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17例癌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了解癌症患的心理障碍,进行针对性护理。方法 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17例癌症患进行心理测试。结果 调查对象SCL-90的9个因子分均值高于国内常模,经t检验,P<0.01,有显性差异,说明测试对象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结论 及时采用合理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病人的心理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孙建国 《现代康复》1998,2(5):418-418
笔对1996年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患346例进行心理状态分析。结果发现、心理障碍发生率为97.11%(336/346),揭示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其发生率非常必要.我院通过医护人员的良好语言和职业道德.融洽医患关系,帮助病人解除思想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能力以达加速治愈,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治疗对颌面部畸形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玉萍  马骏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426-2427
目的:探讨颌面部畸形患的心理障碍程度及对康复和以后生活的影响,并探索有效的心理康复方法。方法:选择因各种烧伤所致颌面部畸形患28例,调查分析其各个治疗阶段的心理状况,并实施心理干预,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此类患在经过一系列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后,症状自评量表上的各因素均有明显好转,有的疗效显,结果几乎正常。结论:颌面部畸形患的心理障碍较严重,在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后,效果显。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患者39例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朱银星  郝淼旺 《现代康复》2000,4(10):1486-148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心理障碍对康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索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9例脑卒中患心理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其心理障碍发生频率依次为躯体化、抑郁、强迫、焦虑、恐怖,据此测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和护理干预,除躯体化外,其余因子分明显降低。结论脑卒中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召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144-7144
摘要:为了探讨乳腺癌患者心理障碍的有效的心理康复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28例,调查分析其各个阶段的心理状况,并实施心理干预,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障碍出院时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81~2.280,P&;lt;0.05)。  相似文献   

6.
慢性肝病心理障碍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慢性肝病患的思想压力很大,长期过度的抑郁、恐惧焦虑,加上昂贵的医药费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患出现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障碍.通过心理护理,约50%患的心理障碍逐渐消除,40%的患心理障碍减轻.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理康复对截瘫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俊玲  徐艳杰  于敏 《现代康复》1999,3(9):1111-1111
目的:探讨心理康复对截瘫患ADL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截瘫患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功能训练。心理组在接受同样治疗的同时.强调心理康复。分别于治疗后1、2、3个月进行评定。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因心理障碍多以抑郁症为主,故采用HDS指数评定。结果:心理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S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康复是提高截瘫患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容忽视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烧伤患者的心理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烧伤可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的改变甚至可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探讨烧伤后患心理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85-01/2005-01烧伤患心理障碍有关的章,检索词“Burn,Psychology”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以及2002-01/2004-12中全数据库,检索词“烧伤、心理”。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出包含研究目的的献,筛除与目的无关的献。纳入标准:中、重度烧伤患的心理学调查,随机对照临床实验。临床实验研究包含平行对照组。排除标准:轻度烧伤患。儿童烧伤患。资料提炼:共找出相关性强的献47篇,并查找全,其中26篇涉及烧伤患心理,8篇涉及烧伤患心理学的概念,26篇涉及烧伤患的心理学评估,ll篇涉及影响烧伤患心理的因素,排除21篇重复章,共纳入26篇。资料综合:26篇献中包括2153例患,对烧伤后患心理障碍的研究意义、概念、量表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患年龄,烧伤的程度、部位、面积,患教育程度,心理学干预,社会支持,雇用,康复环境,经济环境等。结论:烧伤后心理障碍影响患的临床救治、中期康复、晚期就业及社会功能,针对烧伤患进行临床治疗、康复、就业等应想到上述问题,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评估、治疗,协助就业及提供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9.
综合医院内科患者的心理障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综合医院内科患心理障碍的患病率和临床特点,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内科门诊就诊患和常见慢性疾病住院患进行调查,发现内科门诊患心理障碍患病率27.7%,发病率以神经内科患为最高,住院患患病率27%。心理障碍多以躯体不适为突出症状,尤其是睡眠障碍最为突出,高达95%。提示心理障碍是综合医院常见的心理性疾病,患多以躯体化症状为主诉,临床医师在明确了器质性疾病之后,对某些症状应考虑有无心理障碍的存在,可用SDS和SAS进行测查,以便及时发现躯体疾病背景下的抑郁症、焦虑症。  相似文献   

