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症心脏瓣膜病心脏不停跳下瓣膜置换术4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手术风险大 ,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 1 999年 1 1月以来 ,我们采用心脏跳动下瓣膜置换手术治疗 4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 ,效果较好。临床资料 40例中男 1 7例 ,女 2 3例 ;年龄 5~ 64岁。行二尖瓣置换术 (MVR) 2 4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AVR ) 6例 ,MVR +AVR 1 0例。另选择 1 998年 1月至 1 999年 1 0月所做的31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者作为对照组 ,男 1 3例 ,女1 8例 ;年龄 1 3~ 59岁 ;MVR 1 9例 ,AVR 8例 ,MVR +AVR 4例。术前两组的心胸比率、射血分数 (EF)、心功能等指标… 相似文献
2.
风湿性瓣膜病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置换术1154例长期效果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评价风湿性联合瓣膜病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的近期与远期疗效 ,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1年 5月~ 2 0 0 1年 5月 2 0年间 ,115 4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行双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和长期随访结果 ,其中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均为狭窄病变者 2 5 3例 ,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 345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主动脉瓣狭窄者 119例 ,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均为关闭不全者 437例 ;合并三尖瓣病变的占 5 4 0 0 %( 75 7例 ) ,其中器质性病变 7 2 7%( 84例 ) ,功能性关闭不全 5 8 31%( 6 73例 ) ;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者 339例 ;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与Ⅳ级者分别为 873例和 186例。应用侧倾碟瓣或双叶机械瓣施行瓣膜置换术 ,合并三尖瓣功能或器质性病变者 ,同期行瓣膜成形手术。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住院病死率为 6 5 0 %( 75 / 115 4)。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顽固性心律失常、肾功能或呼吸功能衰竭 ,以及抗凝有关的出血等。长期生存 10 79例 ,随访时间为 8个月~ 2 0年 ,平均随访时间为 4 5 %病人·年。晚期死亡 6 6例 ( 0 39%病人·年 ) ;5、10与 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 ( 89 46± 1 35 ) %、( 86 5 0± 1 91) %与 ( 6 7 86±6 16 ) %。生存的 92 9例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不同射频消融方法治疗重度心脏瓣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2月在解放军第1 53中心医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心功能分级(NYHA标准)≥Ⅲ级的心脏瓣膜疾病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双极射频消融者26例(双极组),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单极射频消融者25例(单极组),单用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者24例(对照组).比较各组射频消融所用时间、术后即刻窦性心律恢复情况、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病死率、心脏功能指标和心功能分级疗效.结果:双极组、单极组的术后即刻窦性心律恢复率(92.31%和88.00%比对照组70.83%)、辅助呼吸时间[(16.75±2.68)h和(16.04±4.21)h比对照组(24.81±3.38) h]、术后住院时间[(8.41±1.84)d和(9.01±1.72)d比对照组(11.26±2.35)d]、左室舒张末内径[6个月时(47.24±5.81) mm和(46.03±6.78) mm比对照组(53.11±4.35) mm;12个月时(41.84±3.69) mm和(40.98±5.27) mm比(48.75±4.36)mm]、左室射血分数(6个月时0.483 6±0.027 9、0.495 1±0.030 2比对照组0.433 2±0.037 2:12个月时0.580 4±0.038 5、0.569 3±0.029 6比对照组0.489 1±0.038 1)、肺动脉收缩压[6个月时(39.82±3.42) mmHg和(40.21±2.01) mmHg比对照组(44.92±2.44) mmHg;12个月时(35.62±2.11) mmHg和(36.63±1.92) mmHg比对照组(39.95±2.87) mmHg]、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88.46%和84.00%比对照组54.1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双极组和单极组上述指标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但双极组消融用时[(22.34±2.57) min]少于单极组[(29.04±3.41) min,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有利于改善心脏瓣膜病预后效果,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在有效性、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单极射频治疗. 相似文献
4.
