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配合和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回顾分析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急救配合与护理资料。结果 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3例抢救无效死亡,余57例(95.00%)患者经有效的急救和护理之后均得到救治。其中治愈41例,好转16例。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有效的急救配合和护理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身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经验,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45例全身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抢救过程中进行规范化、程序化、个体化护理,积极配合医生,使抢救工作正确有序。结果 45例患者痊愈30例(66.67%),病情缓解伴轻中度伤残7例(15.56%),重度伤残2例(4.45%),死亡6例(13.3%)。结论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果断、沉着、合理的处置及精心护理是提高急诊抢救严重多发伤成功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严重复合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对102例复合伤患者进行急救配合及临床护理。结果 102患者中除6例经急诊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96例经及时抢救配合和护理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复合伤患者病情严重,病况复杂。有效配合急救,科学进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救模式下创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多发伤的效果。方法对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行一体化急救模式及创伤控制性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存活患者51例,病死患者9例。就诊时间≤1h的患者病死率(8.1%)低于就诊时间1h的患者(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患者ISS评分相比病死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模式并行早期创伤控制性手术,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具有较好的救治效果,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床边急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技术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本院收住的2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操作共为29例次),进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和经纤支镜气道吸痰及肺泡灌洗,笔者分别予以术前的准备,术中配合及严密的监护。结果在对1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行经鼻气管插管术中,除1例因烦躁自行拔管予以二次重插,其余均1次成功;对16例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行肺泡灌洗气道排痰,术后血氧饱和度及氧分压明显升高,拍片及CT示肺基本复张。结论床边急诊纤支镜技术是治疗严重创伤不可缺少的手段,充分做好操作前准备及术中的配合和护理是保证其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损伤控制骨科(DCO)理论基础上建立一套骨盆骨折伴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并总结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8-03—2013-10诊治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37例,采用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进行处理。院前急救:现场应用骨盆带12例、床单捆扎18例、抗休克裤7例。院内急救:第一阶段对重要器官进行功能评估、复苏、有针对性地快速诊断,适当处理,控制创伤进一步发展;第二阶段进行ICU重症监护,积极维护呼吸循环功能,预防感染等并发症,控制全身炎症反应;第三阶段二期骨折最终行内固定手术。结果本组死亡4例,2例因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休克死亡,1例脑疝死亡,1例因腹腔严重感染败血症死亡,死亡率10.8%。发生严重并发症8例,其中ARDS 2例,MODS 2例,DIC 1例,严重感染2例,败血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21.6%。26例在病情稳定后二期行骨盆内固定手术,7例仍以原外固定架固定。结论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死率高、并发症多、救治困难,以DCO为理论指导,加强急救体系建设,规范急救流程,多科协作,按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开展救治,能切实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多发伤早期休克的临床特点与急救复苏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发伤致创伤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与急救复苏策略。方法回顾138例多发伤致创伤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休克原因、救治方法及治疗效果等情况,结合国内同类临床研究,总结创伤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和急救复苏经验。结果11例患者休克迅速恶化致死,127例患者平均动脉血压在较短的时间内(30分钟~4小时不等)提高到60~70mmHg以上,休克复苏成功;伤后1周内16例发生MOF,其中5例死亡,另122例完全脱离生命危险。结论①多发伤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可分为失血过多,急性泵功能衰竭,严重呼吸障碍,神经-血管功能紊乱等;②针对休克原因的综合性急救复苏策略可以获得更高的复苏成功率,降低总体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合并多发伤救治及预后因素的分析研究,以提高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235例的早期救治,通过2项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总结早期救治过程中的重点要点. 结果 脑干功能衰竭、严重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肺部感染是致死原因,患者入院时GCS评分和受伤至手术时间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结论 高度重视多发伤的诊治、正确的早期诊断、避免漏诊是抢救成功的基础,迅速、果断、正确处理致命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并发症的防治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严重创伤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诊治的253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53例严重创伤患者中抢救脱险228例,抢救成功率为90.1%;死亡25例,病死率为9.9%,死亡原因为严重复合伤。结论急诊科进行的严重创伤的抢救与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掌握熟练的抢救及护理技术,才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伤致多脏嚣功能衰竭(MODS)患者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多发伤致MODS 10例患者的护理结果:得出全面细致的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可有效降低MODS患者的病死率.