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静脉复合丙泊酚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救过程中静脉复合丙泊酚,早期控制气道,积极预防脑外伤并发症的作用。结果:本组中低氧血症103例得到纠正;有效防止了误吸的发生,加强了对气道的管理;插管应激反应明显减轻;颅内高压得到改善。结论:合理使用丙泊酚明显减少了重型颅脑损伤急救中的并发症,为后期治疗创造了条件,提高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严重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多为交通意外伤、压砸伤和高空坠落伤。近年来,其发生率日益增多。此类患者病情危重,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和预后生活质量[1]。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及早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救治对患者的安危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1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和救治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学科联合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进行常规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2年12月实施多学科联合治疗的48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ADL、GCS评分以及死亡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为(89.36±15.33)分,GCS评分为(14.12±1.2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为(62.37±10.28)分,GCS评分为(9.89±1.58)分,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12.5%,对照组死亡率为2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联合治疗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治愈率,降低患者死亡以及致残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多发伤患者病情重,伤情复杂,其致残、致畸率高,病死率高。随着工业化进展、交通事业的发展、自然灾害的频发等因素,导致的多发性伤应引起全社会及医学界的高度重视[1]。多发伤的处理应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在复苏、抗休克的同时尽可能地快速作出诊断,缩短中间环节,快速启动救命的手术程序,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并使患者得到早日康复[2]。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11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至2012年期间收治的78例患者分为早期插管组和常规插管组,对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分析。结果早期插管组比常规插管组疗效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气管插管对治疗重型脑颅损伤疗效较满意,对预后有良好影响,对改善患者缺氧状态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预见性气管插管应用在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性气管插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治疗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将2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93例,治疗组在治疗早期即行预防性气管插管,对照组93例在出现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后再行气管插管组。观察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致残率与病死率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14例,发生率11.4%,致残16例,致残率13.0%,死亡11例,病死率8.9%;对照组入性肺炎发生26例,发生率27.9%,致残24例,致残率25.8%,死亡18例,病死率19.4%,两组比较,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明显低对照组(P<0.01)。结论预防性气管插管可以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严晓东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3306-3307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紧急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脑外伤手术需气管插管的患者6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常规选用地西泮作为气管插管前镇静剂,观察组选用丙泊酚。治疗后记录和对比两组的镇静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成功率、舌后坠、插管损伤及术后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镇静起效时间、插管完成时间较短,一次性成功插管率和术后满意度较高,舌后坠及插管损伤发生情况较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在紧急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14.
15.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26例重型颅脑损伤损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前瞻性研究,每组63例。监测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或开颅术后行侧脑室穿刺,放置颅内压(ICP)监测装置,根据ICP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将治疗结果与非监测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按GOS标准评定,治疗后3个月评定治疗结果。监测组13例死亡,6例植物生存,3例重残,7例轻残,34例良好,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P<0.05)。监测组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65.1%和46.0%(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过程中行有创颅内监测,能动态地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情况,为临床上及时处理颅内高压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为改善预后起到了积极的救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对于急诊救治骨盆骨折合并多发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骨盆骨折合并多发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急救疗法,观察组给予骨科损伤控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骨盆功能、骨折复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存活率100.00%、Majeed评分(89.26±8.57)分均高于参照组的84.62%、(74.21±8.2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84.62%显著高于参照组的5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23%显著低于参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盆骨折合并多发骨折的急救处理,损伤控制可显著提升患者存活率,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预后,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分析损伤控制理念在重型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该院共有96例患者被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需行救治手术。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抢救,观察组患者在术中运用控制损伤理念,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方法进行救治。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存活率、预后效果以及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优者占比、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组患者术后格拉斯哥结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中运用控制损伤理念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救治,术后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较好,存活率更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对于减轻患者脑组织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常规手术治疗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
<正>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等因素引起的严重多发伤越来越多,严重多发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严重、失血量大,创伤性休克发生率高,病死率高[1]。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DC)是为救治严重多发伤患者采用快捷、简单的手术,能有效控制伤情的进一步恶化,并保留进一步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