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我科于全身麻醉体外循环(ECC)下对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施行心瓣膜置换术196例,现对其ECC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心脏超声对风湿性瓣膜病术后房颤自动复律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心房颤动患者术后自动恢复窦性心律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患者的心脏超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自动恢复窦性心律的可能因素。方法选择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患者515例,术前心电图检查均示有房颤,按照术后自动恢复窦性心律情况分为非自动恢复窦律对照组及自动恢复窦律组,对左房直径(LAD)、右房直径(RAD)、心脏射血分数(EF)、左室缩短率(FS)等超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维持窦律时间较长组LAD、左房容积(LAV)明显低于非自动复律组(P〈0.01),而EF、FS则明显高于非自动复律组(P〈0.01)。结论从心脏超声指标分析,风心病瓣膜置换术后房颤自动恢复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维持时间与左房大小及心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心瓣膜置换术后疗效及危险因素,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144例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6例、女28例,年龄15~69(44.9±11.9)岁;病程1个月~40年,平均病程(57.8±98.3)个月。风湿性心脏瓣膜病92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28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病1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9例。对存活出院的137例患者进行随访,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住院死亡、主要并发症发生及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采用寿命表生存率法计算术后远期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9例(13.2%),室性心律失常56例(38.9%),人工瓣膜瓣周漏7例(4.9%),胸腔积液33例(22.9%),心包积液8例(5.6%),肝功能不全23例(16.0%),肾功能不全5例(3.5%)。术后早期住院死亡7例,死亡率4.9%。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高(Ⅲ级或Ⅳ级)、病程长、术前左心功能低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双瓣膜置换术、合并其他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术后室性心律失常是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心瓣膜置换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病程时间长、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高(Ⅳ级)、术前左心功能低下(LVEF〈40%)、双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时间长是术后早期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高(Ⅲ级或Ⅳ级)、合并其他心脏手术、术前左心? 相似文献
7.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房颤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占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50%左右,其中以二尖瓣损害极易影响心房传导系统,造成心房纤颤(房颤)。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90%术前存在房颤。二尖瓣置换心脏复跳后,有部分患者可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并维持稳定的血液动力学。本研究旨在观察心脏瓣膜手术、术前房颤患者术后恢复窦性心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脏恶液质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程长,可达十数年至数十年,尤其以二尖瓣和三尖瓣病变所致的心肌损害为著,容易出现心脏恶液质综合征(syndrome of cardiac cachexia,SOCC),1年、5年的自然病死率高达50%和80%,手术病死率达16%,50%。1996年8月至2001年9月,我们共收治此类病人221例,占同期瓣膜病的12.31%,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风湿性慢性心肌损害与术中心肌损伤导致心肌功能障碍呈现低心排出量是风湿性心脏病术后常见并发症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为探讨不同类型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心功能和病死率的关系,我们对9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后低心排出量与30d内死亡发生情况作定量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提高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右心室功能不全患者的治愈率,总结诊断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收治24例左心瓣膜病合并右心室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41~66岁。均行心瓣膜置换术及三尖瓣成形术。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中心静脉压(CVP)升高(CVP〉25cm H2O)、右心室体积增大等右心衰竭表现。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于感染1例,持续低氧血症1例,低心排血量2例。随访15例,随访6~50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例,死因不明。其余患者均生存,生活质量良好,无右心室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9例患者无三尖瓣反流,4例轻度反流,1例中度反流。结论术中加用三尖瓣成形环保证三尖瓣功能是治疗右心室功能不全的解剖基础,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强心治疗及对右心室前后负荷的调整是治疗该类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复发性心瓣膜病患者再次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319例复发性心瓣膜病再次行心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38例,女181例;年龄12~73岁(43.2±13.5岁)。需再次手术的原因为:心瓣膜成形术后、生物瓣衰坏、瓣周漏等。两次手术间隔时间3个月~25年(18.7±8.3年)。结果全组共死亡25例,其中手术死亡4例,早期死亡21例。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室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其余294例患者治愈出院。