结论:多发伤致MODS患者救治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其系统全面的观察与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危重创伤抢救平台进行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的使用方法、救治过程.方法:选择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抢救的严重多发伤120例救治成功的病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抢救平台在多发伤患者抢救中应用缩短了患者救治时间,增加患者的舒适度,节省了护理人员人力资源.结论:抢救平台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的救治经验,进一步提高其救治水平。方法2006年1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5例严重骨盆骨折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诊断、抗休克治疗、骨盆外固定器固定、腹膜外填塞、重症监护室(ICU)监护和稳定后骨盆切开复位内崮定。结果45例死亡3例,截瘫2例。结论严重骨盆骨折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早期积极抗休克,早期输血,骨盆外固定器固定,并行腹膜外填塞,多学科合作处理合并伤,是救治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98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整体救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救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98例重型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中存活71例,死亡27例(27.6%)。死亡组的病人GCS评分及ISS评分均低于存活组的病人(P〈0.05),合并器官损伤的数量多于存活组(P〈0.05),受伤到院前急救时间及受伤到手术时间均长于存活组(P〈O.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成功救治的关键是重视事发现场与院前的急救,缩短患者受伤到急诊科救治的时间、缩短急诊确诊时间、及时通过绿色通道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骨盆骨折为主严重多发伤的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骨科损害控制技术在以骨盆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50例以骨盆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病例的救治,研究骨科损害控制的方法和经验。结果50例患者均得到成功救治,远期随访无严重的腰背部疼痛以及肢体功能障碍发生。结论对骨盆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采用骨科损害控制技术救治,能明显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救绿色通道对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效果。方法对2012-10-2013-10间30例严重创伤的急救患者(观察组)实施通过急救绿色通道快速救治,并与2008-01-2009-01间实施传统救治方式的30例严重创伤的急救患者(对照组)对比分析救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室逗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急救绿色通道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救治,可缩短救治时间及提高救治成功率,应不断完善和提高急救绿色通道建设。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和完善,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间,显著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保证了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6.
198例多发伤早期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工业、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严重多发伤正逐年增加.由于多发伤来势凶、发展快和死亡率高,急诊科医师创伤急救的应变能力及其水平高低,对创伤救治的效果至关重要[1].为了进一步提高创伤救治水平,本文回顾近两年本院对严重多发伤病员的救治情况,并就其早期诊治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急诊伤情评估后及时给予急救护理干预对抢救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010年1月-12月采用ABCDEFGHI伤情评估后给予急救护理干预的124例多发伤患者为实验组,与本科2009年1月-12月未采用ABCDEFGHI伤情评估程序即进行抢救的108例多发伤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多发伤患者的抢救存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抢救前受伤原因、受伤部位、受伤情况的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但实验组死亡10例,抢救存活率为91.90%;对照组死亡19例, 抢救存活率为82.40%,实验组抢救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 4.7913,P = 0.0290)。结论 对多发伤患者进行ABCDEFGHI伤情评估后再进行急救护理,能明显提高其存活率,说明该伤情评估对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抢救存活率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创伤抢救小组为主导的一体化救治模式对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以创伤抢救小组为主导的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的多发伤患者89例,与传统救治模式救治的多发伤患者95例进行比较,观察本院以创伤抢救小组为主导的一体化救治模式和传统的救治模式对多发伤患者在入院到确诊时间间隔,休克持续时间,首次抢救成功率,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以创伤抢救小组为主导的一体化救治模式能显著缩短患者从入院到确诊的时间间隔、休克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增加首次抢救成功率,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从而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论以创伤抢救小组为主导的一体化救治模式充分利用了“伤后黄金1小时”,使整个多发伤的救治过程无缝连接,明显提高了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是多发伤救治的的成功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损害控制救治平时和地震时严重多发伤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在平时和地震时救治严重多发伤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26例和汶川地震时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24例,评估两组伤员的病情特点、损害控制救治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平时组26例全部存活,19例返回原工作岗位,7例生活自理,其中3例需继续治疗。地震组24例全部存活,4例重要器官衰竭者已脱离危险,3例尚需进一步的清创和植皮手术,其他伤员均已完成确定性手术并顺利康复之中。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组和地震组严重多发伤,两者救治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损害控制技术救治平时和地震时严重多发伤均可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0.
外科基础     
血清高迁移率蛋白-1水平变化与多发伤患者脏器功能不全及死亡率的关系,创伤休克并ARDS患者初诊救治因素分析,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外周血IFN-γ和IL-18水平的影响,严重多发伤236例抢救分析,高速公路交通伤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