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雷公藤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目前已被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化学成分复杂,其中雷公藤内酯醇被公认为是雷公藤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目的: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其外周血清和关节腔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材料:实验于2004-11/2005—07在武汉同济医院完成。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白鼠50只(购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动物质量合格证号:scxk(鄂)2004—2007)。雷公藤内酯醇(购于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临时生产无批号),纯度为98.5%以上。 方法:①5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选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建立关节炎模型。沿造模大鼠背部及尾根部分5点皮内注射Ⅱ型胶原乳剂,0.05mL/点,15d后分两点皮内激发注射。正常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同法注射。初次免疫30d后参照关节炎指数评分标准对造模效果进行评估,共20只大鼠评分在6分以上成功造模而用于实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关节炎模型组、雷公藤内酯醇组,10只/组。②将雷公藤内酯醇用体积分数为0.05的丙二醇配制成注射液,其中含雷公藤内酯醇100mg/L,雷公藤内酯醇组按0.04mL/100g后腿肌注给药,每3d用药1次,共30d。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关节炎模型组给予等量的体积分数为0.05的丙二醇液。③给药30d后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膝关节腔液中白细胞介素6,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 主要观察指标:雷公藤内酯醇对外周血和关节腔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10含量的影响。 结果:实验选取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50只,10只作为正常对照,剩余40只大鼠共20只造模成功而进入结果分析。①关节炎模型组外周血和关节腔内的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最高,经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后均明显下降[(35.09&;#177;8.82),(15.35&;#177;3.56)ng/L;(44.17&;#177;8.94),(22.54&;#177;4.76)ng/L;P均<0.011,且与正常对照组基本相似(P>0.05)。②关节炎模型组外周血和关节腔内的白细胞介素6含量最高,经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后均明显下降[(76.58&;#177;6.81),(42.45&;#177;5.72)ng/L;(88.69&;#177;10.56),(48.67&;#177;5.97)ng/L;P均<0.01],但未能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③关节炎模型组外周血和关节腔内的白细胞介素10含量最低,经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后均明显升高[(17.53&;#177;2.07),(21.23&;#177;2.91)ng/L;(10.59&;#177;2.96),(14.74&;#177;1.85)ng/L;P均<0.01],且与正常对照组基本相似(P>0.05)。 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对细胞因子含量的调节治疗关节炎。  相似文献   

2.
背景:雷公藤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目前已被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化学成分复杂,其中雷公藤内酯醇被公认为是雷公藤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目的: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其外周血清和关节腔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材料:实验于2004-11/2005-07在武汉同济医院完成。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白鼠50只(购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动物质量合格证号:scxk(鄂)2004-2007)。雷公藤内酯醇(购于福建省医学科学研究所,临时生产无批号),纯度为98.5%以上。方法:①5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选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建立关节炎模型。沿造模大鼠背部及尾根部分5点皮内注射Ⅱ型胶原乳剂,0.05mL/点,15d后分两点皮内激发注射。正常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同法注射。初次免疫30d后参照关节炎指数评分标准对造模效果进行评估,共20只大鼠评分在6分以上成功造模而用于实验,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关节炎模型组、雷公藤内酯醇组,10只/组。②将雷公藤内酯醇用体积分数为0.05的丙二醇配制成注射液,其中含雷公藤内酯醇100mg/L,雷公藤内酯醇组按0.04mL/100g后腿肌注给药,每3d用药1次,共30d。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关节炎模型组给予等量的体积分数为0.05的丙二醇液。③给药30d后取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膝关节腔液中白细胞介素6,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雷公藤内酯醇对外周血和关节腔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10含量的影响。结果:实验选取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50只,10只作为正常对照,剩余40只大鼠共20只造模成功而进入结果分析。①关节炎模型组外周血和关节腔内的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最高,经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后均明显下降[(35.09±8.82),(15.35±3.56)ng/L;(44.17±8.94),(22.54±4.76)ng/L;P均<0.01],且与正常对照组基本相似(P>0.05)。②关节炎模型组外周血和关节腔内的白细胞介素6含量最高,经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后均明显下降[(76.58±6.81),(42.45±5.72)ng/L;(88.69±10.56),(48.67±5.97)ng/L;P均<0.01],但未能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③关节炎模型组外周血和关节腔内的白细胞介素10含量最低,经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后均明显升高[(17.53±2.07),(21.23±2.91)ng/L;(10.59±2.96),(14.74±1.85)ng/L;P均<0.01],且与正常对照组基本相似(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可能通过对细胞因子含量的调节治疗关节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蜂蜇伤后患者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以及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1例蜂蜇伤患者作为蜂蜇伤组,并根据是否发生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组;另选取21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IL-2、IL-4、IL-6、IL-10、TNF-α、IFN-γ的水平。比较蜂蜇伤患者和对照组、MODS组和非MODS组之间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蜂蜇伤患者血清IL-2、IL-6、IL-10、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IL-4、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蜂蜇伤后发生MODS的患者血清IL-2、IL-10、IFN-γ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5),两组的IL-4、IL-6、TNF-α水平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蜇伤后患者的部分细胞因子水平发生明显改变,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可能参与到蜂蜇伤导致MODS发生的机制中。  相似文献   

4.
