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作用的复杂临床干预过程。在溶栓治疗的实践过程中,“时间窗”是一个普遍沿用的概念,但单纯的依赖“时间窗”,往往不足以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保证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时间与缺血半暗带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指导临床溶栓干预的决策。方法:本研究采用例证的方法,通过代表不同发病时间及相应缺血半暗带存在情况的4例典型病例,探讨关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时间与缺血半暗带之间相关关系的模式。结果:根据基础血管病变、血流储备、侧支循环、缺血耐受等因素的不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时间与缺血半暗带存在情况分为三种模式,即骤变型、渐变型和缓冲型。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时间与缺血半暗带之间对应关系存在个体差异。临床进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时,要树立个体化的“时间窗”评价理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以CT脑灌注成像(CTP)指导下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优越性.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5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者"时间窗"、"缺血半暗带"、和溶栓干预疗效之间的相关关系,阐析以CTP结果指导下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优越性.结果 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进行CTP检查,如显示有缺血半暗带,即使超过溶栓时间窗,仍可进行溶栓治疗(本组有2例效果较好);对在溶栓时间窗内的患者,如CTP显示已有脑梗死形成,对该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疗效欠佳(本组有3例).结论 以时间窗为指导的溶栓干预模式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应行CTP检查,根据缺血半暗带来判断是否溶栓治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关于脑血管病防治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占各种疾病的前三位,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发病率更有上升及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本期脑血管病专辑不仅内容丰富,且突出了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如在研究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机制的同时,重视干预治疗。本文对脑血管病,尤其是ICVD的防治研究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对于溶栓治疗的时间窗、药物选择、剂量及给药途径研究需加大力度自从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建立后,缺血中心坏死区及半暗带的概念已获得共识。治疗时间窗的提出为溶栓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治疗时间窗究竟多长——几小时?几天?从…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 50%~70%存活者遗留明显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脑梗死后治疗关键是快速恢复缺血脑组织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区的脑细胞,超过时间窗,半暗带的损害就不可逆转.因此,抓住时间窗,尽早溶栓,缩短脑缺血的时间,越早溶栓,再通率越高,神经功能恢复越好.过去20 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氙-C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80%,且大约20%的患者在病后1~2年内会再次复发,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加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不断提高其诊治水平,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溶栓、支架等介入方法治疗及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在挽救半暗带、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目前认为,发病3h内是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最迟可以延长到病后6h.但临床上有部分患者在时间窗内溶栓疗效不佳,而一些学者进行了6h外延迟溶栓研究,部分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1],表明缺血半暗带的存在时间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临床上迫切的需要一种能迅速准确判定缺血半暗带的检测方法,为溶栓时间窗的个体化选择提供客观根据.氙~CT(Xe-CT)技术是一种可以对局部脑血流量(rCBF)进行定量测定的先进的影像学方法,近几年发展很快,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醒后卒中(WUS)是指入睡时无神经系统症状,觉醒后患者本人或目击者发现有卒中症状, 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 14.3%~29.6%。由于发病时间的不确定,通常不适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时间窗 内特殊治疗。近年来,随着多模式CT及磁共振成像对缺血性卒中梗死灶及缺血半暗带识别的技术发展,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等治疗方案使 WUS 患者更好地获益。现对 WUS 的病理生理 机制、危险因素、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案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及再发率均高,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加剧,脑血管病的危害在逐渐上升。虽然静脉使用阿替普酶及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已被证实,但只有少数患者接受了这种治疗。低治疗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发病时间不能确定或就诊时间的延误造成的。醒后卒中患者因发病时间无法界定,因而无法行再灌注治疗。随着一些重要研究的开展及成功,使我们重新思考简单按时序表达的"时间窗"概念,认识到即使在超过指南推荐的时间窗,仍有可能存在可挽救有梗死风险的脑组织,逐渐形成了"组织窗"的治疗理念。这一转变,离不开先进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项技术的发展,使得临床医师可以根据临床评估及影像成像来判断患者的发病时间和可挽救组织的存在,可能会使更多的卒中患者获得再灌注治疗的益处。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试图通过影像学和临床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患者的发病时间和寻找缺血半暗带存在的证据。在这篇综述中,将探讨目前接受再灌注治疗的醒后卒中患者的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8.
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但由于溶栓时间窗仅3~6h,很多患者就诊时已经超过这个时间窗而延误治疗[1].我们对1例发病12h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立即行闭塞侧大脑中动脉球囊扩张(PTCA)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缺血性脑卒中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致残率极高,严重危及人类健康。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指出,目前在脑梗死治疗中溶栓仍是最重要的恢复血流的措施,但由于其有严格的时间窗,大大限制了临床的应用。挽救缺血半暗带是超过溶栓时间窗患者的首要治疗目的,而侧支循环开通的多少可能直接决定缺血半暗带的范  相似文献   

