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体重指数、瘦素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78例代谢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辨证分为4种证型:气滞湿阻证、痰瘀互地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对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气滞湿阻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其他两证所占比例相似。痰瘀互结证的腹围及体重指数明显高于其他三证,而气滞湿阻证又高于气阴两虚证及脾肾气虚证。气滞湿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的TC、LDL-C、INS、2hINS和瘦素均明显高于其他二证。结论:气滞湿阻型及痰瘀互结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气滞湿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的胆固醇升高更为明显,胰岛素抵抗更加严重,且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升高更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证候与实验室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临床专家问卷调查收集到1 218份合格的冠心病证候数据资料,运用SPSS 16.0软件进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心电图对瘀血阳微证、心肺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有诊断意义;心脏X线对气阴两虚证、心肺气虚证、气滞痰阻证和阳虚气滞证有诊断意义;心脏彩超对寒凝心脉证、气滞心胸证、气阴两虚证、瘀血阳微证和心气虚证有诊断意义;心肌酶学指标对气滞痰阻证的诊断有鉴别作用;心肌钙蛋白对气滞痰阻证、心肺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的诊断有鉴别作用;冠脉造影对气阴两虚证、气滞痰阻证、寒凝心脉证有诊断意义,血脂对瘀血阳微证、肝脾不调证、气滞痰阻证和气阴两虚证有诊断意义;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气滞心胸证和气滞痰阻证的诊断有鉴别作用。结论:实验室客观指标对冠心病证候有诊断意义,为进一步开展诊断性试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尿微量白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选择MS患者80例,根据中医证候分为痰瘀互结型,气滞湿阻型,脾肾气虚型和气阴两虚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比较。结果:MS痰瘀互结型患者的MAU高于气滞湿阻型及脾肾气虚型(P0.05);MS痰瘀互结型患者的IMT大于气滞湿阻型(P0.01),大于脾肾气虚型及气阴两虚型(P0.05)。结论:痰瘀互结型的MS患者更应注意肾脏及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尿微量白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以作为MS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复杂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将976例冠心病按单一证候、2个证候组合、3个及以上证候组合进行中医证候分型,计算构成比并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单一证候分为血瘀、痰浊、气滞、络阻、热(火)、水饮、寒凝、气虚、血虚、阴虚、阳虚11个证候,血瘀(93. 44%)为本病核心证候,络阻(88. 62%)、痰浊(71. 41%)与热邪(65. 88%)占重要位置; 2个证候组合分为痰瘀互结、痰热互结、血瘀络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凝血瘀、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阳虚水泛9个证候,血瘀络阻(86. 16%)、痰瘀互结(69. 15%)与痰热互结(62. 70%)占主导地位; 3个及以上证候组合分为血瘀痰浊络阻(或兼热)、气滞血瘀络阻、气虚血瘀络阻、气阴两虚兼络瘀5个证候,血瘀痰浊络阻(68. 34%)占主导地位,偏热者尤多(65. 88%)。结论:血瘀为冠心病核心证候,其次是络阻、痰浊。本病是由2个及以上证候组合引起,3个及以上证候组成的复杂证候占主导,血瘀痰浊络阻为核心证候,其中偏热者尤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S)伴颈动脉内-中膜(CIMT)增厚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中医证型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319例MS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319例患者中年龄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最高,60岁之前男性患者多于女性,60岁之后女性患病率明显上升且高于男性。MS伴CIMT增厚以形成斑块人数最多,不同年龄段间的动脉硬化分级存在差异。MS患者以肝郁脾虚证为主要证型,其他依次为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气滞湿阻证、脾肾两虚证,与颈动脉硬化分级、年龄、吸烟、BMI、血压、SOD相关(P<0.05)。结论:MS伴CIMT增厚患者以中老年女性为主。年轻且病程较短的患者以肝郁脾虚、气滞湿阻为主要证型,随着疾病进展会出现气阴两虚、痰瘀互结、脾肾两虚。证型分布与年龄、吸烟、体质量指数、血压、SOD较为密切,应密切关注,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和肌钙蛋白(c Tn I)与胸痹心痛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胸痹心痛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1 157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胸痹心痛中医辨证分为心气不足、心阳不振、心阴不足、痰浊闭塞、心血瘀阻、阴寒凝结、气滞胸痛和胸痹心痛的变证真心痛证型:痰瘀交阻、气阴两虚、阳虚欲脱共10个证型,1个对照组;并设立冠心病组、动脉粥样硬化组、正常组,搜集正常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各个中医证型NT-pro BNP、c Tn I的数据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由ROC曲线确定NT-pro BNP水平从而诊断(辨证)心阳不振证型。