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1991年4月至1997年12月,我们用氩激光治疗轻度视网膜脱离患者116例121眼,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8~73岁。121只患眼中巩膜环扎或巩膜外加压术后视网膜局限脱离并视网膜裂孔封闭不全者53眼,黄斑或后极部裂孔注气术后视网膜有浅脱离者23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半导体激光、氩激光、532nm激光经瞳孔光凝兔眼视网膜的组织学反应。方法 灰兔5只,每眼以视神经乳头为界分成上、下两个术区,分别经瞳孔用半导体激光、氩激光或532nm激光照射视网膜,每眼均有半导体激光术区。半导体激光、氩激光、532nm激光功率分别为100~300、90~110、100~200mW,脉宽分别为02、01、01s,光斑直径均为200μm。结果 肉眼见半导体激光光斑比氩激光、532nm激光光斑更灰白。形成相似的光斑,半导体激光能量密度为氩激光、532nm激光的3~4倍。光镜下3种激光轻、中度光斑的表现相似,主要影响色素上皮、视细胞层和内外颗粒层;重度光斑表现不同,半导体激光致脉络膜、巩膜内层损伤,视网膜内层影响不大;氩激光、532nm激光使视网膜全层结构混乱,脉络膜改变不明显。透射电镜下见半导体激光光凝致脉络膜毛细血管闭塞,视网膜内界膜正常;氩激光、532nm激光光凝后色素上皮细胞内溶酶体功能活跃,双极细胞空泡变。结论 半导体激光视网膜、脉络膜的吸收率为氩激光、532nm激光的14,光凝时不易掌握合适的反应程度,常规视网膜光凝治疗时,应该选用氩激光或532nm激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半导体激光、氩激光、532nm激光经瞳孔光凝兔眼视网膜的组织学反应。方法 灰兔5只,每眼以视神经乳头为界分成上、下两个术区,分别经瞳孔用导半体激光、氩激光或532nm激光照射视网膜,每眼均有半导体激光术区。半导体激光、氩激光、532nm激光功率分别为100~300、90~110、100~200MW,脉宽分别为0.2、0.1、0.1s,光斑直径均为200μm。结果 肉眼见半导体激光光斑比氩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idiopathicmultipleserousdetach mentsofretinalPigmentepithelium)国内鲜见报道。作者用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脉络膜眼底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法观察其影像学表现,旨在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患者男性,5 2岁,右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4年,曾服用中药治疗无效。全身检查正常。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右眼0 0 8,左眼0 5 ,外眼及眼前节无异常,双眼视盘边界清楚,视网膜血管正常,右眼底黄斑颞上方囊性外观,灰白色局限性隆起,左眼底黄斑部色素紊乱,无水肿,中心凹反射消失。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显示,早期黄斑中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激光照射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中游离钙的变化规律。方法用不同输出功率的氩离子激光照射培养的猪RPE细胞(光斑直径200μm,照射时间02s),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光凝斑周围RPE细胞中游离钙的浓度。结果用0.9、1.8及2.7W的激光照射后,RPE细胞中游离钙浓度(nmol/L)分别为415±148、525±247、994±203,而空白对照组为222±64,各组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均为P<001)。结论激光损伤可使RPE细胞中游离钙浓度明显升高,升高程度与激光能量的大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原发性单纯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应用氩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代替术中巩膜外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的疗效及其规律。方法 对71例71只眼原发性单纯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应用氩激光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代替术中巩膜外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术后激光组),并与同期术中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70例70只眼(术中冷凝组)进行对照。结果 随访时间6~54个月,一次治愈率术后光凝组为97.2%,术中冷凝组为97.1%,两组差异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6个月脱盲(视力≥0.05)率术后激光组为81.7%(58/71),术中冷凝组为65.7%(46/7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χ^2=4.6480,P=0.0311,P〈0.05)。