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胸腺瘤的CT表现及病理表现,研究CT对胸腺瘤的分类、分期和指导临床治疗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与CT表现,并进行病理对照分析.结果胸腺瘤病理分为良性胸腺瘤、恶性胸腺瘤Ⅰ型、恶性胸腺瘤Ⅱ型.CT表现:纵隔肿块;纵隔胸膜侵犯;胸膜种植;肺侵犯;心血管侵犯;心膈角区及腹腔受累.本组病例CT对纵隔肿块、肺侵犯、心膈角区及腹腔受累显示较好,但CT对纵隔胸膜侵犯显示较差.肿瘤的大小对判断病变恶性程度有一定价值,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而瘤内钙化对判断恶性程度可能无价值,肿瘤内出现钙化不排除侵袭性胸腺瘤的可能.结论CT能准确显示恶性胸腺瘤周围侵犯范围、胸膜种植及远隔转移,可进行分期和决定治疗方案,并对分类及预后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胸腺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胸腺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2007年9月手术治疗胸腺瘤39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胸部正中切口手术,均完整切除胸腺瘤及清除纵隔脂肪组织。结果39例患者出院前复查CT见局部占位均消失,8例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口服溴吡啶斯的明及强的松后症状控制。结论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胸腺瘤的首选方式,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腺瘤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就诊64例胸腺瘤患者CT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胸腺瘤CT表现,并分析CT与病理分型、分期的关系。结果 CT表现:平扫显示胸腺瘤病灶均在前纵隔部位;不规则形态占79.69%;密度不均占68.75%;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46例;胸膜侵犯25例,肺结节、纵隔淋巴结肿大各5例。良性(A型与AB型)、恶性(B型与C型)胸腺瘤在肿块形态、边缘、密度、强化程度、局部侵犯及转移方面差异显著(P0.05)。胸腺瘤CT分期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分期I-II期中A型、AB型24例,III-IV期中B型、C型27例。结论病理A型、AB型与B型、C型胸腺瘤CT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CT影像学表现对胸腺瘤良恶性(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判断有重大价值,能为胸腺瘤临床诊治、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重症肌无力120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0例M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G多见于青壮年,女多于男(1.73∶1),首发症状以眼外肌受累者最多见占65.9%(眼睑下垂56.7%、复视9.2%),其次为四肢肌无力(15%)及延髓肌无力(12.5%),合并胸腺瘤21例(17.5%),病情加重及危象发生常与感染有关。本组病例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为主,病情危重者在激素冲击治疗同时加血浆置换治疗,伴胸腺瘤者行胸腺切除术。基本痊愈32例;显效57例;好转31例;有效率100%。结论:根据受累肌群肌无力的特点,结合新斯的明试验及神经重复频率刺激检查可及早作出诊断,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有利于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5.
于波  魏路军 《齐鲁医学杂志》2010,25(5):437-438,441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5月—2007年12月间行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21例重症肌无力病人临床资料。按改良OSEIMAN标准分为Ⅰ型9例,Ⅱa型5例,Ⅱb型5例,Ⅲ型2例。随访结果按完全缓解、改善、无效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后完全缓解6例,改善9例,无效4例,死亡2例。结论全胸腺切除加前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手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除无胸腺瘤的单纯眼肌型肌无力病人需慎重考虑是否手术外,对其他重症肌无力病人应及早手术治疗,并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积极防治肌无力危象。  相似文献   

