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一氧化氮(NO)合成酶抑制剂Nw-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NO前体L-精氨酸和NO直接供体硝普钠研究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对离体灌注豚鼠肺基础血管张力的调节作用及其与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所致肺动脉压增高的关系。结果表明:L-NAME可以明显增高肺动脉压、肺微血管压和肺动脉阻力,精氨酸对基础血管张力没有明显影响,但可阻断L-NAME引起的变化。PAF可明显增高肺动脉压、肺微血管压和肺动脉阻力,与L-NAME合用有叠加效应,不被L-精氨酸和硝普钠阻断,说明基础状态下肺血管内皮释放一定量的EDRF维持肺循环的低压、低阻状态。PAF增高肺血管压力和阻力的机制不是通过抑制EDRF合成的途径,EDRF不能阻断PAF引起的肺血管张力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的作用及内皮素的改变。方法:复制内脏血管阻塞(SAO)性休克模型,用左旋精氨酸(L-Arg)及硝基精氨酸甲脂(L-NAME)处理动物模型后分别测定血浆中ETs、MDA、组织蛋白酶D(CD)、NO-2/NO-3含量。结果:L-Arg减缓了大鼠I/R血压下降(P<0.01),降低了血浆MPO、LDH、CD、MDA的含量(P<0.01)及肠组织中伊文思蓝(EB)的含量(P<0.05);L-NAME与L-Arg相反。MPO与EB正相关(P<0.01),NO-2/NO-3与ETs负相关(P<0.05)。结论:NO对小肠I/R损伤有保护作用,ETs参与SAO休克过程。  相似文献   

3.
宽胸畅心丹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宽胸畅心丹胶囊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血循环内皮细胞(CEC)及胶原成份的影响。方法:运用右心导管检查技术和CEC分离技术;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透明质酸(HA);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采用免疫扩散法测定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用硫巴比妥法及羟胺法测定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73例显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采取分层随机分组法,观察口服宽胸畅心丹胶囊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检测值的改变,并与地尔硫卓治疗相对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地降低肺动脉高压,抑制内皮素释放,升高NO水平。治疗组血中CEC数量、ET1、MDA、PⅢP及HA含量均显著降低,而SOD、Fn显著升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NO升高无明显差异。结论:宽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缺损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建立在体心肌缺务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前后不再时点取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用抗鼠ICMA-1的表达,测定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1)再灌注9小时后再灌注区ICMA-1表达上调。(2)心肌MDA含量再灌注1小时时达高峰;(3)心肌NO含量进行性下降。结论:心肌缺知  相似文献   

5.
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术(EAL)获取肺泡巨噬细胞(PAM).用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诱导及胸腺细胞增殖反应法,检测2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PAM释放白细胞介素1(IL-1)活性,并与12例健康非吸烟者对照。结果,经LPS刺激和未经刺激COPD组的PAM产生IL-1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OPD组中,经LPS刺激后PAM产生IL-1活性,肺心病组>肺气肿组>慢支组。提示,IL-1在COP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NO、IL-2和TNF-α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免疫调节情况及NO、TNF-α在其肾病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NO:比色法测定;TNF-α: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结果:NIDDM肾病组的IL-2水平(1.26±0.24)μg/L明显低于正常(P<0.01),而NO(NO-2/NO-3)(91.2±24.3)μmol/L和TNF-α(3.40±1.20)μg/L则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无并发症组有相同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NIDDM患者NO、TNF-α、IL-2调节紊乱,而且与NIDDM肾病、感染等并发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实验通过同种异体鼠心移植模型研究一氧化碳(NO)体内合成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及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L-NAME_(N-L-精氨酸甲硝基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对心肌丙二醛(MDA),髓质过氧化酶(MPO)及能量代谢指标ATP、CP的影响。实验分四组,组Ⅰ:空白对照组(n=10),组Ⅱ:L-Arg组(n=10),组Ⅲ:L-NAME组(n=10),组Ⅳ:L-Arg+L-NAME组(n=10  相似文献   

8.