手术并发症术后光凝组2只眼术后玻璃体浑浊增加,术中冷凝组9只眼术后玻璃体浑浊增加,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单纯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应用氩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定位准确,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视功能的保留和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准分子激光微切削脉络膜获得视网膜神经上皮及色素上皮联合移植片。方法将PN1-6广西巴马猪眼球冰浴下祛除巩膜、前节和玻璃体,环钻制成视网膜神经上皮-色素上皮-脉络膜复合体。将复合体脉络膜面向上平铺于直径7mm圆形明胶片上,置于无菌培养皿中。采用准分子激光鹰视酷眼系统,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和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模式发射,切削区域直径为6·5mm。LASIK模式矫正范围-2·64~-4·44D;PTK模式切削深度45~75μm。将切削后的标本浸泡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2~3d,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结果使用LASIK模式矫正-4·44D相当于PTK模式切削深度67μm,可见被切削的脉络膜边缘到达RPE基底膜;而使用LASIK模式矫正-3·00D或PTK模式切削45μm时,都仅能祛除脉络膜主体。在判断切削终点上,PTK模式较LASIK模式容易。结论准分子激光切削脉络膜可获得较好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联合移植片,避免了用酶消化对视网膜神经上皮的破坏。LASIK和PTK模式都可以到达所需切削的脉络膜深度,但PTK模式更适合这种取材方法。切削深度的变化应当考虑固定方法、组织的含水量及个体间脉络膜厚度的变化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氩激光光凝裂孔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视网膜裂孔的早期发现和氩激光光凝对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方法 对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3年 6月间早期发现并采用Novus 2 0 0 0型眼科氩离子激光机光凝治疗的视网膜干性裂孔、视网膜周边变性合并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裂孔合并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同时存在周边视网膜变性裂孔共4 5例 5 8眼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经过 3~ 2 4个月随访 ,裂孔封闭 5 4眼 (93 1 0 %) ,经激光封孔失败后改行视网膜冷凝联合巩膜外加压术 4眼 (6 89%)。全部病例术后视力不变或略有改善。结论 及早发现并应用氩激光光凝视网膜裂孔能有效地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脉宽20~40 ns、频率6 kHz的578.2 nm脉冲铜蒸气激光照射后不同黑色素含量兔视网膜的损伤阈值。方法以青紫蓝灰兔(16只,32只眼),新西兰大耳白兔(13只,26只眼)为实验对象,应用波长578.2mm,脉宽20~40ns的脉冲铜蒸气激光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按照眼底功率密度将两组实验对象各分为五组,灰兔435 mW/cm~2、869 mW/cm~2、1 304 mW/cm~2、1948 mW/cm~2、2 898 mW/cm~2组和白兔869 mW/cm~2、1304 mW/cm~2、1593 mW/cm~2、2 174 mW/cm~2、3 043 mW/cm~2组。照光时间100 s,眼底光斑直径2 mm。照光后24 h检眼镜检查视网膜上的曝光点,眼底照相机检查和记录,组织病理学检查兔视网膜的损伤。结果波长578.2 nm,频率为6 kHz的铜蒸气激光,在眼底光斑直径为2 mm,照光时间为100 s的照光条件下,相同功率密度下灰兔视网膜损伤重于白兔。结论在照光时间相同和光斑大小不变的条件下,眼底色素含量是影响激光生物学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目的在于观察激光虹膜切除术后眼压的动态变化,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用家兔行激光虹膜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的动态变化,发现术后出现明显的一过性眼压升高,峰值在半小时内出现,随之自然下降,至3小时恢复正常。这种眼压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房水屏障的破坏,房水渗出物突然增加所致,为一过性功能紊乱的可逆变化。术前滴用消炎痛或地塞米松可以减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功率密度下,578 nm激光引起的灰兔视网膜的改变,探讨影响激光对视网膜生物效应的因素。方法灰兔16只,32只眼,以波长578 nm、脉宽20~40 ns的脉冲铜蒸汽激光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按照射眼底的激光功率密度分为435、869、1 304、1 739、2 174、2 608和3 043 mW/cm2 7组,照光时间100 s,眼底光斑直径2 mm。照光后24 h用检眼镜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视网膜的损伤,并行视网膜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波长为578 nm、频率为6 kHz的铜蒸汽激光,在眼底光斑直径为2 mm、照光时间为100 s的照光条件下,其功率密度越高,视网膜损伤越重。