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发作时心房电极的置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中心房颤动(房颤)发作时置入心房电极的方法和可靠性。方法:对24例具有心脏起搏器安置指征的慢快综合征患者房颤发作时置入心房电极的方法、术中术后心房电极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全部成功置入心房电极。4例阵发性心房扑动(房扑)患者经超速刺激转复2例;普罗帕酮转复8例阵发性房颤、房扑患者4例成功,胺碘酮转复1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6例成功,总转复率45%。12例术后复律后程控测得P波振幅、心房电极阻抗、起搏阈值与12例术中复律患者测得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房颤患者术中测得心房波为(0.8±0.6)mV,明显小于术后复律后程控测得的P波(1.4±0.5)mV(P<0.05),但两者阻抗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中房颤发作时置入心房电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前虽有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但仍有一部分病人各种药物难以奏效。我科自1993年5月—1994年5月间应用电击复律治愈5人9例次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现报告如下: 女3例,男2例1例39岁,4例为50~66岁。病因:1例为预激综合征,4例为冠心病,其中1例反复发作5次。心率168~255次/分,来院后先后应用心律平,心得安,西地兰,异搏定,乙胺碘肤酮,利多卡因,心房食道调搏治疗均不能奏效,应用50~100WS同步直流电复律一次成功,恢复为窦性心律。 室上速发生大部分病人因折返激动引起,有些药物难以打断其折返激动,且根据发生折返途径不同,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胺碘酮和毛花甙C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及心房扑动(房扑)的疗效。方法阵发性房颤及房扑发作1~72h,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0例)和毛花甙C组(28例),毛花甙C组静脉注射毛花甙C0.4~0.8mg;胺碘酮组静脉注射胺碘酮150或225mg后改为静脉滴注150~450mg,观察其复律情况,心室率的变化,QT间期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毛花甙C组,阵发性房颤24例,复律成功11例,阵发性房扑4例,复律成功2例。胺碘酮组,阵发性房颤25例,复律成功19例,阵发性房扑5例,复律成功3例。两组未复律者心室率均有明显控制,QT间期及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毛花甙C组复律平均时间3.5h,胺碘酮组平均复律时间6.5h。结论阵发性房颤及房扑的复律胺碘酮疗效高于毛花甙C,二者心室率的控制及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别,复律时间毛花甙C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4.
伊布利特与胺碘酮对新发房扑转复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伊布利特与胺碘酮转复持续时间〈90d的心房扑动(房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2月,符合条件的房扑患者101例。随机进入伊布利特组(51例)和胺碘酮组(50例)。两组分别在心电、血压监测下,同时建立静脉通路,于10min内静脉推注伊布利特1mg,或胺碘酮150mg,如给药结束10min后仍未转复窦性心律,重复前述治疗1次。结果伊布利特组房扑转复率为78.4%,明显高于胺碘酮组29.0%(P〈0.05)。伊布利特组发生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3例,连发室性早搏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胺碘酮组发生低血压5例,静脉炎7例。结论与胺碘酮相比,伊布利特对房扑的转复有明显优势,两药虽均有不良反应但经对症治疗可好转。  相似文献   

5.
食管心房调搏诱发与终止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诱发与终止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价值。方法选择255例有心动过速发作史,并且既往心电图证实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患者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结果在被检的255例患者中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29例,占89.8%(其中顺向型217例,占94.8%,逆向型12例,占5.2%)。诱发成功的最佳刺激方法为程序期前刺激法(S1S2、S1S2S3),诱发率为88.2%。诱发的必备条件是旁路有效不应期长于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在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229例中215例经电刺激成功终止,转复为窦性心律,成功率为93.9%,其中64例采用短阵快速刺激一次性成功终止,转复成功率达100%。结论食管心房调搏能有效地诱发与终止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诱发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关键因素是旁路不应期大于房室结有效不应期,终止发作的最有效的刺激方法为短阵快速刺激。本法可作为急诊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常见急症之一,绝大多数能用药物转复.但对于超长时间(>48 h),特别是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病例,药物转复存在很大的风险[1].现将本院应用紧急电复律成功抢救2例超长时间室上速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探讨完全性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的特征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40例具有完全性预激图形的心电图特点及QRS表现.结果 25例伴发房颤,其中8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分别使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及电复律治疗转复为窦性心律;2例房扑均发生在房颤终止治疗的过程中.伴发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例.40例中窦性心律表现为...  相似文献   

