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武迪迪  高建  孟峻  刘超  周末  冯晨  于秉治 《生殖与避孕》2011,31(10):652-655,690
目的:观察微丝在小鼠卵细胞及早期胚胎中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明确微丝在受精卵发育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对卵细胞的微丝分布进行观察。结果:在小鼠MII期卵母细胞中微丝分布于卵细胞的皮质区,集中在纺锤体处。在小鼠1-细胞期受精卵中微丝集中分布于卵细胞与极体的连接处。在2-细胞期受精卵中的微丝则集中分布在卵细胞的分裂沟处。用松弛素B(CB)解聚小鼠体内受精卵的微丝,细胞形态及分裂受到严重影响。结论:微丝在小鼠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中有着独特的分布,其可能参与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细丝蛋白A(filamin A,FLNa)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调节支持(Sertoli)细胞屏障功能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20日龄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用10μg/L TNFα处理后测定跨上皮电阻(trans-epithelial electrical resistance,TER),反映屏障功能改变;Western blotting分析TNFα处理后FLNa表达水平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或鬼笔环肽染色分别检测FLNa及微丝(F-actin)的定位改变;FLNa si RNA干扰后检测支持细胞屏障功能。结果:TNFα处理后TER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TNFα处理组FLNa水平明显下降(P0.01);细胞形态学检测亦表明TNFα处理后FLNa及F-actin在支持细胞的分布有显著改变;TER测定结果表明FLNa经si RNA沉默后可降低血睾屏障(BTB)功能(P0.01)。结论:FLNa可通过调节F-actin在支持细胞中的排布参与TNFα引起的BTB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鼠受精卵及2-细胞期胚胎中14-3-3蛋白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鉴定小鼠受精卵和2-细胞期胚胎14-3-3蛋白的表达,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其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在小鼠受精卵和2-细胞期胚胎中,全部表达14-3-3蛋白,并且为同一亚型;14-3-3蛋白主要定位于受精卵的细胞质及2-细胞期胚胎中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结论:14-3-3蛋白正常表达于小鼠受精卵及2-细胞期胚胎中,其定位可能影响胚胎的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Aurora激酶A(AURKA)、Aurora激酶B(AURKB)在小鼠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进程中的表达与亚细胞定位。方法:分别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检测AURKA、AURKB在小鼠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进程中的表达规律,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AURKA/B蛋白在各时相的细胞定位。结果:AURKA、AURKB在受精卵的G2、M期呈高表达,G1、S期呈低表达,AURKA/B蛋白主要定位于胚胎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但细节上各有特点。结论:AURKA、AURKB在小鼠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进程各期呈时空特异性表达,提示其对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鼠受精卵及2-细胞期胚胎中14-3-3蛋白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鉴定小鼠受精卵和2-细胞期胚胎14-3-3蛋白的表达,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其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在小鼠受精卵和2-细胞期胚胎中,全部表达14-3-3蛋白,并且为同一亚型:14-3-3蛋白主要定位于受精卵的细胞质及2-细胞期胚胎中的细胞质和细胞核。结论:14-3-3蛋白正常表达于小鼠受精卵及2-细胞期胚胎中,其定位可能影响胚胎的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特异性小发夹RNA(shRNA)表达质粒,研究IA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s)催化亚基p110α对小鼠受精卵发育的影响。方法:把p110αshRNA表达质粒显微注射到受精卵中。确定能干扰p110α表达的shRNA的最适浓度。通过检测RNA干扰后的p110α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情况,证明干扰是否成功。在确定成功干扰p110α后,观察受精卵的形态变化、分裂率以及对MPF活性的影响。结果:p110α表达受到干扰后,MPF的活性明显降低,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受到干扰,卵裂率明显降低。结论:p110α可能通过影响MPF的活性,调控小鼠受精卵的早期发育,为进一步探讨PI3K信号转导通路在小鼠胚胎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小鼠受精卵中,PKC及PKB是如何通过p21CIP1/WAF1蛋白影响小鼠受精卵G2/M的转换。方法:以小鼠受精卵为材料,通过Westernblot及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经PKC及PKB抑制剂处理后的p21蛋白表达及定位。结果:经PKC抑制剂(PMA)处理后的小鼠G2期受精卵中p21蛋白表达增加,而经PKB抑制剂(LY294002)处理后的p21蛋白表达没有变化,但是其在亚细胞的定位发生了改变。结论:PKC通过改变p21蛋白表达,影响小鼠受精卵G2/M转换。而PKB通过改变p21蛋白在小鼠受精卵中的亚细胞定位,影响受精卵G2/M转换。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ISP2蛋白在小鼠卵细胞和早胚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小鼠未成熟卵、成熟卵、受精卵和着床前胚泡,利用特异性抗ISP2抗体,采用免疫荧光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ISP2在卵细胞和早期胚胎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亚细胞定位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在小鼠未受精卵、受精卵和着床前胚泡中均能检测到特异的ISP2蛋白信号;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ISP2在细胞膜上的信号强于其在细胞质。