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治疗自发性气胸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对2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静卧吸氧、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或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等方法治疗。结果 26例气胸患者痊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较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疼痛程度轻、置管时间短、伤口愈合时间短。结论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中心静脉导管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并与普通28号硅胶管纽进行比较,治疗组3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中心静脉手管用式引流,对照组27例行普通硅胶管用式引流,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96.3%,中心静脉导管与普通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普通硅肢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并发症多,镇痛药使用率高(51.9%).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痛苦小,并发症少,住院费用少,操作简单,舒适耐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收治126例自发性气胸的护理过程和经验。结果 126例患者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后8例带管出院,1例胸腔大出血死亡,117例治愈出院,引流管留置时间7~132d,平均14d。通过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术后及拔管后的护理,患者及家属均能很好的配合治疗,达到治疗和护理的目的。结论自发性气胸确诊后如患者有呼吸困难均应行胸腔闭式引流,加强对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可减少引流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配合低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配合低负压引流术,采取术前、术中、术后观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措施.结果:10例患者中,10例全部治愈,肺复张时间最长为5d,最短为3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安全、方便,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费用少,患者满意,可以在各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陈小萍 《护理学杂志》1996,11(2):103-103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留置治疗自发性气胸浙江省诸暨市中医院陈小萍我院1990年4月至1995年10月,用细针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3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30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男25例,女5例。均经X线摄片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静脉留置针与硅胶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气胸新生儿按不同引流方法分为2组,其中A组18例采用经皮静脉留置针(22 G×25 mm)引流,B组32例采用硅胶管引流(8~10F)。比较2两组患儿术后48 h肺复张率、闭式引流时间、再次置管率及导管感染率。结果 2组48 h肺复张率、闭式引流时间、再次置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导管感染。结论硅胶引流管能保持通畅引流,避免经皮静脉留置针较高的堵塞率及再次置管率,从而缩短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对4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期间,积极开展心理支持,做好病情变化的观察,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的密闭性、畅通性和有效性,合理掌握拔管指征等护理措施。结果 46例患者经治疗及护理,肺部复张良好,未发生切口感染、引流管脱落及阻塞等护理并发症,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7. 38±1. 60) d。结论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期间,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获得理想的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早期痊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对3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在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期间,给予心理疏导、管道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等整体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4例患者均一次穿刺引流成功,引流时间4~15 d,平均9.6 d。未出现胸腔感染等并发症及意外脱管。治疗后肺复张良好,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期间,规范实施整体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肺复张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占位病人在介入诊疗中并发气胸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气胸引流术的价值。方法2005年7月~2012年3月,19例介入诊疗中并发气胸,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微创插管方法行气胸引流术。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剪2~3个侧孔,选择气胸侧第2或第3前肋间隙锁骨中线处穿刺进针,18G穿刺针刺入胸膜腔内,引入导丝,交换置入剪孔的中心静脉导管,外固定并抽气。结果在操作和引流过程中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完成中心静脉置管后,5例住院观察,其中2例肺肿瘤射频消融为住院患者,3例肺占位穿刺因合并严重肺气肿,余14例穿刺置管后胸闷症状明显缓解,在等候室内观察1h,无症状加重,听诊双肺呼吸正常,采用门诊观察随访。经抽气及引流1~3d后,18例胸闷、气急症状逐渐消失,患侧胸部扣诊呈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晰,胸片或CT复查气胸消失、肺组织完全复张,拔除中心静脉导管;1例重度肺气肿持续少量胸腔漏气,经负压瓶引流5周后胸膜破口完全闭合,肺组织复张。结论与传统外科胸腔引流相比,中心静脉导管行气胸引流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可靠、疗效好、患者可在门诊接受观察等优点,尤其适合胸部穿刺介入诊疗操作中发生单纯气胸的病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气漏的病因、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气漏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的穿刺针,一次性输液器延长管、灭菌输液瓶及中心负压吸引器组成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代替胸管和传统的吸引装置进行闭式引流,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 13例气漏患儿中有7例患儿行胸腔闭式引流,中心静脉导管留置3~7d后,复查胸片,被压缩的肺组织基本复张.治愈10例,好转后放弃治疗1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15.4%.结论 新生儿气漏死亡率较高,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新生儿气漏发生的常见原因.治疗气漏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行胸腔闭式引流,笔者所在科室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的胸管行引流治疗的方法,具有方法简单、引流效果理想、不易造成后期发育畸形、价格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奈达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9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1次性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穿刺置管和闭式引流术排尽胸水后,行胸腔内药物注射。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奈达铂100mg/次,0.9氯化钠注射液40mL稀释;对照组25例,顺铂80mg/次,0.9氯化钠注射液40mL稀释注入胸腔。1周后再次注药,共计不超过3次。