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外科手术部切口感染不仅延缓患者康复时间,增加其经济负担,也严重制约医疗质量提升。2011-01—2011-12,我们对本院356例清洁切口手术开展目标性监测,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以达到有效预防及控制感染,现分析如下1调查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术后应用口服抗生素对预防切口感染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至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06例择期行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口服抗生素患者151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未口服抗生素患者155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所有疝手术患者均实施临床路径,术后随访时间1周,术后切口感染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后应用抗生素对腹股沟疝患者未能起到预防切口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腔内移植物感染(vascular endograft infections,VEGI)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3例腹主动脉腔内移植物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行腋-双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腹主动脉移植物切...  相似文献   

4.
<正>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某些孕期合并症及维护婴儿安全的常用手段。但术后可发生切口感染、尿潴留、出血等并发症,对产妇术后顺利恢复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现对2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切口感染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01—2015-01,我院共实施剖宫产手术分娩689例。年龄24~37岁,孕周37~41周,均为首次剖宫产。  相似文献   

5.
<正>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9.7%~17.7%[1]。切口感染发生后,通畅引流、细菌学培养是治疗的关键。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2年7月—2014年7月共收集Ⅲ类以上手术切口感染、积液40例,其中20例行简易持续负压冲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Ⅲ类以上手术切口感染患者根据是否应用简易持续负压冲洗分为A、B两组。A组20例行切口简易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防治疗体会。方法回顾5例无张力疝修补术补片感染患者的临床及诊疗资料。结果 368例患者中有5例术后发生补片感染。3例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予清创引流、冲洗、等方法感染得到控制。2例保守治疗无效,在硬膜外麻醉下二次手术后感染得到控制,随访6个月,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产生补片感染的因素很多,可选择抗感染、切口清创等保守治疗手段;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要及早手术以解决补片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01—2015-01收治的56例老年肺癌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6例(28.57%)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心律失常4例,呼吸功能衰竭5例,肺内感染3例,心力衰竭3例,肺不张1例。经治疗后,2例(3.57%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其余54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高龄并非是老年患者实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绝对禁忌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01—2015-01收治的56例老年肺癌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16例(28.57%)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心律失常4例,呼吸功能衰竭5例,肺内感染3例,心力衰竭3例,肺不张1例。经治疗后,2例(3.57%)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其余54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高龄并非是老年患者实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绝对禁忌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理手术治疗方式,做好围手术期的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分析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干预措施。回顾分析2013—2015年普通外科手术362例,将其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1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随机选取普通外科同期进行手术未发生切口感染的46例设为对照组,对发生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重指数(BMI)≥24、手术时间≥2 h、夏季手术、手术切口长度≥10 cm、存在基础疾病、急诊手术、全麻、营养不良、住院时间≥10 d患者的感染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0岁、BMI≥24、手术时间≥2 h和手术切口长度≥10 cm是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临床上应给予必要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切口疝患者补片感染的预测模型,为临床预测切口疝修补术后发生补片感染提供一种可视化评价工具。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475例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术后恢复情况,随访补片感染情况。使用Lasso回归筛选预测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的预测效力。 结果475例接受切口疝修补手术的患者中有11例出现补片感染,发生率为2.3%。Lasso回归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OR=1.206,95% CI 1.034~1.407)、糖尿病史(OR=6.484,95% CI 1.233~34.108)、术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OR=37.095,95% CI 4.253~323.532)是切口疝患者发生补片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利用上述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补片感染发生AUC为0.880(95% CI 0.785~0.975)。 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一种具有良好预测效力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对补片感染高危切口疝患者的早期鉴别能力,为改善切口疝患者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神经网络建立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间39 321例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选取其中268例感染患者为试验组, 268例未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和术后感染情况, 使用SPSS 25.0, 应用Logistic回归和神经网络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及RBF神经网络模型, 感染患者按4∶1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比较2种模型的预测性能。用RBF神经网络模型对2022年7月至2022年11月5 600例外科手术患者进行预测, 根据此预测结果, 对每一例患者施行临床干预, 记录发生SSI的感染例数, 计算感染率, 并进行干预前后比较。结果共39 321例手术患者, 其中有268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0.6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切口类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患有基础性疾病、手术次数、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和手术切口数是外科术后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5-01—2017-12间在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肝胆外科手术的48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88例患者中44例(9.02%)发生切口感染。其中切口表浅感染33例(75.00%),切口深部感染11例(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4例感染送检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4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7株(38.64%)、革兰阴性菌23株(52.27%)、其他菌4株(9.0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对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率较低。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妥布霉素、美罗培南对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较低。结论肝胆外科术后切口表浅感染率明显高于切口深部感染率。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术前加强预防措施,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加强病原菌监测,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对有效预防和控制术后切口感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经胸保留肌肉小切口治疗巨大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肿瘤医院2015-09—2018-05间6例经胸保留肌肉小切口手术治疗的巨大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并顺利出院。结论经胸保留肌肉小切口治疗巨大食管平滑肌瘤,患者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ermabond皮肤粘合剂对外科手术切口的愈合效果,为临床外科手术切口愈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接诊的外科手术患者80例。按自愿原则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采用传统缝线缝合,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采用Dermabond皮肤粘合剂缝合。比较两组术后基本情况、切口愈合效果及切口美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切口闭合时间、术后8d切口护理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皮肤红肿、术后3d伤口疼痛、瘢痕形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切口美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ermabond皮肤粘合剂用于外科手术切口闭合效果良好,能有效缩短切口闭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及瘢痕形成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降低老年直肠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行直肠癌根治术的21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210例患者中15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7.14%(15/21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较非感染组患者年龄更大,手术时间更长,切口更长,行开腹手术者更多,合并慢性疾病者更常见(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切口长度及合并慢性疾病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切口长度及合并慢性疾病是老年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可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临床中更适合老年直肠癌患者。  相似文献   

