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亚低温辅助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以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A组(n=30)、观察B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取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A组采取亚低温辅助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亚低温持续时间24~48小时,观察B组采取亚低温辅助去骨板减压术治疗,亚低温持续时间3天。对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天、第5天颅内压及术后并发症、预后情况观察比较。结果在血糖、颅内压水平方面,3组患者治疗第1天、第5天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B组治疗第1天、第5天血糖、颅内压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A组仅治疗第1天血糖、颅内压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治疗6个月后GOS评分方面,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36.7%及观察A组预后良好率56.7%比较,观察B组80.0%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病死率方面,观察B组较对照组及观察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长期亚低温辅助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各28例。观察组联合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仅在体温38℃时实施常规方法降温。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及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个月,末次随访,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恢复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亚低温,能有效保护脑组织,降低颅内压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手术中降颅压的有效措施。方法将重型颅脑损伤行开颅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63例)。观察组术前采用降温毯及乙醇湿敷大血管处,使体温降至33~35℃时进行手术,保持此体温至手术结束;术中抬高手术床头部30°。对照组在常温下以传统手术体位进行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颅内压在开骨瓣、剪硬膜时、清除血肿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开颅手术时将患者头端抬高30°及使机体处于亚低温状态,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是预防急性脑膨出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91例在本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均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根据术后有无行选择性脑局部亚低温治疗分为A、B两组,比较术后颅内压的变化及治疗预后。结果两组术后颅内压均在同一水平,在行亚低温治疗后,A组在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颅内压明显较治疗前降低,B组在术后48小时、72小时颅内压明显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后24小时、72小时的颅内压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治疗有效率为42.9%,明显高于对照组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有效的方式,术后给予脑局部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辅助治疗对其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其中以手术、脱水治疗、吸氧等基础治疗35例为对照组;另35例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亚低温治疗为观察组。采用颅内压监护仪动态监测患者入院时、治疗第1、3、5、7天颅内动态压变化;统计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颅内压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下降,第1、3、5、7天颅内压与入院时比较,然观察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为54.3%明显高于对照组28.6%,而死亡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31.4%,P<0.05。结论亚低温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有利于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将7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病人均采用脱水、抗炎等治疗,亚低温组在此基础上施行亚低温治疗,即使肛温降至33~34 ℃,持续5~7 d.结果亚低温组血糖和血乳酸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亚低温组在治疗后1 d颅内压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7 d基本降至正常.提示亚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颅内压、血糖和血乳酸水平,改善预后.护理中应注意加强对皮肤、体温和生命体征的监护,采用自然复温法逐步复温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其颅内压及脑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5—2017-09间卢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预后情况、颅内压和脑代谢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良好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后,观察组颅内压较对照组低,CEO_2、CCP及SVO_2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颅内压水平控制好,能有效改善脑代谢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良好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ICP)监测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控制性阶梯式去大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在控制性阶梯式去大骨瓣减压术中应用脑室型颅内压监测与常规去大骨瓣快速减压术对照组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迟发性血肿、术后脑梗塞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脑室型颅内压监测应用于控制性阶梯式去大骨瓣减压手术,能有效减少去骨瓣减压术中出现的恶性脑膨出、迟发性血肿及术后脑梗塞等情况,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38)及常温常规治疗组(n=30)。亚低温组接受32℃~35℃低温治疗,常温常规治疗组除亚低温治疗外,其余治疗同亚低温组。比较两组的ICP、预后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亚低温治疗组伤后ICP显著低于常温常规治疗组(P(0.01)。预后显著好于常温常规治疗组(P〈0.05)。应激性溃疡、肝肾功能异常和外伤性癫痫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温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P升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以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减少全身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去大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效果。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和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清除血肿联合去大骨瓣减压处理,观察组在清除血肿基础上实施去大骨瓣减压与天幕裂孔切开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与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优于对照组,术后脑梗塞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3 d环池显露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大骨瓣减压术与天幕裂孔切开联合方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伤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结合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治疗组采用外伤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术后即给予亚低温冬眠治疗5-7d;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死亡率、GCS、GOS和颅内压(ICP)。结果:治疗组GCS、GOS高于对照组,死亡率,ICP低于对照组。结论:尽早行外伤性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并充分内,外减压,术后尽早给予亚低温冬眠治疗,对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经临床GCS评分及影像学诊断确诊,术前双侧瞳孔散大19例;术前一侧瞳孔散大9例,此9例均术中发生脑膨出,颅内压增高,行CT复查对侧血肿4例,弥漫性脑肿胀5例。所有患者均在伤后2 h内行急诊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术后联合亚低温治疗,并采取脑外伤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经治疗,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取得如下治疗效果:康复良好6例,中残3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11例,死亡4例,死亡率14.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形成的患者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及早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围手术期亚低温可显著降低颅内压,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全身及头部降温对降低颅内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性脑水肿、脑肿胀是颅脑损伤后最常见的继发性损害,而由此引起的颅内压(ICP)增高则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针对创伤性水肿、脑肿胀采取有力措施,将ICP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是提高颅脑损伤治疗效果的关键。近年来临床上发现对伴有发热的颅脑损伤病人给予降温措施,将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后却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国外新近研究成果也表明亚低温(28~35℃)除具有脑保护作用外,还能显著降低颅内压,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死亡率。但全身及头部降温对颅内压增高的降压作用如何,何种温度作用最明显,迄今仍缺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细胞凋亡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22)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仪将患者急性期7d内的肛温持续控制在36℃ ~37℃;对照组(n=20)未控制体温,当体温超38℃时予常规方法降低体温.收集患者入院后第1、3、5、7d的脑脊液标本,比较两组患者脑脊液中caspase-3、caspase-9的浓度及预后的差异. 结果 ①组间比较,caspase-3及caspase-9的浓度值均在第1d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第3、5及7d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根据伤后3~6个月GOS评分,实验组患者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体温控制在36℃~37℃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caspase-3及caspase-9的浓度,降低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瓣开颅术,观察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比较分析2组手术前后颅内压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效果。结果 2组术后7 d颅内压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植物生存率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颅内高压,并发症少,病死率低和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观察组采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术后第1天、3天、5天,2组的颅内压均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和改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接受急诊实施标准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在本院接受急诊治疗的颅脑外伤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凭借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血肿清除骨瓣回纳术治疗。对比术后颅内压减弱情况、手术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天、3天、1周的颅内压对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为观察组更低(P<0.05);术后治疗效果对比,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 颅脑外伤所致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接受急诊实施标准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患者颅内压明显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预见性去骨瓣减压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以5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按照手术时机不同分为研究组29例(ICP升高至25mmHg,且持续时间30分钟,未发生脑疝)和对照组28例(ICP升高至30mmHg,且持续30分钟,发生脑疝)。监测术后7天内患者颅内压变化,比较两组术后7天GCS评分和术后1个月NIHSS、Bathel评分差异,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估预后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1天和术后5天颅内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天,研究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31.03%vs28.5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41,P=0.839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内预后不良病例比例(31.03%)显著低于对照组(60.71%)(χ~2=5.058,P=0.0250.05)。结论预见性去骨瓣减压术可快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缩短术后机体功能恢复周期,提高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2例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单侧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采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重度残疾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1天观察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2组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第7天观察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43例重型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病人分为两组:亚低温组(22例)采用全身冰毯降温,使体温降至32~35℃5d,同时使用冬眠合剂;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亚低温组病人预后良好率60%(13/22),病死率26%(5/22);对照组预后良好率29%(6/22),病死率48%(10/21),两组病人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明显优于常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