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血管病人血中胆红素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的变化,探讨变化对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意义及二者是否相关。方法对47例心血管病组(冠心病组26例,心衰组21例)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及低密度脂蛋白进行测试,并分别与对照组(27例)各项值进行比较。结果心血管病各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各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病各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较对照组增高(P<0·05),且各组间LDL-C与胆红素具有相关性。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使体内抗氧化活性减弱,可能引起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形成OX-LDL增多,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增多,从而促进冠心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且LDL-C与胆红素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55例(冠心病组),冠心病患者再根据病变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另选择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血清尿酸(UA)及间接胆红素(IB)水平。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清TB、DB和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但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患者血清TB、DB和IB水平显著低于单支病变组,但血清UA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减低和UA水平升高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胆红素对同型半胱氨酸(Hcy)引起脑血管损伤的可能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经CT确诊的脑血管病患者共82例,对照组35例。分别取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hs-CRP、Hcy、脂蛋白(a)[Lp(a)]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Hcy、hs-CRP和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TB水平与hs-CRP和Hcy呈负相关,Hcy与hs-CRP呈正相关;血清Lp(a)与TB、Hcy及hs-CRP未见显著相关。结论胆红素对高Hcy引起的脑血管损伤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尿毒症期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42例CRF尿毒症期患者分别于血液透析前及持续血液透析半年后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RBC)计数,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尿毒症组血液透析前TB、DB、IB、Hb、RBC等指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血清TG、LDL-C和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C和apoA1虽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透析后TB、DB、IB较透析前下降(P<0.01或P<0.05),TC、TG、HDL-C,LDL-C、apoA1、apoB、Hb与RBC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下降、血脂代谢的紊乱是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 ,寻找预测和防治冠心病的新方法。方法 :12 0例冠心病患者分急性心肌梗塞 5 2例 ,非急性心肌梗塞 68例 ,均行同位素心肌显像 (ECT)阳性 ,检测总胆红素 (TB ) ,直接胆红素(DB)和间接胆红素 (IB)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 42例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组、非急性心肌梗塞组TB、IB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以非急性心肌梗塞组较为明显 ,除TB水平与急性心肌梗塞组有差异 ,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胆红素水平监测可作为冠心病预测和诊断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脂和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64例,正常对照者50例,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IB).结果 冠心病组TC、TG、LDL-C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脂代谢异常及胆红素水平降低可能是冠心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生化指标在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中判断价值。方法收集121例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肝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患者血清,实验分为3组:低级别肝胆管上皮内瘤变组92例,高级别肝胆管上皮内瘤变组10例,癌变组19例。采用西门子76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和胆碱酯酶(CHE)。生化指标与病理学分级的评价采用Bayes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血清TB、DB、AST、TBA、GGT和ALP与肝胆管上皮内瘤变程度及癌变呈正相关(P<0.01),CHE与肝胆管上皮内瘤变程度及癌变呈负相关(P<0.05);血清TB、DB、GGT和ALP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瘤变程度的严重而逐渐增高。结果符合模型纳入变量、进入判别模型的指标有TB、TBA和GGT,此Fisher判别函数预测低级别、高级别瘤变及癌变的正确率分别为82.6%、40.0%和52.6%,总正确率为74.4%。预测肝癌的正确率为86.0%。结论血清TB、TBA和GGT对预测肝胆管上皮内瘤变程度及癌变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Bil)浓度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检测90例CHD患者和90例正常人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并计算间接胆红素(IBil),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HD组血清TBil、DBil、IBil(TBil-DBil)水平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Bil)浓度水平与冠心病(CHD)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清低Bil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S)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CHD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寻血清总胆红素(TB)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将126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比较三组血清TB水平及其他临床生化资料,探寻血清TB与UAER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舒张压(DBP)、尿酸(UA)、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BP)、TB在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B与UAER显著负相关(r=-0.32,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MI和TB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OR=1.189、0.850;P0.05、P0.01)。结论血清TB与2型糖尿病肾病呈负相关,其可能成为糖尿病肾病的一种新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CHD)的预防、治疗探索新思路。方法将116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CHD组)和非冠心病组(非CHD组),检测血清胆红素及冠心病一些重要传统危险因素,比较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对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双因素及多网素分析,对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CHD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低于非CHD组(P〈0.01)。(2)双变量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积分(LNCCS)与TBIL和DBIL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450(P〈0.01)和r=-0.774(P〈0.01)。(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DBIL进入回归方程,LNCCS和DBIL呈负相关。