16.
自1997年3月至12月,对我院施行妇产科手术的368例患者,采用“快薇乔”可吸收性合成缝线行手术切口皮内连续缝合法,效果良好,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368例患者,剖宫产194例(无论腹部纵切口或横切口),腹式宫全切16例,附件切除28例,产时会阴侧切手术130例,病人年龄、营养状况及手术指征与同期传统方法缝合者无差异,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缝合方法 腹部手术238例,关腹时常规步骤缝合腹膜、腹直肌前鞘及皮下组织后,采用强生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4/0“快薇乔”消毒可吸收性合成缝线自切口一侧皮内顶端连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杂交技术治疗腹壁复杂切口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采用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复杂切口疝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61例复杂切口疝患者手术顺利,其中巨大切口疝46例,疝环缺损(14.46±2.22)cm,复发疝9例,造口旁疝6例,手术时间(140.74±43.24)min,术中出血(59.02±35.20)ml,术后疼痛评分(3.97±0.91)分,术后住院时间(7.54±2.88)d。术后随访12~48个月,术后出现血清肿2例,切口感染1例,慢性疼痛2例,无死亡及复发病例。 结论杂交技术修补腹壁复杂切口疝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切口术式拔除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 TCC)的技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拔除TCC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方案及并发症等资料。将患者分为传统切口术式组(切口组)和非切口术式组(非切口组), 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共349例患者入选本研究, 行导管拔除术368例次, 未记录拔管方法7例次, 采用手术方式明确的361例次进行统计分析, 其中非切口组286例次, 切口组75例次。两组间在年龄、性别、基础肾脏病、导管留置时间和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切口组中有2例次未成功, 切口组有1例次未成功, 两组手术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3%比98.7%, χ2=0.290, P=0.590)。非切口组手术时间低于切口组[(5.36±1.70)min比(17.55±3.28)min, t=44.198, P<0.001]。在需要更换TCC的患者中, 两组间新导管置入位置的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发生早期切口深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6-2015-06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31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发生早期切口深部感染13例。统计所有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内科合并症(高血压和糖尿病)、手术前后的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手术节段数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有无输血、抗生素使用时间和引流管的放置时间等指标,将上述各项指标作为因变量,将出现术后早期切口深部感染与否作为自变量,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有无输血、年龄、术后血红蛋白、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引流管放置时间均是与切口深部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引流管放置时间(OR=1.827,P=0.027)以及手术节段(OR=3.236,P=0.012)是导致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实际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术前应注意将血压控制在良好状态,术后应积极纠正其血红蛋白水平;对于手术节段较多者,应提高手术技巧,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同时应注意对术后引流管的无菌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妇产科剖宫产术后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方法:对2011年3月-2011年12月妇产科179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术后感染相关因素.结果:179例剖宫产患者,术后切口感染3例,感染率为1.68%.结论:妇产科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有一定的危险因素,应有针对性的加强干预措施,以降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例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