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亲这几年总是喜欢唠叨,有时我们没空接她的话,她就一个人自言自语,这是人上了年纪的正常反应吗?濮先生老年人从工作或劳动岗位退下来后,就会把注意力过分集中在一些"不顶用"的事情上.譬如热衷于回首往事,因而喋喋不休.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并转心理专家: 最近我和母亲发生了一些矛盾,原因是她总爱唠叨。事发那天我下班回来,在餐桌上母亲开始数落我7岁的儿子。我当时说:“先吃饭吧,有什么事情吃完饭再说。”儿子接过我的话茬,小声嘟囔了一句:“姥姥总爱唠叨。”不曾想这两句话惹恼了母亲,无论我怎样解释,  相似文献   

3.
不知不觉,人过中年的妻子,开始变得像母亲一样爱唠叨了。这不,早上刚起床:“早点在微波炉里,热1分30秒就可以吃,汤要热3分钟,今天温度下降了,要多穿一件衣服……”睡意朦胧的我只好一言不发——沉默是金。“怎么,爱理不答,听到没有?”,妻一边拎包准备上班,一边转身望着我。无奈中,我只好:“嗯、嗯!”对付她。人说老人爱唠叨,唠叨让人烦,这话一点不假。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先受奶奶的唠叨,奶奶去了,母亲老了,接着便是更多的唠叨了。后来,母亲比父亲先去,形影孤单的父亲也变得唠叨起来。我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父亲都要用他的人生观点、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4.
我的母亲今年65岁了,一直身体很好,所谓的“三高”她都没有.但是,我发现母亲最近特别热衷于收拾过去的东西,用的、玩的及一些老照片、书籍统统收集起来.我们回到家里后,还给我们讲一些过去的事情,讲到难过的时候,母亲还会流眼泪.而母亲收藏的东西从来不让任何人碰.我们和母亲进行过交流,母亲依然“我行我素”.我们担心母亲是不是心理有什么问题?也担心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到她的健康? ——吴女士  相似文献   

5.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几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在我的耳旁眼帘,在我心中一直没有走.而在现实中,我再也看不到她了.母亲是我看着走的,很多人说,他的父母或亲人是如何如何安祥地故去的,而我没有看到,我看到的却是她的无奈、她的不舍、她的一声叹息!就连一句遗言也没有留给我,留给我是无限悲伤和哭不出来的眼泪. 母亲的离去在我心里留下一个结,我也曾多次问过姐姐:咱母亲没有说过什么吗? (在母亲病重期间一直是姐姐陪护)许是我的天真吧,人都走了,说什么不说什么,还有意义吗?的确,母亲的离去我有些冥想,一直困扰着我.时不时地回望老家的方向,总想当面向老人家问个明白.其实,我也想过,再理性的人也有不自觉不坦荡的角落,心里的结就总会挥之不去,难以消解积淀下的种种悱恻.  相似文献   

6.
月在圆     
随缘 《家庭健康》2009,(10):18-19
“到中秋节带着豆豆(我儿子的小名)一起回家吃饭,不用买东西了,家里都有。现在村里在修水泥路,记得早点回来。”母亲带着特有的乡音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正忙着跟朋友谈事情,都没有认真多听母亲唠叨几句,应付过母亲,一种内疚感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唠叨     
正天才一变冷,母亲就从深圳打电话过来,左交代右叮嘱,说要我们记得给孩子添衣服。我第一次居然没有在说完"好了,别说了"之后就挂掉电话,而是很用心地认真地聆听着她的声音。也许是距离产生美的缘故吧,原来母亲在身边时,我一直认为随着母亲年龄的增大,她越来喜欢唠叨,便常在她说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风景     
母亲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导致她的视力迅速下降。我们做了种种努力,去了很多医院都无济于事。看到我们愁容满面,母亲竟主动开导起我们来:“就算看不见东西了也没啥,不耽误吃不耽误喝的,而且还少看到你们毛手毛脚的,也就省了我唠唠叨叨。”我们苦笑,我们都习惯了她的唠唠叨叨,从最初的厌烦到后来的接受,再到如今的眷恋,母亲的唠叨已成了我们生命里的音乐,不敢想象,等有一天她不再唠叨,我们的生命将会失去多少可爱的音符。  相似文献   

9.
心理热线     
听长辈唠叨是最好的孝顺
  我母亲自从退休后好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别的唠叨,好管我们的闲事,让人好烦,尤其是我妻子更是反感些。为此,我们夫妻俩也发生了几次争吵,因为我觉得妻子的言行有点过了,不管怎么样,她是我母亲,烦归烦,但不能伤她的心。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正老伴什么都好,就是爱唠叨。一天到晚,鸡毛蒜皮的小事,唠叨起来没完没了,要是有唠叨比赛,冠军非她莫属了,听得我实在心烦。这不早晨刚起床,她就唠叨开来:"你看楼下的清洁工一早就打扫卫生了,瞧瞧你天天睡懒觉,我怎么从没见你擦玻璃扫地……早晨打什么拳呀,别以为打拳就是锻炼身体,其实帮我买菜不也是锻炼吗?你瞧,现在物价上涨,菜这么贵,你可以去超市挑选便宜的呀。"在老伴的唠叨下,我只得表  相似文献   

