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对青蒿治疗肾阴虚型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IOP)的潜在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进行预测和初步验证。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和Uniprot数据库获取青蒿药物靶点并确定目标靶点基因名;通过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肾阴虚型GIOP的靶点基因,与药物靶点基因交叉分析获得共同作用靶点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和核心靶点筛选;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所有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通过体外实验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筛选出98个青蒿治疗肾阴虚型GIOP的作用靶点,其中核心基因17个。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青蒿治疗肾阴虚型GIOP与激素应答、细胞死亡的正向调节和细胞外刺激应答等生物过程,以及PI3K/AKT、AGE/RAGE、MAPK和IL-17等信号通路有关,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上富集的基因数最多。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青蒿可以促进地塞米松(DEX)损伤的成...  相似文献   

2.
Artemisinin, a sesquiterpene lactone endoperoxide isolated fromArtemisia annua L., and a number of its semisynthetic derivatives have shown to possess antimalarial properties. They are all eflective againstPlasmodium parasites that are resistant to the newest and commonly used antimalarial drugs. This article gives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dealing with artemisinin-relaled antimalarial issues that have appeared from the end of 1989 up to the beginning of 1994. A broad range of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disciplines is covered, including phytochemical aspects like the selection of high-producing plants, analytical procedures, and plant biotechnology. Furthermore, the organic synthesis of artemisinin derivatives is discussed, as well as their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antimalarial activity,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clinical studies, sideeffects and toxicology,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ther than antimalari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3.
青蒿鞣质抗单纯疱疹病毒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青蒿鞣质(CTA)抗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法和MTT法,以阿昔洛韦(ACV)为阳性对照药物,研究青蒿鞣质在体外对HSV-2的直接杀灭、病毒感染阻断、不同时间感染后的CPE抑制效果。结果CTA对病毒具有明显的直接杀灭作用,可以阻断病毒的吸附过程和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而且CTA对病毒的抑制作用受病毒吸附时间的影响很小,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效果与阳性对照药物无环乌苷(ACV)相当。结论CTA体外抗HSV-2作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青蒿所含化学成分丰富,药用价值高,药理作用广。随着科学技术和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对于青蒿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经过整理总结阐述青蒿中主要化学成分抗疟、抗肿瘤、抑菌杀虫、抗炎及免疫调节、抗纤维化、抑制脂肪变性等药理作用及机制,为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为青蒿的合理使用以及临床新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牟大可  马飞  牟冉冉  孙洪胜 《药学研究》2018,37(10):583-588
目的 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黄连和青蒿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以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和表小檗碱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对黄连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青蒿素得膏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考察乙醇用量、温浸时间、乙醇浓度对青蒿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优选的黄连提取工艺为10.5倍量含1%硫酸的7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90 min,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和表小檗碱的平均含量与预测值偏差-1.5%;优选的青蒿提取工艺为11.5倍量6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110 min,青蒿素的平均含量与预测值偏差-0.33%。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黄连和青蒿的提取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戟科叶下珠属两种药用植物叶下珠和珠子草的形态学和显微结构,为叶下珠和珠子草全草的质量评价和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体式显微和光学显微技术对两种药材的性状、茎、叶横切面、粉末特征等进行比较。结果:叶下珠枝具翅状纵棱,上部被一纵列短柔毛;叶片近边缘或边缘有1~3列短粗毛;雄花萼片6;蒴果直径1.5~4 mm,表面有鳞状凸起物或小突刺,及6条略凹纵线;果柄极短;茎横切面有疣状凸起。珠子草枝不具翅状纵棱,全株无毛;雄花萼片5;蒴果直径1~1.5 mm,表面平滑无毛;果柄短。结论:从上述外观形态特征可对叶下珠和珠子草进行区分,有效地控制药材混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野菊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菊科菊属植物野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纯化,并运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9个,分别为金合欢素(acacetin,1)、木犀草素(luteolin,2)、芹菜素(apigenin,3)、异泽兰黄素(eupatilin,4)、麦黄酮(tricin,5)、5,7,3',4'-Tetrahydroxy-6,5'-dime-thoxyflavone(6)、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8)、蒙花苷(linarin,9);倍半萜类成分3个:cumambrin-A(10)、野菊花内酯(yejuhualactone,11)、7-(2-hydroxy-2-propyl)-10-methyl-4-methyleneperhydro-naphthalene-3,5,6-triol(12);甾体类成分1个: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13).结论:化合物4~7为该植物中首次分得,其中化合物5,6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8.
