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瑾 《职业与健康》2011,27(8):874-875
目的分析不同工龄噪声作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探讨噪声作业工人工龄与高压高频听力损失的关系。方法对北京市怀柔辖区内1 630名工龄在1~20年的噪声作业人员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高血压检出率随工龄增长成明显上升趋势,在16~20年组高达43.75%;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和工龄长短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听力损失检出率和工龄长短相关,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和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在16~20年组高达63.33和9.38%。结论噪声作业工人高血压患病率和听力损失检出率有随工龄增长而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无锡市新吴区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异常状况,为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苏省职业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2018年无锡市新吴区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分析不同经济类型和行业类型企业,不同性别、年龄、工龄的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异常率。结果 2018年新吴区噪声作业人员参加职业健康检查59 866人,检出听力异常5 132例,听力异常率为8.57%。不同经济类型和不同行业类型企业的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听力异常4 556例,听力异常率为9.94%;女性听力异常576例,听力异常率为4.10%,男性听力异常率高于女性(P0.05)。≥50岁年龄组听力异常率最高,为27.83%,噪声作业人员听力异常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30年工龄听力异常率最高,为22.47%,听力异常率随工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无锡市新吴区噪声作业人员的听力异常率相对较低,应重点关注男性,民营经济、集体经济性质企业以及交通运输和仓储服务行业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行业噪声作业人员心电图与听力情况,为其健康监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水泥制品业、装备制造业、炼焦业、非煤矿山业,分别收集心电图和听力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水泥制品业心电图异常率为21.7%,且有异常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P0.05)。听力异常率为36.7%,且有异常率随工龄、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P0.05);装备制造业心电图异常率为34.4%;听力异常率为16.7%,且有异常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P0.01);炼焦业心电图异常率为21.0%。听力异常率为4.0%。非煤矿山业心电图异常率为11.2%。听力异常率为33.7%,且有异常率随工龄、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结论水泥制品业与非煤矿山业接噪作业工人听力异常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噪声监督管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装备制造业接噪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较高,应加强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南宁市噪声环境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及职业病病人.方法 收集2011 年南宁可口可乐有限公司、南宁富田食品有限公司等20 家企业接触噪声作业人员共430人的职业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30 例接触噪声人群中,检出174人217项异常,异常人数检出率为40.47%,异常检出人数随工龄增加而增多,其中,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0.93%,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与接噪工龄无明显关系.共检出职业禁忌证6 人,未检出法定职业病(职业性噪声聋)病人.结论 职业噪声可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必须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做好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噪声对作业人员听力、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时发现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和噪声性听力损失,为企业噪声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自贡市1 042名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收集和测量各岗位噪声8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防护水平、暴露水平和工龄噪声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听力损失、高血压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在1 042名噪声作业人员中检出疑似职业病21人,占2.0%;职业禁忌证84人,占8.1%;听力损失247人,占23.7%;高血压166人,占15.9%;心电图异常102人,占9.8%。不同性别噪声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听力损失和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职业禁忌证和高血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听力损失和高血压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噪声暴露水平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和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工龄噪声作业人员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听力损失和高血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噪声引起员工听力损失无性别差异,且随着工龄增长,听力损失发生风险增加,在不能实施有效的源头控制措施时,个体防护措施是控制噪声危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晋江市某热电厂噪声环境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的特点,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5年连续3年对热电厂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以噪声作业车间工人150人为噪声组,无职业危害作业人员50人为对照组,进行纯音听阈测定,比较两组人员听力状况,并对噪声组听力损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车间工种噪声属于连续稳态噪声,接噪工人均佩戴耳塞或耳罩,个人防护较好。噪声作业组高频听力异常检出率(28.7%)比对照组(6.0%)高,语频听力异常检出率(16.7%)也比对照组(2.0%)高;接噪各工种高频听力异常检出率和语频听力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工龄、年龄的增长呈增高趋势,但未检出噪声聋病例。结论该热电厂高强度噪声引起作业人员听力损伤,应加强职业病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状况, 为该市预防与控制职业性噪声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按照《国家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工作方案》要求, 收集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重点职业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2017年深圳市所监测的噪声作业员工为77 319人, 监测对象听力损失检出率为9.48%, 疑似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0.28%, 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0.17%。男性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高于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有随年龄增长和工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P < 0.05)。来自不同规模、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员工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听力损失检出率以大型企业最低,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听力损失、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和职业性噪声聋检出率均较低。不同行业类型企业听力损失异常率、疑似职业病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均以建筑行业噪声作业企业员工最高。
