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移植后尿路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1 223例次资料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尿路并发症是肾移植后常见外科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及移植肾功能,甚至患者生命.肾移植后尿路并发症主要包括尿瘘、输尿管梗阻、输尿管返流等.目的: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尿路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情况.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二军医人学火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泌尿外科于1993-12/2007-04开展的1 223例次同种异体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肾输尿管情况及受者下尿路情况,尿路重建采用输尿管-膀胱黏膜下隧道吻合法948例次,输尿管-输尿管端端吻合法275例次.肾移植后发生的尿瘘、移植肾输尿管梗阻、膀胱输尿管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方法,主要为外科治疗.分析尿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观察治疗后移植肾功能变化,记录移植肾3年存活率.结果与结论:1 223例次肾移植共发生尿路并发症92例(7.5%),其中尿瘘43例(3.5%),35例经再次手术治愈;输尿管梗阻35例(2.9%),29例经外科手术治愈;膀胱输尿管返流14例(1.1%),6例经外科手术治愈.70例行外科处理,其中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35例(占50%),输尿管-膀胱重新再植18例(占25.7%),泌尿内镜治疗11例(占15-7%),其他手术6例(占9.6%).除1例由于供肾肾孟、输尿管全段坏死行移植肾切除外,其余患者肾功能均得到恢复,未发生由于尿路并发症导致的移植肾丢失及患者死亡.出现尿路并发症及无尿路并发症移植.肾3年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肾移植后尿路并发症大都需要外科处理,其中移植肾输尿管-自体输尿管吻合是常用术式,处理得当对移植肾远期存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尿动力学检查在青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9例18~40岁的青年男性下尿路症状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资料.排除有糖尿病史、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外伤、手术史或急性尿路感染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通道的尿动力学检查并对检查前后的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189例患者平均年龄(29.1±5.6)岁,147例(78%)有潴尿期症状,而121例(64%)有排尿期症状.尿动力学检查前诊断主要有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37例(20%)、神经源性膀胱46例(24%)、膀胱过度活动症63例(33%)和其他43例(23%).104例(65%)患者出现异常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包括膀胱顺应性降低24例(13%),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87例(46%),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13例(7%),膀胱出口梗阻57例(30%)和逼尿肌活动低下/无收缩32例(17%).结论 青年男性LUTS患者的流行病学病因多种多样;临床诊断和治疗常依靠经验,并不准确;尿动力学检查在评价青年男性LUTS患者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MSCTU)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取我院12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收取时间在2014年5月12日直至2016年5月20日,并将泌尿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静脉尿路造影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检查。结果:观察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检出率100.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显示良好率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通过实施快速图像处理后,能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具有安全无创伤、检查时间短、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能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患者肾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等特点,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为后期治疗提供更有利依据,值得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输尿管软镜在上尿路疾病诊治中的应用(附2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榆尿管软镜在诊断和治疗上尿路痰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顺行或逆行输尿管软镜完成上尿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9例,其中联合经皮肾镜(PCNL)治疗鹿角型结石12例,性质不明的肾盂、肾盏内占位病变及血尿10例,行逆性输尿管软镜检查、治疗膀胱癌尿流改道后梗阻性疾病7例.