8.
对5例阵发性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患者行右房射频消融术。3例单型房扑消融成功,2例复合型房扑/房颤失败。3例成功者随访6个月无复发。房扑与右房内大折返运动有密切关系。射频消融结果与右房结构、房扑的类型及折返运动有关。右房射频消融的远期效果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房颤急性发作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epeptid,BNP)基线水平,探讨BNP基线水平对房颤药物复律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0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城南分院内科病区的房颤发作<48小时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均无临床心力衰竭症状,入院时测定基线BNP水平。所有患者均予静脉胺碘酮转复及口服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平均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至少每月随访1次,做1次24 h 动态心电图,若发作房颤均被要求记录发作持续的时间和次数。首先按照静脉使用胺碘酮转复情况分为两组:转复组和失败组;对于成功转复的,根据随访期间心律,分为复律组和复发组。结果:所有患者中静脉应用胺碘酮成功转复的49例 (81.67%),失败的11例(18.33%),成功组血浆基线BNP水平显著低于失败组(P < 0.001);3个月随访过程中49例成功转复组中有42例维持窦律(85.7%),7例复发(14.3%),复律组血浆基线BNP水平低于复发组(P < 0.01);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表示BNP值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测复律成功的标志。结论:发作< 48小时有症状的房颤患者,基线BNP水平与复律成功与否相关,BNP水平高,复律成功比例低,至于BNP水平作为复律成功的cut-off值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阵发性折返性室上性窄QR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71例自发折返性 (房室结折返或房室折返 )室上性窄QR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的患者行运动心电图试验、运动铊心肌灌注显像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心动过速终止后 ,30例 (4 2 .3% )出现倒置T波 ,均行运动心电图试验 ,5例呈阳性改变的病例行运动铊心肌灌注显像 ,3例呈铊阳性改变的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1支血管管腔直径≥75 %的明显狭窄 ,但均无冠心病的临床表现。结论 :阵发性折返性室上性窄QRS波心动过速终止后倒置T波代表一种常见的现象 ,可能持续存在一段时间 ,根据常见的临床和心电图指标不能预测其是否发生。冠心病似乎不是这种复极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经食管电复律转复心房扑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及结果   1996年 6月~ 1998年 6月应用自行设计研制的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进行经食管电复律转复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共40例。 40例为随机选择 ,房扑发作 2 6± 13.8(3~ 6个月 )天 ,应用药物治疗 3天以上未能复律。各病例选择的药物及剂量均不同 ,多选用西地兰、普罗帕酮、胺碘酮等。其中男 2 2例、女 18例 ,年龄 42± 11.5 (15~ 72 )岁。器质性心脏病 2 8例 ,其中冠心病 11例、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 5例、风湿性心脏病 5例、先天性心脏病 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 2例、扩张性心肌病 1例 ;原因不明者 12例。  食管电极与设备 …  相似文献   

12.
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指导心房扑动消融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在心房扑动 (房扑 )标测和射频消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7例房扑患者 ,年龄 (6 0± 10 )岁 ,男 4例 ,女 3例。其中 1例为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 ,2例为采用常规方法消融典型房扑后复发患者。应用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构建右房三维几何模型 ,标测心动过速的折返激动顺序和关键峡部 ,并利用其导航系统指导峡部的线性消融。消融后分别于峡部两侧起搏判断峡部阻滞情况。结果  6例患者诱发出房扑 ,心动过速周长 (2 16± 2 2 )ms。6例房扑均为峡部依赖型 ,2例呈逆钟向传导 ,4例呈顺钟向传导 ;4例房扑呈双环折返激动 ;7例消融均成功 ,房扑不再诱发 ,峡部呈完全双向传导阻滞 ;手术时间 (30 0± 12 9)min ,X线曝光时间 (2 5 0± 6 5 )min ,放电次数 (2 5 7± 12 1)次。无手术并发症。随访 3~ 1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 在房扑标测和消融中应用非接触球囊导管标测系统是安全有效的 ,不仅能确定折返环路 (特别是双环折返激动 )的顺序和关键峡部 ,而且能准确判断线性损伤的连续性 ,同时可减少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13.
<正> 自1967年Haft报道心房起搏刺激终止心房扑动(简称房朴)以来,业已证实该技术转复房扑的成功率达80%以上。国内已有资料表明食管心房调搏同样能有效地终止房扑。我们遇见1例预激综合征(W-P-W)房扑2:1房室传导的病人,经食管超速刺激恶化为1:1房室传导,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病人男性,29岁。阵发性房扑发作4次,每次持续1~3天,均需经体表电复律治疗。恢复窦性心律后心电图提示W-P-W B型。1991年1月10日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食管心房调搏转复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4例单中心房扑患者,采用经食管心房分级递增或连续递增刺激进行终止。调搏频率为快于房扑频率的10%,经食管起搏心房15~30 s;若未成功转复,可将调搏频率加到扑动频率的120%~130%开始逐级递增或连续递增,最高起搏频率不超过500次/分。观察房扑转复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124例房扑患者中转为窦性心律69例,成功率55.6%。典型房扑(97例,成功率63.9%)和左心房正常(74例,成功率78.4%)的房扑,成功率高于非典型房扑(27例,成功率25.9%)和左房大(50例,成功率36.0%)的房扑。有与无明确心脏病或心脏手术史的房扑患者转复率无差异[55.4%(51/92) vs 56.3%(18/32),P0.05]。结论食管心房调搏转复房扑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典型房扑和左心房正常的房扑。  相似文献   

