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联合地佐辛静脉麻醉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全麻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44例,男79例,女65例,年龄37~72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n=48),罗哌卡因组(R组,n=47)和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组(RD组,n=49)。D组患者于切皮前10min用20ml生理盐水进行浸润麻醉(1∶200 000肾上腺素),R组和RD组患者于切皮前10min用20ml 0.5%罗哌卡因行浸润麻醉;R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2ml生理盐水,D组和RD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10mg地佐辛。记录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10min(T3)、拔管后30min(T4)时,记录患者BP、HR,检测患者血丙二醛(MDA)、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记录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R组和RD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D组,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D组(P0.05);与T0时比较,T1~T4时三组患者SBP均明显升高,T3时D组和R组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T3时RD组的DB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D组和R组(P0.05);与T0时比较,T1~T4时三组患者血糖、Cor、MDA、E和NE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T1~T4时RD组的血糖、Cor、MDA、E和NE浓度均明显低于D组和R组(P0.05);三组患者麻醉期间均未出现头痛、头晕、呼吸抑制、咽喉疼痛等不良反应。RD组患者躁动和高血压发生率均明显低于D组和R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联合地佐辛静脉麻醉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可有效降低患者麻醉恢复期应激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80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罗哌卡因组(R组)蛛网膜下腔注射1%罗哌卡因1.5 mL+0.5 mL生理盐水,罗哌卡因+纳布啡组(R+N组)蛛网膜下腔注射1%罗哌卡因1.5 mL+0.5 mL纳布啡5 mg。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注射混合液,速率为0.1 mL/s。记录感觉神经最高阻滞平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感觉、运动神经的起效及恢复时间。了解术中麻醉效果满意度。记录术中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宫缩痛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结果 2组患者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恢复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改良评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心动过缓和宫缩痛例数及发生率分别为2∶4(5%∶10%)和3∶1(7.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 mg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麻醉镇痛效果更好,特别是对宫缩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可以安全用于剖宫产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联合羟考酮静脉术后镇痛对剖宫产术后宫缩痛和产妇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年龄22~3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羟考酮组(O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羟考酮联合罗哌卡因组(OR组)。O组患者于手术缝皮前静脉注射羟考酮0.1 mg/kg,R组患者于手术缝皮前皮下注射0.5%罗哌卡因15 ml浸润麻醉,OR组患者于手术缝皮前静脉注射羟考酮0.1 mg/kg联合皮下给予0.5%罗哌卡因15 ml浸润麻醉。术后VAS评分4分者静脉注射曲马多50 mg作为补救镇痛。比较三组产妇术后4、8、16、24、48 h的切口痛和宫缩痛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 h曲马多补救镇痛例次、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皮肤瘙痒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6、24 h O组和OR组宫缩痛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P0.05),O组和R组切口痛VAS评分明显高于OR组(P0.05),术后曲马多补救镇痛例次明显大于OR组(P0.05)。O组和R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OR组(P0.05)。三组其他不良反应和术后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手术应用羟考酮静脉术后镇痛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能对产妇的切口痛和宫缩痛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其中羟考酮在减轻宫缩痛方面作用明显,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作用. 方法采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2例斜疝患儿分为两组(每组26例):A组,Dex 1 μg/kg复合0.25%罗哌卡因1 ml/kg骶管阻滞;B组,0.25%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记录两组患儿麻醉前(T0)、骶管阻滞后5 min(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拔气管导管时(T4)、苏醒后10 min时(T5)的MAP和HR,观察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时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术后镇痛评分、术后追加镇痛药的发生率及副作用. 结果 A组HR在T4时显著低于B组[(106±12)次/min比(117±12)次/min] (P<0.05).与B组比较,A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3.8%比23.1%]、躁动评分[(1.9±0.6)分比(3.1±0.7)分]和术后4、8、12、16 h FLACC疼痛评分[(1.1±0.6)分比(2.2±0.7)分、(1.2±0.6)分比(3.8±0.9)分、(2.3±0.6)分比(4.2±0.7)分、(2.6±0.9)分比(3.8±0.8)分]均降低(P<0.05);两组苏醒时及术后2、24 h的FLACC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使用镇痛药曲马多为4例,A组无使用曲马多者(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副作用. 结论 与单独使用罗哌卡因相比,Dex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手术能降低拔管时的应激反应,减少小儿苏醒期躁动,明显延长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手术中的浓度效应。