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槟榔果实脂溶性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槟榔果实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槟榔果实的脂溶性成分。结果:从槟榔果实脂溶性部分鉴定了13个化学成分,占其总量的96.14%,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酸。结论:本次研究为槟榔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槟榔是一种被广泛食用的佳果,果皮和种子均可入药,是我国名贵的“四大南药”之一。研究报道槟榔含有生物碱、多酚、黄酮、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促消化、降血压、抗抑郁、抗氧化、抗炎、抗寄生虫和抑菌等活性。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槟榔,加快槟榔研究的现代化进程,对槟榔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槟榔的现代化研究和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槟榔致癌 食者足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槟榔为棕榈科槟榔属植物槟榔ArecaCatechuL.的种子,其纤维状部分即为“大腹皮”,其中间有卵形种子即为“槟榔”[1]。通常以“大腹皮”入药或供有嚼食习惯的“红唇族”享用(嚼食槟榔时分解出槟榔红色素,满口血红,故称“红唇族”)。中国槟榔,史已有...  相似文献   

4.
槟榔是常用的中药材,在古方中被广泛应用。其原产于马来西亚,在我国海南、台湾等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槟榔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生物碱、酚类、氨基酸、多糖、矿物质、粗纤维、油脂和维生素等,在临床上不仅可用于杀虫,还可以治疗各种肠道疾病、关节炎和青光眼等病症,用药人群主要是儿童和老人。槟榔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是槟榔碱,但文献报道槟榔碱不但可以直接致癌和促癌,还能使机体免疫力下降,间接增加致癌概率,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槟榔与其他药材配伍使用时,常规剂量下没有致癌副作用的报道。为此,本文对近年来槟榔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槟榔的科学开发和安全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惠秋沙  孙立立 《中成药》2007,29(9):1331-1335
目的:研究炮制对槟榔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分别对槟榔炮制前后槟榔碱、鞣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各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槟榔碱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槟榔>制槟榔>炒槟榔>焦槟榔;鞣质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制品>炒品>生品>焦品;氨基酸总量和必须氨基酸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槟榔>制槟榔>炒槟榔>焦槟榔;微量元素的变化则是随炮制程度加重而逐渐增加。结论:不同的炮制条件对槟榔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槟榔药理毒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东林  王小莹  杨冰  张晗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4):2273-2275
该文综述了槟榔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药理作用及毒理作用。槟榔对多种寄生虫都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能兴奋胆碱受体,促进小鼠胃肠推进运动,抑制幽门螺旋杆菌、许兰氏黄癣菌、流感病毒。嚼食槟榔可使口腔黏膜纤维化,具有致癌致突变作用,且有生殖和神经系统毒性。中药槟榔饮片配伍使用未见有不良反应报道。  相似文献   

7.
槟榔及槟榔碱对胃肠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槟榔及槟榔碱对胃肠运动的作用异同.方法:用大鼠胃底肌条、结肠及家兔十二指肠、回肠的离体肠管实验,观察槟榔水煎液和槟榔碱纯品水溶液对上述标本自发或激发运动的影响,比较两者作用所产生的效果异同.结果:槟榔水煎液及槟榔碱纯品水溶液对上述离体胃肠标本的收缩运动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主要表现在张力的增加和振幅的变化.结论:槟榔碱和槟榔对胃肠运动有同样的作用趋势,但两者的作用强度在不同的离体胃肠标本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正>槟榔钻来源于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et Wils.的根或藤茎,为广西瑶医老班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之一,又名过山风、梅花钻、血藤、坭藤等[1],已被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分布于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区,常见于山坡灌丛、疏林和林缘等,海拔常为数百米[3]。其味苦,性平,归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9.
槟榔中槟榔碱含量的薄层扫描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了槟榔中槟榔碱含量测定的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了进口、海南、广州三地槟榔中槟榔碱的含量,回收率102.3%,变异系数1.95%。三种槟榔槟榔碱平均含量分别为0.2191%、0.1896%、0.5607%。  相似文献   

