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和腰椎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高龄单侧下肢创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腰丛或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组(神经阻滞组,n=40)和轻比重蛛网膜下腔麻醉组(腰椎联合麻醉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注药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的HR、SBP、DBP均显著低于注药前(P0.05),Sp O2均显著高于注药前(P0.05),但注药前、完成手术后的HR、SBP、DBP、Sp O2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注药前、完成手术后两组患者的HR、SBP、DBP、Sp O2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注药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神经阻滞组患者的SBP均显著高于腰椎联合麻醉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HR、DBP、Sp O2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神经阻滞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0%(4/40)显著低于腰椎联合麻醉组42.5%(17/40)(P0.05)。结论神经阻滞较腰椎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具有较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以期为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计70例。年龄65~78岁,体重指数(BMI)17.5~26.5kg/m~2,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SF组)和硬膜外阻滞组(EA组),每组35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_0)、麻醉后即刻(T_1)、切皮时(T_2)、假体植入后(T_3)、出室前(T_4)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上述各时点白细胞计数(WBC)、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浓度。结果在血流动力学方面,EA组患者T1、T2时点SBP、DBP、HR显著低于SF组(P0.05)。而在T_3、T_4时点,EA组患者SBP、DBP、HR显著高于SF组(P0.05)。在应激反应方面,EA组患者T_3时点白细胞计数、血糖浓度显著高于SF组(P0.05)。结论与硬膜外阻滞相比,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以硬膜外麻醉作对照,观察其对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术后的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NER)和硬膜外麻醉(EPI)。记录麻醉前,麻醉开始后15、30、45、60min,术后1h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效果。结果麻醉开始后15min。EPI组病人DBP降低明显,随后30、45、60min及术后1hEPI组病人的SBP、DBP均明显低于NER组;NER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小于EPI组,恢复时间明显长于EPI组。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起效迅速,镇痛时间长,是老年病人进行单侧下肢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两种神经阻滞方法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的差异.方法 65岁以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A组)和硬膜外神经阻滞组(B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正确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后分别给予0.375%的罗哌卡因20~25 ml和0.5%罗哌卡因15~20 ml.B组:取L2~3为穿刺点行硬膜外神经阻滞.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麻醉后15、30 min的SBP、DB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B组(P<0.05或P<0.01),B组麻醉后30 min的SBP及麻醉后15、30、60 min的DBP低于麻醉前(P<0.05);术中B组麻黄碱使用率及术中输液量高于A组(P<0.05或P<0.01);A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长于B组(P<0.05);B组患者术后48 h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阻滞效果好,术后镇痛时间长,未发现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髋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接受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其中接受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接受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临床各项指标以及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15min及麻醉后30min的HR、SBP与DBP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延长(P<0.05),术后6h及12h的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与蛛网膜下腔麻醉相比,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慢但持续时间更长,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2~76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和硬膜外阻滞组(E组),每组30例。N组先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再在超声图像上确认髂筋膜和股神经位置,先行股神经阻滞,再在同一穿刺点从缝匠肌内侧缘开始,由外向内沿髂筋膜下给1%利多卡因10ml和0.5%罗哌卡因10ml,同时超声探头在腹股沟韧带水平向内移动,内侧达股动脉上方;E组采用L2~3间隙行硬膜外阻滞。记录两组阻滞前(T0)、阻滞后10min(T1)、30min(T2)、60min(T3)的SBP、DBP及HR;记录两组阻滞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48h恶心呕吐、头痛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2时E组的SBP和DBP明显降低(P0.05),T2时N组SBP和DBP明显高于E组(P0.05);N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组、术中麻黄碱使用率明显低于E组(P0.05);E组整体麻醉效果优于N组(P0.05),但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N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中,麻醉效果良好,较硬膜外阻滞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及适应证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双点腰丛定位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年龄在65岁以上、ASA2~3、行单侧下肢手术病人86例,随机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43)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43)。腰丛:每点注入0.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10±2)ml,坐骨神经:注入0.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20±5)ml,B组用0.5%的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10±2)ml行硬膜外穿刺麻醉。比较两组麻醉的效果、操作时间、麻醉药总剂量、麻醉费用,观察两组患者神经阻滞的起效、完善时间、持续时间,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痛觉消失快,痛觉恢复持续时间长,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慢,强度低,持续时间短与B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的SBP,DBP,HR在T3,T4,T5期与麻醉前相比存在显著改变(P〈0.05),B组患者的SBP,DBP,HR在T2,T3,T4,T5期与A组相比也存在显著改变(P〈0.05)。B组的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局部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双点腰丛定位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下肢手术,不仅麻醉效果相当,而且血液动力学平稳,相对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应用的可行性。方法40例60岁以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正确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后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20~25ml和0.5%罗哌卡因15~20ml;B组选择L2~3或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75%罗哌卡因10~15ml。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B组麻醉15min后各时点的SBP、D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及A组(P<0.05或P<0.01);A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B组(P<0.05),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B组(P<0.05);B组术中使用麻黄碱的例数及输液量高于A组(P<0.05);B组患者围术期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镇痛时间长,并发症少,适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腰丛-坐骨神经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麻醉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髋关节置换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A组)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麻醉组(B组)。结果患者在麻醉前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_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后、手术开始10、20、30分钟的HR、SBP、DBP低于麻醉前(P0.05)),A组患者HR与B组比较,有明显变化,B组患者麻醉后、手术开始10、20、30分钟的HR、SBP、DBP、SpO_2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同时点HR、SBP、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优良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麻醉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小,可用于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老年糖尿病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匹配的原则,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121例接受胫骨横向骨搬移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予以硬膜外麻醉,观察组61例予以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观察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下肢手术中罗派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接受腰-硬联合麻醉的下肢手术患者分为R组与B组,各30例。