方法选择2017-02-2017-11期间我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成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0.30%罗哌卡因组(R1组,n=30)、0.20%罗哌卡因组(R2组,n=30)、0.10%罗哌卡因组(R3组,n=30)和2%利多卡因浸润局麻组(L组,n=30),硬膜外穿刺点选择椎间盘突出椎体上方第4个间隙,尾向置管4 cm。患者平卧位后经硬膜外导管分3次给予罗哌卡因5 ml、7 ml和8 ml,L组分层浸润麻醉。观察并记录手术期间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下肢肌张力。结果与术前比较,四组间HR和MAP无统计学差异;术中患者VAS评分比较,R1组较R3组和L组低(P0.05),R2组较R3低(P0.05),而R1、R2和L组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患者下肢肌张力比较,R1组较R2、R3组明显差(P0.05)。结论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的适宜浓度为0.20%。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地佐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静吸复合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躁动反应、镇静情况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C(对照)组, D(地佐辛)组,D组在缝皮前10 min单次静脉给予地佐辛0.125 mg/kg, C组不静注地佐辛.记录各组拔管期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患者躁动情况进行评分.结果:C组拔管前5 min、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 MAP、HR值明显高D组(P<0.05),拔管后5 min 躁动评分明显高D组(P<0.05),镇静评分明显低D组(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10 min静注地佐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有稳定血流动力学作用,可减轻拔管期患者躁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对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罗哌卡因EC_(50)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4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43~58岁,BMI 21~24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组(BR组),每组32例。所有患者选择T_(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并置管。R组硬膜外镇痛泵配方为罗哌卡因和生理盐水混合液共100 ml,BR组硬膜外镇痛泵配方为罗哌卡因、布托啡诺5mg和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共100 ml,采用序贯法测定罗哌卡因浓度,初始浓度为0.1%,相邻药物浓度比值为1.2。采用Dixon-Massey法确定罗哌卡因EC_(50)及其95%CI。术后2 h患者VAS评分3分则镇痛有效,VAS评分≥3分则镇痛无效。记录患者术前15 min(T_0),术后1 h(T_1),术后3h(T_2),术后6 h(T_3),术后12 h(T_4),术后24 h(T_5),术后48 h(T_6)HR、MAP和RR,并进行VAS评分,运动阻滞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记录。结果 R组EC_(50)为0.19%(95%CI 0.17%~0.20%);DR组EC_(50)为0.11%(95%CI 0.10%~0.12%)。两组T_0—T_6时HR、MAP、RR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组运动阻滞评分达到1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R组(P0.05),R组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BR组(P0.05)。两组均无皮肤瘙痒、尿潴留和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托啡诺可增强罗哌卡因PCEA镇痛效果,降低罗哌卡因浓度,对患者呼吸循环无影响,不伴有皮肤瘙痒和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观察帕瑞昔布结合切口局麻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200例,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50例。在手术结束前10 min,A组静注生理盐水4 mL及切口予生理盐水浸润(对照组),B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及切口予生理盐水浸润(帕瑞昔布组),C组静注生理盐水4 mL及切口予0.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罗哌卡因),D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及切口予0.7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帕瑞昔布+罗哌卡因)。术后观察6小时(T1)、24小时(T2)2个时间点安静时的VAS值,并记录患者术后24小时内是否要求给予药物镇痛、对整体镇痛质量的满意度。结果在T1时间点,对照组与帕瑞昔布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罗哌卡因组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和帕瑞昔布组(P<0.05);帕瑞昔布+罗哌卡因组评分显著低于另外3组(P<0.05)。在T2时间点,帕瑞昔布+罗哌卡组评分显著低于另外3组(P<0.05),而其它3组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帕瑞昔布+罗哌卡因组只有3例(6%)患者要求额外镇痛药物治疗,对整体镇痛质量满意度达86%,与另外三组比较,P<0.05,而另外3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帕瑞昔布钠结合切口局麻可以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早期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切口局部浸润对老年患者结肠癌根治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II-III级择期行结肠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罗哌卡因组(B组)和罗哌卡因组(L组),手术结束后分别进行切口局部浸润.结果:术后4hVAS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8 h、12 h和24 h VAS评分,B组均显著低于L组(P<0.05);B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的用量明显低于L组(P<0.05);嗜睡发生率L组高于B组(χ2=7.025,P=0.00836).结论:布托啡诺可有效延长局麻药切口局部浸润的作用时间,减轻老年患者结肠癌根治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0.5%罗哌卡因局部切口浸润对患者在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时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40例甲状腺择期手术患者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每组各20例.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持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直至手术结束.术中使用Bls监测麻醉深度,维持在50~60之间.切皮前10分钟分别用05%罗哌卡因10ml和09%生理盐水10ml进行切口局部皮下浸润,两组溶液均未加入肾上腺素。记录手术前、切口浸润即刻.切皮即刻及其后1分钟.2分钟、5分钟、缝合皮下组织、缝合皮肤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罗哌卡因组切皮后1分钟,2分钟、5分钟、缝合皮下组织、缝合皮肤时的MAP、HR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0.5%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有效地预防了早状腺手术患者在全麻手术时切皮、缝合皮下组织、缝合皮肤时血压和心率的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局麻药罗哌卡因混合用于腋路臂丛阻滞对阻滞效果及有效时间的影响。