利用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原位检测DDPH[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胺基)丙烷酸盐]对缺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致猪PASMCPDGF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分6组:常氧、低氧无血清培养液组(N、H组),常氧、低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组(NECCM、HECCM组),NECCM+DDPH、HECCM+DDPH组。用自动图像分析仪检测各组细胞PDGF-A和-B链杂交产物的平均光密度(OD)值。结果:HECCM组PDGF-A和-B链mRNA表达量分别是NECCM组的1.40、1.49倍(P<0.01),分别是N组的1.8倍、1.7倍(P<0.01),HECCM+DDPH组PDGF-A、-B链mRNA表达量分别为HECCM的0.73倍、0.65倍(P<0.01),与NECCM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提示DDPH在PDGF基因转录水平抑制HECCM诱导的PASMC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选择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35例,根据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为常压组和高压组,分别以0.1mg/kg·min的剂量从静脉给予三磷酸腺苷-镁离子(ATP-Mg^2+),结果表明:ATP-Mg^2+降压效果迅速而显著,两组病例用药后MPAP的变化表明高压组肺血管对ATP的敏感性较常压组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右心漂浮导管检测了20例临床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了体动脉和肺动脉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显示:体动脉血浆ET-1水平(57.00±8.89)pg/ml小于肺动脉血浆ET-1水平(75.92±17.36)pg/ml(P<0.001):COPD并PAH组肺动脉混合静脉血浆ET-1水平的(83.90±17.12)pg/ml明显高于COPD非PAH组肺动脉混合静脉血浆ET-1水平(62.73±4.43)pg/ml(P<0.05);肺动脉混合静脉血浆ET-1水平与肺动脉平均压(PAPm)及肺血管阻力(PVR)呈显著的正相关(r=0.88,P<0.001;r=0.081,P<0.001),与心输出量(CO)、氧饱和度(SAT%)呈显著的负相关(r=-0.47,P<0.05:r=-0.79,P<0.001)。提示ET-1在COPD并PAH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病理生理学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吸入一氧化氮 (NO)对体外循环手术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O组 ,术中观察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动脉阻力 (PVR)、气道峰压 (PAP)、动脉血氧分压 (PaO2 )、环磷酸鸟苷 (cGMP)、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黄嘌呤氧化酶 (XOD)及丙二醛含量 (MDA) ,并记录术后应用人工呼吸时间。结果 :与NO组相比 ,对照组再灌注后PAP ,MPaP ,PVR明显升高 (P <0 .0 5 ) ;肺氧合功能明显受损 ,术后使用人工呼吸机时间显著延长 (P <0 .0 1) ;cGMP明显降低 (P <0 .0 1) ,而ICAM 1,XOD及MDA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说明体外循环术中存在明显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后 11min吸入 2 0ppmNO连续 30min对该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增加cMGP ,ICAM 1及XOD活性 ,降低及灭活 /减少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超氧化物歧化酶对骨骼肌I/R后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u S  Wang X  Wen L  Han Z  Tao T  Guan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2):840-843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后对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18和骨骼肌血管中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10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Ⅰ组,n=6)、缺血组(Ⅱ组,n=6)、缺血再灌注组(Ⅲ组,n=30)、生理盐水组(Ⅳ组,n=30),SOD组(Ⅴ组,n=30)。Ⅱ组在缺血4h末,Ⅲ、Ⅳ、Ⅴ组分别于再灌注1、2、4、8、12h末,测定血浆中的丙二醛(MDA)、骨骼肌组织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白细胞上粘附分子CD11b/CD18和骨骼肌血管中ICAM-1的表达情况及各组的组织学改变。结果:Ⅲ组各时相点MDA、MPO、CD11b/CD18、ICAM-1的表达与Ⅰ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骨骼肌组织损伤也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Ⅴ组中则这种变化明显抑制(P<0.05)。Ⅳ组和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粘附分子CD11b/CD18和ICAM-1与骨骼肌I/R损伤密切相关,SOD不仅可以清除I/R时产生的氧自由基,还可以抑制粘附分子的表达,减少白细胞在骨骼肌组织中的浸润,从而减轻骨骼肌I/R损伤。  相似文献   

13.
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参附注射液组(SF组)。参附组于转机前给予参附注射液2ml/kg。分别于气管插管后(T1)、动脉插管后(T2)、开放主动脉0.5h(T3)、开放主动脉2h(T4)、开放主动脉24h(T5)共5个时间点进行抽血,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内皮素(ET)和前列环素(PGI2)含量。结果参附组SOD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在T4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病人血浆MDA浓度比较,在T4、T5时间点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附组比对照组MDA的上升幅度小。两组病人围术期血浆CK-MB和ET浓度在T2时间点之前基本处于正常水平,在T3、T4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参附组CK-MB值于T3、T4时间点较对照组相应时间点低(P〈0.05),ET含量在T3、T4时间点参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参附组与对照组血浆PGI2浓度都于T2时间点达峰值,组间比较在T2时间点参附组PGI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临床剂量的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21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醚缺血再灌注组(Sev-IR组).S组仅行肝脏游离不阻断肝血流;IR组在夹闭肝门血管缺血45 min后再灌注60 min;Sev-IR组在七氟醚麻醉后,夹闭肝门血管缺血45 min后再灌注60 min.分别检测3组兔肝组织中丙二醛(MDA)、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缺血再灌注后,MDA、XOD含量均显著升高;光镜下见肝窦明显扩张、淤血,肝细胞明显水肿变性和空泡状变性,并有点状坏死;c-fos蛋白大量阳性表达.