R组使用罗哌卡因,B组使用布比卡因。记录2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注药后5 min,2组的SBP、DBP、HR均较注药前显著下降(P<0.01);B组的SBP、DBP、HR较R组显著下降(P<0.01)。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R组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长于B组,P=0.0056。R组的Bromage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00。R组的恢复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00。结论罗派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均具有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在神经刺激器指导下实施不同下肢神经联合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18~58岁股骨下段以下的下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组(N1组)、坐骨神经加股神经加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组(N2组)、坐骨神经加腰大肌肌间沟阻滞组(N3组)与脊麻组(S组)。用不同电流强度刺激指导穿刺,比较神经阻滞的起效和持续时间、阻滞的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N2、N3组止血带反应明显轻于N1与S组。N1、N2和N3组的感觉与运动阻滞时间均明显长于S组(P<0.01)。电流的强度与起效时间呈正相关。结论神经刺激器电流强度在0.25~0.30mA时麻醉效果满意。坐骨神经加股神经加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腰大肌肌间沟阻滞用于股骨下段以下的下肢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适用于股骨下段以下短小手术,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  梅伟  陈明兵  刘九红 《骨科》2016,7(6):425-428
目的 探讨改良的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3~6月于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4例老年患者,予腰丛-骶丛神经阻滞麻醉,术前运用针刺法测试麻醉平面,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评估麻醉效果.结果 臀上神经支配的阔筋膜张肌区域、臀下神经支配的臀大肌区域、股神经支配的股四头肌区域及坐骨神经支配的大腿后肌群区域皮肤痛觉消失.患者麻醉前即刻和切皮时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SBP、DBP和HR最大变化率分别为13.9%±6.2%、15.8%±7.8%和14.1%±4.8%,均在20%以内.所有患者均在单纯神经阻滞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追加阿片类药物.术中未出现局部麻醉药物中毒、血流动力学大幅波动、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术者满意度评分均为10分.结论 本研究显示腰丛-骶丛神经阻滞麻醉可安全有效运用于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受限于样本量,我们仍将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更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痛觉恢复时间,同时观察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30 min(T1)、插管时(T2)、拔管时(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痛觉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0时SBP、D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3时间点SBP、DBP、HR均高于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效果可靠,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下肢手术患者共126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实验组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63例,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63例。观察指标①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麻醉前0、5、10、15、30、60、90分钟时的SBP、DBP、MAP、HR、SpO2的变化。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的时间。③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使用麻黄碱的例数及术后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相关不良反应。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结果①实验组SBP在麻醉给药10、15、30分钟后高于对照组,血压下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P在麻醉给药0、5、60、90分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BP、MAP、HR、SpO2在所有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实验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慢于对照组(P<0.05),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同样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慢于对照组(P<0.05),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③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关并发症头痛、尿储留、恶心呕吐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方式进行麻醉可有效降低手术的风险,且具有操作简便,容易掌握,适应症宽等特点,用于下肢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予以腰硬联合麻醉。观察2组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2组患者的HR、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观察组患者的HR低于对照组,DB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手术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68例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每组各34例,观察2组阻滞起效、完善时间和注药前及注药后5、15、30 min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较B组阻滞起效快、麻醉完善时间短(P<0.05);注药后5、15、30 min 2组患者的SBP、DBP、HR、Sa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可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硬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隙阻滞在老年人低位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0例ASAⅡ~Ⅲ级老年手术患者接受低位手术,年龄65~80岁,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Ⅰ组)和蛛网膜下阻滞组(Ⅱ组),观察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结果蛛网膜下阻滞组(Ⅱ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效果更确切。结论蛛网膜下阻滞用于老年低位手术患者不失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以期为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的患者共计82例,年龄23~57岁,体重指数(BMI)17.2~25.5kg/m~2,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SF组和EA组,每组41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感觉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及麻醉前(T_0)、麻醉后10分钟(T_10)、麻醉后20分钟(T_20)、麻醉后30分钟(T_30)平均动脉压、心率。并记录患者局麻药中毒、穿刺点疼痛、术中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尿潴留等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感觉阻滞方面,SF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高于EA组(P0.05);在运动阻滞方面,SF组患者阻滞时间、阻滞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EA组(P=0.003、0.017)。在血流动力学方面,EA组患者麻醉后10、20、30分钟的MAP、HR显著低于SF组(P0.05)。在麻醉相关并发症方面,SF组患者术中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EA组(P0.05)。结论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能够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运动阻滞时间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诸多优点,是值得推荐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显微支撑喉镜手术血流动力学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50例显微支撑喉镜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S组)在麻醉前5 min行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与对照组(C组)比较全麻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完成后(T2)、显微支撑喉镜置入后即刻(T3)4个时间点的SBP、DBP、HR 和术后12 h、24 h、48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与T0比较,C组的SBP、DBP、HR在T1时降低,T2、T3时升高(P< 0.05);S组的SBP、DBP、HR在T1时降低.C组与S组相比,除DBP在T1时外,其他各时点SBP、DBP及HR有明显差异(P< 0.05);疼痛评分C组在12 h、24 h时降低(P< 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用于显微支撑喉镜手术能提供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并能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