结论:ISP2蛋白在小鼠卵子和早胚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3,AQP3)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中的表达分布情况.方法 建立昆明小鼠控制性超排卵模型,收集小鼠四细胞期、八细胞期、桑葚期胚胎及早期囊胚,采用免疫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AQP3在小鼠早期胚胎中的表达模式及亚细胞定位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在小鼠早期胚胎的4个时期中均能检测到特异性AQP3荧光信号,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AQP3的分布部位在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四细胞期胚胎及八细胞期胚胎主要定位于卵裂球核膜,桑葚期胚胎主要定位于细胞膜,而早期囊胚主要定位于滋养层细胞膜及细胞质.结论 AQP3对小鼠早期胚胎的发育可能具有潜在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崔婷  张平  郭雪江  霍然  毕晔 《生殖与避孕》2011,31(11):719-724
目的:检测分析多重剪接RNA结合蛋白2(RNA binding protein with multiple splicing 2,Rbpms2)在小鼠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资源分析Rbpms2基因表达的组织分布情况以及Rbpms2蛋白的功能结构域;通过免疫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检测,分析Rbpms2在小鼠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生物信息学检索显示Rbpms2 mRNA在卵细胞及受精卵中高表达,其蛋白具有一个RNA识别结构域。免疫印记法证实Rbpms2蛋白在小鼠卵母细胞中高表达,同时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信号主要集中在卵母细胞胞质中,免疫荧光显示在早期胚胎中,Rbpms2的信号集中在细胞核中。结论:Rbpms2在小鼠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中呈高水平表达,提示其可能在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会阴正中切口缝合术与会阴左侧切口缝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根据产妇会阴体的条件,有无产科合并症胎儿的大小等情况,选择最佳的会阴切口方式,以减轻产妇的疼痛,减少切口出血量,分析比较两种切口方式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及子宫骶骨岬悬吊术治疗要求保留子宫的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术(研究组),30例行子宫骶骨岬悬吊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2个月测量患者POP-Q各点值评价术前术后盆底功能改善状况,以盆底不适调查表短表20(PFDI-20)评价手术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64例患者均经腹腔镜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无膀胱、输尿管、直肠损伤。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均无子宫脱垂复发,POP-Q各点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前与术后生活质量调查表问卷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8.8%)和2例(6.7%)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腹壁子宫悬吊术及子宫骶骨岬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安全有效;腹腔镜下腹壁子宫悬吊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经济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有望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The endometriosis is gynecological disease what is characterized with the presence of endometrial lesions are composed of endometrial epithelial and stromal cells outside of the uterus. There are many theor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endometriosis. The most widely accepted theory is the theory what is postulated the endometriosis is a result of retrograde menstruation. The essential stage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of endometrial lesions is the process of adhesion of endometrial cells on the peritoneal surface and on the organs, are situated in the peritoneal cavity. The adhesion molecules (integrins) have the most essential role in this first stage. The integrins are cell surface receptors with glycoprotein structure. They have part in process of adhesion of the endometrial cells to the proteins from EC matrix outside the uterus. The integrins have part like signal molecules in the processes of proliferation and invasion of endometrial implants. They are very essential molecules what influence the viability of endometrial implants as well as the angiogenesis in the new forming endometrial implants. Improvement of the studies, related to the roles of the integrin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endometriosis would be give new possibilities to search more effective methods for therapy of the endometriosis.  相似文献   

18.
19.
20.
刘钢 《生殖与避孕》1993,13(6):460-464
在对IUD 调查资料做统计分析时,主观地把使用IUD 一年以上而未停用者作为“使用成功”,会发生错觉而对影响因素的评价发生偏倚。本文为防止这种偏倚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