结论 深圳市噪声作业员工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亟须加强对中型及以下规模企业、建筑行业等重点企业的专项调查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对策, 预防职业性听力损失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探讨企业中噪声作业对工人听力的影响。选取某企业中的350名噪声作业工人作为噪声组,另选取该企业中的120名非噪声作业工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工人进行听力测试及职业健康检查,比较两组员工的听力损失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现场噪声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听力损失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不同年龄段工人的听力损失检出率随着工人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5);不同工龄工人的听力损失检出率随着工人工龄的增长而升高(P0.05)。研究组的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血压异常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职业性噪声会对工人的听力以及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企业应积极做好减震降噪工作,保护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噪声接触人员的健康情况,为企业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巴彦淖尔市2015年度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所有噪声作业人员共696人(男608人,女88人)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噪声作业人员血压异常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P0.0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1),与接噪工龄有关(P0.05);血常规和尿常规异常与年龄无关(均P0.05),但女性异常率均高于男性(均P0.01)。在各工龄组间血压、血尿常规和纯音测听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功能异常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纯音听力检测异常率均随着年龄、工龄增长而增加,男性明显多于女性(P0.01)。结论噪声作业人员血压、纯音测听异常值出现的频次最高。血压、纯音听力异常值受年龄、工龄及性别因素影响,血常规、尿常规异常与性别、工龄因素有关联。对噪声作业人员必须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做好职业防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工龄噪声作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为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辖区内1 624名工龄在1~20 a的噪声作业人员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高血压检出率(14.90%)随工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在15 a~组高达56.67%;心电图异常检出率(8.56%)与工龄长短之间没有相关性;听力损失检出率(53.76%)与工龄关系不显著(P0.01)。1 a~组语频听损与高频+语频听损检出率分别为5.84%和1.44%,提示听力损伤时间明显提前。结论噪声危害仍较严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噪声作业人群的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某医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噪声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收集入选者的纯音测听结果及其他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879名噪声作业工人平均年龄(36.51 ±4.12)岁,平均工龄(9.65 ±2.25)年;男性工人739人,女性工人143人。听力异常检出286例(检出率32.54%)。男性工人听力异常检出率(35.60%)高于女性(1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异常检出率及不同类型听力损失检出率均有逐渐增高趋势(P < 0.01);随着工龄的增长,听力异常检出率有逐渐增高趋势(P < 0.01)。
结论 接触噪声工人的听力损失较为严重,须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重庆市轨道交通企业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为重庆市轨道交通企业开展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11—12月选取重庆市轨道交通企业参加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的噪声作业人员为研究对象,收集包括检维修人员和驾驶员在内的1 957名噪声作业人员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测量重庆市轨道交通企业各岗位噪声8 h等效A声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维修人员检出疑似职业性噪声聋3例,噪声职业禁忌证15例;驾驶员检出听力职业禁忌证12例,血压职业禁忌证3例。异常检出率列前3位的项目依次是听力(20.8%)、血压(10.9%)和心电图(10.6%),听力异常以高频听力异常为主。检维修人员听力和血压异常检出率高于驾驶员(P<0.05);噪声作业人员听力、血压和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随年龄和工龄的增长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左、右耳听力异常检出率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P<0.01)。结论 噪声对重庆市轨道交通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不容忽视,应加强噪声作业尤其是检维修岗位的噪声危害防控措施。驾驶员应将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和噪声同时纳入职业健康监护范围,以早期发现听...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厦门市湖里区某机械厂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为企业制定工人健康特别是听力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机械厂247名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22.27%,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心动过缓为主(28.75%),听为损伤观察对象检出率为6.07%,噪声聋检出率为4.86%。噪声作业人员观察对象和噪声聋检出率随工龄增长而升高(线性趋势=10.51,P=0.0012)。结论加强生产性噪声治理及有效的噪声防护措施,加强企业噪声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可减少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英德市某水泥企业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状况,为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和卫生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英德市某水泥企业296名在岗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不同特征的在岗噪声作业工人的健康损害状况和纯音测听异常情况。结果 296名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失、血压异常、血常规异常、心电图异常等指标检出率分别为19.26%、21.28%、16.22%和22.97%。