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椎病和脊椎相关疾病的发病原因及脊椎错位的解剖学因素。方法在16具成人尸体上,在椎间联结完整和人工破坏的情况下,分别观察颈椎各向运动时的错位情况及错位对相关组织的影响。结果椎间联结破坏后,脊椎运动大于30°时可致椎间关节错位,椎间孔变形变窄,椎间孔变窄1/3时,神经根受到刺激,变窄到1/2时,神经根受到压迫。脊椎侧屈大于30°时,钩椎关节发生侧摆式错位,使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受到影响。椎体前后滑脱式错位超过2.0~3.0mm时,可使已有椎管狭窄的脊髓受到压迫。结论在已有损伤、退变的脊椎运动时可引起错位,错位是引起脊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脊椎相关疾病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脊椎病和脊椎相关疾病的发病原因及脊椎错位的解剖学因素。方法 在16具成人尸体上,在椎间联结完整和人工破坏的情况下,分别观察颈椎各向运动时的错位情况及错位对相关组织的影响。结果 椎间联结破坏后,脊椎运动大于300时可致椎间关节错位,椎间孔变形变窄,椎间孔变窄1/3时,神经根受到刺激,变窄到1/2时。神经根受到压迫。脊椎侧屈大于30℃时,钩椎关节发生侧摆式错位。使椎动脉和交感神经受到影响。椎体前后滑脱式错位超过2.0—3.0mm时。可使已有椎管狭窄的脊髓受到压迫。结论 在已有损伤、退变的脊椎运动时可引起错位,错位是引起脊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背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在其众多的发病机制中,颈椎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对其椎动脉沟及横突孔角度的测量有利于阐明其发病机制.目的探讨寰椎因素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病机制及为手术切开横突孔减压提供解剖学依据.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对象实验于2002-06/2003-06在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标本为郧阳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收集的中国成年人干燥寰椎标本50例.方法在50例中国成年人干燥寰椎标本上,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寰椎的角度测量结果.②寰椎横突孔前、后壁厚度测量.结果寰椎横突孔与椎动脉沟的成角左侧为(67.875±5.394)°,右侧为(69.844±4.546)°;椎动脉沟绕寰椎侧块成角左侧为(62.456±4.662)°,右侧为(63.612±2.310)°.寰椎横突孔前壁厚度左侧为(2.959±0.541)mm,右侧为(3.206±0.402)mm;横突孔后壁厚度左侧为(2.280±0.567)mm,右侧为(2.019±0.257)mm.以上数据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椎动脉行经在寰椎横突孔与椎动脉沟内时,骨性结构上有明显的两个成角,即横突孔与椎动脉沟的成角和椎动脉沟绕过侧块的成角,椎动脉的这两个成角增加了血液循环的阻力,同时在头颈部旋转运动时,椎动脉与骨性成角间更加贴近,这两个成角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兔腰神经根慢性压迫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制作腰神经根慢性轻度压迫模型。方法 :取纯种新西兰成年兔 16只 ,将 4只做神经定位解剖 ,12只随机分成 3组 :10天组、30天组和 180天组 ,每组 4只。将长 12mm ,内径 1.5mm ,外径 2 .5mm的硅胶管从椎间外孔缓慢塞入兔椎间管内 ,压迫腰 6和腰 7左侧神经根 ,右侧为自身对照侧 ,硅胶管的截面积约为椎间管经关节突关节矢状面面积的 2 0 % ,约为椎间外孔面积的 5 0 %。结果 :10天组与 30天组比较 ,潜伏时明显延长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80天组虽然与对照侧比较潜伏时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性差异 ,但与 30天组比较已有明显改善。对照侧的潜伏时、神经传导速度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除 10天组潜伏时、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侧比较无明显差异外 ,30天组和 180天组潜伏时、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侧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潜伏时延长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结论 :将硅胶管从兔的椎间外孔缓慢塞入椎间管内使腰神经根慢性轻度受压 ,更接近于腰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管狭窄对神经根的压迫。慢性压迫后的神经有自行恢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屈曲旋转牵引对人腰神经通道影响的断面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寿伟  刘树伟 《现代康复》1998,2(9):928-929
