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手康复治疗概论手是运动器官,在生活和劳动中最易遭受创伤,其发病率约占创伤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创伤后,遗留的功能障碍与创伤的类型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如:切割伤,切面较整齐,早期修复后遗留功能障碍较轻;而压砸、撕脱、碾挫伤,虽经清创修复,伤口愈合后仍遗留严...  相似文献   

2.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后遗症,卒中后大约30%—66%患者出现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障碍[1],严重影响日常社会生活活动。早期的康复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上肢和手的运动功能,然而对于恢复期遗留的上肢和手运  相似文献   

3.
苯妥英促愈合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促愈药苯妥英对伤口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背部切割伤模型,伤口局部给予苯妥英后,观察伤口Neu的变化。结果 伤后6、12、24、48、72h苯妥英(5、10、20mg/wound)均能有效地降低伤口Neu数量,抑制Neu自由运动和朝向FMLP的趋化运动,其作用与苯妥英剂量呈正比。苯妥英还能降低Neu对修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 苯妥英抑制伤口Neu运动功能减少伤口Neu数量,调节Neu不利于创面愈合的功能,这些作用可能是苯妥英促愈合机制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放射延迟伤口愈合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初步探索放射延迟伤口愈合的机制。方法:用光镜、电镜及原位末端标记法并结合图象分析技术,观察大鼠创伤组和放射复合创伤组伤口病理形态学、伤口面积和伤口区细胞数量、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变化。结果:(1)照射后伤口愈合:早期炎症反应明显受抑,创面渗出物减少,出血、坏死明显;中期肉芽组织生长成熟减慢,伤口收缩受到抑制;后期上皮覆盖滞后,与单伤且相比愈合时间明显延长。伤口面积测定显示:在伤口愈合过程中伤照组面积始终大于单伤组。(2)肉芽组织中细胞数量测定:照射后伤口区细胞数量的增多明显滞后于单伤组,部分成纤维细胞出现变性、坏死。(3)细胞凋亡在伤口愈合中的发生规律分析:与单伤组相比,伤照组细胞凋亡出现较早、频率较高、消失推迟。结论:大剂量辐射确实可延迟伤口愈合;辐射后细胞数量、形态及功能异常,尤其是细胞凋亡发生过度,可能是导致辐射延迟伤口愈合的延迟伤口愈合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促愈合药W11-a12能显著提高伤口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的数量和功能,观察合并全身放射损伤大鼠伤口Neu凋亡率的变化,并观察促伤口愈合药W11-a12的作用。方法:实验于1999—05/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院全军复合伤研究所完成。将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创伤组和6Gy放射复合伤组。6Gy放射复合伤组动物在接受6Gyγ射线全身照射后立即在背部致创伤,伤口局部给予生理盐水或W11-a12(每伤口10mg)。从埋入伤口的海绵分离伤口细胞,分别采用TUNEL法、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检测伤口Neu凋亡率、Neu中Bcl-2蛋白、mRNA含量,透射电镜观察伤口凋亡的Neu。结果:伤后3,6,12,24及48h 6Gy放射复合伤组伤口Neu凋亡率变化曲线呈“∧”型,而单纯创伤组呈“∨”型。伤后6,12,24h 6Gy放射复合伤组Neu凋亡率分别为(9.90&;#177;2.26)%,(12.50&;#177;1.83)%和(18.16&;#177;5.56)%,显著高于单纯创伤组的(6.44&;#177;1.96)%,(2.74&;#177;1.22)%和(7.38&;#177;2.10)%(t=2.01.2.81,2.52,P&;lt;0.05),同时Neu中Bcl-2蛋白及mRNA表达均低于单纯创伤组。W11-a12使用组与对照组伤口Neu凋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全身电离辐射后伤口Neu凋亡率增加且变化规律与单纯创伤组明显不一致,这与电离辐射引起伤口愈合延缓有关。6Gy放射复合伤组动物伤口Neu中Bcl-2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是其凋亡增加的分子机制。而W11-a12通过其他方式提高伤口Neu数量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促愈药苯妥英对伤口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背部切割伤模型,伤口局部给予苯妥英后,观察伤口Neu的变化。结果伤后6、12、24、48、72h苯妥英(5、10、20mg/wound)均能有效地降低伤口Neu数量,抑制Neu自由运动和朝向FMLP的趋化运动,其作用与苯妥英剂量呈正比。苯妥英还能降低Neu对修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苯妥英抑制伤口Neu运动功能减少伤口Neu数量,调节Neu不利于创面愈合的功能,这些作用可能是苯妥英促愈合机制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种皮瓣对修复高寒环境下创伤所致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高寒环境创伤、冻伤足踝、跟部大面积组织缺损患者35例(其中11例伴有骨髓炎形成),伤肢经早期复温处理,并根据各种缺损创面,应用下肢的皮瓣转移。结果采用皮瓣修复术后伤口Ⅰ期愈合者31例,4例皮瓣远端皮缘部分坏死;创伤区愈合后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满意。结论高寒区创伤后伤肢早期及时复温,采用多种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有利于控制感染创面及骨髓炎。  相似文献   

