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期的《欧洲临床营养学杂志》(EJCN)上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小麦白蛋白(WA)有可能是一种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的功能性食品。来自于日本东京 Nisshin 食品公司的 T.Kodama及其同事报道说,小麦的α-淀粉酶抑制剂可通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化血糖管理模式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blood glucose, SMBG)进行血糖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门诊招募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干预组(n=30),研究周期3个月。干预组患者需每日进行SMBG: 随访的第1周每日7次,其余周每日1次,并在随访的第1周末,以及接下来的3个月内,每2周回到医院进行面诊,同时研究护士将核对上传到网络云端的SMBG数据;而对照组患者则不规定SMBG次数与面诊频率,依旧按照其过往的就诊模式进行随访,但需在3个月随访期结束时完成一次医院面诊。结果在随访期末,除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干预组患者的多项生化指标如腰臀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和血尿素氮等均有显著下降(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则显著上升(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血糖以及空腹血糖变异系数也都呈现出下降趋势。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患者对于SMBG的认知有所改善,依从性也有所提高(P<0.05);而对照组患者除了空腹血糖显著下降外,其余指标随访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数字化血糖管理和SMBG相结合,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并且提高门诊患者在院外进行SMBG的意识和依从性,显著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用药现状,分析选择药物对血糖控制的影响,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入院时2型糖尿病患者群降糖药物使用状况、血糖控制水平及低血糖情况,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胰岛素组和口服药组,比较胰岛素组和口服药组的血糖控制水平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入选288例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HbA1c 8.0%,血糖达标率36.8%。胰岛素组和口服药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质量指数、HbA1c的控制水平相似。胰岛素组的病程明显长于口服药组([11.5±7.0)年vs(8.1±6.0)年],P=0.000)。口服药组的达标率明显优于胰岛素组(43.4%vs 27.0%,P=0.005)。胰岛素组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口服药组(5.2%vs 1.2%,P=0.04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群血糖达标率低,启动胰岛素治疗迟、超重和低血糖是影响血糖达标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血糖监测组(CGMS组)和常规血糖监测组(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组)。CGMS组患者行3 d CGMS监测,SMBG组采用八点法测定血糖值,分别根据各自血糖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2周后两组患者均佩戴3 d CGMS。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同时比较CGMS组治疗前后血糖波动情况。结果CGMS组患者血清糖化清蛋白(GA)、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分别为(17.0&#177;2.9)%、(7.5&#177;3.2)mmol/L、(3.2&#177;1.0)〕显著低于SMBG组〔分别为(18.5&#177;4.1)%、(9.9&#177;3.0)mmol/L、(5.6&#177;2.1)〕。CGMS组调整治疗后GA、MBG、MAGE较治疗前〔分别为(21.8&#177;5.0)%、(11.6&#177;3.6)mmol/L和(5.5&#177;1.1)〕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MS监测血糖调整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监测的患者;根据CGMS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血糖波动情况明显改善,CGMS是改善血糖控制效果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干预,加强糖尿病患者对非药物治疗作用的认知,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建立的档案进行调查,选取68名糖尿病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非药物治疗前后的血糖。结果:对患者进行非药物治疗前后比较发现,糖尿病患者明显重视了非药物治疗的作用,对非药物治疗的认知感增强,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血糖也较非药物治疗前得到了更好的控制。结论:非药物治疗对糖尿病的干预效果明显,在控制患者血糖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患者和社区医生应该重视并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多年来的临床工作中发现,糖尿病基础治疗一段时间后,大部分患者在饮食、运动治疗基础上加服降糖药物,可以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随着病情的推移,服药剂量逐渐增大,有的需要几种药物治疗或者注射胰岛素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但是,也有部分患者,虽然经过上述方法治疗,仍然达不到“糖尿病治疗控制目标”,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现就我院1年来血糖控制不良患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的渐进性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主管医生习惯根据患者治疗前的血糖数值,按照通常的公式计算胰岛素剂量,使血糖在短时间内达到正常水平。但是,对于糖尿病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多种健康问题,应特别强调个体化临床思维,在血糖控制问题上施行“渐进达标”的方式进行治疗,现结合4例具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DM)全身性微血管合并症之一。据Anderson等统计,DM患者最终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约占DM患者的5%~10%[1]。在治疗DN的终末期时,严格控制血糖可延缓肾病及微血管病变的发生,防止过度分解代谢,减少感染,改善胃麻痹,降低心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况及降糖药物使用特点,为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出改进意见.