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产生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因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患儿的VAP的发病情况.结果:45例发生VAP,发生率为56%,均与免疫功能低下,药物的因素,外源性细菌感染,口咽部定植菌“误吸”及胃、十二指肠定植菌逆行和易位,吸入、细菌生物被膜(RF)形成,医护人员手的交叉感染、营养不良等有关.结论:结合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有针对性地实施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口咽部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和胃内容物反流等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詹明萍  彭容 《中外医疗》2009,28(29):152-15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院内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发病率较普通病房高3~10倍.因此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因素及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控制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集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21例患者的危险因素和病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患者的易感性、环境因素、呼吸道屏障功能受损、耐药菌株的增加、误吸、口腔护理不彻底、患者年龄、患者身体条件等密切相关.结论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原则,加强环境和呼吸道管理,合理进行口腔护理,加强机体营养,合理应用抗生素,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大监控力度,提高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等,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柳军  黄家宙 《吉林医学》2010,31(22):3666-3667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探讨VAP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80例行人工机械通气的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意识状态、误吸、H2-受体拮抗剂或酸剂、激素、抗菌素联合应用与VAP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表明,抗菌素联合应用≥2种、机械通气时间≥3d、误吸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抗菌素联合应用≥2种、机械通气时间≥3d、误吸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以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孙美娟  高霞  陈咏菊 《黑龙江医学》2011,35(11):871-87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ICU自2010-01~2011-07间,发生的75例VAP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并观察VAP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75例VAP患者中,70例病情好转;5例死亡,死亡率为7.1%.结论 做好环境管理、加强手...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tiaed pneumonia,VAP)是指原来无肺部感染的患者,经过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者发生肺部感染,或原来肺部有感染,机械通气治疗48h以上发生新的肺部感染。VAP的发生将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经济负担加重,是院内感染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医护人员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0):108-111+115
目的观察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ICU收治的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VAP诊断标准分为观察组(VAP患者)及对照组(未发生VAP患者),观察并对比两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病原菌具体分布情况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留置胃管、深静脉导管、抑酸剂与H2的应用、高龄、机械通气时间3 d、营养不良、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慢性肺疾病等危险因素占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留置胃管、深静脉导管、抑酸剂与H2的应用、高龄、机械通气时间3 d、营养不良、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慢性肺疾病是ICU患者机械通气VA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观察组患者病原菌培养菌株为235株,其中146株(62.1%)革兰阴性菌(G-杆菌),37株(15.7%)革兰阳性菌(G+球菌),其余52株(22.1%)为真菌;观察组死亡率(34.2%)高于对照组(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杆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着相对较低的耐药性。G+球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二者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为100.0%。结论 ICU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VAP发生危险因素多,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尽量将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对ICU内消毒隔离等基础措施进行加强,以有效控制VAP发生,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8.
