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经产妇剖宫产指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 《江苏医药》2006,32(6):591-591
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并未带来相应的围生儿窒息率、病死率的下降,而剖宫产较阴道分娩更易引起出血、感染、脏器粘连等近远期并发症,且对日后可能发生的再次妊娠分娩、再次妇科手术有不良影响。现选择我院妇产科1994年、2004年全年住院分娩的经产妇病例,就其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差异,探讨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剖宫产安全性的提高及社会因素,使指征相对放宽,但剖宫产较阴道分娩更易引起出血、感染、脏器粘连等近、远期并发症,给日后可能再次分娩或妇科手术带来不良影响,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不合理的剖宫产术,才能降低剖宫产率。本文对我院261例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手术指征,为降低再次剖宫产率寻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手术指征。结果:再次剖宫产60例,其中择期剖宫产46例,再次剖宫产率78.9%,阴道试产30例,阴道分娩16例,阴道分娩率21.1%。结论: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正确掌握再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4.
随着剖宫产安全性的提高及社会因素,使指征相对放宽,但剖宫产较阴道分娩更易引起出血、感染、脏器粘连等近、远期并发症,给日后可能再次分娩或妇科手术带来不良影响,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不合理的剖宫产术,才能降低剖宫产率。本文对我院1940例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方法对4969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前4年(2001年初~2004年末)49.62%,后4年(2005年初~2008年末)50.62%。造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很多,剖宫产指征在各方面大大放宽、社会因素的增加、胎儿电子监护的广泛应用、对臀位产缺乏训练和经验、高龄初产、再次剖宫产的增高。结论必须提高产科医师的技术水平,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孕产期监护,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在适合的条件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并应提供有效的陪伴分娩和分娩镇痛,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方法对104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孕妇阴道试产,试产成功率80.7%。选择择期剖宫产为52例。结论剖宫产史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应结合前次剖宫产的指征、手术方式、术后情况、本次妊娠情况及B超监测伤口情况综合考虑。如无绝对指征,应予充分阴道试产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69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9例瘢痕子宫再妊娠分娩情况的临床资料.结果 69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中分娩方式选择阴道试产41例,阴道试产率59.4%,阴道成功分娩26例,成功率63.4%,结果阴道分娩率37.7%;剖宫产43例,剖宫产率62.3%.本组剖宫产、阴道分娩均未出现母婴不良状况.结论 应严格把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有剖宫产指征就再次选择剖宫产;瘢痕子宫并非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如果瘢痕子宫再妊娠没有明显剖宫产手术指征,可给予孕妇试产机会,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并未带来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的下降。而剖宫产较阴道分娩更容易出现出血、感染.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率升高.产妇的近远期并发症较阴道分娩多。即合理的指征、合适的时机、安全的手术及麻醉技术,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是合理使用剖宫产手术.衡量产科质量的标志之一。分析我院近3年来剖官产指征新的构成比。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边俊艳 《首都医药》2013,20(4):18-19
目的总结6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对6年来我院产科住院产妇的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已上升到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原因是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增加,故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症,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0.
孕妇剖宫产手术指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亚军 《河北医药》2010,32(7):849-850
由于多种因素参与导致剖宫产率明显上升,而剖宫产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及再次妊娠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我院3年来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应用情况来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以期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率升高到一定范围,可最大程度地降低高危围生儿病死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生儿死亡率并不随之下降,徒增产妇的手术近、远期风险。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本文从我院近4年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等因素分析,探讨各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1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4年来住院分娩病例14854例,其中剖宫产4223例,对所有病例及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2结果4年来我院共住院分娩14584例,剖宫产4223例。每年的剖宫产率依次为25·…  相似文献   

12.
1 296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剖宫产儿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比阴道产儿多,剖宫产产妇还容易引起术中术后并发症,故应该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本文分析近十年我科1296例剖宫产指征的情况,以求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麻醉技术的提高,剖宫产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手术方式的改进,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明显高于WHO提出的≤15%的标准[1],而剖宫产较阴道分娩更易引起出血、感染、脏器粘连等近远期并发症,对日后可能发生的再次妊娠分娩、再次妇科手术也有不良影响,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控制不合理的剖宫产术,降低剖宫产率。本文分析了我院近3  相似文献   

14.
剖宫产术指征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宫产术是妇产科常见的手术,其难度不大,应用较为普及,确实在挽救母儿生命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纵观近几年我院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发现剖宫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剖宫产指征有所放宽。剖宫产指征的放宽造成剖宫产率增高,但并不能进一步降低围产儿的病死率,反而增加了产妇并发症的发生和分娩费用。本文分析我院8年间剖宫产指征的变迁情况,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以期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刘瑞芳 《北方药学》2014,(7):135-136
分析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2013年1~12月份600例住院剖宫产分娩的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25.94%,主要手术指征是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瘢痕子宫,社会因素。结论:加强产前宣教,提高产科质量,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对我院1996年及2002年两年中分娩总数、难产率、剖宫产率及各种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从1996年17.1%上升到2002年51.4%,剖宫产指征及各种难产率也发生变化,胎儿宫内窘迫、社会因素、疤痕子宫为前三位剖宫产指征。结论 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与医惠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惠双方入手,更新医务人员的服务观念,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加强对孕产妇的教育及社会教育,降低剖宫产率到WHO提出的标准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较阴道分娩更易引起出血、感染、脏器粘连等远期并发症。而且并不能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故应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现就我院1076例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4例瘢痕子宫足月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3例孕妇要求剖宫产,61例同意经阴道试产其中25例顺娩,成功率达41.7%,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在分娩观察指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分娩时,剖宫产史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若无其他指征时,可在严密观察下试产,降低再次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我院6年间剖宫产术指征、剖宫产率进行分析原因。结果剖宫产术指征主要以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妊娠并发症较多;剖宫产率明显升高。结论镇痛阴道分娩法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我院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9年4403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研究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出生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10年间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复合因素、社会因素及难产因素占前3位.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及剖宫产3种分娩方式出生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正确选择分娩方式,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