结果:NT-pro BNP冠心病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高于正常组(P0.001),冠心病组高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P0.001),冠心病组NT-pro BNP、c Tn I低于急性心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NTpro BNP:心阳不振阳虚欲脱气阴两虚痰瘀交阻心气不足、心血瘀阻痰浊闭塞、寒凝气滞气滞胸痛、心阴不足对照组。心阳不振与心气不足、心阴不足、痰浊闭塞、寒凝气滞、心血瘀阻、气滞胸痛、痰瘀交阻、气阴两虚、对照组比较,P0.001;与阳虚欲脱比较,P0.05;ROC曲线AUC面积为0.874(P0.001),有统计学意义,说明NT-pro BNP对心阳不振的辨证(诊断)有意义。c Tn I冠心病组高于正常组(P0.00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c Tn I真心痛的证型值(痰瘀交阻、气阴两虚、阳虚欲脱)最高分别与心阳不振、心气不足、心阴不足、痰浊闭塞、寒凝气滞、心血瘀阻、气滞胸痛、痰瘀交阻、气阴两虚、对照组比较,P0.001。结论:NT-pro BNP可以作为心阳不振辨证的客观指标,最佳临界值是NT-pro BNP为563,约登指数为(Youden index)0.588。c Tn I可以作为辨证真心痛证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胸痹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原因。方法:在临床中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胸痹患者中随机抽取心血瘀阻证、痰浊闭阻证、气滞心胸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6证型各30例,共计18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心脉瘀阻和气滞心胸证患者效果更好,其次是痰浊闭阻和气阴两虚证,效果最差为心肾阴虚和心肾阳虚证。结论:提示在治疗上中成药也要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5,(9):1615-1617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中医证型与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等代谢指标的关系,为MS中医辨证分型寻求客观依据。方法:选取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住院的符合MS诊断标准的患者147例;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者109例。搜集详细病史及各项临床检查指标,根据血清Lp(a)浓度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高Lp(a)组[Lp(a)≥300 mg/L]和Lp(a)正常组[Lp(a)<300 mg/L]。比较不同中医证型Lp(a)等代谢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1MS的中医证型分布以痰瘀互结型为主,其次为气滞湿阻型,其次为气阴两虚型,最后为脾肾气虚型。2MS痰瘀互结型较非痰瘀互结型的腹围、BMI、LDL-C和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在SBP、DBP、TC、TG上无统计学差异,但是从趋势上看,痰瘀互结型比非痰瘀互结型升高。3Lp(a)正常组以痰瘀互结型最多(65例),其次为气滞湿阻型(25例),其次为脾肾气虚型(15例),最后为气阴两虚型(13例)。高Lp(a)组以痰瘀互结型最多(17例),其次为脾肾气虚型(5例),其次为气阴两虚型(4例),最后为气滞湿阻型(3例)。结论:1痰瘀互结型为MS的常见证型,MS痰瘀互结型较非痰瘀互结型腹围、BMI、LDL-C和空腹血糖明显升高,提示痰、瘀是MS患者肥胖、血脂异常等的病理关键。2Lp(a)与MS密切相关,可能是衡量MS患者脂代谢异常的重要指标和代谢异常聚集状态的常用指标,但Lp(a)尚不能作为MS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CTA影像表现。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寒滞心脉、气滞心脉、心气亏虚、心阴亏虚和心阳亏虚等7个证型。分析冠状动脉CTA影像特点。结果:心外膜脂肪体积(EAV)心血瘀阻证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化积分(CACS)除气滞心脉证与心气亏虚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CTA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3,(4):707-7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220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心血瘀阻、阳气虚衰;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脂四项、血清CRP及Hcy水平,分析各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证型分布呈现痰阻心脉>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血瘀阻>气滞血瘀>阳气虚衰的趋势。(2)血清脂质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痰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低密度脂蛋白痰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3)冠心病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证型组间CRP水平呈瘀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阳气虚衰证。(4)Hcy水平心血瘀阻证>瘀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结论:血清脂质、CRP、Hcy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IL-1β水平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医各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脾肾两虚、湿注关节证;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选择无膝骨性关节炎、无内分泌疾病及其他疾病,年龄在40岁以上健康自愿者)30例,观察比较各组血清IL-1β水平。