8.
陈爱民  张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7010-7011
目的探讨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方法。方法对60例屈指肌腱修复术后患者自术后24h开始行运动功能锻炼(早、中、晚期)及辅助治疗。结果 45例患指功能接近正常;6例可生活可自理,遗留部分功能障碍;4例伤情较重,严重功能障碍,需再次手术,未出现肌腱断裂。结论屈肌腱修复术后行早期康复治疗可良好的恢复手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伤口液刺激成纤维细胞(FB)活性的变化,探讨电离辐射复合创伤的伤口修复启动受抑的机制。方法: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创组、电离辐射复合创伤组,分别于伤后3,6,12,24,48h取伤口液,观察伤口液刺激培养的FB增殖、诱导FB迁移及促进培养FB划痕伤口闭合的活性变化。结果:伤口液刺激FB增殖和诱导FB迁移的活性在伤后3~48h逐渐升高,但24h以前复合伤组伤口液的这些作用强于单创组,伤后48h明显低于单创组,促进培养融合的FB伤口闭合的作用也显著低于单创组。结论:生长因子过高、过低均不利于激活伤口周围静止的成纤维细胞。电离辐射复合创伤伤口愈合起始阶段就存在着生长因子分泌紊乱,从而对修复的启动和发展不利,最终影响伤口修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手部压砸伤急诊的正确处理和效果。方法:对166例用无创彻底清创,骨折内固定后采用各种组织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达到一期修复创伤,恢复良好的手外观,伤口愈合后用中药泡手,尽早康复训练,达到手功能的最大恢复。结果:116例术后随房访6~24个月,50例失访,按肌腱评定标准(TAH)评定,手功能恢复优36例,良48便,中22例,差10例,优良率72.4%。结论:手部压砸伤急诊的正确处理,创面的修复和术后的早期锻炼对手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部创伤后所致畸形、功能障碍的手术修复及功能重建方法。【方法】对创伤后手部畸形、功能障碍患者137例(164只手)进行手术整复。采用切除瘢痕、松解粘连、肌腱转位、肌腱移植或肌腱“Z”形延长、虎口重建、皮瓣或皮片移植。并在术后采取康复措施。【结果】手术后手的畸形得以矫正,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诸手的分指、对掌、对指及握捏功能恢复,手指均整复以功能位,外形改善明显。采用TAM标准评定优良率85%。【结论】手部畸形伴功能障碍应手术治疗,根据畸形病因和程度采取不同的术式,辅以术后康复治疗,可以较好的矫正畸形、恢复患手的外观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急诊一期异体骨移植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有选择性对22例GustiloⅠ~ⅢA型四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在急诊行彻底清创复位内固定术的同时,对骨缺损部位使用辐照冻干异体骨一期移植治疗。结果 22例均得到随访,术后伤口甲级愈合16例,乙级愈合6例。2l例骨折于伤后10~18个月骨性愈合,1例遗留部分缺损再次植骨0.5a后愈合,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急诊一期异体骨移植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骨缺损具有避免自体骨供区损伤、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疗程、避免多次手术等优点,有利于提高严重创伤抢救成功率和促进骨折早期愈合,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组织细胞的影响及康复新(W11-α12)的促愈作用,探讨放创复合伤时创伤难愈的机制与促愈措施。方法 100只雄性健康昆明种小康,体质量(20&;#177;2)g,以随机数字表法设单纯创伤(单伤)和全身放射损伤合并创伤(复合伤)组。小鼠6Gy照射后,于背部造成两个皮肤切口伤,观察伤后伤口愈合速度、伤口炎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及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变化。结果 伤后3,5,7d,单纯创伤组(单伤组)伤口愈愈合速度(%)为63.22,83.47,94.61,放创复合伤组(复合伤组)则显著降低(t=7.84,7.26,8.18,P&;lt;0.01),分别为52.67,69.18,82.88。伤后1,3,5 ,复合伤组伤口炎细胞数量分别比单伤组下降26.53%,62.11%,38.91%;成纤维细胞数量下降43.73%,52.70%,25.32%;毛细血管数量在伤后5d降低55.97%;应用康复新后,两伤组均见伤哭喊愈合速度加快、细胞数量增加,但复合伤组的增幅要大于单伤组,伤后3,5d,复合伤组表皮细胞bFGF含量比单伤组低59.15%和36.15%,当应用康复新后,复合伤组增幅分别比单伤组高35.90%和10.97%。结论 伤后伤口局部细胞数量减少和表皮细胞中bFGF含量下降是合并放射损伤后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康复新对伤口的细胞游走、增殖及表皮细胞分泌bFGF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手是人类生活和从事社会生产劳动的精细“工具”。各种原因所致部分或全部的手损伤,会给手的功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手部创伤修复后及时进行指间关节功能康复训练是恢复手指灵巧功能的关键。如整形外科爪形手、多指、并指整复术后,烧伤外科手部创面愈合后,创伤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术后.手指肌腱离断吻合术后,风湿病科关节变形早期以及神经内外科肢体瘫痪的病人,  相似文献   

