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危人群中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的发病情况,评价筛查意义。方法以“淮河流域胃癌早诊早治项目”为契机,对2000名胃癌高危人群进行胃镜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2000例筛查者中,共发现胃癌12例,其中早期胃癌6例、进展期胃癌6例。筛查项目的早期胃癌检出率明显高于门诊患者的早期胃癌检出率。结论胃癌筛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重要手段,加大胃癌防治知识的宣传,促进高危人群主动就医检查,是提高胃癌早诊早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清MG7Ag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单抗MG7相关抗原 (MG7Ag)对胃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PCR技术对 16 1例患者血清进行胃癌MG7Ag检测 ,其中胃癌 6 8例 ,胃癌前病变 30例 ,食道癌 32例 ,慢性胃炎 31例。结果 胃癌组有 5 6例阳性 ( 82 .35 % ) ,胃癌前病变组有 9例阳性 ( 30 % ) ,食道癌组有 6例阳性 ( 18.75 % ) ,慢性胃炎组有 3例阳性 ( 9.6 8% )。经统计学处理 ,胃癌组与其他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胃癌前病变组与慢性胃炎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8例胃癌患者术后血清MG7Ag阳性率比术前明显下降 ,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胃癌单克隆抗体相关抗原MG7对胃癌诊断有特异性 ,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也可作为监测病情、判定疗效之用  相似文献   

3.
1062例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方法 确定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与病理参数 32项 ,选择施行手术的 10 6 2例胃癌病例 ,逐项登记、汇总、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结果 通过对 10 6 2例胃癌手术病例的 32项临床及病理参数分析得到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1)胃癌的浸润深度是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组 34例黏膜内癌 ,无一例发生淋巴结转移 ,浸及邻近脏器 (如肝、脾、胰等 ) 75例 ,全部出现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在胃壁浸润越深 ,淋巴结转移机率越高 ;(2 )胃癌体积也是影响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浸润胃壁相同层次的胃癌 ,体积越大转移率越高。结论 胃癌的浸润深度与胃癌体积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两大因素。  相似文献   

4.
胃癌的发病率在城市中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但死亡率仍高居各种肿瘤首位[1] 。老年人是胃癌的高发人群 ,这可能与某些环境因素持续作用有关。本文对 70例老年胃癌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 ,以期得出某些预见性的结论 ,为老年胃癌的防治提供一些借鉴。1 资料与方法1·1 患者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7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老年胃癌患者 70例入组研究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男性 4 5例 ,女性 2 5例。年龄最小 6 0岁 ,最大86岁 ,平均年龄 71 13岁 ,其中 6 0~ 6 9岁 2 6例 ,70~ 79岁 38例 ,80~ 86岁 6例。1·2 方法1·2·1 胃镜及活检 :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D44v6和P16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CSA法检测110例胃癌组织中CD44v6和P16蛋白表达。结果110例胃癌中CD44v6和P16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72.7%(80/110)和47.3%(52/110)。CD44v6蛋白高表达及P16蛋白低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胃癌中CD44v6表达与P16表达呈负相关(r=-0.589,P<0.05)。结论CD44v6和P16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二者基因表达产物均可作为预测胃癌浸润、转移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发生原因及残胃癌早期诊治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来我院就诊的30例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残胃癌的发生率、病理类型、临床特点等。结果胃镜对残胃癌的诊断率为80%,钡餐诊断率为60%;30例残胃癌的组织学类型均为腺癌,其中低分化腺癌24例,印戒细胞癌6例;根治性切除12例(40.0%);姑息性切除6例(20.0%);残胃空肠吻合4例(13.3%);8例(26.7%)发生肝转移并侵及胰腺,无法手术切除。结论胃镜对残胃癌的诊断价值优于钡餐,早期诊断并行根治性残胃切除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正确估计残胃癌发生的危险对如何评价现有的消化性溃疡的手术方法,如何监视随访胃切除术后病员的决策至为重要,本文就有关文献进行简要评述。一、尸检发现残胃癌的发生率:一般印象认为残胃癌的发生率较高,为正常胃癌发病率的2~6倍,此观点来源于早年尸检资料。1954年kuhlmayar分析了维也纳大学病理科50,000例尸检资料,在363例行胃切除或空肠吻合术中发现40例残胃癌,发生率为11%,而在非手术的49637例胃癌的发生率为5.3%,Stalsberg在630例胃癌患者中发现55例有25年以前的胃切除史,所占的比例为8.7%,为对照组的6倍。尸  相似文献   

8.
