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行为疗法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行为疗法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0AB)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4例OAB患者进行行为疗法即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排尿中断训练。结果24例OAB患者单次尿量均较训练前增加,20例患者可达300±17.82ml,平均单次尿量261.81±3.41ml。排尿间隔2~4h。结论行为疗法在女性OAB患者护理中效果确定,简便易行,不增加患者费用,宜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1995年4月~2001年4月,缺血性脑卒中(CVA),经程序训练,神经促通技术应用及“强制性使用”等训练,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32例缺血性CVA,其中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7±9.1岁),ADL积分(28.2±10.8)分,病后开始训练时间(5.8±3.1)d。弛缓期给予“强制使用”及程序训练。方法首先对患者及家属心理指导,使其积极参与。病情稳定,神智清楚,发病后二三天进行犤1犦训练。(1)神经促通技术应用:①正确抗痉挛体位:仰卧时患肩、肘下垫枕,肘伸直,前臂外展,手掌朝天…  相似文献   

3.
偏瘫早期康复程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蓓蓉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732-3732
目的 观察康复程序在偏瘫早期应用的疗效。方法 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应用主动与被动功能训练,对照组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被动功能训练,对照组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6.2%,高于对照组的80.8%,住院日20.4d少于对照组的30.1d。结论 偏瘫早期康复程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以声像训练为主的语言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障碍和焦虑情绪的作用。方法:选取2002/200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60例,按患者意愿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药物治疗相同,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利用自行设计的大幅挂图、卡片,结合电脑制作发音练习、字图、句图匹配,进行系统的语言训练,每次训练30-60min,每天必须接受1次训练,连续6个月,训练时要求家属参与,同时指导家属在训练时间外经常进行简单的训练。训练1,3及6个月时应用西方失语成套测验测定失语商(满分100分,分值高语言能力好),同时评估患者语言障碍程度(分为完全失语和重度、中度及轻度不完全失语);训练组训练前和训练6个月时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14项,每项0-4分,总分〈7分为无焦虑,〉14分为肯定有焦虑)评估焦虑程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失语商:两组首次评估差异不显著,而1,3及6个月的评估结果,训练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②语言障碍恢复:训练组经训练后,其失语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且有效率达到100%。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训练组经训练后总分较训练前显著下降(6.22&;#177;0.455,11.92&;#177;0.315,t=56.41.P〈0.01),各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早期采用以声像图为主的系统语言康复训练,能够促进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并可降低脑卒中的焦虑情绪,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脏介入术前教育及训练对术后患者的影响,提高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水平.方法2006年7月-2007年7月,120例心脏介入治疗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术前教育及床上排尿、排便和肢体活动训练,对照组未采用上述教育及训练;观察患者术后患者肢体麻木、排尿排便困难等的发生率.结果应用教育及训练的患者,患者肢体麻木、排尿排便困难、穿刺部位疼痛等发生率明显减少,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教育及训练能提高心脏介入术后的护理质量,减少肢体麻木、尿潴留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放松训练在顽固性原发性高血压伴发抑郁心理的老年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 对应用药物及心理疏导干预效果欠佳的16例顽固性原发性高血压伴发抑郁的老年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测评训练效果,并对血压进行监测。结果 观察到16例患者经放松训练后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DS得分干预后下降明显,人组前与干预半年后比较f=5.77,人组前与干预1年后比较t=13.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松训练不仅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还能有效改善老年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7.