10.
槟榔花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槟榔花药材的鉴别与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氢溴酸槟榔碱对照品为指标,进行薄层色谱鉴别;以氢溴酸槟榔碱作为含量测定的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槟榔花中氢澳酸槟榔碱的含量。以Agilent HC-C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乙腈-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0.1 mol/L,磷酸调节pH=3.2)(60∶4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15 nm。结果:氢溴酸槟榔碱在0.2557~4.0912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102.3%,RSD=4.2%。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分离度效果好,可用于槟榔花的质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槟榔中槟榔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槟榔中槟榔碱含量的RP-HPLC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yersil BDS C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2mL.L-1乙二胺水溶液(磷酸调pH至7.5)∶[甲醇-乙腈(2∶3)]/4∶1(V/V);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5nm;进样量10μL;柱温25℃。结果:槟榔碱进样量在52~1040mg.L-1(r=0.999 9)浓度范围内,其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7%,RSD为2.42%。结论: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合槟榔中槟榔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吴影梅 《中药材》1994,17(9):5-8
本文介绍了槟榔黄叶病的研究概况和笔者从植物线虫学方面所作的探讨,并着重报道了广东、海南两省槟榔园线虫的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3.
We report on the antidepressant activity in the ethanol extract of Areca catechu. Antidepressant activity was evaluated in rodents using the forced swimming and tail suspension tests. The ethanol extract (4–80 mg/kg) caus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immobility time without effecting the spontaneous motor activity.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ethanol extract possesses antidepressant activities. © 1997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
探寻A.flavus菌株在槟榔原药材中生长及产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和AFG2)的规律,分析槟榔药材的最佳储藏条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RSA)结合Central composite设计,通过测定染菌后的槟榔中水分含量及总黄曲霉毒素的变化,考察温度(Temp,20~40 ℃)和湿度(Hum,80%~95%)两个环境因子对药材上A.flavus菌株产毒的影响,分析该菌株的最适产毒条件。结果发现,储藏后的槟榔水分含量发生了显著的增加;当湿度范围为90%~95%,温度高于25 ℃时,A.flavus菌株在槟榔中生长较快并产生大量黄曲霉毒素。研究表明,当储存条件为湿度小于90%,温度低于25 ℃,槟榔药材在储藏过程中不易霉变产毒,为槟榔储藏规范的制定及降低真菌毒素污染的概率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Zeng XJ  Hu Y  Wen XQ  Hong AH  Cen YZ 《中药材》2012,35(2):223-225
目的:研究瑶药铁包金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铁包金根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十六烷酸(1)、正十八烷酸(2)、β-谷甾醇(3)、豆甾醇(4)、羊齿烯醇(5)、大黄酚(6)、大黄素甲醚(7)、floribundiquinone D(8)、2-乙酰大黄素甲醚(9)。结论:化合物1~4、7~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During the course of our studies on dental caries prevention by traditional medicines, fatty acids (myristic and oleic acids etc.) and procyanidins from betel nuts (the seed of Areca catechu L.) were respectively revealed to be the major antibacterial principles against a primary cariogenic bacterium, Streptococcus mutans, and the major inhibitory principles against glucosyltransferase from S. muta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南蛇藤茎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3β-hydroxy-2-oxoolean-12-ene-22,29-lactone(1),2,6-二甲氧基苯醌(2),3-氧代齐墩果酸(3),24-去甲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3-酮(4),白头翁酸(5),香草酸(6),23-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3-酮(7),丁香酸(8),齐墩果酸(9),β-谷甾醇(10),β-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1为新三萜化合物,化合物2-5和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灰毡毛忍冬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u YF  Wu CC 《中药材》2012,35(1):66-69
目的:分离鉴定灰毡毛忍冬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灰毡毛忍冬藤中分离出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绿原酸(3)、木犀草素(4)、槲皮素(5)、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3、,4-O-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8)、1,3-O-二咖啡酰奎宁酸(9)、东莨菪素(10)、灰毡毛忍冬皂苷乙(11)、灰毡毛忍冬皂苷甲(12)、圣草酚(13)。结论:其中,化合物6、7、13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大叶南五味子果实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HJ  Wu XL  Zhou TZ  Deng XM  Wang DC 《中药材》2012,35(3):396-399
目的:研究大叶南五味子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NMR和EI-MS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5-二羟基-3-甲氧基二苯(Ⅰ)、eriobofuran(Ⅱ)、3β,16β-二羟基-12-烯-乌苏烷(Ⅲ)、2α,3β,6β,23-tetrahydroxy urs-12,18-dien-28-oic acid(Ⅳ)、2α,3β,23-trihydroxy urs-12-en-28-oic acid(Ⅴ)、芦丁(Ⅵ)、2-乙基己酸(Ⅶ)、2-月桂酸单甘油酯(Ⅷ)、单蓖麻油酸甘油酯(Ⅸ)。结论:以上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南五味子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