曹春莉 《现代预防医学》2014,(20):3756-3758,3783
目的评价IL-6的两个常见基因多态性174G/C和-572G/C与胃癌风险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来源于2009年5月到2012年6月新发胃癌162例和162例对照。采用PCR-RFLP方法测定IL-6 174G/C和IL-6 572G/C基因多态性。结果研究发现以IL-6 174GG基因型作为参照,携带IL-6 174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能显著性的增高胃癌发病风险,调整后的OR值(95%CI)分别为2.34(1.37~4.92)和1.63(1.05~2.62)。本研究未发现携带IL-6 572G/C基因多态性能够增加胃癌发病风险。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IL-6 174G/C基因多态性可能具有促进胃癌发生和发展的作用,但IL-6 572G/C和胃癌发病风险没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择25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其中4例癌细胞转移和9例腹腔严重污染者行单纯的穿孔修补术,7例行胃姑息性切除术,5例行胃根治性切除术。结果根据组织学分型,胃癌早期3例,未分化腺癌6例,低分化腺癌8例,中分化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2例。手术切除率为48.0%,且均治愈出院。结论胃癌急性穿孔通常在手术过程做出诊断,积极的手术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IL-6 174G/C和-572G/C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风险的相关关系以及IL-6基因多态性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吸烟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某院2008年1月到2011年5月新发胃癌191例,191例非肿瘤病人作为对照。采用PCR-RFLP方法测定IL-6 174G/C和-572G/C的基因分型。结果研究发现携带IL-6 174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型胃癌发病风险显著增高,调整后的OR值(95%CI)分别为1.69(0.97~2.98)和1.75(1.16~3.25)。而未发现IL-6 572G/C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病率的相关关系。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IL-6基因多态性可能具有促进胃癌发生和发展的作用,IL-6可以作为胃癌遗传学的检测指标,用于检验胃癌易感个体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早期胃癌随着纤维胃镜的应用 ,国内外已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而对于浸及胃壁固有肌层的胃癌深入研究报告的相对较少。作者就我院 1984年 5月至1993年 5月收治的浸入胃壁固有肌层的胃癌 (PM胃癌 ) 4 6例加以分析 ,以探讨浸入固有肌层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淋巴结转移规律和对预后的影响 ,并对为本病选择合理手术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4 6例浸入固有肌层胃癌均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10例 ,男女比例为 3 6∶1。年龄 32~ 73岁 ,平均年龄为 5 3岁。有慢性胃病史 2~30年者 38例 ,占 82 6 % ;临床表现以上腹痛为主者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1A6/DRIM在胃癌组织及对应远端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与公认的抑癌基因P27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其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该基因在判断胃癌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46例胃癌组织及其对应远端正常组织中1A6/DRIM、P27的表达.结果 46例胃癌组织与对应远端正常组织中1A6/DRIM、P27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A6/DRIM与P27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s=-0.489,P<0.01).1A6/DRIM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胃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 (1)1A6/DRIM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应远端正常组织,其与抑癌基因P27在胃癌组织中的负相关关系,揭示它是一个参与胃癌发病的原癌基因;(2)IA6/DRIM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胃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存在密切的关系,袁明1A6/DRIM在判断胃癌恶性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35例青年女性胃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贡市某院1986~1999年间共收治胃癌711 例,35岁以下青年人胃癌53例,其中女性35例。现 将35例青年女性胃癌特点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11例胃癌中35岁以下53例 (7.45%),其中女性35例,占4.92%;男女之比1: 1.52;年龄18~34岁,平均年龄(中位数)25.5岁。 1.2 病程从有自觉症状至入院,时间在6个月内 者21例(60%),6~12月9例(25.7%),超过1年 的5例(14.29%)。