6.
晚发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晚发型(≥50岁)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53例MG患者,其中晚发型29例(54.7%),29例均做EGM、AchR-Ab、胸腺CT及X线检查;分别给予皮质激素药物、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和新斯的明类药物治疗。29例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4.4(50-83)岁。结果 分型以轻型为多,占75.8%,无胸腺瘤证据,AchR-Ab阳性率36.3%。三组治疗以IVIG+新斯的明组疗效好(P<0.01),激素 治疗组不良反应大。结论 晚发型MG发病在增加,此型胸腺瘤少见,以新斯的阴+IVIG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纵隔肿瘤4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开河  陆巍  赵芝乔 《河北医学》2009,15(4):440-442
目的:总结近5年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和研究从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经外科手术诊治的46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的病人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46例中畸胎瘤19例占41.3%,主要位于前纵隔;神经源性肿瘤14例,占30.4%,主要位于后纵隔;胸腺瘤9例,占19.6%,全部位于前纵隔;淋巴瘤4例占8.7%,主要位于前纵隔。结论:在原发性纵隔肿瘤中,本组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胸腺瘤、淋巴瘤。手术是主要的诊治方式;术后综合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B3型纵隔胸腺瘤诊断及术后复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42例B3型纵隔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和相关影像学资料,根据资料总结B3型纵隔胸腺瘤手术前后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中的图像特征,且以手术过程病理活检结果为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B3型纵隔胸腺瘤诊断的正确率及在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42例B3型纵隔胸腺瘤患者共72个病灶,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其病灶检出率和平扫比较(97.22%vs94.44%)无差异(P0.05),但增强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检查(χ2=4.086,P=0.043);术前在多层螺旋CT平扫中,绝大部分显示在前纵隔处可见类圆形或类椭圆形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影的软组织块,且密度不均匀,病灶边缘与前部心包分界不清,局部心包显示增厚。可有局灶钙化,少数呈小的弧形钙化。而在增强扫描中,前纵隔所见病灶在动脉期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内见不明显强化坏死区,且病灶边缘与前部心包局部分界不清,而在静脉期病灶显示持续不均强化。而术后复查多层螺旋CT平扫示前纵隔肿块处较术前比较明显消散且存在少许絮状物,前部心包局部稍增厚。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对B3型纵隔胸腺瘤的检出及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其中增强扫描检查较平扫而言,其诊断符合率更高,可更为清晰的显示出病灶的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更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胸腺瘤是前上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其中15%~50%可并发重症肌无力(MG)[1].我科1999~2004年收治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16例,均实施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外科治疗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腺瘤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占前纵隔肿瘤的83%~90%,纵隔肿瘤的20%,而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现对2000至2005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接受外科治疗的3例胸腺瘤合并PRCA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有关资料进行复习,以探讨中国人胸腺瘤合并PRCA的特征及其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肌肉系统功能障碍。除内科治疗外 ,因其大部分都有胸腺组织异常 ,10 %~2 0 %合并有胸腺瘤 ,外科行胸腺切除术有良好疗效 ;由于此类患者对一些麻醉药及肌松剂反应高敏 ,术后并发症多 ,麻醉的实施及管理 ,直接关系到病人预后 ,笔者就 1998年 1月~ 6月间重症肌无力手术 15例浅谈麻醉体会。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5例 ,其中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2~ 5 6岁 ,平均38.3岁 ,眼肌型 5例 ,全身型 10例 ,病程 1个月~ 3年 ,轻重不一 ,伴有眼球肌群受累 ,咀嚼吞咽困难 ,呼吸不畅等。除 1例轻型外 ,全部患者均应用吡…  相似文献   

12.
胸腺瘤是较常见的前纵隔肿瘤。我科自 1979年 5月至2 0 0 4年 3月共收治胸腺瘤 6 3例 ,其中 5 9例经手术治疗 ,4例IVa期采用其他方法治疗。现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作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组男性 4 1例 ,女性 2 2例 ,发病年龄最小16岁 ,最大 6 3岁 ,平均 4 8.6岁 ,其中 30岁~ 5 9岁者 4 9例(77.7% )。病程 3周~ 4 8个月 ,平均 14 .5个月。1.2 临床表现 临床无症状、胸透或 CT时发现前上纵隔肿物 2 1例 ;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系统症状 ,如胸闷、胸痛、气短、痰血者 2 8例 ;以眼睑下垂、全身乏力、气短、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重症肌无力及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就诊者 14例 ,根据 O-ssermen分型 : 型 (眼肌型 ) 3例 , a型 (轻度全身型 ) 4例 , b(中度全身型 ) 3例 , 型 (急性暴发型 ) 2例 , 型 (慢性全身型 ) 2例 ;轻度单纯红细胞再生不良性贫血 l例。按 Masaoka临床分期 : 期 (有完整包膜 ,无浸润生长 ) 18例 , 期 (肿瘤浸润周围脂肪组织 ) ...  相似文献   