目的:探讨腰椎前屈旋转牵引对人腰神经通道的影响。方法:青壮年男尸10具.取腰骶段置入-20℃水柜中冰硬,用电动断层带锯制戚脊柱区腰骶段断层标本。矢状断层标本每具切成6片.分别经两侧的推间管外孔、两侧的关节突关节和正中矢状面。冠状断层标本每具切成4片,分别经关节突关节、椎间管和椎弓根。将制作好的断层标本常温下复温,固定于自制牵引器上.使L4~5间隙对准牵引间隙。先进行牵引、再成角,然后骶骨旋转。牵引距离0~50mm,成角度数0~18°.左右旋转角度0~10°。摄片观察矢状面L4~5、L6~S1矢状面关节突关节,椎间孔.冠状面关节突关节、黄韧带、神经根在上述动作下的变化。结果:矢状面断层水平牵引时,椎间隙增宽,椎间管(孔)增大,关节突关节面上下滑动,关节间隙增宽。牵引的同时腰椎前屈椎间隙后部增宽.椎间盘后突、黄韧带拉紧.椎间孔上2/3(神经根所在位置)增大.而下1/3由于椎间盘后突相对变小.此时若再加骶,向同侧旋转.椎间孔相对变小.关节突关节间隙进一步加大;骶,向对侧旋转.椎间孔变大.关节突关节受挤压。冠状面断层牵引时关节突关节增宽.前屈时关节间隙进一步增宽.黄韧带拉紧.神经根在神经通道内牵伸向上滑动,此时骶,向同侧旋转,关节间隙由于上下关节突的旋转运动使间隙变大,黄韧带牵伸.对侧旋转时也出现上述情况.但不如同侧明显。结论:屈曲旋转牵引可通过纠正关节突关节紊乱、松解神经根粘连.解除神经根在腰神经通道内的卡压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确定兔腰神经根的解剖位置及硅胶管在椎间管内压迫神经根的程度。方法  18只纯种新西兰成年兔 ,雄性 ,随机分为 2组 :A组 6只 ,利用几何作图原理 ,测量脊神经的长度、角度、脊神经在椎间外孔的直径及椎间外孔面积等解剖特点 ;B组 12只 ,采用断层解剖技术 ,6只用于测量冠状面和椎间外孔矢状面上硅胶管的压迫程度 ,6只用于关节突关节矢状面的压迫程度。测量工具主要有 :圆规、量角器和游标卡尺。结果 脊神经长度、与硬脊膜的夹角及椎间外孔面积在不同椎间隙各不相同。L5、L6脊神经长度分别为5 .83± 1.18和 8.94± 1.64mm ,与硬脊膜的夹角分别为 5 5 .2± 11.1和 2 9.6± 4.2°。硅胶管的截面积为椎间管经关节突关节矢状面面积的 2 0 %左右 ,为椎间外孔面积的 5 0 %左右。结论 本模型为脊神经轻度受压实验模型 ,接近于临床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管狭窄对脊神经的压迫。按照A组实验的结果进行插管 ,实验成功率高 ,不会因硅胶管损伤脊髓和脊神经而影响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R及MSCT三维重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临床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正、侧及双斜位CR摄片、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采用椎间孔内口、外口、轴位显示及斜位重建,观察颈椎骨质增生及神经根走行情况。结果:CR颈椎正、侧及双斜位片37例中有36例可见椎体及小关节骨质增生硬化,但仅发现变形狭窄的椎间孔61个,其中83.6%位于C4~5、C5~6。而MSCT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图像能够多方向立体而又直观地显示各椎间孔的形态特点,3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发现狭窄的椎间孔97个,其中92.8%位于C4~5、C5~6、C6~7。椎间孔狭窄的原因包括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体肥大、小关节突骨质增生或错位。结论:MSCT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较CR颈椎正、侧及双斜位片在观察颈椎椎体骨质有无改变方面基本相同,但对于显示各小关节突的改变、椎间盘突出及各椎间孔的大小形态特点等空间关系信息方面具有更重要的诊断价值,能较容易地断定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是一种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非常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常认为颈椎病的许多不同的疼痛综合征是由颈椎及其周围支持组织结构紊乱所引起,如钩椎关节及关节突关节的退变导致椎间孔外神经根的压迫,颈神经根受到刺激而导致疼痛.但近年来不少研究认为颈神经后支在椎间孔外压迫是引起头、颈痛及肩、上肢牵涉痛的主要来源之一.我院通过C臂定位下颈神经后内侧支注射治疗颈肩痛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脊柱相关疾病是指颈、胸、腰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行性改变,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发生脊椎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椎旁软组织肿胀、痉挛或粘连等,直接或间接对神经根、椎管内外血管、脊髓或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导致脊椎损伤疾患以外的多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所谓脊柱相关疾病,是指由于脊柱力学不平衡而引起身体各系统的一系列病症 [1]。胸椎神经病变即是脊椎遭受损害后,胸椎的力学改变造成脊柱胸段脊髓、周围神经、血管及内脏神经损害引起的一系列病症 [2]。 1 病因 胸椎的骨、关节、椎间盘及椎周软组织遭受损伤或退地性改变在一定诱因条件下,发生关节错位、椎间盘突出、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地对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 /和交感神经等产生刺激或压迫,而引起临床上所说的植物神经紊乱、神经官能症等。其发生机制可能为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椎骨通道中受到压迫或受到椎旁软组…  相似文献   

