原理中遇到的教与学的两难问题,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双极食管导联刺激同步记录在心脏电生理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能否观察到瞬间发生的心律失常,对120例患者行经食管刺激心房时同步记录I、aVF、V_1双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结果显示受检患者中35%能在双极食管导联中清晰记录到位于电脉冲波后的P波;47%能清晰记录到刺激停止后的即刻心电图;18%无法记录到即刻双极食管导联心电图.提示使用该法能基本了解刺激停止后诱发瞬间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尤适合只能诱发出数次折返回波而机制不明者,能完善和扩大食管电生理检查的方法和范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腔内心电图上表现为房室同时激动的房性心动过速(AT)的电生理特征.方法:对4例房室同时激动的AT患者的电生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T并发房室结缓慢前传时,A波可与滞后的V波融合,使腔内心电图表现为房室同时激动,易误诊为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AT时房室也可同时激动,规范、细致的电生理检查是避免误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心电活动的起源或传导发生紊乱时,会引发心律失常。医学对心律失常的记录和诊断可分为3个时期:①心电图问世前的时期:主要依靠脉搏图记录和诊断心律失常;②心电图时期:出现各种心电活动的记录方法,包括动态心电图,但这些方法都属于单纯的、被动的记录,记录时发生了心律失常则能对心律失常做出诊断,记录时未发生心律失常则不能诊断;③心脏电生理时代:这一时代开始于上一世纪70年代,是以希氏束电图和程序心脏刺激两大标志性技术问世为起点。心脏电生理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从此不是被动的记录,而是主动的诱发和复制。如果患者原有的心律失常近期已不发生,进行电生理检查时,可用程序刺激检查诱发和复制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体表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百余年来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及时、简便、可靠的诊断依据.但体表心电图须在患者心律失常发作时才能捕捉到,且记录点局限在体表,难以进一步了解心脏具体起源点及激动顺序,对于某些复杂心律失常仍不能明确诊断.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借助心导管技术将多根电极导管分别放置在右心房、希氏束、冠状静脉窦以及右心室心尖部等部位标测,可了解到各部位的起源点及激动顺序.结合体表心电图,采用程控电刺激还可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电生理特性,诱发及终止心律失常,明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等,但因其属创伤性检查且费用昂贵,无法普及.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则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采用心内电生理检查的程控刺激技术起搏心房,同时记录体表导联与食管导联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并复制心律失常.因其属无创性、设备简单、方便易行、价格低廉,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也在诊治心律失常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为心电图医师提供了学习心脏电生理知识的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17.
预激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心脏电生理研究的进展,近几年形成了一个新的概念和专用术语,即预激性心动过速(preexcited tachycardia)。建立和了解这一概念不仅能够更新和丰富预激综合征相关的心电学知识,还能提高临床心电图、心脏电生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赵易 《心电学杂志》2010,29(2):152-159
预激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常引起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对其进行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一、隐性(潜在性)预激综合征当部分旁道不应期偏长或位于离窦房结较远时,窦性心律无法显示出预激图形、在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时,通过心房刺激频率的增快或期前刺激偶联间期的缩短,使激动落入房室结不应期中,  相似文献   

19.
临床心脏不应期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应期是心肌细胞及组织对兴奋或刺激能否发生反应的特性,是反映心脏各部位组织兴奋性和传导性的客观指标。检测不应期是临床心脏电生理检  相似文献   

20.
窄 QRS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各型心动过速有其各自的心电图及电生理特征。本文对 76例窄 QRS心动过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 ( ECG)与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寻求各种预测指标对心动过速时 ECG鉴别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76例患者 ,男性 39例 ,女性 37例 ,平均年龄 42± 1 4岁。其中 6例合并冠心病 ,余 70例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的心内电生理检查资料及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发作时完整记录的体表 1 2导联 ECG资料。ECG分析指标包括 :( 1 )心动过速周长 ( ms) ;( 2 )有无逆传 P-波出现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