男性血压异常的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听力损失、血压异常及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加均升高(P值均0.05)。296名工人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高频听阈提高、语频听阈提高、较好耳语频加权值25 dB的检出率分别为19.26%、64.53%、7.09%和1.35%。男性的高频听阈提高和语频听阈提高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值均0.05);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高频听阈提高、语频听阈提高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P值均0.05);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和语频听阈提高的检出率随着工龄增加而升高(P值均0.05)。结论英德市某水泥企业噪声作业工人健康损害较严重,有关部门需督促企业加强和完善噪声防护措施,以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南昌市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职业危害岗位作业人员健康状况,提出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措施。方法依据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和方法进行,粉尘作业岗中检查周期为2年1次,不在本年度检查范围内。所有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录入,使用SPSS 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将资料进行χ2检验/秩和检验/Fisher确切概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噪声岗位:高血压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岗位(P0.01)。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8.61%,其中高频(含双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82.82%;听力损失随接害工龄增长成正比(P0.01);听力损失在厂部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异常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车身厂、铸造厂、动力开发部、发动机厂、车架厂、总装厂、设备动力厂和冲压厂,均高于10%。(2)苯及苯系物岗位:血常规异常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在接害工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厂部分布间比较为质管部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检查出职业相关疾病或异常261人占12.33%、职业禁忌症3人(噪声作业2人、苯作业1人)。结论结合近两年检查资料显示,南昌市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有害因素以噪声、苯及苯系物和粉尘为主,尤其是噪声广泛存在且危害严重,应引起企业、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平凉市平川区某电厂接触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失情况的分析,为预防听力损失提供科学依据。选取252名接触噪声作业人员为接触组,工龄为3~40 a、年龄为20~60岁;另选管理和后勤人员111名作为对照组,年龄、工龄同接触组。对年龄、工龄、听力损失、以及伴随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接触组听力损失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人员随着工龄和年龄的增长听力损失的检出率均增高,听力损失的伴随症状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P0.01)。提示,接触噪声作业者听力损失检出率高,听力损失的发生与工龄、年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收集2018年重庆市36个区县噪声作业女工的职业健康检查个案数据。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技术规范》(GBZ 188—2014)对噪声作业女工开展在岗职业健康检查。本次调查共收集21 529名在岗噪声作业女工职业健康检查数据。高频听力损失、高血压、心电图及健康损害者检出率分别为5.50%、9.27%、5.92%和42.13%。噪声作业女工主要分布于小、微型企业,私有经济,以制造业为主。远郊区、中型企业、集体经济和采矿业的噪声作业女工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不同年龄、工龄组在高频听力损失、高血压和健康损害等指标的检出率不同(P0.05),随着年龄、工龄增长,噪声作业女工高频听力损失和高血压检出率增高尤为明显(P0.05)。重庆市接触噪声作业女工在听力、心血管系统以及其他健康损害方面相比其他地区严重,需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保障接噪作业女工职业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秦皇岛市金属加工企业中的噪声危害及作业人员健康状况,总结解决方案,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方法对秦皇岛市5家金属加工企业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噪声作业人员的双耳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7.46%,高血压检出率为26.73%,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20.83%,各异常项目检出率在不同年龄、工龄、噪声状态及防护措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噪声状态下,非稳态噪声对作业人员听力影响较明显(P0.01),且听力损伤程度随累积噪声暴露量的增加而增高。结论秦皇岛市金属加工生产企业,噪声危害严重,影响作业人员的健康。应从稳定噪声状态、强化噪声防护、降低噪声暴露强度及接触时间方面着手减少噪声危害,保护作业人员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产性噪声对噪声作业工人听力、心率、血压的影响,从而保护噪声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控制噪声作业工人的噪声暴露量、预防噪声对作业工人造成的身体损害。方法选取乌海市某厂147名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年龄范围在21~51岁之间,平均年龄35.9岁,进行职业卫生基本情况、听力、心电图及血压检查,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不同工种听觉疲劳、噪声性耳聋检出率随工种噪声强度增强而递增,χ2值分别为6.15、7.15,P均小于0.05;不同接噪工龄听觉疲劳、噪声性耳聋检出率随工龄延长而递增,χ2值分别为6.13、7.35,P均小于0.05;不同接噪工龄血压异常检出率随工龄增加而递增,χ2值为8.07,P小于0.05。结论听觉疲劳、噪声性耳聋的检出率随着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血压异常检出率随着与接噪工龄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德阳市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状况,为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病防治和相关部门监管、制度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德阳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上报的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个案卡》,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9 186 名噪声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资料,平均年龄为(41.07±8.60)岁,听力损失检出率为13.2%,血压异常为13.7%,心电图异常为16.0%,听力损失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χ2 = 91.181,P<0.05),血压异常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χ2 = 65.054,P<0.05),心电图异常检出率男性低于女性(χ2 = 7.677,P<0.05);听力损失和血压异常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长而升高;不同企业规模、不同地区工人健康损害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地区噪声检测的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0.882,P<0.01);职业性噪声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私有、国有、制造业。结论 德阳市噪声作业工作健康损害较严重,需监管部门、企业和劳动者共同采取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