方法择期或急诊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组(RD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以神经刺激器定位腋路臂丛神经主分支(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肌皮神经),RD组和R组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40ml+右美托咪定1ml(1μg/kg)和0.375%罗哌卡因40ml+生理盐水1ml,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作用时间、镇痛时间、首次疼痛VAS评分;记录入室时(T0)、阻滞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60min(T5)HR、MAP、SpO2,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RD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缩短,作用时间及术后镇痛时间延长(P<0.05)。与R组比较,T1~T5时RD组HR减慢(P<0.05),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比较,T2~T5时两组MAP下降,T1~T5时HR减慢(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两组患者阻滞后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组有5例患者心动过缓;两组患者未出现恶心、呕吐、低血压、低氧血症及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1μg/kg与局麻药混合应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可增强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缩短起效时间,延长作用时间及术后镇痛时间,但是易诱发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纳布啡复合曲马多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全麻苏醒期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全身麻醉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0例,年龄45~65岁,体重50~90 kg,ASAⅠ或Ⅱ级,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四组:手术结束前30 min,A组静注纳布啡0.1 mg/kg+曲马多2 mg/kg;B组静注纳布啡0.2 mg/kg+曲马多2 mg/kg;C组静注纳布啡0.3 mg/kg+曲马多2 mg/kg;D组静注曲马多2 mg/kg。记录四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记录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后5、15、30 min警觉/镇静评分和VAS评分;记录手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拔管后5、15、30 min警觉/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后15、30 min D组VAS评分明显高于B、C组(P0.05)。拔管后30 min A组VA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四组拔管后呼吸抑制、头晕嗜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A、B和C组(P0.05)。结论全麻手术结束前30 min采用纳布啡0.2~0.3 mg/kg复合曲马多2 mg/kg较纳布啡0.1 mg/kg复合曲马多2 mg/kg全麻苏醒期镇痛效果好,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地佐辛在学龄前儿童全麻下部分睫毛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10例拟实施全麻术下部分睫毛切除术治疗的倒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手术结束前10min给予地佐辛0.1mg/kg静滴)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组55例。对比两组拔管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研究组HR测定值T1~T2时刻均较T0时刻升高,MAP测定值T1时刻高于T0时刻,且HR、MAP测定值T0~T3时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前、拔管后10min、拔管后30min、拔管后60min,研究组患儿躁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术下部分睫毛切除术治疗学龄前儿童倒睫术中应用地佐辛有利于维持患儿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苏醒期患儿躁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应用于单侧开胸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择40例单侧开胸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前行开胸肋间TPVB,R组注入0.5%罗哌卡因15ml,D组注入含有右美托咪定0.75μg/kg的0.5%罗哌卡因15ml,30min后开始全麻诱导。术后行椎旁自控镇痛。记录注药前(T0)、注药后5、10、15、20、30min(T1~T5)、气管插管前(T6)、气管插管后(T7)的MAP、HR、BIS以及椎旁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宽度及并发症等。记录术后24h追加吗啡镇痛次数、咪达唑仑镇静次数、呕心呕吐及患者镇痛满意度等。结果两组TPVB范围及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和R组比较,T4、T5时D组HR明显减慢,MAP、BIS明显降低(P0.05)。与T6时比较,T7时R组HR明显增快、MAP、BIS明显升高(P0.05)。术后镇痛期间,与R组比较,D组追加吗啡和咪达唑仑次数、呕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75μg/kg复合0.5%罗哌卡因15 ml诱导前行TPVB,术后右美托咪定0.1μg·kg-1·h-1及0.5%罗哌卡因2ml/h持续TPVB,可安全用于单侧开胸手术和术后镇痛,较单用0.5%罗哌卡因TPVB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纳布啡对烧伤患者行切痂植皮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并行切痂植皮术的烧伤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纳布啡组(n=36)和对照组(n=36)。纳布啡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0.20 mg/kg纳布啡,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躁动发生率,拔管前(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10 min(T3)、拔管后30 min(T4)的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前术后的氧化应激反应和苏醒时间,比较两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纳布啡组躁动发生率更低,T3、T4时RASS评分均降低,T1、T4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物(LPO)明显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升高。术后苏醒期,纳布啡组SOD均高于对照组,MDA、LPO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苏醒时间、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眩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相似文献   

16.