何斌  于湘友  张峰 《新疆医学》2007,37(5):225-228
在机械通气48小时以上或脱机48小时内发生的细菌性肺炎称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ICU中危重患者多,是当前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VAP发生率为21%~70%,病死率高达24%-70%,是未发生VAP的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的7倍。[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和铭洁 《黑龙江医学》2022,46(2):207-20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5月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15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VAP分为VAP组42例、非VAP组73例.记录两组患者年龄、胃液pH值、血糖、机械通气时间、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侵入性操作情况、制酸剂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口腔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商丘市中医院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对比多种因素下两组患者的VAP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60岁及肺功能障碍这两种因素下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因误吸反流、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及气管切开等因素引发的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VAP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误吸反流、气管切开、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等有关,给予患者优质口腔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可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外科ICU收治的105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构成以及药敏结果。结果 105例机械通气患者,其中43例发生VAP,VAP发生率为44.7%,病死率为35%。共分离出病原菌株227株、细菌164株,占72.55%。真菌63株,占27.45%,革兰氏阴性杆菌为66%,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氏、黄杆菌及大肠埃希氏菌,革兰氏阳性菌为3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临床医师可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U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ICU病房收治的86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风险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分为观察组(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和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和卫生经济学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和花费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CU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积极意义,可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免疫能力,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并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创呼吸机管路系统不同更换周期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关系,确定适合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管路的更换周期。方法选择96例呼吸衰竭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呼吸机管路及湿化装置,分别间隔3、5、7d更换,分为3d组、5d组、7d组,分别对呼吸机管路的集水杯进行采样和细菌学检测,同时观察3d组患者发生VAP的情况。结果96例患者中共分离出34096株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6226株(18%),革兰氏阴性菌27870株(82%),发生VAP70例(24.31%)。3d组2183株(6%),革兰氏阳性菌437株(1%),革兰氏阴性菌1746株(5%),发生VAP7例(7.29%);5d组7753株(23%),革兰氏阳性菌1383株(4%),革兰氏阴性菌6370株(19%),发生VAP15例(15.63%);7d组24160株(71%),革兰氏阳性菌4406株(13%),革兰氏阴性菌19754株(58%),发生VAP48例(50.00%)。7d组VAP的发病率明显高于3d组、5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和5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机管路更换时间与VAP发生率相关,建议7d至少更换1次呼吸机管路,可以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合评价国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国内外数据库检索中国发表的VAP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入选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OR值及95%CI?结果:总共14篇相关文献入选本研究,累计病例691例,对照病例1 145例;在分析的9个危险因素中有5个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VAP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OR值分别为: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OR=6.60,95%CI:3.01~14.50)?气管切开(OR=4.25,95%CI:2.32~7.76)?鼻胃管留置(OR=3.09,95%CI:1.85~5.16)?胃肠内营养(OR=3.44,95%CI:1.22~9.68)?糖皮质激素应用(OR=3.28,95%CI:1.68~6.38)?结论:应针对国内VAP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细菌学特点和临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1月该院56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VAP发病率为30.35%;40例病情缓解,平均机械通气时间(5.16±1.24)d;16例死亡,平均机械通气时间(9.24±1.36)d;VAP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74.67%,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结论 VAP发生率、病死率高,早期预防、合理治疗有利于VAP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预后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例我院自2013年1月份至2015年5月份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包括呼吸机的使用时长、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与血气指标。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预后情况,对缩短呼吸机的使用、缩短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死亡率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VA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864例机械通气时间≥48 h患者的相关住院资料,以同期726例非VAP为对照组,分析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VAP发病率为15.9%。单因素分析发现,机械通气>5 d、侵入性操作、留置胃管、APACHEⅡ评分>15分、意识障碍、口腔护理、抬高床头、每日唤醒排痰与发生VAP有关(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15分、意识障碍、留置胃管、机械通气>5 d和神经损伤为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口腔护理、患者抬高30°、每日唤醒排痰是VAP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机械通气具有较高的VAP发病率,合理的护理策略与尽早撤机缩短机械通气有利于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方丽芬  陈志云  罗宜红 《吉林医学》2013,34(13):2542-2543
目的:探讨ICU收治的重症患者护理情况。方法:对ICU收治的重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是否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40例和临床护理路径组40例。结果:临床护理路径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均优于常规护理组,临床护理路径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工作差错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地改善ICU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王龙梅  俞兴群 《安徽医学》2017,38(3):301-303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为防治老年患者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 10月至2015年 12 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48 h以上的80例患者,36例患者发生VAP(VAP组),44例患者未发生VAP(非VAP组),分析VAP患者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VAP主要致病菌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26.0%)、肺炎克雷伯菌(16.0%)、金黄色葡萄球菌(16.0%)、铜绿假单胞菌(10.0%)、溶血葡萄球菌(8.0%)等.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5 d、APACHE Ⅱ评分≥15 分、意识障碍、误吸、留置胃管、营养状况、抑酸剂、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中机械通气时间≥5 d、误吸、意识障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是发生VAP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AP主要致病菌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VAP的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时间≥5 d、误吸、意识障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