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科于1997年1月至2 0 0 3年10月期间采用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90例,男5 9例,女31例,年龄2 8~88岁,平均( 5 7.6±15 .1)岁。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皮肤巩膜黄染,血清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合并发热、胆道感染5 6例。T管引流术或胆囊造瘘术后12例。梗阻原因:原发性肝细胞癌2 8例,胆管细胞癌2 5例,胆囊癌13例,胰头癌9例,食管癌转移7例,胃癌术后转移5例,结肠癌术后转移3例。所有病例术前均经CT、B超等影像学及血液生化检查确诊,证实梗阻部位及性质,其中2 6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为肿瘤晚期不宜行手术治疗或全身情况差…  相似文献   

2.
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经皮肝穿胆道内外引流术(PTBIE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了PTBIED治疗,其中肝门部转移癌14例,胆囊癌8例,胆管癌8例,胰头癌13例。结果 PTBIED成功率为90%,40例血清总胆红素降至正常,3例下降不满意,术后1个月内死亡4例,6个月内死亡20例,生存超过12个月13例。并发症为胆道活动性出血8例(18.6%),败血症10例(23.3%),胆道逆行感染6例(14.0%)。胆汁性腹膜炎1例(2.3%)。结论 PTBIED是姑息性治疗手术不能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有效的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明科 《普外临床》1993,8(2):103-104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PTC)和引流术(PTCD)国内自70年代后期始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因各方面的因素此技术在基层医院至今还未能普遍展开。我院从1984年9月至1990年9月对60例梗阻性黄疸施行了PTC和PTCD,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阻塞性黄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施行兼有内引流及外引流效果的PTCD,对阻塞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近3年来我院所做的32例该类PTCD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施行该型引流术32例,其中30例病人减黄效果明显,对其他临床不适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随访病人最长生存期为15个月。结论施行兼具内/外引流效果的胆道引流术,对不宜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是较好的选择,同时也可为其他的非手术综合治疗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后常见并发症及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梗阻性黄疸行PTCD术患者100例,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护理组(50例)和常规性西医护理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即刻、术后3天的一般生命体征监测指标变化,以及术后1周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护理组患者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6.0%(3/50),低于常规性西医护理组40.0%(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5,P<0.05)。术后即刻,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均低于术后即刻(P<0.05),中西医结合护理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均低于常规性西医护理组(P <0.05);中西医结合护理组的满意度为(82.30±5.62)分,高于常规性西医护理组(75.25±5.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8,P<0.001)。结论:梗阻性黄疸PTCD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中西医结合护理组较常规性西医护理组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一条获取胆道病变组织、进行胆道病理学检查的新途径。方法71例阻塞性黄疸接受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治疗。PTCD过程中,影像监测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向胆道内引入活检钳行梗阻段钳夹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结果71例钳夹活检病人中70例成功获得组织块,技术成功率986%(70/71)。钳夹活检病理学阳性率887%(63/71)。50例胆管癌钳夹活检敏感率高于15例非胆管癌(960%比600%,P<005)。结论PTC下胆道钳夹活检操作简单,获得组织块的技术成功率高,创伤小,敏感性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胆道病理学诊断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疑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通道钳夹活检及毛刷活检取得组织病理学的诊断诊值。方法2005年4月~2006年4月,对24例梗阻性黄疸行PTCD和胆道内支架置人术,PTCD同时采用钳夹、毛刷2种方法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4例接受钳夹活检,14例同时接受毛刷活检。24例钳夹活检均获得病变组织,病理结果:腺癌15例,查到异型细胞4例(认为是阳性结果);炎性组织1例,为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病例;纤维组织1例;3例取得组织为胆管上皮,其中1例临床诊断为胃癌术后胰头周围淋巴结转移,2例为胆管癌,活检阳性率为79.2%(19/24)。4例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组织病理学结果:炎性组织1例,腺癌2例,异型细胞1例。14例毛刷组织细胞学检查:2例查出瘤细胞,2例查出异型细胞(认为是阳性结果),阳性率为28.6%(4/14),其余均为阴性结果。结论经PTCD胆管内活检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准确率高,行PTCD引流减黄治疗的同时可得到病理学的诊断,为下一步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20年1月~2020年9月收集的10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患者应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年龄38~74岁,平均(54.5±12.3)岁,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资料、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以及患者预后等情况。结果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有效率90%(9/10),其中8例成功拔管,1例继续带管随访中,1例因术后胆红素下降不明显,行2次肝移植手术。8例成功拔管患者带管时间为60~250 d(106.6±62.4)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腹腔出血、胆道出血、胆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阻塞性黄疸时胆汁酸肝损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时胆汁酸是否是造成阻塞性黄疸(简称阻黄)肝细胞损害的因素。实验1:研究阻黄模型鼠的肝脏形态学改变与胆汁酸血症的关系: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阻黄1(BDL1)组11只,以胆总管结扎切断复制阻黄模型,术后1周处死。阻黄2(BDL2)组11只,术式同BDL1组,术后2周处死。假手术(SO)组13只,仅作胆总管游离,术后1周处死。动物处死时,取心脏内血液测血清总胆汁酸(TBA),并取肝脏组织作光镜及电镜检查。实验2:研究管饲胆酸钠(PO组)的肝脏形态学改变。将13只SD大鼠营饲10%胆酸钠4mg/kg.观察1、2、3、4、24h后的血清TBA变化及肝脏形态学改变。实验3:研究阻黄模型鼠的肝细胞内胆汁酸含量变化。取上述SO组、BDL2组和PO组各5只鼠的肝脏组织.制成肝细胞悬液.应用离子选择性微电极测定肝细胞内胆汁酸活度。结果:实验1,BDL1组和BDL2组血清TBA明显升高.光镜下有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胆小营增生,电镜下有线粒体减少、变形嵴消失等改变。实验2,营饲胆酸钠后,血清TBA与BDL2组相近,肝细胞亦有变性坏死及线粒体损害,但无胆小管增生。实验3,SO组、BDL2组和PO组的肝细胞内胆汁酸活度分别为422±76、5456±1265、6456±1313μmol/L。BDL2组较SO组升高12倍.与PO组相接近。结论:胆汁酸是导致阻黄肝细胞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医院收治的10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超声引导下PTCD术者50例为A组,采用ERCP支架置入术者56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放置引流管患者28例,对其进行围术期、心理疏导、管道护理及密切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预防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28例均成功完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期间未出现大出血、医源性胆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黄疸均有所消退,肝功能指标恢复良好。其中18例患者后期行择期手术。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围手术期期实施心理、管道、病情观察等综合护理措施,能提高引流手术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e duct drainage,PTBD)是解决胆道梗阻的有效途径。过去多在X线引导下穿刺,随着超声影像学的发展,超声引导PTBD更加安全、方便和实用。2007年2月~2011年2月,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PTBD治疗梗阻性黄疸115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评价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 12例梗阻性黄疸,其中9例恶性梗阻(胆管癌4例,肝门淋巴结转移压迫胆管5例0采用PTCD姑息性引流,3例高危良性梗阻采用PTCD进行术前胆道减压。结果 4例患者行内外引流术,8例行外引流术。经1-3周引流,8例血清总胆红素降至近正常,3例下降不满意,1你无效。3例高危良性梗阻者于引流减压后安全地进行了手术,7例恶性梗阻者于PTCD后1周1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 比较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85例实施术前胆道引流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PTCD组(n=48)、PTGBD组(n=19)和ENBD组(n=18)。比较三组的手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减黄效果。结果 三组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总胆红素水平、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PTGBD组平均手术时间[(14.11±0.6439)min]明显低于PTCD组的(19.07±0.8799)min、ENBD组的(29.67±1.921)min,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916.858,P < 0.001),两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 < 0.001)。结论 PTCD、PTGBD和ENBD均能达到术前减黄的效果,PTGBD更为便捷、安全。  相似文献   