鹅绒委陵菜多糖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鹅绒委陵菜多糖(PAP)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研究PAP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将s180荷瘤小鼠随机分组,灌胃给予50,100,200mg·kg-1剂量的PAP,研究PAP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结果显示PAP对SMMC-7721细胞的体外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400mg·L-1PAP组抑制率最高,为43.57%;PAP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拟合曲线呈线性相关。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低、中、高3个剂量的PAP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46.41%,52.29%和59.48%,其中环磷酰胺和低剂量的多糖组合抑瘤率与中、高剂量的多糖抑瘤率相当,并显著高于单用环磷酰胺组的抑瘤率;同时PAP能够显著提高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率。结论PAP具有抗肿瘤活性和增强免疫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藜Chenopodium olbumL.的抗过敏活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色谱的方法分离成分。利用光谱和化学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藜的种子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光谱和化学分析,鉴定为28-氧-β-D-吡喃葡萄糖基-齐墩果酸-3-氧-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1),20-羟基蜕皮酮(2)和芦丁(3)。结论:化合物1,2和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万年蒿 Artemisia sacrorum 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习用药材,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万年蒿及其有效成分在保肝、抗癌、抗肿瘤、抗炎、抗肥胖、抗菌、抗氧化、镇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药理活性,同时对万年蒿防治肝损伤、抗癌、抗炎、抗肥胖等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随着蒿属植物研究的深入,万年蒿作为常用的蒿属植物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对万年蒿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利用、质量控制以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夏枯草指纹图谱,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进行谱效关系的研究。方法 样品经80%甲醇提取,采用XBridge BEH shield RP18色谱柱(3.0 mm×150 mm,2.5 μm)为固定相,乙腈-柠檬酸缓冲溶液(50 mmol·L–1,pH 2.8)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6 mL·min–1;ECD检测电压为600 mV,柱温为40 ℃;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Folin-Ciocalteau法测定总酚含量,结合相似度评价对21批夏枯草进行质量分析,进一步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对抗氧化谱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HPLC-ECD指纹图谱共标定19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的14个成分,21批样品相似度均>0.9;夏枯草具有较强的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HPLC-ECD指纹图谱可以特异性体现样品中抗氧化成分的信息,且色谱图总峰面积同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9个共有峰与抗氧化活性的关联度>0.6,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迷迭香酸、咖啡酸、芦丁等化合物对抗氧化活性的贡献较大。结论 HPLC-ECD的指纹图谱结合体外抗氧化法可用于夏枯草的质量评价和抗氧化物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2.
凤仙透骨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凤仙花干燥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大孔吸附树脂等色谱法分离凤仙透骨草的化学成分,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凤仙透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甲氧基-1,4-萘醌(1)、香草酸(2)、七叶内酯(3)、原儿茶酸(4)、芦丁(5)、大豆脑苷I(6)、1,2,4-三羟基萘-1,4-双-β-D-吡喃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蓍草脂溶性成分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方法 分两步提取蓍草,先用95%乙醇超声提取,再用石油醚萃取,得到其脂溶性成分后进行气相色谱检测。采用GC-MS法,通过NIST10谱库检索,同时结合人工解析,鉴定蓍草脂溶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并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化合物在脂溶性成分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从蓍草中共分离鉴定出脂溶性成分29种,占石油醚萃取总量的82.74%。主要成分及其含量分别为表木栓醇(33.16%)、乙酸羽扇醇酯(10.99%)、棕榈酸(7.98%)、豆甾醇(3.68%)、硬脂酸(3.55%)、木栓酮(3.51%)等。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蓍草中脂溶性成分的测定,并为进一步探讨蓍草药理作用及合理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艾叶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主要含有挥发油、黄酮、多糖、鞣酸、萜类及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较为广泛,包括抗菌、抗病毒、抗氧化、保肝利胆、止血及抗凝血、抗过敏、免疫调节、抗癌等。目前其应用集药品、食品、保健品等于一体,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对艾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产品的开发研究进展做一概述,为更合理有效地利用艾叶药材、开发艾叶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李纳  刘吉爽  张雅蓉  徐犇  陈新 《药学研究》2018,37(7):391-393,425
目的 比较了红旱莲药材不同部位(茎、叶、花、果)中金丝桃苷的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采用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360 nm为检测波长,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 ℃。结果 金丝桃苷的线性范围为2.904~58.08 μg·mL-1,相关系数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 95.1%,RSD为1.3%;红旱莲药材不同部位(茎、叶、花、果)中金丝桃苷的含量分别为0.405、3.221、2.260、0.371 mg·g-1结论 红旱莲中不同部位中金丝桃苷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叶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木犀科植物素馨花干燥花蕾的化学成分, 通过硅胶柱色谱、 Sephadex LH-20柱色谱、 HPLC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 从素馨花干燥花蕾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素馨花苷(I)、 jaspolyoside (II)、 8-epi-kingiside (III)、 10-羟基橄榄苦苷(IV)、 10-羟基女贞苷(V)、 oleoside-7,11-dimethyl ester (VI)。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其余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岗松中的一个新黄酮醇苷类化合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卢文杰  牙启康  陈家源  刘布鸣 《药学学报》2008,43(10):1032-1035
为了研究岗松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色谱和重结晶的方法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6,8-二甲基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槲皮素(2)、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3)、杨梅素(4)、杨梅素-3-O-α-L-鼠李糖苷(5)、没食子酸(6)、熊果酸(7)和1,3-二羟基-2-(2′-甲基丙酰基)-5-甲氧基-6-甲基苯(8)。其中,化合物1为新黄酮醇苷类化合物,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回归正交设计优化西红花苷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从西红花中提取西红花苷的最佳工艺条件。 方法 以西红花苷的提取率为指标,在使用单因素试验方法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西红花中西红花苷提取率的基础上,应用回归正交方法建立3元2次方程优化西红花苷的提取工艺。 结果 最佳的提取工艺是:乙醇浓度52%,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30 ℃。此条件下,提取率为0.643 5 mg·g-1结论 在优化的提取工艺下,西红花中西红花苷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红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花为菊科红花属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是我国传统中药。红花的化学成分按照结构包括黄酮、生物碱、聚炔、亚精胺、木脂素、倍半萜、有机酸、甾醇和烷基二醇等类型,其中醌式查耳酮为其他植物中较少见的成分。红花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研究发现对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对近二十年红花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系统的综述,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半边旗5种成分体外细胞毒活性比较及构效关系分析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用多种人癌细胞株以MTT试验,体外筛选半边旗抗肿瘤活性成分。结果显示:化合物5F,6F,A及半边旗乙醇提取物PSE对5种人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杀伤作用,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其中6F的活性最强,其次是A,5F,而化合物4F和B对5种细胞均无细胞毒活性。分析它们的构效关系可以推测,α-β-亚甲基环戊酮结构是其活性部位,结构中羟基数目和位置的不同可以影响化合物的活性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