10.
康复教育对克服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障碍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前的治疗方法以早期手术切除为主,而乳房对女性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器官,因为乳腺癌而失去乳房,除了会产生一般恶性肿瘤所具有的心理负担外,还对患的恋爱、婚姻、家庭等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乳腺癌患心理负担特别严重,患易出现“挫折”、“应激”、“紧张”、“压力”、“冲突”等常见心理障碍。康复教育是帮助其克服心理困难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硝火”烧伤患的心理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46例“硝火”烧伤患的心理因素,给予及时合理的个体化心理护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46例“硝火”烧伤患经过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及健康教育,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对46例“硝火”烧伤患进行心理护理,对于消除心理障碍、避免和克服机体缺陷,使患早日康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心理康复与心理社会因素与银屑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志坤 《现代康复》2001,5(9):99-99
分析大量国内外献资料证实:银现是典型的心身疾病,,银屑病患具有特定人格特征,受一定负性生活事件刺激,引起抑郁,焦虑心理障碍,影响精神经免疫机制,使患发病或使病情恶化,基于这种观点,采用心理咨询,生物反馈疗法等心理康复措施,单独或配合药物可使病情缓解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干预颅脑损伤后抑郁障碍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脑损伤后患常出现以植物神经功能及精神活动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及精神异常、神经心理障碍,2001年开始运用循证方法对颅脑损伤后抑郁患进行干预,帮助患改善抑郁障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蒋莉  辛华玲 《现代康复》1999,3(7):830-830
尿毒症行血液透析的患,因病程长.病情重,在透析治疗中,由于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个人素质等影响.往往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障碍。我们针对这些病人的情况.积极进行心理分析及有效的心理治疗.对提高透析疗效,延长生命,回归家庭,起到了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青年癌症一般是指年龄在18-40岁之间。导致青年患病癌变的因素主要有:一是青年人心理尚未成熟,对刺激事件反应敏感,当遭受生活事件打击后,精神紧张.心理失控,免疫功能下降,诱发癌细胞的生长;二是青年入面临着恋爱、婚姻、家庭、经济、生活、工作、事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不良心境长期得不到调节,易产生抑郁症等心理障碍,使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癌变。青年癌症患者患病后的心理特征与一般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既有相同性,也有其特殊性。探讨了解青年癌症病人的心理特点,为预防青年癌症的发生以及患癌症后心理反应.采取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动员多种力量来有效护理病人,达到治疗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雏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28例,根据患者心理障碍类型不同,有针对性进行个体的心理干预;对照组28例,按血液透析常规护理,2组在血液透析开始时及8周后以汉密顿量表及SF-36健康调查表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通过汉密顿量表评分其总分值明显下降(P〈0.01),SF-36健康调查其分值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2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雏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障碍,从而减轻病痛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特重伤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叶增志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4):2045-2046
临床研究表明,探讨特重烧伤病人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分析及心理治疗,对促进病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经过正确的心理指导,多数患能够克服焦虑、抑郁、烦躁、自暴自弃等心理障碍,恢复正常心理状态面对生活和人生。  相似文献   

18.
目前患中风的患者年轻化,他们承担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一旦患病很难接受,易造成心理障碍。临床应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因势利导,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帮助他们提高生存质量,培养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9.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血液透析(以下称:血透)患需要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生活(每周2~3次透析,每次4~5h),因疾病的折磨,环境的变化,新的人际关系的词节等,都会产生特有的心理需要及心理反应,同时也会引起患心理状况的改变,产生心理障碍、抑郁、焦虑,可以影响患的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和治疗的配合,甚至影响病情的预后。因此,探讨心理护理在维持性血透患中的效果,给予血透患良好、恰当的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本通过对80例患的接触、观察、分析、交谈,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施之不同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特重烧伤愈后的心理状态与心理康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叶增志  李瑞俊 《现代康复》1998,2(9):962-962
目的:探讨特重烧伤愈后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康复的治疗。方法:通过临床观察,门诊复查,信访与走访相结合的形式,分析近十年来特重烧伤愈后病人26例的心理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特重烧伤愈后病人都存在不同程度及类型的心理障碍,经过正确的心理指导.多数病人能克服原有的心理障碍,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结论:特重烧伤愈后的心理障碍通过心理康复治疗,多数病人可回复正常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