结果:(1)证型分布。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37例(41.1%);脾肾两虚、湿注关节证28例(31.1%);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25例(27.8%)。(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清IL-1β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按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脾肾两虚、湿注关节证,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呈逐步增高趋势;其中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组与肝肾亏虚、痰瘀交阻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肾两虚、湿注关节证组与另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血清IL-1β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可用于辅助辨证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方法:筛选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收录的有明确中医证型和发病原因的股骨头坏死病例资料,提取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原因、中医证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一般结果。共纳入股骨头坏死病例483例,男380例、女103例;年龄(47.12±13.38)岁;单病因(创伤、酒精、激素中的1种)433例。②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483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单一证型320例、2种或2种以上复合证型163例。在单一证型的患者中,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及气血虚弱证;二证复合的患者中,经脉痹阻、肝肾亏虚证最多;三证复合的患者中,痰瘀阻络、经脉痹阻、肝肾亏虚证最多;还有3例患者为四证复合。③不同性别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320例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男248例、女72例。男性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女性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男女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51,P=0.227)。④不同年龄段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320例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年龄19~39岁106例、40~59岁162例、≥60岁52例。年龄19~39岁的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肝肾亏虚症、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年龄40~59岁的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症、气滞血瘀证、经脉痹阻证、气血虚弱证;年龄≥60岁的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痰瘀阻络证、气滞血瘀证、经脉痹阻证、气血虚弱证;不同年龄段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435,P=0.098)。⑤不同病因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320例单一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因创伤、酒精、激素单一病因致病277例,其中创伤64例、酒精145例、激素68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气滞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痰瘀阻络证、气血虚弱证;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中,各种中医证型占比由高至低依次为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痰瘀阻络证、气滞血瘀证、气血虚弱证;不同病因间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54,P=0.000)。结论:基于中国股骨头坏死数据库,股骨头坏死的中医证型可为单一证型,也可为2种或2种以上的复合证型,其中痰瘀阻络证、肝肾亏虚证、经脉痹阻证、气滞血瘀证为常见证型;这些中医证型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患者间的分布并没有差异;但在创伤、酒精、激素不同病因致病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间,这些证型的分布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辨证分型研究概况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概括和分析近年来冠心病辩证分型的情况,为冠心病科研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3年来(1997-2009)冠心病辨证分型情况,研究①冠心病各复合证出现的频数、比例和统计学差异,②冠心病各证候要素出现的频数、比例和统计学差异。结果:复合证和证候要素出现频数前5位的分别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气阴两虚、心气亏虚及血瘀、痰浊、气虚、阳虚、气滞。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型与心阴亏虚型,血瘀型、痰浊型与阴虚型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以复合证为单元和以证候要素为单元的辨证分型,两种方法各有优劣,但主要辩证类型相同,反应的疾病本质一致。  相似文献   

14.