11.
背景椎间盘髓核向侧后方脱出以及神经根管内的软组织炎性肿胀可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根,但颈神经在椎间孔及脊神经沟处的嵌压因素与严重性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颈神经在椎间孔及脊神经沟处受嵌压的出现率与颈椎病严重程度关系.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承德医学院解剖教研室、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教务处.对象实验选用承德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的经甲醛固定成尸60具,男28,女32;共120侧.方法取60具成尸,测量颈椎间孔及其脊神经根的外径以及对脊神经沟外口宽度及其沟内段脊神经前支横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颈神经前支横径/脊神经沟宽度和颈神经根外径/椎间孔大小的均值,比值≥1的出现率.结果颈神经根与椎间孔之比值明显大于脊神经与脊神经沟之比值(t=2.66,P<0.01);颈神经在椎间孔处受压的出现率(24.6%)明显高于脊神经沟处(6.3%),二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6.95,P<0.01).结论颈神经在颈椎间孔和脊神经沟处均可受累,颈神经在椎间孔处受累的严重性明显大于在脊神经沟处.临床诊治颈椎病在充分考虑椎间孔处神经受累的同时,也不可忽视颈椎脊神经沟处神经受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神经根能否受累,不仅与所在骨管是否狭窄、周围软组织是否存在炎性病变和肿胀有关,还与神经根外径的相对大小有关.目的通过颈神经在颈椎间孔及脊神经沟处受累的出现率,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生的解剖学因素.设计单一样本观察.单位承德医学院解剖研究室.对象甲醛固定成尸60具(男28,女32)120侧.方法在60具成尸上,用精确度0.02 mm的游标卡尺和直角规测量①脊神经沟外口宽度及其沟内段脊神经前支横径.②颈椎间孔及其脊神经根的前后径、上下径.计算颈神经前支横径与相应颈椎脊神经沟外口宽度的比值和脊神经根前后径、上下径与相应椎间孔前后径、上下径的比值.得出颈神经前支横径大于或等于脊神经沟外口宽度的出现率和脊神经根各径线大于或等于相应椎间孔各径线的出现率.主要观察指标①C3~6颈神经前支横径大于或等于相应脊神经沟外口宽度的出现率.②C3~6颈神经根上下径、前后径分别大于或等于相应颈椎间孔上下径、前后径的出现率.结果共测量成尸60具120侧(男56侧,女64侧).①颈神经根在椎间孔处可造成嵌压男女合计总出现率为24.6%其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35.2%,10.9%,x2=6.72,P<0.01).②颈神经前支在颈椎脊神经沟处可造成嵌压男女总出现率为6.3%,其中男性明显高于女性(8.9%,3.9%,x2=6.65,P<0.01).结论颈神经受累不仅与骨管狭窄有关,而且与周围软组织损伤有关,通过神经根外径与椎间孔的比值和颈神经前支与脊神经沟外口宽度比值,选其≥1的出现率可直接获得神经受压的出现率.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In a previous study, ligaments that connect the extraforaminal lumbar spinal nerves with the fibrous capsule of the facet joints and the dorsolateral side of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were described. This anatomical configuration suggests a mechanical role in transferring extraforaminal spinal nerve traction.