小儿原发性癫痫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儿原发性癫痫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利培酮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博  武春建 《现代康复》2000,4(10):1526-1527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对39例精神分裂症患给予利培酮治疗6周,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IL-6,IL-8,IFN-γ和TNF-α水平,并采用PANSS量表和TESS量表评估临床症状和药物副反应。结果利培酮治疗后,血清IL-6水平显下降,治疗前血清IL-6水平与PANSS阳性因子分显正相关,而血清IL-6减分率与药物最高剂量呈显正相关,血清IL-8,IFN-γ和TN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癫痫合并抑郁的影响。方法:癫痫患者766例纳入研究,进行问卷调 查、Beck抑郁量表-II(BDI-II)评分、癫痫相关的耻辱感量表评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测量,并对相关数据进 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癫痫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0.3%,其中,轻、中、重症分别为41.3%、34.4%和 2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了其他混杂因素之后,血清IL-6第2、3、4分位组相对于第1分 位组是癫痫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血清IL-10第2、3、4分位组相对于第1分位组是癫痫合并抑郁的保护因 素。结论:高 IL-6水平可能是癫痫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高IL-10水平可能是癫痫合并抑郁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快速减压对小鼠血清IL 1β、IL 6和IL 10水平的影响 ,以探讨细胞因子在减压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 1只小鼠随机分为快速减压组 (14只 )和正常对照组 (7只 )。快速减压组经60 0kPa压缩空气暴露后 ,用 1min快速减压至常压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减压后快速减压组小鼠及正常对照组小鼠血清IL 1β、IL 6和IL 10水平。结果 快速减压组小鼠减压后 1h时血清IL 1β和IL 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 ,3h组血清IL 1β和IL 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均P <0 .0 5 )。快速减压组小鼠 1h和 3h时血清IL 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快速减压可导致小鼠血清IL 1β、IL 6水平显著升高 ,诱发促炎症介质和抗炎症介质之间的失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雷公藤多苷对IgA肾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内皮缩血管肽1(endothelin-1, 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IgA肾病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贝那普利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贝那普利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外周血CD_4~+、CD_8~+、VEGF、ET-1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27%高于对照组的65.9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_4~+、CD_8~+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CD_4~+、CD_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ET-1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VEGF、ET-1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雷公藤多苷对IgA肾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协同促进肾损伤修复,保护肾功能,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雷公藤多苷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远期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RN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对症处理+吗替麦考酚酯(MMF)]和观察组(34例,常规对症处理+MMF+雷公藤多苷).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伴乙型肝炎肝硬化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肝病及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患者所收集病例中,合并肝硬化的肝源性糖尿病及单纯肝硬化患者各60例,检测血清IL-2、IL-4、IL-6、IL-8、IL-10、INF-γ、TNF-α水平。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组患者血清IL-2、TNF-α、INF-γ水平为(57.2±23.8)pg/ml、(48.2±35.1)ng/ml、(89.2±55.3)pg/ml,显著高于单纯肝硬化组的(48.5±22.1)pg/ml、(30.2±23.3)ng/ml、(58.3±37.4)pg/ml(P均<0.05);肝源性糖尿病组的IL-4、IL-8水平分别为(1.2±0.5)pg/ml、(34.4±16.7)pg/ml,显著低于单纯肝硬化组的(3.3±1.2)pg/ml、(57.1±20.8)pg/ml(P均<0.05);两组的血清IL-10、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4)pg/mlvs.(1.5±0.5)pg/ml,(5.2±3.4)pg/mlvs.(5.5±2.8)pg/ml,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细胞因子网络失衡,是肝硬化疾病进展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崔丽  郑惠民  陶沂  王晔  张仁琴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12):1083-1084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 IL -6、IL-8、TNF-α、IL -1β水平的变化 ,特别是 IL -6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检测 3 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不同时间内血清 IL-6、IL -8、TNF-α、IL -1β水平 ,并随机抽取 1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 IL -6水平在发病 6小时内明显升高 ,2 4~ 3 6小时达高峰 ,7天后基本降至正常 ,大面积梗死组IL-6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组 ( 6小时内 ,P <0 .0 5 ;2 4~ 3 6小时 ,P <0 .0 5 ) ,且血清 IL -6水平与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 r=0 .87,P<0 .0 1) ,七叶皂甙钠治疗 3天后血清 IL-6水平下降明显 ( P<0 .0 1)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 IL-8水平亦升高( P<0 .0 5 ) ,TNF-α、IL-1β水平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 IL-6水平升高 ,而 IL-6升高的水平反映应激反应程度 ,与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肩痛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0例患者。