方法 根据社区卫生中心健康档案数据库,随机抽取糖尿病患者,采取问卷方式调查.结果 服药人数679人,血糖控制率24.15%.有33.98%的人合并心、脑、眼、肾、神经病变.以单药人次计算,磺脲类药物居首位,约65.98%,其次是二甲双胍,约48.31%.联合用药人数约占45.21%,其中以二甲双胍加格列奇特(或达美康)为主,占61.24%.结论 依据各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和不同特点,社区降糖药物应用的分布是基本合理的,但血糖控制率却较低,提示我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待促进、治疗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健康宣教对药物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3日至2016年11月23日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化分组,两组各有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8.42±1.32)%、餐后两小时血糖(7.42±0.32)mm Hg、空腹血糖(4.65±1.69)mm Hg、监测血糖评分(96.75±1.33)分、用药管理评分(97.18±1.33)分、运动管理评分(95.46±2.64)分、饮食管理评分(96.31±2.24)分、行为干预评分(95.36±2.41)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健康行为,降低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指导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或延缓并发症的发展,努力提高其生活的质量。方法:随机抽取100例糖尿病患者分成血糖控制组和血糖未控制组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来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每一个行为因素。结果: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影响糖血糖控制的行为因素主要包括血糖管理、消费模式和身体锻炼。结论:血糖的有效控制与患者平时消费模式、身体锻炼和血糖管理水平等三个行为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这篇综述是第一版《临床循证》(Clini calEvidence)中 6 0多篇文章中的一篇。ClinicalEvidence从 1999年 6月 2 8日开始为临床医生提供信息资料 ,内容为目前的最新资料 ,每 6个月补充一次。下一版《临床循证》将总结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的相关结果。   背景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空腹血浆葡萄糖≥ 7.0mmol/L或口服75g葡萄糖后 2小时血糖≥ 11.1mmol/L ,两次或两次以上 )的代谢性疾病。强化治疗就是把血糖尽量控制在接近非糖尿病的血糖水平 ,其主要手段包括对糖尿病知识的普及教…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控制血糖的重要性。方法:对2004年我科住院的42名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出院建立患者登记卡、随访一年。结果:一年后患者门诊复查空腹血糖相对稳定,P〈0.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通过对42名糖尿病患者的跟踪教育,电话随访,患者空腹血糖相对稳定,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健康教膏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时的血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雪燕  王庆开  叶苗苗 《海南医学》2007,18(1):60-60,1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如何更好地控制血糖.方法 15例2型糖尿病合并湿疹、过敏性皮炎及药疹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平稳下短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结果 15例病人的合并症均得到很好控制,且血糖控制平稳,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虽然糖皮质激素对糖代谢的影响很大,但只要合理应用,血糖亦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是目前无法根治的慢性病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紧张因素的增加,物质生活的丰富,体力活动的减少,肥胖人数的增加和人口老龄化,我国糖尿病的发病人数正以惊人的速度上升,目前将近4000万人[1]。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如心  相似文献   

17.
杨瑞珍 《中外医疗》2011,30(28):99-99,149
目的探讨门诊规范化管理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本门诊2005年3月至2011年2月间确诊的1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0例患者进行规范化血糖管理,对照组90例患者可自行就医,6个月之后对比血糖控制水平。结果经过6个月的规范化管理之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为(6.12±1.33)mmol/L,对照组空腹血糖为(9.14±1.27)mmol/L,观察组餐后2h血糖为(8.53±1.42)mmol/L,对照组餐后2h血糖为(12.24±1.63)mmol/L,2组患者血糖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门诊血糖的有效管理能够积极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影响很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周艳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677-4678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科老年2型DM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组(甘精组)和预混胰岛素组(预混组)各35例,分别给予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和门冬胰岛素30治疗。持续2周后,采用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检测患者血糖波动情况。结果2组患者平均血糖含量和高血糖AUC没有明显的差异,而甘精组患者的平均血糖含量标准差、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和低血糖AUC均比预混组要低。结论同预混胰岛素相比,口服降糖药联合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且能够控制血糖水平稳定。并发症风险低。  相似文献   

20.
新的研究表明,置入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可显著改善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状况,特别是静脉内给予心肌收缩性药物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