Methods

One embalmed human lumbar spine was dissected from the twelfth thoracic vertebra to the first sacral vertebra to isolate the twelfth thoracic to the fourth lumbar spinal nerves. The spinal nerves from L1 to L4 were pulled at different angles with respect to the axis of the spine. Forces of 1–6 N were applied. The displacements of reflective markers glued to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ends of the adjoining ligaments were recorded with a video system.

Findings

The spinal nerve proximal of the extraforaminal ligaments stays centred in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when pulling at an angle. At levels L1–L4 strain reduction by the extraforaminal ligaments was largest when pulling at a wider angle to the spinal axis in the sagittal plane. Proximal to the extraforaminal ligaments less displacement was seen compared to the displacement distal of the extraforaminal ligaments when pulling in longitudinal direction. A graded decrease in the displacement proximal to the extraforaminal ligaments was seen from the levels L1–L4.

Interpretation

Extraforaminal ligam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of damage due to spinal nerve traction. The proximal attachments secure a spinal nerve position central in the intervertebral foramen and also reduce longitudinal tens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间盘、椎体及后纵韧带部分切除,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在治疗伴有后纵韧带压迫颈髓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方法单个椎间隙者13例手术采用前路间盘及相应部位后纵韧带部分切除,其余手术采用前路椎体大部分切除及相应部位后纵韧带部分切除,18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融合,38例采用钛网笼内填充减压椎体之松质骨植骨,最后均予带锁钢板内固定. 结果术后复查MRI:见颈脊髓神经压迫去除满意.56例平均随访18个月,植骨全部于术后3~4个月骨性愈合.术后已恢复椎间隙高度没有发现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弧度恢复良好. 结论颈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大部分切除术,颈椎及后纵韧带大部分切除术适用于部分伴有后纵韧带颈脊髓神经和神经根压迫症患者,有利于彻底解除神经压迫.  相似文献   

15.
曾凡伟  王晓林  李俊 《华西医学》2010,(11):2032-2034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ano-hydroxyapatite polyamide66,n-HA/PA66)颈椎融合器在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手术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2010年6月,对1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以n-HA/PA66椎间融合器支撑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3个月;随访时以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 Orthopaedic Assoctiation,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复查X线片评估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情况,包括椎间高度及椎间融合器下沉情况。结果 1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颈椎前路减压手术以及椎间融合器的安放固定。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3、6、12个月的JOA改善率分别为87.0%、94.0%、97.0%。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植骨融合,椎间高度及椎间融合器的位置维持良好,无下沉、移位。结论 n-HA/PA66颈椎间融合器具有早期支撑稳定功能,可有效维持颈椎椎间高度;术后植骨融合率高且便于X线片观察,是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前路手术植骨的理想支撑材料,但长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臂丛椎间孔内神经根损伤及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高频超声检查和诊断27例臂丛椎间孔内神经根撕脱伤和8例臂丛神经根部发出神经鞘瘤,并与手术所见进行比较,随机选择30例无神经外伤的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颈椎椎间孔内神经节及出椎间孔外臂丛神经声像图。结果 正常臂丛椎间孔内神经与脊髓连接部、脊神经节的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结构,椎动脉长轴及横突根部是超声检查椎间孔内神经根的定位标志。臂丛神经椎间孔内C5~C8神经根和出椎间孔外神经,均能得到良好的显示,显示率为100%。27例臂丛神经椎间孔内根性撕脱伤,超声显示椎间孔内神经节低回声区扩大,连续性中断或消失,出椎间孔外远端神经增粗或椎管旁伴有脑脊液囊肿形成。8例臂丛神经根部发出神经鞘瘤,超声显示椎间孔外脊神经节呈瘤样改变,向神经干延伸,内为束状实性回声,有血供信号。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臂丛神经椎间孔内神经根性撕脱伤或病变,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形态学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7.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MRI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帝的49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矢状面及横轴面MRI表现。结果:本组颈椎间盘突出93个,脱出16个,膨出30个,矢状位显示硬膜囊及颈髓前缘受压、椎管狭窄的程度;横轴位显示突出或脱出髓核部位及位置,囊和神经根受压、黄韧带肥厚及椎管、椎间孔狭窄的情况。结论:MRI检查为颈椎间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Childhood intervertebral disk calcification is a rare clinical entity. Although its clinical course is usually benign, nerve root irritation or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can occasionally occur. We present the clinical and radiologic findings of a 9-year-old boy with cervical radiculopathy due to a herniated calcified intervertebral disk, which developed suddenly after swimming for 1 hour. Radiologic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a calcified nucleus pulposus at the C6-7 level herniated into the spinal canal and migrated far into the right C6-7 neural foramen. Surgical management was performed 8 weeks after the onset of symptoms, because the initial presenting symptoms persisted despit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children, calcified intervertebral disks can cause cervical radiculopathy that requires surgical management when they herniate and migrate far into the neural forame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不同影像学检查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搜集资料中症状典型的100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X线主要侧重于对颈椎弯曲度及其骨性结构改变的检查和诊断,给人以整体观;CT对椎体周围的软组织及椎间盘有很好的显示;MRI则对椎间盘及脊髓组织有更直观清晰的显像,有利于更早发现及诊断颈椎病。结论:不同影像技术在颈椎病检查方面各有所重,临床上对疑似颈椎病患者多根据其症状采取相应的一种或几种影像检查来进行确诊及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