11.
编辑先生,你好:有一件事令我十分苦恼,请您为我指点迷津。事情是关于我妈妈的。她年轻时曾插过队,现在下岗待业。我发现她有一种非常浓厚的怀旧情结。她常常对我说,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她宁愿回到童年的小摇床,回到母亲温暖的怀抱,永远不再长大;或者回到她的少女时代,恢复那轻盈的身姿,澄静如水的心灵,以及充满浪漫与遐想的少女生活。她甚至宁愿回到插队那会儿,那时候虽然苦点、累点,可人们是那样的淳朴善良,没有私心杂念。可现在,钱成了人们生活的惟一。为了钱,人们不择手段,尔虞我诈,连亲戚朋友都成了冤家对头。一唠叨起…  相似文献   

12.
正您好!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我是独生女,五年前已经和爱人、孩子在国外定居。我母亲今年72岁,父亲三年前因病去世。我父母感情一直很好,父亲的身体其实一直挺好的,去世非常突然,所以我母亲在情感上一直没有从父亲离开的阴影中走出来。我曾建议她搬到国外与我一起生活,但她以语言不同、国外环境不适应,还有不愿意离我爸太远等理由拒绝了,一个人在国内生活。近一年来,我明显感觉到  相似文献   

13.
《健康人生》2007,(4):34-35
医生: 我母亲患糖尿病多年,病情基本稳定。可近来。家中出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且她没有按时服药,导致病情加重。医生告诉我,没有按时服药是一个原因,但情绪波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眼睛     
我把母亲送到手术室门口,一遍遍对医生说:我妈耳朵不好,跟她说话时一定要挨到她耳朵边说。又叮嘱母亲:上手术台一定不能动,不能转头,要咳嗽或者打喷嚏,能忍就忍,忍不住要先告诉医生。平时很唠叨的母亲有些不耐烦了:晓得了,你都说了几回了,我记住了。  相似文献   

15.
您好!最近有件事情让我感到很困扰。我母亲今年62岁,身体状况良好。半年前我父亲因病去世,我不放心母亲一个人在老家,就让她搬来与我同住。可是从她搬过来以后,我发现她的性格变化非常大。以前我妈属于生活能力比较强的,我爸生病那几年也主要是她照顾。  相似文献   

16.
珍惜老来伴     
王慧令 《长寿》2004,(8):51-51
十多年前,妻子进入更年期后,变得唠叨起来,有时为一桩琐事能唠叨半天。我本好静,见絮叨就心烦。有一次,我读书正入迷,妻扫地到我跟前,我浑然不知,依然沉浸在书中的情节里。妻见我不起身避让她搞清洁卫生,以为是对她劳动的不尊重,便唠叨开了。  相似文献   

17.
爱她的最爱     
母亲去乡下大姐家了,临走时说要住上一段时间才回来。这样,父亲就一个人在家。母亲走了,我们白天也要上班,父亲好像很适应这种一个人的生活。自从母亲去乡下后,我见他从来没有给母亲打过电话,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难道他真的不想念他的老伴?倒是母亲经常打电话来,问长问短的。我有时也劝父亲打个电话过去,他淡淡一笑:"在你大姐家,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别糟蹋了电话费!"他既然这么想,我也不好多说,老人家自己的事情,他们总会处理的。母亲不在家的那段日子,父亲每天总要花上几个小时,伺弄阳台上的那些花花草草,我知道,那是母亲的最爱。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车祸后,女孩被送进了医院。当她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的双腿已没有任何知觉。一天,母亲用轮椅推着女孩在自家门前的花架下散心,女孩忍不住问母亲:“妈妈,我的腿能治好吗?我还能走路吗?”母亲的眼圈红了,她不忍心欺骗女儿。她强忍悲痛微笑着说:“孩子,不能说完全没有希望,但是医生说困难很大,除非……除非有奇迹发生。”女孩低头沉默不语,用双手揉搓着毫无知觉的双腿。  相似文献   

19.
越来越发现母亲老了,每次跟她聊天她都说个没完,恨不得把这辈子的故事都翻出来讲给我听。有时候烦了,怪她老是唠叨往事,她会幽幽怨怨地说一句:“人老话多,树老根多,你别不耐烦。”  相似文献   

20.
精品屋     
记忆中母亲的脾气比较暴躁,动辄就要打骂我,我因此非常恨她,很少跟她沟通,还常常以一种敌对、叛逆的方式故意伤害她。就这样.从童年到青春期的萌动,我与母亲之间的“冷战”不断升级,也不断磨合,始终没有停息。 去年我结婚,不久便有了女儿,就在我和妻商量着如何雇请保姆时,母亲从乡下赶来了。说实话,刚开始我很不情愿母亲留下来给我们带孩子,一方面我发现,女儿跟我当年有很多相似之处,母亲的性格肯定不适合她,另一方面,我们的生活方式差别太大,母亲上了年纪,肯定禁不住女儿捣蛋似的折腾。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母亲和女儿相处十分融洽,根本看不出代沟的存在。面对女儿的调皮,母亲总是以一种惊人的宽容在迎合她,看着女儿成天快快乐乐的样子,我既为她感到幸福,又为母亲性格上的这种巨大反差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