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梅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8,31(36):30-32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优缺点,及解决经桡动脉途径不足之处的方法.方法 选取CAG和PCI的患者共300例,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150例)和股动脉组(150例),对比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对比解决桡动脉痉挛不同方法的有效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的手术成功率、PCI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在穿刺局部并发症发生率(2.0%,3/150)、术后全身不适率(0,0/150)、术后全身并发症发生率(0,0/150)、住院时间[(4.1±2.1)d]、住院费用[(3.7±2.8)万元]方面均显著优于股动脉组[分别为7.3%(11/150)、100.0(150/150)、2.7%(4/150)、(7.8±3.4)d、(5.0±3.4)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PCI与经股动脉途径同样有效、可行,而且穿刺局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优缺点,及解决经桡动脉途径不足之处的方法。方法选取CAG和PCI的患者共300例,按入路血管分为桡动脉组(150例)和股动脉组(150例),对比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对比解决桡动脉痉挛不同方法的有效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手术成功率、PCI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在穿刺局部并发症发生率(2.0%,3/150)、术后全身不适率(0,0/150)、术后全身并发症发生率(0,0/150)、住院时间[(4.1±2.1)d]、住院费用[(3.7±2.8)万元]方面均显著优于股动脉组[分别为7.3%(11/150)、100.0(150/150)、2.7%(4/150)、(7.8±3.4)d、(5.0±3.4)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和PCI与经股动脉途径同样有效、可行,而且穿刺局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比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2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34例,对照组采用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治疗组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不过治疗组的置动脉鞘时间与止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治疗组再发心绞痛、新发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等总体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经股动脉,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创伤,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9月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287例,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185例)和经股动脉组(102例),对比观察其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止血包扎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的平均X线曝光时间、穿刺成功率分别为(5.13±3.72)min和98.92%,经股动脉组为(4.78±3.51)min和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19.62±3.58)min和(16.57±4.3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止血包扎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分别为(0.72±1.15)min和4~6h,经股动脉组为(20±7.32)min和20~2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为(3.06±1.42)d,少于经股动脉组(4.97±3.07)d(P〈0.01);两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0和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动脉痉挛发生率为2.16%,经股动脉组无动脉痉挛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有止血容易、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5.
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同期158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经桡动脉组(51例)和经股动脉组(107例),对比观察其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桡动脉组的平均X线曝光时间、穿刺成功率分别为(5.97±4.52)min和96.08%,经股动脉组为(4.72±4.16)min和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的术后住院天数为(3.06±1.42)d,少于经股动脉组(4.97±3.07)d,P<0.01;两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分别为0和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30.72±14.07)min和(24.96±9.6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动脉痉挛发生率为8.16%,经股动脉组无动脉痉挛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止血容易、不需卧床、痛苦小、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50例,随机分组至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比较其成功率、X线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不良事件,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血管造影的成功率分别为98%和100%(P>0.05);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6.32±3.35)min和(5.70±3.53)min(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2.10±10.81)min和(20.02±10.34)min(P>0.05),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和14%(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在成功率、X线照射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上均不差于股动脉,但有着更少的血管并发症,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和经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诊治效果和优缺点。方法:在告知并尊重患者意愿的情况下分别对120例和145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途径(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分别观察手术操作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率相似,但经桡动脉组的外周血管并发症相对少,术后躯体不适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6月,分别经桡动脉(12例)和股动脉(8例)途径完成20例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PCI,并观察不同入路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的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术后并发症以及临床随诊期间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情况。结果12例选择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仅1例患者因术中出现桡动脉痉挛而改为股动脉途径,桡动脉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为91.1%,两组患者完成手术的操作时间(60.1±16)min比(57.8±21.2)min和造影剂(208±35)ml比(201±32)ml,无明显差异,但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患者严重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3.1%)。临床随访6个月,无1例死亡,随访期间总MACE发生率桡动脉组为2.3%,股动脉组患者为3.6%,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股动脉途径经桡动脉途径PCI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具有同样的临床效果,而且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股动脉途径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接受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应体会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抽取86例接受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2组,平均每组43例.在治疗过程中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结果 B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 对接受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价入治疗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使该类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进一步缩短.