DBIL与LDL、性别、年龄相关,间接胆红素(IBIL)与HDL和LDL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独立负相关,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623例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302例)和对照组(321例),测定2组空腹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其他生化指标,分析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冠状动脉累及支数的增加,血清胆红素水平逐渐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呈负相关(OR=0.649,95%CI=0.358~0.831,P=0.009)。结论低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窒息心肌酶与胆红素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明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6):564-565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血清心肌酶、胆红素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36例窒息新生儿分别于入院24h和7d检测血清胆红素及心肌酶,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窒息新生儿心肌酶比同龄正常新生儿升高。窒息新生儿黄疸出现早,但程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缺氧影响窒息新生儿心肌细胞功能及活动,心肌酶的变化与缺氧程度有关,而血清胆红素水平与窒息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吸烟、低胆红素血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Au6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62例冠心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一方面比较了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胆红素和血脂水平,分析了胆红素和血脂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将所有男性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比较了两组之间的胆红素水平和冠心病的患病率。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正常人低,吸烟组的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非吸烟组,其冠心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胆红素水平与吸烟、血脂具有相关关系。结论低胆红素是冠心病发作的原因之一;吸烟使胆红素的消耗增加,从而增加患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性;冠心病与低胆红素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红素(TB)的关系。方法:采用经CT确诊的CVD患者共52例,对照组28例,分别取血测定D二聚体、Hcy、hs-CRP和TB。结果:CVD组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T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CVD组血浆D二聚体与血清Hcy和hs-CRP呈正相关,与血清TB呈弱负相关。结论:CVD患者血清TB、Hcy和hs-CRP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活跃程度的相关性及对肝细胞损伤程度的分级预示作用。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法(R IA)及自动生化仪化学法测定70例正常对照(仅测定了PCⅢ水平)、35例原发性肝癌、44例慢性中度乙肝、37例肝硬化及26例慢性重度乙肝患者血清中Ⅲ型前胶原(PCⅢ)和其它常规肝功能项目(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蛋白、清蛋白)水平及四种肝功能相关酶(ALT、A ST、-γGT、AKP)活性,分析不同组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活跃程度的关系及其它测定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血清PCⅢ(μg/L)水平依次为:慢性重度乙肝患者(n=26,446.29±250.81)>肝硬化(n=37,231.87±140.94)>慢性中度乙肝患者(n=44,225.07±150.31)>原发性肝癌(n=35,216.25±134.75)>正常对照(n=70,122.56±92.94);②慢性重度乙肝组血清PCⅢ水平与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③肝硬化组未查见PCⅢ水平与其它指标的相关性;④慢性中度乙肝组血清PCⅢ水平与清蛋白(ALB)水平呈负相关、与A ST活性呈正相关(均P<0.05);⑤原发性肝癌组血清PCⅢ水平与总胆红素(TB il)、直接胆红素(DB il)水平及A ST、AKP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清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①血清PCⅢ水平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的活跃程度,有助于肝细胞损伤程度的血清学分级;②慢性重度乙肝组较之陈旧性肝纤维化的肝硬化患者,PCⅢ代谢更为活跃,肝纤维化演变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初次服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初次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8例,根据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的剂量,分为阿托伐他汀钙10 mg/d组42例、20 mg/d组66例、40 mg/d组20例。观察服药1个月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血清尿酸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3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且尿酸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均P0.05);40 mg/d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高于其他2组,而尿酸水平低于其他2组(均P0.05)。3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清尿酸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可使脑梗死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而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血清尿酸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浓度变化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20例冠心病患者及经体检证实健康者100例(为对照组)的空腹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浓度。结果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血清胆红素对脂质过氧化物及脑梗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浓度变化对脂质过氧化物及脑梗死的影响。方法 检测 5 8例脑梗死 (CI)患者血清胆红素 (BIL)、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 DL)、丙二醛 (MDA)浓度 ,并与 32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总胆红素 (TBIL)、间接胆红素 (IBIL)和直接胆红素 (DBI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1,P<0 .0 5 ) ,而 ox- L DL、MDA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0 .0 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 :IBIL与 MDA、ox- L DL呈显著负相关 (r1 =- 0 .32 94 ,P<0 .0 5 ;r2 =- 0 .390 5 ,P<0 .0 1)。结论 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可导致 ox- L DL增多 ,通过氧化损伤、内源性 CO减少等机制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As)、血栓形成和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脑梗死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200名冠状动脉造影者,根据造影后病变情况分为三组:A组50名健康对照组;B组64名轻度狭窄组;C组86名严重狭窄组,分别行空腹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检测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轻度狭窄组与健康对照组总胆红素浓度和直接胆红素浓度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严重狭窄组与健康对照组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浓度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结果显示:血清胆红素浓度的降低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即冠状动脉越狭窄血清胆红素浓度越降低。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的改变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是冠心痛的易患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检测96例冠心病患者及35名健康对照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平均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生理条件下,低浓度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间呈负相关,可能是冠心病的又一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