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功能抗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功能抗体就是双特异性的抗体,是一种非天然抗体,其结合抗原的两个臂具有不同的特异性。双功能抗体的构建通常采用生物学方法和化学交联法,随着抗体工程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最近几年又发展了一类新的构建双功能抗体的方法——基因工程法。采用基因工程法不仅能构建多种功能、多种用途的双功能抗体,而且使人源化双功能抗体的构建成为现实。双功能抗体作为一种新的二次导向系统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从生物学法、化学法以及基因工程法三个方面介绍了双功能抗体构建技术的发展、现状,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综述单链抗体、抗体融合蛋白、抗独特型抗体、双特异性抗体的研究进展,显示它们在临床肿瘤治疗方面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抗CD3/抗CD19微型双功能抗体的构建、表达及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与目的:微型双功能抗体是基因工程抗体的-种形式,它具有两个抗原结合位点,可选择性募集效应细胞到靶细胞周围,介导特异性杀伤作用.本实验构建抗CD3/抗CD19微型双功能抗体(diabody)载体,表达纯化后测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用重叠PCR(overlap PCR)和PCR方法,构建抗CD3/抗CD19 diabody 载体,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进行原核表达.表达产物经抗His-tag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12%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鉴定.应用间接免疫荧光和竞争性免疫荧光结合流式细胞分析技术(PACS)检测生物学活性.结果:基因重组质粒经测序证实序列正确.抗CD3/抗CD19 diabody能够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可溶性表达.12%SDS-PAGE显示28×103和26×103各有-条带,Western blot在28×103显示有条带,与预期相符.表达产物经纯化定量可达5 mg/L.FACS检测抗CD3/抗CD19 diabody可与CD19+ Raji细胞和CD3+ Jurkat细胞特异结合,并能竞争性抑制HIT3a和HIT19a与上述细胞的结合活性.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抗CD3/抗CD19 diabody,并且能够进行可溶性表达,可与CD19+ Raji细胞和CD3+ Jurkat细胞特异结合,为以后的抗体功能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双功能抗体(bispecificantibodies,Bs-mAbs)作为一种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已为人们所接受,它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抗原及效应的细胞表面抗原,并将肿瘤细胞与效应细胞同时有效地连接起来,充分发近效应细胞对肿瘤靶细胞的特异性杀伤力,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双功能抗体的类型及其抗肿瘤机理。  相似文献   

5.
基因工程抗体片段——谱写抗体家族的新乐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和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以小分子抗体为基础并经基因工程改建从而用于研究和临床诊治的大量基因工程抗体片段应运而生。其中,可将生物学活性效应桥连于治疗靶标的双特异性抗体、同时增强抗体效能及细胞毒靶向性的免疫结合物、以独特的单域结构在生物技术和临床医学等方面倍受青睐的纳米抗体,以及在细胞内特定部位表达的细胞内抗体是近年来研究最活跃的几个领域。凭借免疫原性弱、组织渗透性强、低毒性及制备简便等优势,基因工程抗体片段较之单克隆抗体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与认可。尽管大多数处于临床开发的抗体片段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确定,但基因工程抗体片段的研发必将大大提高人类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抗CD3/抗TNP双功能抗体与TNP化抗癌胚抗原(CEA)McAb结合。在裸鼠体内对结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将抗癌胚抗原单抗TNP化。TNP化后的抗CEA单抗(TNP-CEA),抗CD3/抗TNP双功能抗体,人淋巴细胞及结肠癌细胞CL187接种裸鼠体内。计算肿瘤生长体积,观察成瘤率。结果:双功能抗体能够介导PBLs对CL187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肠癌细胞CL187的成瘤能力受到抑制,成瘤率为0/4。结论:此双功能抗体在免疫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双功能抗体介导胃癌杀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化学方法将抗CD3及抗三硝基苯(TNP)的单克隆抗体(McAb)交联为双功能抗体。利用此双功能抗体介导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对于不同抗胃癌McAb所针对的胃癌细胞进行体内外杀伤试验。方法 利用化学交联法制备双功能抗体,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McAbs活性,以ELISA桥联法、琼脂糖免疫双扩散及十二烷基磺酸钠-降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于双功能抗体进行鉴定,以细胞杀伤试验及肿瘤生长抑制实验检测双功能抗体作用。结果 将抗CD3及抗TNP McAb交联为双功能抗体,此双功能抗体可介导PBLS对于不同抗胃癌McAb所针对的胃癌细胞进行体内外杀伤试验。结论 此双功能抗体在肿瘤生物免疫治疗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本实验室近年来在基因工程抗体方面所做的工作:①从杂交瘤细胞基因组中筛选和鉴定出抗乙型脑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重链、轻链可变区基因,构建成人-鼠嵌舍基因并在骨髓瘤细胞中表达出抗乙型脑炎病毒的人-鼠嵌合抗体;②根据文献中抗CD3单抗的序列,进行了分子设计,设计出改形抗体的分子序列.用合成和PCR补齐的方法构建了改形的单域抗体(Vn)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④构建了外分泌型-附着型的表达单链抗体的表达载体;④克隆和测序了抗人肺腺癌.膀胱癌、CD3的单抗重,轻链可变区基因,并正在构建鼠的抗体库。  相似文献   