15.
作对本院近5年资料统计显示,手部损伤发生率占创伤总数的30%~10%,若早期处理不当,会影响其预后和功能恢复,故根据该院急诊科环境特点等诸多问题,对急诊手外伤初步处理时影响伤口愈合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实施护理对策,同时提出了在预防医源性感染,伤口冲洗处理,敷料选择和包扎,局部使用抗生索等方面予以正确应用,以使伤手残而不废。  相似文献   

16.
对50例手或前臂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进行皮瓣修复,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给予密切观察患肢皮瓣的血液循环及伤口换药护理与康复指导。结果50例经转移或移植修复皮瓣均成活。其中44例伤口愈合,6例残余伤口未愈合者,经换药后愈合,肢体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认为进行有针对性护理,使患者以平和的心态接受、配合手术,及时指导功能锻炼是加快功能恢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全身放射损伤对皮肤伤口组织细胞的影响及康复新(W11-α12)的促愈作用,探讨放创复合伤时创伤难愈的机制与促愈措施。方法100只雄性健康昆明种小鼠,体质量(20±2)g,以随机数字表法设单纯创伤(单伤)和全身放射损伤合并创伤(复合伤)组。小鼠6Gy照射后,于背部造成两个皮肤切口伤,观察伤后伤口愈合速度、伤口炎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数量及表皮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变化。结果伤后3,5,7d,单纯创伤组(单伤组)伤口愈合速度(%)为63.22,83.47,94.61,放创复合伤组(复合伤组)则显著降低(t=7.84,7.26,8.18,P<0.01),分别为52.67,69.18,82.88。伤后1,3,5d,复合伤组伤口炎细胞数量分别比单伤组下降26.53%,62.11%,38.91%;成纤维细胞数量下降43.73%,52.70%,25.32%;毛细血管数量在伤后5d降低55.97%;应用康复新后,两伤组均见伤口愈合速度加快、细胞数量增加,但复合伤组的增幅要大于单伤组。伤后3,5d,复合伤组表皮细胞bFGF含量比单伤组低59.15%和36.15%,当应用康复新后,复合伤组增幅分别比单伤组高35.90%和10.97%。结论伤后伤口局部细胞数量减少和表皮细胞中bFGF含量下降是合并放射损伤后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之一,康复新对伤口的细胞游走、增殖及表皮细胞分泌bFGF的功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修复颜面部软组织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3年7月应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治疗颜面部软组织创伤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5例中,伤口I期甲级愈合124例,5天再次清创后伤口愈合1例。术后6个月,瘢痕呈暗红色线形,1年后瘢痕基本消褪,接近正常皮肤。结论:应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修复颜面部皮肤软组织创伤可明显减少外伤后畸形及瘢痕。  相似文献   

19.
对50例手或前臂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进行皮瓣修复,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给予密切观察患肢皮瓣的血液循环及伤口换药护理与康复指导.结果50例经转移或移植修复皮瓣均成活.其中44例伤口愈合,6例残余伤口未愈合者,经换药后愈合,肢体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认为进行有针对性护理,使患者以平和的心态接受、配合手术,及时指导功能锻炼是加快功能恢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祁强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0):4003-4003,4007
目的探讨手外伤创面修复及康复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采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及感觉神经端侧吻合术急诊一期修复手外伤引起的软组织缺损结合康复治疗。36例患者,组织缺损面积平均为2.4cm&;#215;3.9cm。其中拇指、示指占63.4%。皮瓣可供面积3.0cm&;#215;5.0cnl。将神经断端与受区指神经作端侧吻合。结果皮瓣一期愈合32例,术后第1天出现静脉危象3例,经蒂部松解减压后愈合,手术失败1例,随访6个月,感觉恢复S2~S3级,运动良好。结论采用此治疗方法解决多种原因引起的手部软组织缺损并能较好恢复功能和感觉,满足现代创伤治疗理念,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