259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冠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永明  蒋梅先 《北京中医》2005,24(3):131-13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和冠脉造影结果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药干预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 5 9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造影结果的特点。结果 各证型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气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从大到小依次为:痰阻心脉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心肾阴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各证型组冠状动脉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冠脉病变积分)从大到小依次为:1)Leaman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心血瘀阻证组>气虚证组;2 )Gesini积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心肾阴虚证组>气阴两虚证组>气虚证组>阳气虚衰证组>心血瘀阻证组。将病人分为痰阻心脉证组和非痰阻心脉证组,则无论ACS患者所占比例还是冠脉病变范围及病变综合严重程度,均为痰阻心脉证组>非痰阻心脉证组。结论 痰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应重视治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L-22、MMP-7、C-myc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RA-IL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0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0例健康者(正常组),30例单纯RA患者(RA-n ILD组),120例RA-ILD患者(RA-ILD组),其中寒湿痹阻证、痰瘀阻络证、气血亏虚证、肺肾两虚证患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IL-22、MMP-7、C-myc在RA-IL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RA-n ILD组和RA-ILD组IL-22、MMP-7、C-myc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RA-ILD组MMP-7表达水平高于RA-n ILD组(P<0.05);痰瘀阻络证患者中IL-22、C-myc表达水平高于寒湿痹阻证、气血亏虚证及肺肾两虚证(P<0.05);寒湿痹阻证及痰瘀阻络证患者中MMP-7表达水平高于气血亏虚证和肺肾两虚证(P<0.05)。结论:IL-22、MMP-7、C-myc在RA-ILD及RA-n ILD患者中均升高;IL-22、C-myc与痰瘀阻络证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探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成因。方法:对我科316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及记录,并回顾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心脉瘀阻证104例,占32.91%。痰湿闭阻证88例,占27.85%。气阴两虚证83例,占26.27%。气滞心胸证28例,占8.86%心肾阳虚证8例,占2.53%。心肾阴虚证5例,占1.58%。结论:心脉瘀阻证最常见,其次为气阴两虚证及痰湿闭阻证,气滞心胸证多见于新发病及女性患者,而心肾阴虚和心肾阳虚多见于本病后期,易发展为心衰病。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2488-2491
目的:揭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相关证候的分布规律,为其临床治疗和相关科研实践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全面检索近20年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证候相关文献,统计分析其中医证素、证型规律。结果:共纳入73篇文献,总病例数950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证候分布以心血瘀阻、气虚血瘀、痰阻心脉、气虚痰瘀、气阴两虚、气阴两虚血瘀、痰瘀互结、心气不足、气滞血瘀、气滞心胸等为常见证型,多见证素为血瘀、痰浊、气虚、阴虚、阳虚、气滞。气虚为本虚中首位,阴虚、阳虚次之;标实中以血瘀为首,气滞、痰浊次之。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急性心梗的虚实夹杂证候明显较不稳定心绞痛增多;同时急性心梗中瘀血、痰浊证素所占的比例也明显多于不稳定心绞痛。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以本虚标实为其病机,本虚以气虚、阴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浊、气滞最为常见。而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虚实夹杂证候及瘀血、痰浊证素都随之增加,提示中医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防治在标本兼顾的基础上尤其应该注重对瘀血、痰浊证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证候分布及相关因素。方法 801例接受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以住院原始病历及造影数据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患者基本特征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801例患者中气虚血瘀证298例(37.20%),气阴两虚证163例(20.35%),心血瘀阻证126例(15.73%),痰瘀互阻证95例(11.86%)。男性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分布相关;而年龄(≤65岁)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寒凝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分布相关;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寒凝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相关;血脂异常与痰瘀互阻证相关;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与气阴两虚证相关,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相关(P0.05)。结论气虚血瘀证是PCI术后的主要证候。男性、年龄≤65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气虚血瘀证,血脂异常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痰瘀互阻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更容易出现气阴两虚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6~2010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其证型及其他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探讨颈动脉狭窄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符合要求的15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中医证型、基本资料与其他医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总体辨证有痰瘀阻络、气虚并痰浊内阻证、气虚血瘀、精髓亏虚、气虚证、痰浊内阻证、气滞血瘀证、血瘀证、气阴亏虚证、气滞证、阴虚风动证等11个常见证型;从证类分布看,气滞血瘀证类达所有病例的50%,而阴虚证类则仅占5%。结论:颈动脉狭窄主要以痰瘀阻络、气虚并痰浊内阻、气虚血瘀、精髓亏虚4种证类为主,其中血瘀证类分布所占比例最高,血瘀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从冠心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目前最新现代医学研究指标等方面对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论述。其中冠心病的病机主要为心脉痹阻,可分为:心血瘀阻证、气滞心胸证、痰浊闭阻证、寒凝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七大证型,现代医学研究方式主要包括:现代统计学数据、血清炎性因子、血管监测、遗传性因子、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turbulence,HRT)、心脏舒张功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