结论在激光波长578 nm照光时间相同和光斑大小不变的条件下,功率密度是影响激光对灰兔视网膜生物学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U100倍频双波长脉冲激光对兔膀胱黏膜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不同脉冲的U100倍频双波长脉冲激光对家兔膀胱黏膜的损伤效应。 方法 新西兰兔6只,避开膀胱三角区随机取四点进行实验,予置激光输出频率分别为3、10Hz,脉冲输出500、1000次,垂直接触照射膀胱黏膜,通过肉眼、光镜观察靶组织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结果 激光照射后,兔膀胱黏膜肉眼未见明显穿孔,光镜下可见激光照射处膀胱黏膜上皮细胞不同程度的脱落,固有层出血等病理改变,无肌层平滑肌细胞断裂等严重损伤;显示脉冲次数为500的损伤主要限于膀胱黏膜上皮浅层,脉冲次数为1000的损伤累及上皮全层。 结论 频率为10Hz,脉冲1000次的U100倍频双波长脉冲激光照射膀胱黏膜不会引起穿孔,但可引起上皮细胞脱落,固有层出血等病理改变。激光损伤程度与照射脉冲次数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磺酸酞菁锌(ZnPcS4)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从意外死亡者眼球中分离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仪观察RPE细胞对ZnPcS4的摄取及代谢的规律,确定PDT的最佳时间点,根据激光能量密度分为50和100J/cm^2组。用MTT计算RPE细胞的抑制率。PDT后1h,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观察和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结果光照对RPE细胞的抑制率随激光能量密度增强而增强。ZnPcS。介导的PDT作用后,RPE细胞内活性氧含量PDT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RPE细胞对ZnPcS~的吸收4h达到高峰。ZnPcS。介导的PDT作用后,RPE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显著增加,对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318μm激光对视网膜的损伤效应,确定其损伤阈值。方法用输出波长1·318μm的Nd∶YAG激光为照射光源,固定照射时间0·2s,以不同剂量的激光照射散瞳后的家兔(25只)和大鼠(28只)眼睛,照射光斑直径分别为5mm和2mm,于照后1h和24h观察视网膜损伤发生率,用加权概率单位法计算损伤发生率为50%时所对应的激光剂量,即损伤阈值ED50。并于照后24h对损伤视网膜做病理切片观察。结果1·318μm激光致家兔和大鼠视网膜损伤的阈值角膜剂量分别为13·7J/cm2和10·4J/cm2,阈值角膜能量分别为2·69J和0·33J。受损视网膜可见清晰的白色凝固斑,损伤重者累及视网膜全层。结论1·318μm激光可导致家兔和大鼠视网膜损伤,损伤阈值ED50分别为13·7J/cm2和10·4J/c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氪激光诱导的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16只BN大鼠随机分成2组进行单眼氪激光视网膜光凝。光凝后第1周,一组玻璃体内注射重组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rhPEDF);另一组玻璃体内注射平衡盐溶液(BSS)作为对照组。光凝后第2周和第4周,分别对两组动物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FFA)及光凝区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比较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密度。结果光凝后第2周和第4周,FFA检查同一时间点rhPEDF组荧光素渗漏平均密度低于对照组。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经半定量分析,对照组由第2周至第4周可见光凝区内FⅧR∶Ag阳性染色密度增加,而rhPEDF组光凝区内的FⅧR∶Ag阳性染色密度无增加;视网膜光凝后第2周和第4周,rhPEDF组光凝区FⅧR∶Ag阳性染色密度分别低于对照组。结论玻璃体内注射PEDF对氪激光诱导的BN大鼠CNV具有抑制作用,PEDF有可能成为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CNV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功能学的角度研究激光照射后视网膜功能的改变。方法健康灰兔6只共12只眼,按照激光进入眼底的功率密度分为正常组,阈值下组和阈值上组,每组4只兔眼。应用波长578.2 nm、脉宽20~40 ns的脉冲铜蒸汽激光照射兔眼底视乳头下方的后极部,照光时间100 s,眼底光斑直径2 mm。照光后1周用视觉电生理仪采集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判定激光对视网膜功能学的损害。结果暗视ERG中,阈值上组和阈值下组的Ab(uv)与正常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暗适应最大电反应中,阈值上组与正常组的Ab(uv)差异显著,阈值下组与正常组的La(ms)差异显著。结论低于损伤阈值剂量的激光照射视网膜出现视网膜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