13.
胸腺瘤是较常见的前纵隔肿瘤.我科自1979年5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胸腺瘤63例,其中59例经手术治疗,4例IVa期采用其他方法治疗.现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作讨论.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纵隔肿瘤是胸部肿瘤中的一种少见类型。我科于1995年 3月~ 2 0 0 1年 5月共收治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 42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中男性 30例 ,女性 12例 ,年龄 6岁~ 6 1岁 ,平均年龄 31 7岁。其中神经源性肿瘤 16例 ,畸胎瘤8例 ,胸腺瘤 7例  相似文献   

15.
0 引言 我院 1994/ 1999年对 13例 期恶性胸腺瘤患者施行了肿瘤切除术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0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42岁 .重症肌无力 2例 ,发现颈部包块 1例 ,出现上腔静脉梗阻症 1例 ,胸痛、胸闷 5例 .胸腔积液共 5例 ,4例单侧 ,1例双侧 .X线及CT检查均示 :纵隔包块 (前纵隔或左右上纵隔 ) .B超示 :纵隔实质性包块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气管 ,主支气管呈外压性改变的 5例 .胸骨正中切口 5例 ,后外侧切口者 6例 ,前外侧切口 1例 ,双侧前外侧切口加横断胸骨者 1例 .术中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受累者 7例 ,上腔静脉受累者 5例…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公认胸腺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和首选方法。我科自 1993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对 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施行胸腺切除及前上纵隔廓清术 ,术后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6例 ,女性 2例 ;年龄 14岁~ 6 3岁 ,平均 38岁 ;病程 2a~ 7a,平均 4 5a。肌无力症状局限于眼肌者 2例 ,累及全身者 6例 ;无急性爆发者。全部病例均无急性呼吸困难危象病史。术前均查胸部X线正侧位片及纵隔CT ,发现有胸腺瘤者 5例 ,胸腺未发现异常者 3例。1 2 结果 :全部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经胸骨正中切口进…  相似文献   

17.
胸腺瘤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是临床最常见的前纵隔肿瘤,约占原发性纵膈肿瘤的21 5%[1].由于其多源组织学特征及多变的生物学行为,往往临床预后分析结果差异较大.现对2005年1月至2009年9月手术治疗的78例胸腺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科治疗胸腺瘤合并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PRCA)的效果。方法 :总结 1985~ 2 0 0 0年在我院接受外科治疗的 3例胸腺瘤合并PRCA病人资料 ,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本组 3例胸腺瘤合并PRCA者 ,占我院同期胸腺瘤病例数的 6 .2 5 %。均经胸骨正中切口手术 ,除切除胸腺瘤外 ,还对胸腺组织及前纵隔脂肪组织进行清扫。1例随访 12年 ,1例随访 1年 ,均无复发 ,并恢复正常生活。 1例术后 5个月复发 ,1年后死亡。结论 :胸腺瘤合并PRCA是一种少见疾病 ,外科治疗对PRCA是有效的 ,也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围术期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4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治疗,占同期收治胸腺瘤患者的32.6%。其中Ⅰ型4例,ⅡA型6例,ⅡB型3例,Ⅲ型1例(Osser-man分型)。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发生肌无力危象2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11例,9例症状消失,2例缓解。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减少肌无力危象的发生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强调术前及术后早期督导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尽可能切除肿瘤,清扫前纵隔脂肪组织,术毕确实固定胸骨;术后早期在密切观察下停用呼吸机;术后有效防治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2002年9月至2006年5月共收治纵隔巨大肿瘤14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4例中男10例,女4例,年龄19~50岁。前上纵隔6例,其中1例胸腺瘤,3例畸胎瘤,2例脂肪瘤,前下纵隔2例均为畸胎瘤。后纵隔6例,4例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节细胞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