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 2 0 0 2年 9月~ 2 0 0 3年 8月住院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人 10 0例 ,按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 ,对比观察其X光照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X光照时间分别为 :(5 .86± 3.74 )min和 (5 .6 3± 3.6 4 )min(P >0 .0 5 ) ,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 (2 1.35± 11.6 2 )min和 (2 0 .87± 11.30 )min(P >0 .0 5 ) ,成功率分别为 97.8%和 98.2 % (P >0 .0 5 ) ,血管并发症分别为 4 .35 %和 12 .96 % (P <0 .0 1)。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需卧床 ,患者损伤小 ,止血方便 ,血管并发症少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子宫动脉介入治疗非常见部位异位妊娠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性血管性介入治疗非常见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09年5月非常见部位异位妊娠患者8例,回顾性分析异位妊娠发生部位、胚胎活性、手术方法、治疗前后的血HCG水平及其降至正常的时间,并对术后3~6月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及术后2年内再次妊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8例中5例成功治愈,其中2例剖宫产疤痕切口妊娠,1例宫颈妊娠,2例宫角妊娠,3例开腹手术中2例为介入治疗失败,1例因放弃观察而开腹手术。2年内共有3例再次妊娠。结论:放射性血管性介入治疗是微创、低麻醉风险、高疗效的治疗技术,可有效保留患者生育功能,应用于宫颈妊娠、宫角妊娠和剖宫产疤痕切口妊娠等非常见部位异位妊娠的治疗具有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2009年4月住院经桡动脉予5 FTIG共用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320例,同时行肾动脉造影,其中20例患者直接前送TIG共用导管(桡动脉TIG共用导管组)行左右肾动脉造影,300例患者换用5 F MP-A1造影导管到达肾动脉开口行左右肾动脉造影(桡动脉MP-A1导管组).以2004年1月至2009年4月经股动脉途径同时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患者625例作为对照(股动脉JR导管组),观察各组肾动脉造影成功率、总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并发症情况.结果 桡动脉MP-A1导管组肾动脉造影成功率为97.0%(291/300),股动脉JR导管组为98.4%(6151625),均显著高于桡动脉TIG共用导管组的40.0%(8/20)(P<0.01).桡动脉MP-A1导管组总操 作时间(32.21±3.37)min,造影剂用量(52.72±7.91)ml,股动脉JR导管组总操作时间(30.78±3.23)min,造影剂用量(51.88±7.22)ml,两组总操作时间及造影剂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TIG共用导管组造影剂用量(51.72±10.11)ml,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总操作时间(26.42±4.31)min,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5).经桡动脉途径造影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9%,3/320)少于经股动脉途径(3.0%,19/625)(P<0.05).结论 在目前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普遍开展的情况下,经同途径使用5 F MP-A1造影导管行肾动脉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成功率高于直接使用TIG共用导管行肾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就婴幼儿颞浅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效果比较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7月在某科收治的70例住院患儿,其中男40例,女30例,体质量4.5~18.5 kg,月龄1~24个月.由专职护师采血,专职化验师操作机器.颞浅动脉组用45℃~50℃热水袋敷采血部位颞浅动脉3~5 min,常规消毒皮肤后针刺入3mm让血自然或轻加压流出0.2 ml,将血液迅速收集于专用的肝素化毛细管内送检.对照组:采取传统桡动脉采血方法.结果 颞浅动脉组采血成功率39例(85.71%)明显高于桡动脉组采血成功20例(66.7%),而颞浅动脉组的误穿静脉1例(2.5%)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1例(2.5%)均低于桡动脉组的误穿静脉8例(26.67%)及穿刺部位血肿发生6例(20%).颞浅动脉组疼痛反应也明显低于桡动脉组.结论 颞浅动脉采集优于桡动脉采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术预先桡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对接受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6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预先桡动脉造影(pre-RAA)组341例直接行桡动脉造影;延后桡动脉造影(post-RAA)组341例在导丝、导管遇有阻力时立即行桡动脉造影,或者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结束时行桡动脉造影.观察两组桡动脉影像学特征,并记录两组患者桡动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ost-RAA组桡动脉痉挛比率高于pre-RAA组[11.4%(39/341)比6.2%(21/341),P=0.015],post-RAA组手术失败率高于pre-RAA组[3.2%(11/341)比0.6%(2/341),P=0.014],post-RAA组桡动脉穿孔发生率和术后1~6个月桡动脉闭塞率显著增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术预先行桡动脉造影可以有效观察桡动脉形态,减少桡动脉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的优点及疗效。方法对2002年2月~2005年6月所行33例OP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患者术前心功能Ⅱ~Ⅲ级,左室射血分数34%~68%,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状态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手术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OPCABG是一种安全可行、效果良好的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股动脉穿刺插管术后局部压迫止血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自制压迫止血带,对2164例患者共3046例次股动脉穿刺插管术后实施压迫止血。根据压迫制动时间不同分为A、B两组,A组1482例次,压迫制动时间为8—10h;B组1564例次,压迫制动时间为5—6h。分别对两组止血效果、患者对压迫制动不适感及压迫制动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A组止血效果良好1470例次,良好率为99,2%,B组止血效果良好1549例次,良好率为99,O%(P〉0.05);明显不适感发生率A组为63,8%,高于B组的42.9%(P〈0,05)。A组发生2例压迫制动的严重并发症,B组未发生。结论股动脉穿刺插管术后采用自制压迫止血带压迫制动5—6h即可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并可降低压迫制动不适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股动脉穿刺插管术后局部压迫止血的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自制压迫止血带,对2164例患者共3046例次股动脉穿刺插管术后实施压迫止血.根据压迫制动时间不同分为A、B两组,A组1482例次,压迫制动时间为8~10h;B组1564例次,压迫制动时间为5~6h.分别对两组止血效果、患者对压迫制动不适感及压迫制动并发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A组止血效果良好1470例次,良好率为99.2%,B组止血效果良好1549例次,良好率为99.0%(P>0.05);明显不适感发生率A组为63.8%,高于B组的42.9%(P<0.05).A组发生2例压迫制动的严重并发症,B组未发生.结论 股动脉穿刺插管术后采用自制压迫止血带压迫制动5~6 h即可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并可降低压迫制动不适感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王刚强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2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在介入性手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诊治的介入性手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5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压迫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操作时间、下肢制动时间、使用镇静药物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1%(24/26),对照组为69.23%(18/26),观察组操作时间及下肢制动时间分别为(28.65±6.84) min和(2.54±0.45)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69.84±13.63) min和(18.54±2.87)h],观察组使用镇静药物率(23.08%,6/26)明显低于对照组(53.85%,1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应用于介入性手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