结果:联合单通道PCNL治疗鹿角型结石12例,碎石成功率83.3%(10/12),2例有7 mm大小结石残留;肾盂肾盏内检查及活检成功率90%(9/10),活检证实肾盂、肾盏肿瘤7例,血凝块2例,1例不能到达肿块位置;治疗尿流改道后梗阻性病变成功率85.7%(6/7),其中榆尿管结石4例,成功碎石3例,1例因无法到达结石位置而失败,吻合口狭窄扩张置管2例,结石伴狭窄1例成功取石并扩张.29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软镜诊断和治疗上尿路疾病是一种有效的、可重复且创伤最小化的方法:,在鹿角型肾结石的联合治疗、尿流改道后并发症的治疗及肾盂、肾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价值,且创伤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Sysmex UF-1000i尿流式分析仪检测尿标本类酵母菌的分析性能。方法应用尿流式分析仪检测我院住院患者尿标本,对仪器检测类酵母菌阳性尿标本进行镜检、培养鉴定;同时随机选择同期仪器检测阴性标本作对照。结合临床,判断患者尿路类酵母菌定植或感染。结果 2010年10月-2010年12月间共检测6019份尿标本,尿流式分析仪检测类酵母菌阳性127份,经培养证实82份为真阳性。同期仪器检测阴性标本121份中有12份培养阳性。以培养作为金标准,尿流式分析仪分析尿中类酵母菌试验敏感性为87.23%、特异性为70.78%、准确度为77.02%、阳性预测值为64.57%,阴性预测值为90.08%。菌种前三位的是以光滑念珠菌(43.40%)、白念珠菌(21.69%)、热带念珠菌(14.15%)。阿萨希毛孢子菌也存在一定比例(5.66%)。尿中类酵母菌真阳性患者多数患有多种基础疾病,以2型糖尿病(25.61%)、慢性泌尿系统疾病(18.29%)和颅脑脊髓损伤(17.07%)为主;实施的医疗措施以抗细菌药物(52.44%)、留置导尿管(35.37%)多见(P<0.05)。尿流式分析仪检测阴性而培养阳性12例患者均为尿路念珠菌定植。尿流式分析仪检测阳性并且培养阳性82例患者中,69例(84.15%)为类酵母菌尿路定植;13例(15.85%)为尿路感染,其中1(1.22%)例发展为热带念珠菌血症。结论 Sysmex UF-1000i尿流式分析仪对尿标本类酵母菌有较强的筛查价值。实验室应对仪器类酵母菌检测阳性标本进行镜检后确认。临床医师应对类酵母菌检测阳性患者结合其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63例膀胱结石成分,并探讨与下尿路疾病和泌尿系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2010年7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3例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所有收集到的标本均用红外光谱分析系统进行检测,包括结石成分分析、统计合并下尿路疾病、尿培养结果等。结果男女比例为3.85:1。患者以中老年居多,男性发病高峰年龄为>50~80岁(64%);女性为>40~70岁(77%)。最常见的结石成分为磷酸镁铵结石,63例患者中有46%含有磷酸镁铵成分,其次为含钙结石,包括草酸钙、磷酸钙和磷酸一氢钙结石(36.5%)。50例男性患者中49例合并下尿路疾病:18例(36.7%)合并前列腺增生,7例(14.3%)合并神经源性膀胱,3例(6.1%)为前列腺增生术后;13例女性患者中,12例为非胱氨酸结石,有11例(90.9%)合并下尿路疾病。21例含钙结石患者中有5例(23.8%)合并泌尿系感染,22例磷酸镁铵结石患者有11例(50%)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9例尿酸结石患者中有2例(22.2%)合并泌尿系感染。尿培养中,变形杆菌占27.2%,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结论本研究发现膀胱结石成分主要为磷酸镁铵,其次为含钙结石,多数患者合并下尿路疾病或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患者应注意下尿路疾病的治疗,调整饮食生活习惯,控制泌尿系感染。  相似文献   

7.
正常人尿液中无红细胞或偶有微量红细胞,红细胞经肾单位或尿路进入尿中就称为血尿。1 病因1.1 泌尿外科疾病 泌尿系统结石、肿瘤、损伤、息肉、憩室、异物、结核、血管异常、肾盏—静脉通道、肾下垂、游走肾、膀胱内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一些前列腺或精囊疾患。1.2 肾内科疾病 各种原发性肾炎、遗传性肾炎、薄基底膜肾病、急性或慢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梗塞、肾皮质坏死、肾乳头坏死、肾动脉硬化、肾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功能正常的肾小球和肾血管疾病中肾小管-间质的损害情况。方法:选择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小球肾炎(CGN)2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未缓解期18例、高血压肾损害(HN)10例、糖尿病性肾病(DN)20例,分别进行尿NAG/尿肌酐、PBP检测,并与12例正常人对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各肾脏病组尿NAG/尿肌酐、PB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NS组最明显。结论:肾小球和肾血管疾病在出现肾功能减退之前,即存在一定程度的小管-间质损伤,应重视肾实质疾病中并存的小管-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9.
确定正常人群尿液乳酸脱氢酶 (LDH)活性的参考值 ,并对尿液LDH活性的变化与泌尿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和尿路感染患者尿LDH活性增高有极显著意义(P <0 0 1 ) ,肾性高血压和糖尿病肾损伤患者尿LDH增高有显著意义 (P <0 0 5) ,肾移植术患者尿LDH活性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因此尿LDH检测可作为泌尿系统病变的辅助诊断检查项目之一 ,对肾移植存活的观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并发上尿路损害患者膀胱漏尿点压的变化。方法对33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先行泌尿系统的B超或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再行尿动力学检查的膀胱漏尿点压测定。结果 21例上尿路损害患者中,20例膀胱漏尿点压〉40cmH2O,明显高于正常值。而12例无上尿路损害患者,膀胱漏尿点压均〈40cmH2O。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的同时应了解膀胱漏尿点压力和膀胱尿道功能,预测上尿路损害的危险因素,避免上尿路损害。  相似文献   

11.