15.
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18~80岁,持续时间≤90d(3h~90d)、心室率≥60次/min的阵发或持续性房颤/房扑患者共31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和普罗帕酮组各16和15例。伊布利特组体重≥60kg者首剂1mg、体重<60kg者首剂0.01mg/kg,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1mg或0.01mg/kg;普罗帕酮组首剂70mg,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35mg。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房颤/房扑的心室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复率:伊布利特组62.5%(10/16),普罗帕酮组26.7%(4/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转复失败的病例中有6例改用伊布利特,其中2例转为窦性心律,而伊布利特组转复失败的4例改用普罗帕酮后均未转复。转复时间伊布利特组显著短于普罗帕酮组(12.70±10.27)min对(39.75±10.08)min,(P<0.01)。副作用:伊布利特组1例合并有左心室功能不良者用药后即刻出现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经直流电击后转复为窦性心律;普罗帕酮组1例出现左心衰竭,另1例出现头晕、手麻。结论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的疗效高于普罗帕酮,转复时间短于普罗帕酮,但须在严格监控下进行。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对房颤房扑患者电复律后心电图与临床特点、复律结果、CK及CK-MB相关性的探讨,了解复律后ST段抬高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1988年4月至1989年6月间121例房颤和25例房扑经电复律治疗,每次电击后立即记录连续的12导心电图。开始复律的电量房颤为50焦耳,房扑为30焦耳,然后成倍增加,直至恢复窦性或360焦耳电击2次。电击时间相隔为1~1.5分钟。电击前停用洋地黄类药5天。除胺碘酮外,未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心脏术后3个月内不行电复律。ST段至少两个相关导联抬高≥0.5mv才有意义。26例监测复律前、复律后即刻、复律后头6小时内的每小时及复律后24小时CK和CK-MB。所有患者定期随  相似文献   

17.
应用自制的经食管球囊电极导管对心房扑动 (房扑 )进行经食管电转复。  临床资料 例 1 患者男性 ,41岁。反复心悸 2年 ,每次发作几分钟至 2 h,1999年 7月 6日早餐后又发作心悸 2 h仍不缓解 ,来本院就诊 ,心电图诊断为房扑 ,查体未发现异常。采用经食管球囊电极导管低能量 (3 J)直流电转复 ,成功地转为窦性心律。  例 2 患者男性 ,30岁。反复心悸 1年余 ,既往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阵发性房扑及心房颤动病史 ,本次心悸发作 5 h,心电图诊断为不纯性房扑 ,查体无阳性发现 ,甲状腺功能检查 ,T3、T4稍高。曾经应用毛花甙丙 (西地兰 ) 0 .4mg…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慢--快"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以射频导管消融为主的方法控制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4例特殊类型"慢--快"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结果4例特殊类型"慢--快"型室上性心律失常,2例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于长时间心动过速发作终止时均有心脏停搏伴有晕厥或黑朦,经射频导管消融根除室上性心动过速后,由其引起的症状不复存在,随访窦房结功能正常;另1例左侧显性旁道、AVRT,心房扑动伴晕厥,在临时心脏起搏保护下,同步直流电复律终止心房扑动,口服乙胺碘酮有效控制心动过速发作,未再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和晕厥.结论以射频导管消融为主的方法控制快速性折返性心律失常对特殊类型"慢--快"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发生机制 ,有折返激动异位自律性增强和触发性激动等。其中绝大多数是折返激动所致 ,其心室律规则 ,频率在 1 50~ 2 50次 min之间 ,常见于青年及无明显心脏病证据者 ,有些患者可由情绪激动、过度疲劳、轻症感染、过敏或烟酒等诱发。部分病例发生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或甲亢、洋地黄用量过大、风湿热等。PSVT起病急骤 ,可致明显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需紧急处理以转复心律。我科自 1 996年 2月~ 2 0 0 1年 2月药物治疗PSVT患者 52例 ,就其药物及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择病例 5…  相似文献   

20.
Ibutilide转复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静脉使用Ibutilide转复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和 (或 )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的疗效及副作用。检索公开发表的英文及中文相关文献 ,并建立数据库 ,应用Meta统计分析方法 ,按观察时间、给药方法、房颤、房扑类型等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共 16项试验 15 13例患者入选本研究。经统计 ,静脉推注Ibutilide能有效转复房颤或房扑 ,2 0 ,30 ,6 0min转复率分别为 14.9%、2 1.2 %、33.7% ,90min总转复率为 38.4% ,且房扑转复疗效优于房颤 (转复率差 2 4.5 % ,P <0 .0 0 1)。Ibutilide转复房颤、房扑与安慰剂相比的疗效率差在 2 0 ,6 0 ,90min分别为16 .1%、30 .4%及 38.7% (P <0 .0 0 1)。主要副作用为用药早期出现多型性室性心动过速 ,多在静脉推注药物后 40min内发生。结论 :Ibutilide能有效转复房扑及房颤 ,但须在严格监控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