无错性学习在脑损伤患者记忆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在丰富的环境下进行无错性学习对脑损伤患者记忆恢复的作用,探讨此方法对记忆的哪个过程更有影响;比较电脑辅助的记忆训练与常规的治疗师主导的面对面训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脑损伤患者30例为2004-03/12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珠江医院、南方医院、广东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工伤康复中心等6家医院收治,均为脑损伤后3~6个月,年龄18~55岁,经评估后有记忆障碍患者,且病情平稳,注意力能维持在5min以上。30例患者随机分为计算机辅助训练组,治疗师主导的面对面训练组和对照组各10例。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患者均在丰富的训练环境中接受20节记忆训练课程,1节/d,每节训练时长45min,5节/周,1个月内完成训练,所有课程是应用无错性学习方法设计的。对照组仅给予记忆训练指导性建议。训练前、后应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评、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香港文字记忆测试(分为随机和成组条件下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等几个方面)等量表评患者的记忆功能,计算训练前后差值,比较训练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训练。行为记忆测试总分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优于对照组[(5.10&;#177;2.92),(3.70&;#177;2.58),(1.16&;#177;0.37)分,F=11.03,P=0.000]。训练前后行为认知状态测评记忆分差值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比对照组好[(2.00&;#177;2.26),(2.90&;#177;2.23),(0.90&;#177;0.73)分],但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2.714,P=0.084)。在香港文字记忆测试中随机词语保存、成组词语编码和保存等分测试项目上,计算机辅助训练组训练后分数的提高[(3.75&;#177;3.03),(2.83&;#177;2.11),(3.90&;#177;3.79)分]明显优于面对面训练组和对照组[(1.35&;#177;1.37),(0.80&;#177;1.12),(1.30&;#177;2.68)分;(0.05&;#177;0.28),(0.37&;#177;3.31),(0.10&;#177;1.07)分];在随机词语编码和提取测试,训练后分数的提高计算机辅助训练组[(2.33&;#177;2.20),(0.28&;#177;0.14)分]和面对面训练组[(1.10&;#177;0.99),(0.21&;#177;0.25)分]均优于对照组[(0.33&;#177;0.72),(0.07&;#177;0.11)分,P&;lt;0.05]。结论:在丰富的环境下进行无错性学习训练,更有助于改善脑损伤后患者的记忆功能。而且,无错性学习结合电脑辅助的记忆恢复训练比面对面训练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即时记忆和信息的保存功能。  相似文献   

8.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调节功能逐渐降低,融合机制功能减弱,使本来有外隐斜的患者发生失代偿。当外隐斜>4°时,双眼单视受到干扰出现视疲劳症状,甚至出现复视。对工作学习影响极大,为解除此类患者之苦,我们采用融合训练法对其进行矫治以增强其辐辏功能,扩大融合范围,消除视疲劳症状,保持双眼单视功能。结果7~14岁年龄组融合范围:训练前分开-4.52±388,辐辏+653±442;训练后分开-546±549,辐辏+18.64±8.52,P<0.01。15~51岁年龄组融合范围:训练前分开-4.50±1.98,辐辏+4.43±2.32。训练后分开-5.25±1.94,辐辏+20.50±7.49,P<0.01,接受治疗者融合范围扩大,视疲劳症状消失,应用同视机训练辐辏融合功能治疗外隐斜是消除外隐斜致视疲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电运动刺激增强肌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照研究方法,对40名新兵的右股四头肌进行电运动刺激训练6周,以观察电运动刺激干预对肌力、肌肉横截面积的影响。结果显示,电运动刺激可增强双侧股四头肌肌力,与对照组比较双侧均差异显著(P<0.05);肌肉横截面积增加,每周训练3次优于5次(P<0.05);可有效地消耗脂肪,使皮下脂肪变薄,每周训练3次优于5次(P<0.05)。本实验为电运动刺激训练提供有效的技术参数,并为其在康复医学、军事训练及运动员的体育训练等方面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的基本治疗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虹  张琪  邵立萍 《现代康复》1999,3(9):1139-1139
目的:交流股骨干骨折术后功能重建患的康复护理经验。方法:介绍本科对股骨干骨折术后功能重建患的康复护理要点。即对体位、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下肢康复器应用双腋拐的应用的具体指导。结果:本组72例中69例功能完全恢复.优良率达95.8%。结论:术后早期有计划地进行功能训练,有效地预防,减少了各种并发症.使骨折在功能训练中愈合,功能在骨折愈合中重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行为干预、心理疏导、物质奖励等强化措施,对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生活功能的强化训练,疗程2个月;采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康复状态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进行训练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结果:训练后患者在情感反应(t=5.30,P&;lt;0.01)、言语表达(t=4.32,P&;lt;0.01)和社交兴趣(t=4.36,P&;lt;0.01)等阴性症状方面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其社会能力(t=2.62,P&;lt;0.05)、社会兴趣(t=4.12,P&;lt;0.05)及退缩行为(t=4.30,P&;lt;0.05)有较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t=6.21,P&;lt;0.01)得到明显改善,与训练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lt;0.01);总体康复效果明显(t=3.20,P&;lt;0.01)。结论:多方位的社会、生活功能训练配合正性强化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及精神病残留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一种桡神经损伤康复的新方法.并对临床效果做初步评价。方法:9例因外伤导致桡神经损伤患者指导分期逐步计算机操作训练.并按照周围神经功能的感觉、运动评价标准评定。结果:9例患者经过训练,按照评分标准评定,优6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88.9%.患者均无明显肌肉萎缩、肌腱挛缩及关节僵硬等畸形。结论:桡神经损伤患者应用计算机操作训练.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李月霞  马延新 《中国康复》1997,12(4):181-182
腰及肢体手术和外伤后功能锻炼是这类患者的关键步骤。为了方便患者,我们研制了腰及肢体简易多功能康复训练车(简称WL-1型训练车)。1994年5月~1996年5月临床应用于78例患者,获得了满意效果。1材料与方法1.且结构原理该训练车由一系列配件积木式安插组合而成。它的基座类似普通轮椅状结构,前部1对万向轮,后都!对大驱动轮和制动装置.座板可以竖起,方便患者站立或行走。其前下部安装有脚踏板,配有弹簧装置,拉力级别分为1.0、2.0、40、8·0和15kg。供患者训练下肢使用。前部装有上肢训练架,可讽角度20.、高度50cm,低位时起…  相似文献   

14.