15.
重症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setype,ACST)常继发于胆管结石及胆管良恶性狭窄,进展迅速,病情危重,有文献报道死亡率高达15%以上。及时、有效地解除胆道梗阻并通畅引流,是治疗ACST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但ACST早期易出现高热、黄疸、休克和多器官功能损害等症状,使得麻醉和手术面临巨大的危险,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病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后影响胆红素下降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17例因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行PTCD病人的术前血常规、生化、病史等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观察和实验设想选择相关自变量,分析各自变量与总胆红素下降速率的相关性并建立多重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 117例病人PTCD术后总胆红素均有下降,每日平均下降幅度为(41.8±29.0)μmol/L。单变量分析显示与总胆红素下降速率有关的变量分别为:术前总胆红素(P<0.001)、丙氨酸转氨酶(ALT,P=0.049)、天冬氨酸转氨酶(AST,P=0.003)、Na+(P<0.001)、白蛋白(P=0.033)、Cl-(P=0.002)、中性粒细胞(P=0.024)。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与胆红素下降速率有关的变量为:术前总胆红素[P<0.001,95%CI(0.06,0...  相似文献   

17.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后并发症的特点及其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对205例阻塞性黄疸进行PTCD治疗的术后并发症。结果主要并发症为出血、胆道感染、胆漏、导管堵塞等。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止血、抗感染、腹腔引流、支架再置人等。结论PTCD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主要方法,预防和处理其并发症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23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引流管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121例支架植入成功,术后1~2d皮肤瘙痒显著好转或消失,2~4周黄疸消退,症状显著改善,患者住院7~21d,均好转出院。46例患者再次发生胆管阻塞,行2次植入支架术。术后生存时间为3~3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全面的术前准备及严密细致的术后观察与护理,针对性加强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介入手术的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阻塞性黄疸术前胆道外引流对肝细胞再生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术前胆道外引注对阻塞性黄疸肝切除术后残肝细胞再生能力影响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检测能反遇肝细胞再生能力的肝细胞核DNA含量,有丝核分型计数(MI)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指数变化,对胆总管梗阻5天大鼠胆上引流,1、3、5天,然后观察70%肝切除对残肝细胞再生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胆道外引流对肝细胞再生能力有抑制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 PTCD)两种不同引流方式对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梗阻性黄疸收治并行PTCD引流术的111例患者。根据术中导管末端是否越过壶腹部,进入十二指肠为标准分为外引流组54例和内外引流组57例。分析两种术式减黄效果、术后并发症、重新置管次数、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等。结果两组术后TBiL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8,P〈0.05)。比较2组术后DBiL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1,P〈0.05)。外引流组术后出现胆道感染者14例;内外引流组术后胆道感染者2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3,P〈0.05),2组总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0,P〈0.05)。结论内外引流较内外引流有更好的引流效果,但易致胆道感染.增加患者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