9.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抗肿瘤的小抗体/JL-2融合蛋白是肿瘤导向治疗中的一种新探索,这种策略治疗可增加肿瘤局部的IL-2浓度,减少其毒副作用.延长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更好地发挥IL-2介导的免疫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就此融合蛋白的构建策略及表达、纯化的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抗Pgp/抗CD3微型双功能抗体裸鼠体内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肿瘤部位的免疫效应细胞数量过少,难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有效浓度是肿瘤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监测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制备抗EGF┐R与抗CD3双功能单克隆抗体及其细胞毒的研究方法通过杂交-杂交瘤技术制备双功能单克隆抗体细胞株Et22,并了解其与IL┐2联合体外激活PBLs细胞对A431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IL┐2激活的PBLs和未经IL┐2刺激培养的PBLs对靶细胞A431的杀伤活性,效靶比为20∶1的条件下,杀伤率分别为49%,17%。Et22双功能抗体介导IL┐2激活的效应细胞杀伤靶细胞(A431)为75%。结论双功能单克隆抗体(EQ75×OKT3)介导IL┐2激活的效应细胞杀伤靶细胞(A431)活性高于两种亲本单抗(CD3或EQ75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发现,针对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面受体[TCB/CD3复合物]与肿瘤相关抗原的双功能抗体能有效地介导CTL对靶肿瘤细胞的杀伤。为此,我们通过细胞融合法经流式细胞仪[FACS]无菌分选建立了抗HBx/抗CD3二次杂交瘤,应用该二次杂交瘤所分泌的双特性单克隆抗体[BsAb]介导CTL在LTNM4裸鼠人肝癌模型进行了实验性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肿瘤临床》2001,28(5):375-379
目的建立裸鼠皮下人B-淋巴细胞移植瘤模型,研究抗CD3/抗CD20微型双功能抗体在裸鼠体内的分布。方法采用亲和层析分离纯化本室构建的抗CD3/抗CD20微型双功能抗体可溶性表达产物,并用SDS-PAGE、Western  相似文献   

14.
双特异性抗体是改善抗体治疗效果的发展方向之一,现已成为抗体工程研究领域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基因工程双特异性抗体的多种构建模式,并且有多种基因工程双特异性抗体制剂已经用于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试验.本文仅就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特异性抗肝癌噬菌体单链抗体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体外观察特异性抗肝癌(HCC)噬菌体单链抗体(ScFv)对HCC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的特异性抗HCC噬菌体ScFv库在大肠杆菌HB2151中表达,制备游离ScFv,应用细胞培养、DNA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FCM)技术检测抗体对HCC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结果特异性抗HCC噬菌体ScFv处理的HCC细胞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克隆形成和附壁能力减弱,细胞存活率降低,DNA凝胶电泳可见典型凋亡梯状带;FCM检测发现抗体处理后HCC细胞凋亡率达32.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和基因克隆技术构建的特异性抗HCC噬菌体ScFv具有抑制HCC细胞生长、促进HCC细胞凋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双功能抗体有2个抗原结合臂,一方面具有肿瘤相关抗原,另一方面具有和免疫效应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结合的能力,并能有效地使效应细胞靶向杀火肿瘤细胞的作用.本实验探讨抗CD3/抗CD19双功能抗体介导T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作用.方法:利用非放射性荧光染料Calcein-AM进行抗体介导的体外特异性杀伤活性榆测,Ficoll-Hypaque法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流式细胞术从中分选T淋巴细胞及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作为效应细胞.首先以Raji细胞为靶细胞,按不同效靶比,不同抗体浓度分组,以PBS、抗CD3scFv+、抗CD3scFv抗体及非相关抗体抗CD3/抗PGP为对照,另设CD19-K562细胞为非相关靶细胞组,比较双功能抗体介导特异性体外杀伤活性.取上述杀伤实验效靶比25:1,抗体浓度500 ng/mL各组,ELISA法比较激活的T细胞分泌IL-2的量,Real-time PcR法检测T细胞因子IL-3、IFN-γ、TNF-α激活后的表达变化.结果:体外介导T细胞杀伤靶细胞Raji的效果比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激活T细胞分泌IL-2、IL-3、IFN-γ及TNF-α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双功能抗体抗CD3/抗CD19在体外介导T细胞对靶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双特异性抗体是改善抗体治疗效果的发展方向之一,现已成为抗体工程研究领域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基因工程双特异性抗体的多种构建模式,并且有多种基因工程双特异性抗体制剂已经用于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试验。本文仅就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以化学方法将抗CD3 及抗三硝基苯 (TNP)单克隆抗体交联为双功能抗体 ,研究此双功能抗体与任何TNP化的抗肿瘤单抗结合 ,介导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分别纯化抗CD3 及抗TNP单克隆抗体 ,经二硫苏糖醇 (DTT)还原、偶联得到抗CD3 /抗TNP双抗。TNP化抗胃癌单抗PD4 、3H11与抗CD3 /抗TNP双抗介导人淋巴细胞对胃癌细胞系MGC80 3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双抗与TNP化的单抗结合 ,介导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高于未TNP化单抗 ,并随着效靶比的提高而升高。结论 抗CD3 /抗TNP双抗能够与不同种类的TNP化单抗结合介导效应细胞杀伤靶细胞 ,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药物上市,开启了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时代,该类药物在某些肿瘤中表现出较为突出的持续应答,如霍奇金淋巴瘤,但仍在部分肿瘤中应答率低。近年来,双特异性抗体是通过细胞融合、重组DNA、蛋白质工程等技术制备的人工抗体,可同时或先后特异性结合两个抗原或抗原表位,在肿瘤治疗中发挥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抑制肿瘤免疫逃逸,提高抗肿瘤治疗效果,成为肿瘤研发热点。本文就双特异抗体研究进展和临床研发关注要点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物研发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