应用作业疗法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62例偏瘫患者应用作业疗法进行偏瘫下功能训练,同时进行健侧上肢代偿性的ADL训练。以使患者尽可能协调双侧一起活动。治疗后上肢功能改善率为80.23%,手功能改善率为65.57%,上肢能力改善为51.6%,ADL能力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实践证明作业疗法对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强度间歇训练恢复期大鼠骨骼肌自由基及抗氧化酶的变化,为训练恢复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n=8):安静对照组,大强度间歇训练即刻组(训练即刻组),大强度间歇训练恢复1h组(训练恢复1h组),大强度间歇训练恢复2h组(训练恢复2h组),大强度间歇训练恢复24h组(训练恢复24h组),大强度间歇训练恢复48h组(训练恢复48h组)。训练组持续进行6周跑台训练,取股四头肌,分别测定丙二醛和几种抗氧化酶的的含量。结果:大强度间歇训练恢复至安静状态下需48h,经过6周训练,大鼠骨骼肌脂质过氧化水平明显降低。恢复期大鼠骨骼肌丙二醛含量先升后降,而抗氧化酶则是先降后升;恢复48h后与安静组相比丙二醛含量[(3.02&;#177;0.64)mmol/g比(3.59&;#177;0.88)nlrfloVg]明显下降(t=-2.519,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108.06&;#177;13.63)NU/mg比(94.82&;#177;12.43)NU/mg]和过氧化氢酶[(54.84&;#177;8.50)nma/g比(43.51&;#177;6.33)mat/g]明显升高,后者升高更为显著(t=2.747,3.771,P〈0.01)。结论:大强度间歇训练可诱导增强抗氧化酶的表达,从而实现与有毒的自由基相对抗,对机体进行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训练与人工训练对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康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计算机训练对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康复及预后的影响,兼与人工训练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随机数种子的方法,将34例人选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人工训练组和计算机训练组。其中人工训练组17例.计算机训练组1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两组训练内容相同,包括定向、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6个方面,人工训练由治疗师利用图片、器械等工具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训练.计算机训练利用OT—SOFT软件将训练过程由计算机实现,30min/次,1次/d,两训练组分开,避免相互干扰。结果:两组治疗后LOTCA总分及各条目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计算机训练与人工训练相比.其治疗后LOTCA总分的差值及定向测试、视知觉测试、空间知觉测试、动作运用测试、视运动组织测试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思维运作测试方面明显好于人工训练。结论:计算机训练与人工训练均能改善脑损伤患者认知障碍.提高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但与人工训练相比,计算机训练在思维运作测试方面明显好于人工训练,并且具有内容丰富,节约人力等优点.可提高认知训练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刘金凤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284-4285
目的:探讨视听训练和高压氧在治疗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患儿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其中20例给予高压氧治疗,20例实施了视听训练,同时高压氧治疗16例。结果:高压氧组(20例)与对照组(30例)疗效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49.64,P&;lt;0.01),50例患儿中坚持视听训练20例(A组),其中高压氧组16例(B组),对照组4例(C组),未坚持视听训练30例(D组)。疗效比较:A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7.66,P&;lt;0.01),B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5.76,P&;lt;0.01)。结论: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脑神经损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视听训练与高压氧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学术背景:渐进性肌肉放松是一种放松疗法,国外己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多种心身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效地帮助患者减轻负性情绪,适应治疗,改善生理功能。国内对这一技术也日益重视,但相关研究尚不多。 目的:对渐进性肌肉放松的概念、原理、历史发展予以介绍,侧重回顾关于渐进性肌肉放松在心身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检索策略:由心理学及心身疾病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sites/entrez)1985-01/2007-10有关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临床治疗应用方面的文献,检索词“Progressing Relaxation,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 Training,Intervention,Treatment,relaxation and relaxation effect”等,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www.edu.cnki.net)1990-01/2007-10有关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临床治疗应用方面的文献,检索词“渐进性肌肉放松,渐进性放松,干预”,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初步检索的文献量为外文636篇,中文15篇。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的概念、原理、发展及其在心身疾病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文献评价:根据标准筛选共检索到文献32篇,其中外文23篇,中文文献9篇;3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与实验研究。 资料综合: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患者情绪状态的影响。②渐进性肌肉放松对患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③渐进性肌肉放松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④渐进性肌肉放松与其他心理干预方法的联合使用。 结论: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简单易行、无副作用、不需专门的仪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既往研究表明,此技术能快速有效地降低多种心身疾病患者的应激水平,改善情绪状态,减?  相似文献   

19.
刘培强  苗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943-1943
目的 观察早期针刺与功能训练结合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针刺加功能训练对3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组)进行治疗并与单纯应用针刺治疗的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47%)高于对照组(2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7),两组之间显效率、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早期针刺与功能训练结合和单纯针刺均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但前者能显著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孙立众 《现代康复》1998,2(12):1316-1317
去年四月从日本《安心》杂志上看到介绍松崎式视力增进训练法和视力恢复器的章引起注意。松崎式训练法是日本信州大学理学博士松崎五三男先生发明的一种促进视力恢复的训练方法.由明暗训练和方向远近训练两部分组成,训练时要求训练保持精力集中。视力恢复器是根据松崎式训练法设计而成的小型仪器。根据日方资料报道。如果坚持每天应用此方法。两周后即可出现视力改善。主要适用于近视、远视、老枧、脑卒中后的机能恢复.职业病预防。但应注意.首先要治疗引起视力低下的原发病,去除病因.否则不会收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