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对2014-01—2015-01间收治的45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重症监护室(ICU)综合护理;调查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组45例患者治愈27例(60.00%),好转12例(26.67%),自动出院3例(6.67%),死亡3例(6.6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结论做好气道切口及湿化护理,适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规范无菌操作,尽可能及早拔管,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0例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护理后除3例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5例自动出院,3例因严重脑干损伤未拔管外,49例(占81%)安然度过急性期,最终拔除气管套管.仅有5例发生肺部感染,占8.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叩背、吸痰,有效的气道湿化,防止肺部感染减少,呼吸道损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
<正>气管切开是临床上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措施,气管内吸痰(Endotracheal Suctioning)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组织有效供氧、减轻颅外伤后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手段[1-3]。由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免疫力下降,无效吸痰和侵袭性治疗和护理,而加重患者的肺部感染。2008-06~2009-12我科通过对3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实施吸痰护理,同时与急诊抢救同步开始,并贯彻到护理 相似文献
5.
<正>重型颅脑损伤约占颅脑损伤的20%[1]。由于患者大多呈昏迷状态,往往需要气管切开以解决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气功能。气管切开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易使细菌入侵,如果护理不当,常可引起肺部感染、出血以及窒息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2]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SBI)病情危重,变化迅速,病死率约为30%~50%[1],在度过危险期后,并发呼吸道感染是SBI死亡的重要原因。我科对34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4年1~12月我科共收治69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其中男52例,女17例,年龄8~65岁,平均年龄(36±10)岁。Glasgow昏迷评分(GCS)3~5分18例,6~8分51例。CT证实为原发性脑干损伤9例,高度脑挫裂伤28例,巨大硬膜外血肿>70ml以上15例,对冲性脑挫伤合并颅底骨折8例。对照组35例,留置气管套管时间6~32d,平均置管时间14.7d;实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气管切开不同时机对重型颅脑损伤(HCI)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为更有效地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收治的1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气管切开的不同时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于颅脑损伤24 h内(早期)和24 h后(晚期)实施气管切开救治方案,观察两组HCI合并肺部感染者的病原菌构成及感染控制的有效率,比较其疗效及手术前后的肺通气功能。
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如肺部感染(33.75%)、皮下气肿(8.75%)、低氧血症(3.75%)、出血(10.00%)、食管气管瘘(6.25%)、气胸(6.25%)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1.25%、20.00%、13.75%、25.00%、21.25%和1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2.13、P < 0.001,χ2 = 4.11、P = 0.040,χ2 = 4.10、P = 0.040,χ2 = 6.23、P = 0.010,χ2 = 7.59、P = 0.010,χ2 = 6.01、P = 0.010)。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病原体主要分为革兰阴性菌(60.00%、51/85),以铜绿假单胞菌(25.88%、22/85)为主;革兰阳性菌(34.12%、29/85)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3.53%、20/85)为主;真菌(5.88%、5/85)感染中以白假丝酵母菌(4.71%、4/85)为主。观察组患者HCI合并肺部感染的治疗有效率(77.28%、21/27)显著优于对照组(32.66%、16/49)(χ2 = 14.18、P < 0.001),且其整体的生存率(88.89%、24/27)亦高于对照组(67.36%、33/49)(χ2 = 4.38、P = 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HCI合并肺部感染者PO2[(128.22 ± 11.79)mmHg]和SaO2[(96.55 ± 1.4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1.35 ± 10.27)mmHg和(94.26 ± 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5.37、9.47,P均< 0.001)。观察组中HCI合并肺部感染者PCO2[(35.79 ± 5.33)mmHg]低于对照组[(43.72 ± 6.0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77、P < 0.001)。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气管切开,能有效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伤口护理方法。方法将神经外科66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传统组和改进组,传统组患者气切伤口护理方法为碘伏消毒,每天至少更换1次使用无菌开口纱布。改进组患者气切伤口护理方法为酒精消毒,使用康惠尔无边型泡沫敷贴,5天更换1次。结果改进组气切伤口发红明显减少,气切口感染减少,护士工作量减轻,护理费用减少。结论改进后的气管切开伤口护理方法适用于颅脑损伤患者,减少感染,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7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进行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行回顾性分析护理过程。结果:2例因颅脑严重损伤死亡,25例安全度过急性期,其中3例发生肺部感染,进过积极治疗后病情好转拔出气管导管,痊愈出院。结论:对于重度颅脑损患者气管切开的患者,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防肺部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肺部感染占15%,仅次于泌尿系感染,居第二位,但病死率却高达25%-50%,居首位。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简称气切)患的并发症中,肺部感染居首位。重型颅脑损伤气切的患,由于颅脑损伤严重,气切维持时间较长,肺部感染率会比其它病区高,因此,做好气切患肺部感染的预防工作显得艰巨而意义重大。我们于2003年2月-2005年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气切患121例,通过积极治疗和预见性护理,大大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对ICU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在密切监测病情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呼吸道管理、心理疏导等整体护理干预。40例患者中,34例(85.00%)安全度过急性期并顺利拔管,3例(7.50%)发生肺部感染,2例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1例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4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早期气管切开组(测定组)和非早期气管切开组(对照组),分别计算两组患者1周后的GCS评分变化,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和死亡的发生率,评价患者预后。本文所有数据用SPSS 11.0软件包完成统计。结果 测定组患者1周后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2.292,P〈0.05);测定组低氧血症、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正确把握气管切开的适应证,及早行气管切开对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肺呼吸功能有积极作用。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给予加强气道管理、有效吸痰、保持气道湿化、把握拔管时机等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治愈24例(57.14%),好转12例(28.57%),自动出院1例(2.38%),死亡5例(11.90%)。发生肺部感染2例(4.76%)。结论规范做好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各项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系统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01—2018-01间在河南省中医院接受气管切开术的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32例患者顺利度过急性期,并顺利拔除气管套管。3例发生肺部感染,均经治疗后痊愈。2例因合并严重复合伤死亡,1例带管自动出院。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对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插管时机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指证气管插管,观察组选择最佳时机尽早插管,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不同时机气管插管后,2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比插管前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最佳时机尽早插管可更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缺氧症状,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强化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0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痰菌培养阳性率及肺部感染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痰菌培养阳性率、肺部感染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行强化综合护理,能效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海警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共102例作为研究对象,102例患者中,39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设为观察组,63例未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设为对照组。收集、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性别、BMI、是否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是否应用抑酸剂等因素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应用激素例数、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均大于或多于对照组(P<0.05);根据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是否应用激素治疗、相对较长时间的机械通气、胃管留置以及ICU入院时间均为导致VA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较大、应用激素、长时间的机械通气以胃管留置以及入住ICU均是引发VAP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医师可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多系严重脑损伤、颅内血肿、脑出血所致,因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气管内分泌物聚集,舌跟后坠,吸痰困难常需早期进行气管切开,减少肺部并发症,减轻因缺氧造成的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如护理不当,又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加重脑损伤和增加肺部感染.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我们通过对48例重症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的精心护理,并在具体措施上进行了大胆的改进和创新,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