泌尿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泌尿系统淋巴瘤的CT及MRI表现.方法 12例泌尿系统淋巴瘤,1例接受MR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余11例接受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2例均为非何杰金淋巴瘤,11例为全身疾病的一部分,1例为原发输尿管黏膜相关性淋巴瘤.10例发生于肾脏,分别表现为肾实质内结节或肿块样病灶、弥漫性肾实质浸润、腹膜后病变侵犯一侧肾周及其肾盂输尿管、环绕肾周软组织增厚或肿块;1例输尿管淋巴瘤,表现为输尿管软组织密度结节,其上方输尿管及肾盂梗阻性扩张积水;1例膀胱淋巴瘤,CT表现为弥漫膀胱壁增厚,腔明显变窄,伴腹膜后淋巴结增大融合.结论 对无既往病史、泌尿系统病变为首发表现的病例,提高对淋巴瘤累及泌尿系统各种影像表现的认识是提高诊断正确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培养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对单纯性尿路感染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143例泌尿科确诊为单纯性尿路感染的患者,将上尿路感染的52例患者设为上尿路组,91例下尿路感染患者设为下尿路组,同期体检人群22例为对照组。治疗前行中段尿培养和尿β2-MG检测。结果上尿路组尿培养阳性率为78. 8%,β2-MG升高患者比例84. 6%,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下尿路组尿培养阳性率为90. 1%,β2-MG升高患者比例5. 5%,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对照组尿培养阳性率为4. 5%,β2-MG升高患者比例4. 5%。上、下尿路组尿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β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尿培养联合β2-MG对单纯性上下尿路感染的定位、菌群分布和经验用药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血尿是肾脏病的常见症状,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的尿色正常,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肉眼血尿呈洗肉水色或血色,通常尿1L含血1ml即呈现肉眼血尿。1血尿的病因引起血尿的病因很多,98%血尿是由泌尿系统疾病引起,2%的血尿由全身性疾病或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病变所致。1.1肾实质病变1肾小球疾病如IgA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等。2肾小管-间质疾病如感染性、间质性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念珠菌菌尿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2-2004年住院患者中尿培养念珠菌阳性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治疗转归.结果 其间53例患者尿培养念珠菌阳性,女性占64.1%,患者患有糖尿病占39.6%.96.2%患者在发现念珠菌菌尿之前使用过抗菌药物.56.6%患者出现过细菌菌尿.念珠菌菌尿中43.4%由白念珠菌引起,56.6%为非白念珠菌所致.出现念珠菌菌尿后有81.1%患者使用了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是最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占49.1%).结论 患者患有糖尿病和泌尿系统疾病、使用过抗菌药物和尿道插管是住院患者发生念珠菌菌尿的重要诱因,白念珠菌引起的菌尿常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辅助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9p16染色体探针对22例确诊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尿液和20例正常人尿液脱落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统计并分析染色体畸变情况.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与正常人3、7、17和9p16染色体畸变数差异均有显著性,且4组探针联合诊断膀胱癌敏感性为63.6%.明显高于四种探针单独使用.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作为膀胱癌诊断的一项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72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按照不同检查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36例采取MSCTU诊断,对照组36例采取传统静脉尿路造影(IVP)诊断,比较MSCTU诊断与IVP诊断方法的整体尿路显示情况,并观察患者MSCTU表现。结果观察组36例患者中共发现尿结石20例、泌尿系统肿瘤9例(膀胱肿瘤6例、输尿管肿瘤3例)、泌尿系统结核7例,MSCTU可清晰显示肾脏、输尿管、膀胱全部结构,显示良好率为100.00%(36/36);IVP仅能显示肾脏轮廓外观、密度改变,显示良好率为80.56%(29/36),其中肾盂显示不良3例、肾盏显示不良2例、输尿管显示不良1例、膀胱显示不良1例。MSCTU显示良好率明显高于IVP(P〈0.05)。