舒芬太尼对全麻患者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抑制全麻患者术后气管拔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 6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对照组(C组),缝皮前停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S组静注舒芬太尼0.15μg/kg,C组静注生理盐水10 ml.分别于入室后诱导前(T0)、拔管后1 min(T1)、3min(T2)、5 min(T3)记录SBP、DBP、MAP、HR,计算RPP,并于以上各时点抽取肘静脉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皮质醇浓度.记录拔管时间,患者清醒时间及拔管时患者是否出现躁动等情况.结果 T1~T3时C组MAP、HR、RPP均高于T0时(P<0.05).T1~T3时MAP、HR、RPP S组均低于C组(P<0.05).T1~T3时C组血糖、皮质醇均高于T0时(P<0.05).T1~T3时S组血糖、皮质醇均低于C组(P<0.05).拔管时C组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S组(P<0.05),S组的清醒时间较C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全麻患者在拔管前静注舒芬太尼可抑制拔管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管植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终末期肾病患者75例,男38例,女37例,年龄18~65岁,BMI 18.5~24.0 kg/m2,ASA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三组,A组:全身麻醉组,麻醉方法为全凭静脉麻醉;B组:腹直肌鞘神经阻滞组,手术侧腹直肌鞘内注射0.5%罗哌卡因15 ml;C组:局部浸润麻醉组,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在手术切口和手术路径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记录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10 min(T1)、手术开始即刻(T2)、手术开始后20 min(T3)、手术结束时(T4)的HR和MAP。记录患者术后2、4、8、12、24 h运动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手术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A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T2、T3时C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B组不同时点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时比较,T2、T3时C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与T2、T3时比较,T4时C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术后2、4、8、12、24 h B组运动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C组术中总体补救镇痛次数明显多于B组(P0.05)。A组和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三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神经阻滞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管植入术中麻醉效果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腹腔镜妇科手术镇痛效果。方法 80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静脉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组(R组):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组):静脉右美托咪定联合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对照组(C组):不用右美托咪定和罗哌卡因。记录术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第一次排气时间。记录入PACU、术后6、12、24h时VAS评分,如患者VAS评分6分,则给予哌替啶50mg,并记录24h内使用哌替啶例数。记录术后24h时BC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DR组第一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C组比较,术后PACU、6hR组、D组、DR组和术后12、24hDR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R组和D组比较,DR组术后6、12、24h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24h内使用哌替啶C组8例,其他三组均未使用哌替啶(P0.05)。与DR组比较,术后24hR组、D组和C组BCS评分4分例数明显减少(P0.05)。而DR组无一例患者发生恶心呕吐,C组有9例、R组有3例、D组有2例。此外,C组有1例患者发生苏醒躁动。结论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比单纯应用罗哌卡因或右美托咪定的镇痛效果好、镇痛时间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胸外科手术后应用罗哌卡因切口周围浸润麻醉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对术后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4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2组,Ⅰ组术后使用舒芬太尼,Ⅱ组在Ⅰ组的基础上,于缝皮前切口周围0.375%罗哌卡因浸润麻醉.记录术后VAS评分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10min、30min、1h、6h,Ⅱ组患者VAS评分低于Ⅰ组,术后Ⅱ组患者要求追加镇痛药的数量低于Ⅰ组,Ⅱ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Ⅰ组.结论: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可显著减轻胸外科皇者术后疼痛,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生脉对罗哌卡因致大鼠心肌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以0.5 ml/min静脉输注0.75%罗哌卡因,生脉 罗哌卡因组(SR组)在输注罗哌卡因前10 d每天预注生脉3 ml/kg,然后以同样方法输注罗哌卡因.连续监测MAP、ECG.记录QRS波异常、HR减慢50%、MAP下降70%及心跳停止时罗哌卡因用量及其输注时间.在注药前、QRS波异常和MAP下降70%时测定动脉血血气及乳酸.心跳停止即刻,取心肌组织作电镜显像.结果 与注药前相比,MAP下降70%时两组乳酸明显增多、pH下降、PaO2下降(P<0.05或P<0.01).QRS波异常、HR减慢50%、MAP下降70%及心跳停止时SR组罗哌卡因的用量显著高于R组(P<0.05),输注时间长于R组(P<0.05).SR组在MAP下降70%时乳酸明显低于R组(P<0.05).电镜下SR组的心肌细胞形态学损害较R组明显减轻.结论 生脉对罗哌卡因引起的心肌毒性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