结果治疗组CR12例,PR14例,有效率为76.5;对照组CR4例,PR9例,有效率为5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腔内治疗均无气胸、胸腔感染、胸壁种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置管闭式引流后注入奈达铂,是一种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导管联合负压吸引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CNKI、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以及百度和Google搜索引擎,纳入中心静脉导管联合负压吸引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比较治疗自发性气胸的RCT,检索日期从每个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9月15日。由两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依据Cochrane协助网提供的标准评价文献质量及偏倚风险,采用Rev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8篇文献共1 549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组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组相比较肺复张时间[SMD=0.01,95%CI(-0.23,0.25),P0.95]、住院时间[SMD=-0.42,95%CI(-1.81,0.97),P=0.55]、治愈率[RR=1.04,95%CI(1.00,1.08),P=0.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_RR=0.31,95%CI(0.23,0.43),P0.000 01]中心静脉导管组低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联合负压吸引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但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个别文献样本量较小,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综合护理体会。方法对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的4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心理支持、病情监测、保持有效引流、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48例患者术后喘憋等症状明显缓解,呼吸平稳。未发生切口及胸腔感染、引流管脱落及阻塞。肺复张良好,顺利拔除引流管,均痊愈出院。结论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期间,做好心理护理、病情监测、有效引流等综合护理,有利于提升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复张性肺水肿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至 1999年 ,我们共收治复张性肺水肿病人 17例 ,现将诊疗经验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 9~ 6 2岁。自发性气胸 10例中 6例单侧和 2例双侧自发性气胸做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 ,2例单侧自发性气胸采用电视胸腔镜下滑石粉喷洒术治疗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胸腔积液 6例 ,其中 1例为右侧胸腔积液经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发生左侧复张性肺水肿。1例纵隔巨大畸胎瘤切除术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本组 17例病例均系经治疗使萎陷的肺复张后 ,15min~6h内病人出现不同程度气短、呼吸浅快、咳嗽频繁、咳大量白色或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持续细管引流联合金黄色葡萄球菌滤液制剂(恩格菲)治疗老年难治性复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难治性复发性气胸患者,用14G中心静脉导管代替普通硅胶管行胸膜腔闭式引流,12例复发性气胸患者胸腔内注入恩格菲时机选在插管后第3~4天,16例插管后超过2周未愈患者也予注药。结果18例于胸腔内注药后第1~3天肺复张,6例1周后肺仍未复张,再次注药治愈,2例重复3次注药治愈,2例经3次注药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治愈率达92.9%(26/28)。结论持续细管引流联合恩格菲治疗老年难治性复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轻,值得在内科普通病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膀胱造瘘穿刺针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置管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腔闭式引流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脓、血、气胸的引流。自1996年以来 ,作者等采用膀胱造瘘穿刺针用于胸腔闭式引流置管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2例 ,男性 2 8例 ,女性 14例 ,年龄 10~ 67岁 ,平均 47岁。本组病例均经胸部X线或B超检查证实 ,其中气胸 2 6例 ,脓胸 8例 ,血胸 5例 ,混合性血气胸 3例 ,42例患者均采用膀胱造瘘穿刺针行胸腔闭式引流置管。结果 :经该办法全组病例置管均获成功 ,操作中无并发症发生 ,引流效果确切 ,全组病例均痊愈。1 2 方法  脓、血、气胸病人在B超或X线定位下 ,测量…  相似文献   

17.
对50例肝顶部肝癌患者施行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并配合心理护理、全麻术后护理及密切的并发症观察护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消融治疗相关性死亡;术后发热24例,肝区疼痛18例,肝功能损害16例,气胸3例,血气胸和胸腔积液各1例,其中2例气胸和1例血气胸经保守治疗痊愈,另1例气胸和1例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1周后痊愈。提示加强对肝顶部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的术后监护,是治疗成功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对50例肝顶部肝癌患者施行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并配合心理护理、全麻术后护理及密切的并发症观察护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消融治疗相关性死亡;术后发热24例,肝区疼痛18例,肝功能损害16例,气胸3例,血气胸和胸腔积液各1例,其中2例气胸和1例血气胸经保守治疗痊愈,另1例气胸和1例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1周后痊愈.提示加强对肝项部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的术后监护,是治疗成功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 1988年9月至2001年7月我们采用腋下小切口行胸膜、肺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22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自发性气胸施行24次手术,男16例,女6例,年龄20~36岁,平均28岁。右侧气胸10例,左侧气胸10例,双侧气胸2例。主要症状是胸痛、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全部为气胸复发病人。术前胸腔穿刺抽气2次以上无效行胸腔闭式引流11例,直接胸腔闭式引流11例。术中见肺大疱均位于肺尖部,同时合并中下叶肺大疱2例。合并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引流改进方法对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共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及对照组。试验组,男44例、女28例,年龄(47±11)岁,采用26号硅橡胶胸腔引流管及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引流量300 ml/d时拔除引流管。试验组患者出院后3 d复查胸部X线片,经中心静脉导管抽液后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男40例、女29例,年龄(52±13)岁,术后采用26号硅胶单胸腔引流管引流,胸腔引流量100 ml/d时拔除引流管。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术后第1 d视觉模拟评分(VAS)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平均VAS疼痛评分、26号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曲马多使用人次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有7例患者在拔管后出现中量以上胸腔积液,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其中6例患者经中心静脉导管抽液而治愈。在拔管前经中心静脉导管抽液量平均为74.8 ml。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和26号胸腔引流管引流,有助于缩短引流时间、促进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