结论 MSCTU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的检查方法,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立体显示泌尿系结构,全方位观察肾脏分泌和排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典型肾结核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7月12例肾结核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尿常规异常9例(75%);腰痛3例(25%);尿频8例(66.7%)。尿沉渣检查抗酸杆菌9例中阳性2例(22.2%);静脉尿路造影11例,患肾不显影7例(63.6%),提示肾结核2例(18.2%);逆行尿路造影7例,提示肾结核1例(14.3%);CT确诊8例(66.7%)。确诊肾结核后,12例患者中7例行手术治疗,5例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患者中3例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加盐酸乙胺丁醇治疗,疗程为9个月;2例加用吡嗪酰胺,疗程为1年。手术治疗7例患者于抗结核治疗2周后行肾切除术,术后行抗结核治疗1~1.5年。治疗结束后随访尿查结核分枝杆菌6个月。结果异烟肼、利福平加盐酸乙胺丁醇药物治疗组3例中1例在9个月后复查时患肾损伤严重,行肾切除,另2例患者以及加用比嗪酰胺2例药物抗结核治疗后,活动性病灶消失,连续半年尿中未找见结核分枝杆菌。行肾切除手术的7例患者术中2例肾萎缩,5例患肾体积增大,均伴有不同程度肾积脓;肾切除术后病理均确诊为肾结核,合并输尿管结核2例,输尿管慢性炎症4例。7例手术患者术后行抗结核治疗,治疗结束后尿中均未找见结核分枝杆菌,影像学检查也未发现新发病灶。结论临床症状不典型及起病隐匿是导致肾结核延误诊疗的重要原因。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肾盂造影、逆行尿路造影是主要的检查方法,CT对肾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手术治疗上多以患肾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8.
尿NAG、RBP的变化在肾功能正常的肾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功能正常的肾小球和肾血管疾病患者尿NAG、RBP的变化,以确定在上述患者中尿NAG和RBP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肾功能正常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GN)2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未缓解期患者18例、高血压肾损害患者(HN)10例、糖尿病性肾病患者(DN)20例,分别进行尿NAG/尿肌酐、RBP检测,并与12例正常人对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各肾脏病组尿NAG/尿肌酐、RB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NS组最明显。结论:肾小球和肾血管疾病在出现肾功能减退之前,即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肾小管一间质损伤,从而在尿NAG和RBP的变化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RU)技术对肾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8例肾输尿管病变患者同时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MRI)和MRU检查,并与静脉肾孟造影(IVP)或逆行插管尿路造影(RUG)及手术及病理结果对比.[结果]48例病例中.包括尿路结石20例,肾输尿管恶性肿瘤18例,其他肾输尿管病变10例,通过MRU检查均可从不同角度清楚显示肾输尿管的形态改变,显示各种病变的异常影像改变,定位诊断率为100%(48/48).定性诊断的准确度为91.67%(44/48).[结论]MRU检查是诊断肾输尿管病变的有效检查手段,结合常规MRI能为肾输尿管疾病的诊断和术前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更直观、全面的效果,检查无创伤性、更简便和安全.  相似文献   

20.
散发性不典型上尿路结核的输尿管镜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散发性不典型上尿路结核的诊断水平,评估其疗效.方法 2001年6月~2007年6月,该院共收治散发性上尿路结核患者39例.所有患者的症状均不典型,主要是在内镜手术中偶然发现的病变,后经病理或留取肾盂尿做抗酸杆菌等检查确诊.根据患肾功能和患者全身情况,在积极正规抗结核治疗的前提下,分剐行患肾切除、孤立结核肾肾造瘘或首次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后并定期镜体扩张、球囊扩张或内切开术后再更换内支架等治疗.3~6个月随访1次,治愈后继续随访6个月.结果 除外院手术后才确诊肾结核因尿瘘转入该院的3例外,其余36例均是在输尿管镜检查时或检查后留取尿液或组织进一步检查确诊.所有病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1~42个月,平均19个月.3例死亡.12例肾切除;其中旱期3例因单纯抗结核治疗3个月后患侧输尿管闭锁,致患肾无功能,被迫行肾切除;24例留置输尿管内支架抗结核治愈,无输尿管狭窄.结论 输尿管镜检查术有助于散发性不典型上尿路结核的诊断;对患肾有功能的上尿路结核,可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留置输尿管内支架,以减少输尿管狭窄并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