10.
灌注及弥散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评估磁共振 (MRI)弥散加权成像 (DWI)及灌注加权成像 (PWI)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指导溶栓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4例急性 (≤ 6h)缺血性卒中患者行DWI、PWI扫描 ,DWI及PWI的不匹配区为缺血半暗带 ,根据半暗带是否存在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结果 脑梗死患者 33例 ,其中 2 3例 (52 3 % )有明显半暗带存在 (PWI >DWI) ;1 0例 (2 2 7% )无明显半暗带 (PWI=DWI)。临床表现为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者 1 1例 (2 5 0 % )。结论 PWI及DWI对照研究有助于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半暗带 ,指导溶栓治疗 ;临床表现结合DWI有助于除外TIA  相似文献   

11.
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5%~90%,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超早期溶栓是治疗脑梗死最有效的手段,在"时间就是大脑"的理念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患者快速应用溶栓剂是治疗的关键.核磁共振技术能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超早期提供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如急性缺血灶的位置、范围;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以及缺血半暗带的大小;是否有颅内大动脉的闭塞或严重狭窄,甚至能够估计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时间.核磁共振技术无疑对指导脑梗死治疗(尤其是溶栓治疗)及判断预后有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重视影像学指导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急性脑卒中的80%左右,通过循证医学的手段证明,目前只有溶栓治疗、抗血小板治疗和卒中单元是公认有效的方法,而溶栓治疗是其中最迅速和最直接的手段,有效的溶栓可使闭塞血管再通、血流恢复,从而迅速恢复缺血半暗带(ischaemic penumbra)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和正常的生理功能,可以对患者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缺血半暗带的存在是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已超过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成为第一位死亡病因。循证医学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是在发病后的早期进行血管再通治疗,以挽救缺血半暗带,恢复神经功能。目前血管再通的方法主要有rt-PA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及颅内动脉支架治疗等。血管再通治疗有其局限性,除了要求在发病后有效的时间窗内进行,还可能存在开通后血管再闭塞、出血转化甚至死亡等并发症。因此,若能在血管再通治疗前有效预测可能的预后和并发症,对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卒中后影像学的缺血半暗带是指功能出现可逆性损害、但形态保持完整的脑组织[1],溶栓治疗的靶点是挽救缺血半暗带[2],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治疗前成像目的在于识别患者是否能受益于该治疗或风险程度。现将急性脑卒中后缺血半暗带成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缺血半暗带现象  相似文献   

15.
随着静脉溶栓时间窗从3 h扩展到了9 h,研究重点也从时间窗理念扩展至组织窗理念。对 于发病时间不明、醒后卒中或者一定时间内的超时间窗患者,需完善相关神经影像学检查,权衡利弊 后决定是否静脉溶栓治疗。本文重点梳理了近年来根据组织窗寻找静脉溶栓获益患者的各种不同 筛选方法及静脉溶栓的药物选择,希望能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脑梗死的溶栓时间窗通常定为3h,或者不超过6h,可是对于临床医生来讲,时间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非常少见。特别是对于基层医院来说,由于交通不便利,加之患者家属医学知识缺乏,使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经超过6h,这就为我们临床医生治疗脑梗死提出了难题。因为治疗脑梗死的目的是抢救半暗带,最大程度地阻止脑细胞的进一步坏死,最大限度地阻止再灌注损伤。为此,我们制定了小剂量尿激酶持续溶栓,同时运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发病时间超过6h,而不超过24h,年龄不足70岁的患者,近半月内无大手术和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时间窗进展性脑梗死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多模式MRI指导下,选取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2016-01—2018-11收治超时间窗(发病6~12h)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溶栓组35例及未溶栓组35例,未溶栓组给予常规治疗,溶栓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低剂量(0.6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观察2组患者1d、7d、14dNIHSS评分变化、90d良好预后率(mRS≤2)及症状性出血发生率。结果 溶栓组NIHSS评分下降明显,与未溶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90d良好预后患者多于未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出血发生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式MRI指导下,严格筛选超时间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低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改善短期预后,症状性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多模式影像学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的患者69例,通过对比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前后多模式影像检查方法的选择及临床疗效进行研究。结果静脉溶栓前仅检查CT的占68.1%;静脉溶栓前开启多模式影像的占31.9%。静脉溶栓后立刻或同时开启多模式影像的占30.4%。结论结合医院放射科设备配置及卒中中心发展状况,溶栓二线合理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多模式影像并判断何时开启多模式影像;结合灌注成像的分析确定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为超时间窗的rt-PA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进行指导评估,使更多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静脉溶栓时间窗从3 h扩展到了9 h,研究重点也从时间窗理念扩展至组织窗理念。对
于发病时间不明、醒后卒中或者一定时间内的超时间窗患者,需完善相关神经影像学检查,权衡利弊
后决定是否静脉溶栓治疗。本文重点梳理了近年来根据组织窗寻找静脉溶栓获益患者的各种不同
筛选方法及静脉溶栓的药物选择,希望能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引言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约占全部卒中的80%。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目前被证实有效的AIS早期血管再通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1-3])。静脉溶栓随机对照研究的汇总分析进一步证实发病4.5 h内静脉rt-PA溶栓有明确获益,而且溶栓时间越早,获益越大~([4])。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