随访252例,随访率85.7%,随访时间6个月~11年(9.6±7.1年);失访42例。随访期间死亡17例,死于心力衰竭9例,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颅内出血、脑栓塞3例,消化道出血1例,原因不明2例。长期生存的235例患者中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183例,Ⅲ级29例。结论尽管复发性心瓣膜病患者心功能和全身状况均较差,手术操作较困难,但适时而妥善的外科手术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同时置换治疗重症风湿性瓣膜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同期置换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手术疗效。方法 1999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 94 1例病人进行瓣膜置换术 ,其中 2 4例同期进行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 ,占瓣膜置换病人的 2 5 5 %。 2 4例病人中女 17例 ,男 7例 ;年龄 18~ 5 9岁 ,平均 36岁 ;体重 37~ 5 6kg。其中 8例曾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11例合并左房血栓、16例病人合并有肝肿大 (肋下 2~ 8cm)和下肢水肿、8例合并有腹水。X线胸片示心胸比率为 0 6 6~ 0 91。超声检查示三尖瓣均有严重反流 ,反流面积为 4 2~ 34 0cm2 ,平均 (16 8± 9 3)cm2 。术前心功能III级 9例 ,VI级 15例。 6例病人因药物不能控制心衰而行急诊换瓣手术。结果 死亡 1例 ,死亡率为 4 2 %。术后 1周、3、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各心腔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出院者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 2 0~ 36个月 ,平均 2 6 4个月。术后心功能I~II级2 0例 ,III级 4例。术后 3~ 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机械瓣功能障碍及血栓形成。结论 对于联合瓣膜病变 ,三尖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病人 ,在进行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的同时进行三尖瓣置换 ,有利于术后右心功能的恢复 ,能更好地改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改善心功能 ,并有利于术后病人的康 相似文献
14.
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后果十分严重 ,选择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 (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 ,CABG )和心脏瓣膜置换术 ,使缺血心肌再血管化和异常血流动力学得以矫正。我院自 1990年 6月~ 2 0 0 2年 6月共施行此类手术 13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10例 ,女 3例。年龄 12~ 74岁 ,平均5 7.1岁。病程 10个月~ 13年。 13例中二尖瓣病变者 7例 ,主动脉瓣病变者 4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病变者 2例。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者 3例 ,2支病变者 6例 ,3支病变者 4例。术前 4例有心绞痛 ,均有心电图ST段下降及T波倒… 相似文献
15.
2000年5月至2010年7月我们对267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其治疗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共267例,男82例,女185例;平均年龄40.9(11~65)岁;平均体重52.4(30~75)kg。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3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瓣膜损害9例,Ebstein畸形2例,其他先天性心脏瓣膜病18例(其中房间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源性恶液质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6年 42例心脏恶液质瓣膜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4例( 9 .5 2 % ) ,2 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 ,3 8例患者出院时肝脾明显缩小 ,食欲好转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及肝、肾功能正常。随访 10个月~ 6年 ,心功能恢复至Ⅰ级 2 4例 ,Ⅱ级 14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围术期营养支持 ,正确地选择好手术时机 ,加强术中处理 ,积极治疗术后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心脏外科手术应用心肺转流 (CPB)时 ,可明显破坏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功能 ,导致术后大量渗血。近年来研究表明 ,抑肽酶作为一种蛋白酶抑制药 ,有良好的抑制纤溶系统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本文就应用国产抑肽酶的体会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 6 0例病人 ,男 41例 ,女 19例 ,年龄 38~ 5 5岁。术前肝肾功能正常 ,出凝血指标正常。 40例单瓣置换 ,2 0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置换。随机分为三组 :小剂量组 (LA组 ) ,大剂量组 (BA组 ) ,对照组 (C组 ) ,每组 2 0例。抑肽酶使用方法 麻醉后肝素化前静脉滴注 5 0万KIU(LA组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围手术期处理注意事项、瓣膜选择。方法:总结1998年~2001年间对3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手术的经验,回顾性分析其围手术期处理的注意事项。结果:3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中,住院死亡1例,全组随访,术后一个月死亡1例,术后一年死亡1例,其余32例患者仍健在。术后心功能恢复到Ⅰ级者20例,恢复Ⅱ级者12例。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瓣膜病的瓣膜置换手术的手术适应证、术前严格准备、术中瓣膜的选择、术后严密监测、正确使用正性肌力药物、血清钾离子水平的调节以及术后抗凝药物量的调节都是直接影响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
患者男,36岁。因"活动后胸闷、乏力5年,加重1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6.5℃,呼吸20次/分,脉搏68次/分,血压100/60 mm Hg。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心尖搏动位于右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1.5 c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