与IR组比较,Sev-IR组MDA、XOD含量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血窦淤血减轻;肝组织c-fos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使大量氧自由基释放,c-fos蛋白表达增加,引起肝组织的损伤;七氟醚可减轻肝缺血再灌注后肝组织损伤程度,可能与抑制再灌注后的过度氧化反应和减少c-f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及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  2 0例置换双瓣病人 ,按术前肺动脉压分成二组 :肺高压组 (H)和正常组 (N) ,在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即刻及体外后 4、12h测基础状态、静注乙酰胆碱 (Ach)后和吸一氧化氮 (NO)w =2 0× 10 -6时的环鸟苷酸 (cGMP)水平。结果 体外循环使cGMP下降 ,12h后回升 ,以H组为明显 ;注射Ach及吸入NO都引起cGMP增加 ;N组cGMP水平受体外循环影响较H组轻 (分别为 12 .16~ 17.2 0和 4.45~ 13.73pmol/ml) ,而且吸入NO的影响较静注Ach影响更大。结论 伴肺高压的心瓣膜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已处于减弱状态 ,其程度比正常肺动脉压者重 ,体外循环造成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在肺高压患者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张桂武  刘志勇 《现代医学》2012,40(3):305-309
目的:通过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异丙酚( Propofol)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IR)肺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左侧开胸后不阻断肺门)、肺缺血再灌注组(n=10,开胸后左侧肺门阻断45 min再灌注120 min)和异丙酚组(n=10,开胸后左肺门钳闭前30 min时股静脉注射异丙酚5mg·kg-1,继用微量泵以50 mg·kg-1·h-1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左侧肺门阻断45 min再灌注120 min).3组在开胸前均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再灌注结束时抽取左心室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 PaO2);获取左肺组织,光镜下观察左肺组织和细胞损伤情况,计算左肺湿干重比,评价肺水肿程度;制作肺组织匀浆并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其中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肺缺血再灌注组及异丙酚组大鼠肺W/D值、肺组织中的MDA、TNF-α、IL-6含量明显增高(均P<0.05);PaO2明显下降,SOD活性减弱明显降低(均P<0.05).异丙酚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大鼠的PaO2升高(P<0.05),肺组织中的MDA、TNF-α、IL-6含量及肺W/D值下降(P<0.05),SOD活性增强(P<0.05).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假手术组损伤轻微,肺缺血再灌注组损伤严重,异丙酚组损伤重于假手术组但轻于肺缺血再灌注组.结论: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SD大鼠的肺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异丙酚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症因子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 E1( PGE1)对体外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健康杂种狗 1 2只 ,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建立狗体外循环模型。检测体外循环 ( CPB)后左、右房内丙二醛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再灌注期中性粒细胞 ( PMN)在肺内聚集程度明显减轻 ,动脉血氧分压显著升高 ( P<0 .0 1 ) ,实验组肺水含量及肺内丙二醛的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 P<0 .0 1 )。结论 :前列腺素 E1可减轻 CPB引致的 PMN在肺内聚集 ,并减轻由此引致的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选择性钠/氢离子(Na^+/H^+)交换阻断剂卡立泊来德(Cariporide)对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建立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18只SD成年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采用含5%羟乙基淀粉的KHHB(Krebs-Henseleit hydroxyethylamylopectine buffer)灌注液持续平衡灌注、通气120 min;缺血再灌注组:平衡30 min后,缺血60 min、再灌注30 min;Cariporide组:平衡15 min,给予Cariporide预处理15 min,缺血60 min、再灌注30 min。持续监测并记录肺动脉压(PAP);留取再灌注末灌注液,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再灌注结束,测肺湿/干重比(W/D);光、电镜观察肺病理学改变。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PAP、MDA含量、SOD活性和W/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Cariporide能明显减少PAP、MDA和W/D的增加,提高SOD活性(P〈0.05),显微、超微结构证实Caripo-ride组肺血管内皮及肺泡上皮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 Cariporide能降低离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和川芎嗪及两者联合应用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肺、心P-选择素(P-selectin)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SC)组、肠缺血再灌注(IIR)组、川芎嗪治疗(LGT)组、缺血预处理(IPC)组和川芎嗪 缺血预处理(LGT IPC)组,测定比较各组血清SOD、GSH-PX、XOD活性,MDA含量,心、肺组织MPO活性;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肺组织P-selectin和ICAM-1的表达.结果:①与IIR组比较,LGT组、IPC组和LGT IPC组的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且LGT IPC组的XOD活性和MDA含量明显低于LGT组和IPC组.②LGT IPC组的肺、心肌组织MPO活性明显低于IIR组、LGT组和IPC组,IPC组心肌MPO亦比IIR组有明显下降.③除SC组外,LGT IPC组的肺、心P-selectin和ICAM-1表达均明显较另3组减少,IPC组心肌P-selectin表达较IIR组减弱.④血清SOD活力与P-selectin、ICAM-1表达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缺血预处理抑制肠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P-selectin表达,缺血预处理与川芎嗪联合应用抑制心、肺P-selectin和ICAM-1表达,其发生机制与抗氧化作用有关,二者联用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