观察组采用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采用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肩部疼痛情况及观察两组患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结果观察组VAS总分、IL-6、IL-10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耳穴压豆能显著改善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肩痛的情况,减少细胞因子IL-6、IL-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超声心动图将白塞病误诊为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诊断白塞病累及心血管系统患者资料,总结其临床及超声表现。结果 12例白塞病患者中,9例为心脏术前患者,3例为心脏术后患者。9例心脏术前患者均表现为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其中3例合并主动脉瓣周脓肿、4例合并主动脉瓣赘生物形成、2例合并主动脉瓣周脓肿及赘生物形成;3例心脏术后患者表现为主动脉瓣人工瓣瓣周漏,其中1例主动脉瓣人工瓣赘生物形成、1例瓣周脓肿、1例人工瓣瓣周脓肿及赘生物形成。结论 伴有赘生物、瓣周脓肿等声像图表现的白塞病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单纯依靠超声诊断较为困难,如果患者合并口、眼、生殖器等特征性器官损害应提示心脏白塞病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应用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清中IL-6、IL-8、IL-10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100例.Ⅰ组在宫口开至2~3 cm时开始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进行分娩镇痛;Ⅱ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分娩镇痛前30 min、分娩镇痛后2h、分娩后24h、48 h和72 h五个时点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 10( IL- 10)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分娩镇痛后血清1L-6、IL-8、IL-10水平与分娩镇痛前值比较均升高(P<0.01),一般在分娩后24 h达峰值.比较血清IL-6、IL-8、IL-10浓度变化,Ⅱ组较Ⅰ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 应用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镇痛可有效地降低产妇分娩后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夜间低氧与全身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70例,年龄45~74岁,平均(65.41±7.84)岁。按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低氧组和非低氧组,均行肺功能和多导睡眠监测、炎症指标检测。比较各组血清IL-6及IL-8的差异,分析炎症指标与睡眠呼吸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睡眠低氧组27例,低氧率为38.57%,低氧组血清IL-6、IL-8分别为(14.34±2.76) ng/mL、(68.49±9.65) ng/mL,明显高于非低氧组的(11.79±1.85) ng/mL、(61.62±8.47) ng/mL(均P0.001)。经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后,IL-6与睡眠呼吸相关参数TS88正相关(r=0.651,P=0.041),与最低SaO_2和平均SaO_2负相关(r=-0.644,P=0.038和r=-0.780,P=0.018);IL-8与睡眠呼吸相关参数TS88正相关(r=0.627,P=0.039),与最低SaO_2和平均SaO_2负相关(r=-0.659,P=0.026和r=-0.732,P=0.014)。结论:中度至极重度COPD患者夜间低氧普遍存在,低氧组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明显增强,全身炎症反应与夜间低氧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L-选择素、白细胞介素(IL)-2、IL-6、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致病意义。方法采自24例SLE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ICAM-1和L-选择素;用放射免疫检测法(RIA)检测IL-2、IL-6、IL-8和IL-10;另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SLE患者血清sICAM-1、L-选择素、IL-6及IL-2/IL-10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2无明显变化,IL-8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sICAM-1、L-选择素和IL-6表达增加,而IL-10表达减少,提示免疫紊乱、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失平衡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L-选择素、白细胞介素(IL)-2、IL-6、IL-8和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致病意义。方法采自24例SLE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ICAM-1和L-选择素;用放射免疫检测法(RIA)检测IL-2、IL-6、IL-8和IL-10;另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SLE患者血清sICAM-1、L-选择素、IL-6及IL-2/IL-10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2无明显变化,IL-8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sICAM-1、L-选择素和IL-6表达增加,而IL-10表达减少,提示免疫紊乱、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失平衡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IL 6、IL 8、IL 10水平与肝硬化伴骨质疏松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分别测定肝硬化伴骨质疏松患者经氧化苦参碱治疗前后的IL 6、IL 8、IL 10水平。结果 肝硬化伴骨质疏松病人的IL 6、IL 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IL 10水平则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氧化苦参碱治疗一个疗程后肝功能减退组IL 6、IL 8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 ,IL 10水平升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一个疗程后肝功能恢复组的IL 6、IL 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IL 10水平则显著升高。结论 IL 6、IL 8、IL 10与肝硬化伴骨质疏松患者预后有关 ,其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硬化伴骨质疏松患者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IL-6、IL-8、IL-10水平与肝硬化伴骨质疏松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分别测定肝硬化伴骨质疏松患者经氧化苦参碱治疗前后的IL-6、IL-8、IL-10水平.结果肝硬化伴骨质疏松病人的IL-6、IL-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IL-10水平则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氧化苦参碱治疗一个疗程后肝功能减退组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IL-10水平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一个疗程后肝功能恢复组的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IL-10水平则显著升高.结论 IL-6、IL-8、IL-10与肝硬化伴骨质疏松患者预后有关,其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硬化伴骨质疏松患者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