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claudin-6 mRNA在不同病变胃黏膜的表达,探究claudin-6基因与胃癌的发生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45例胃癌、40例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和10例正常胃黏膜中claudin-6 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claudin-6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00%、67.5%、57.8%,x2检验3组间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6.573,P<0.05);经x2检验和四格表校正卡方检验claudin-6 mRNA的表达在不同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性别和脉管侵犯组内阳性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claudin-6 mRNA呈低表达,且低表达的claudin-6 mRNA与胃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103例青年人胃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较常见 ,以中老年患者较多 ,青年人发病少见 ,且易被漏、误诊 ,延误治疗时机。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本文收集了本院 10年来经病理确诊的 35岁以下青年胃癌 10 3例 ,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 1992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间 ,胃镜活检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者 6 33例 ,35岁以下者 10 3例 ,占总数的 6 2 % ,其中手术切除 91例。本组 10 3例中 ,男 4 3例 ,女 6 0例 ,男女之比为 1:1 4 0。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35岁 ,平均年龄 2 6 4岁。其中 17~ 2 0岁 6例 ,…  相似文献   

16.
本文检测胃癌组织中COX-2、CD44V6、MMP-9表达,了解三者表达的相互关系及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作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3例胃癌组织中COX-2、CD44V6、MMP-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COX-2表达和CD44V6、MMP-9表达呈正相关,胃癌组织中COX-2、CD44V6、MMP-9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COX-2可能上调CD44V6、MMP-9的表达促进胃癌的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发病原因,临床和病理特点,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重视。方法选取1995年5月~2005年5月十年间手术和病例证实17例青年胃癌,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7例青年人胃癌中,男6例,女11例,年龄最小18岁。病理组织学表现以低分化腺癌12例,粘液性腺癌3例,印绒细胞癌2例。手术和病例证实多为进展期胃癌。结论青年人胃癌临床症状不典型,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 CD4 4 v6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与某些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 (S- P)检测 15 0例胃癌组织中 CD4 4 v6的表达 ,应用 χ2检验和非条件 L ogistic回归分析对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CD4 4 v6阳性率为 6 2 % ,与胃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三餐不按时≥ 3次 /周、经常吃腌晒盐渍食品、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及精神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密切相关。结论 CD4 4 v6的表达与胃癌细胞的转移潜能和胃癌患者暴露的某些因素密切相关 ,CD4 4 v6对判断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病因学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胡世民 《现代保健》2011,(8):173-174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88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54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残胃癌患者中,男50例,女4例,平均年龄65.5岁.胃大部切除术距残胃癌确诊间隔时间平均20.5年.原胃大部分切除吻合方式48例为BillrothⅡ式,6例为BillrothⅠ式.由胃镜发现50例(92.6%),钡餐造影发现4例(7.4%).4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8例行残胃癌根治切除术.结论残胃癌常见于BillrothⅡ式手术后;胃镜下活检病理检查是有效的诊断手段;根治性手术是残胃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青年人 (≤ 35岁 )胃癌在临床上不常见 ,恶性程度高 ,往往因警惕性不高和对其临床特征认识不足而误诊。我院 1975年 3月~ 1995年 3月共收治青年人胃癌 37例 ,均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同期收治各年龄组胃癌 80 4例 ,青年人胃癌 37例 (4 6 % )。其中男性 2 1例 (5 6 8% ) ,年龄2 0~ 35岁 ,平均 (31 1± 2 7)。女性 16例 (43 2 % ) ,男女之比为 1 3∶1。从出现症状或上腹痛性质规律改变及症状加重至入院的时间 ,6个月以内 14例 ,6个月~1年 12例 ,1~ 2年 8例 ,>2年 3例 ,平均为 8 6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