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邪在气分湿热之邪在气分,因湿热轻重及所在部位的不同,所表现的病理变化很复杂。为便于掌握其辨证施治规律,按邪在上、中、下焦三个不同部位,将原文分析归纳如下:(一)邪在上焦【原文】湿热证,寒热如疟,湿热阻遏膜原,宜柴胡、厚朴、槟榔、草果、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一散等味。(第8条) (1)临床表现特点:寒热如疟(此外,尚应有舌苔白滑而腻、脘腹满闷等症)。  相似文献   

2.
徐宁  徐敬才 《江西中医药》2003,34(10):34-34
达原饮是明代医家吴又可在所著《瘟疫论》中所创 ,为治疗瘟疫初起、邪伏膜原要方。后世多有发展 ,形成达原饮的类方 ,其中有清代薛生白《湿热论》中治疗湿热证、寒热如疟、湿热阻遏方 ,雷丰《时病论》中治湿疟的宣透膜原法方 ,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中柴胡达原饮 ,刘松峰《松峰说疫》中的松峰达原饮 ,《广温热论》中戴麟效引樊开周验方新定达原饮等。达原饮及类方组成加减见表 1 :表 1 达原饮及其类方组成与加减作者基本药物 加 减吴又可 槟榔、厚朴、草果、甘草、黄芩、知母、芍药薛生白槟榔、厚朴、草果、甘草 柴胡、藿香、苍术、半夏…  相似文献   

3.
笔者运用芳香化湿、清利通阳之法,以达原饮化裁治疗小儿湿温32例,效佳,现简介如下。药物组成:槟榔、厚朴、草果、槟榔、黄芩、柴胡、滑石、白茅根、薏苡仁、生甘草。加减:湿温发热之病机根本在于脾胃为湿热邪所困,可蒙蔽于上流注于下。湿热之邪又有轻重之分。热重...  相似文献   

4.
达原饮出自明代吴又可的《温疫论》。吴又可称此方可驱离人体膜原之邪,“使邪气溃败,速离膜原”,故方名“达原饮”。本方由槟榔、厚朴、草果等组成,有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之功,主治温病初起、邪伏膜原。现代可用槟榔9g,厚朴6g,草果3g,知母6g,白芍6g,黄苓6g,甘草3g,水煎服。  相似文献   

5.
达原饮治疗湿阻便秘经验略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原饮出自<温疫论>,由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组成,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目前由于临床上典型的邪伏膜原证并不多见,笔者在临床上结合湿邪致病特点、病机变化,用本方加减治疗湿阻所致之便秘,疗效显著,从而进一步拓展了达原饮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温热类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古今医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诊疗经验总结,并创制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药.达原饮为明代医家吴又可所创,全方由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组成,用于治疗邪入膜原的温热性疾病.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小儿流感发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整理医案1则与同道交流,旨在发掘中医药有效的治法、方药.  相似文献   

7.
医文举要     
达原饮临床运用三则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彭暾达原饮原出《瘟疫沦》,笔者以本方应用于湿遏热伏为患的各种病证,多获良效,兹举三例如后: 一、泄泻(小儿病毒性肠炎) 刘某女3岁1985年9月3日经西医确诊为“小儿病毒性肠炎”,治疗乏效,泄泻半月。证属湿热秽浊,郁阻中焦。投达原饮加减:槟榔厚朴黄芩藿香茯苓神曲苍术各9克白芍知母草果  相似文献   

8.
正田和炳主任中医师,四川省名中医,德阳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中医专家组副组长,从医30余年。在参与新冠肺炎一线防治工作中,立足"疠犯膜原,气机壅塞"的病机总纲,以"宣畅气机、透解疠毒"为基本治法,自拟"宣透汤"(麻黄、杏仁、桔梗、苍术、法半夏、陈皮、茯苓、柴胡、枳壳、瓜蒌壳、藿香、厚朴、草果、槟榔、猪苓、芦根、大豆黄卷、天竺黄、鲜竹沥、甘草)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疗效。兹举验案3则如下。1 疠犯膜原,脾虚湿阻杨某  相似文献   

9.
“宣透膜原法”(下称“本法”)载雷丰(少逸)《时病论·卷五》。方由厚朴、槟榔、草果、黄芩、粉甘草、藿香叶、半夏(姜制)、生姜等味组成。本法是在吴又可氏达原饮的基础上增损而成的。“方中去知母之苦寒及芍药之酸敛,仍用朴、槟、草果达其膜原、祛其盘踞之邪,黄芩清燥热之余,甘草为和中之用,拟加藿、夏畅气调脾,生姜破除化湿”(雷氏自注语)。凡湿浊  相似文献   

10.
达原饮为清代名医吴又可所创制,其组成有:槟榔、川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以其开达膜原,辟秽化浊而治疗瘟疫或疟疾.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各种汗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薛生白《湿热病篇》日:“湿热证,舌偏体白,口渴,湿滞阳明,宜用辛开,如厚朴、草果、半夏、干菖蒲等味。”其“湿滞阳明,宜用辛开”对湿温蕴滞阳明者,制定了“辛开”之大法,为后世治疗湿温证产生了巨大影响,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达原饮是吴又可专为邪伏膜原而设,是开达膜原之法的代表方剂,在达原饮及其后世医家诸开达膜原的方剂中,槟榔、草果、厚朴的配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从中医理论、中医文献资料、中医临床运用等方面论证其配伍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达原饮胶囊是在明代医家吴又可《温疫论》中达原饮方剂的基础上研制出的新中药制剂,由厚朴、草果、槟榔、芍药、甘草、知母、黄芩等药材组成,有开达膜原、避秽化浊之功,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之证。  相似文献   

14.
刘剑钢 《光明中医》2006,21(1):28-29
达原饮出自《温疫论》,由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组成.主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或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如积粉者.笔者临床用于高血压、脑梗死、缺乳等病,疗效满意.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南征教授运用达原饮中"槟榔-草果-厚朴"三味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成分、作用靶点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槟榔、草果、厚朴三味药的药物成分,并进行成分相关靶点检索;收集本病相关靶点;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对"药物-疾病-靶点"的生物过程和通路进行富集分析,并进行可视化。结果:槟榔-草果-厚朴的核心成分为槲皮素(quercetin)、和厚朴酚(honokiol)、厚朴酚(Magnolol)、(+)-表儿茶素(ent-Epicatechin)、原花青素B1(Procyanidin B1)等。槟榔-草果-厚朴治疗本病的关键靶点为AKT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TP53(细胞肿瘤抗原p53)、IL6(白介素6)、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等。其发挥作用的生物学通路主要是PI3K-Akt、HIF-1、MAPK、FoxO等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初步分析了槟榔、草果、厚朴三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相关作用机制,为导师南征教授"调散膏、达膜原"之法治疗本病提供相关药理佐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方含柴胡15~30g.青蒿(后下)、赤芍各10-20g,黄芩、知母各10~15g.草果、厚朴、槟榔各6~10g.甘草3—5g。病在上焦加金银花、藿香、鱼腥草,中焦加黄连、半夏、广木香,下焦加黄柏、滑石、白花蛇舌草;热甚加生石膏、栀子;湿甚加苍术、白蔻仁。日1剂水煎服。病甚并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结果:痊愈135例.有效、无效各2例,总有效率98.56%。  相似文献   

17.
半表半里证用方用药配伍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征询业内多位权威专家,考稽古今多部著作,确定治疗半表半里证的方剂共计14首,涉及中药43味.运用数理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古今剂量折算,对药物使用频次,药物“四气、五味”属性,药物之间的配对,药物剂量等进行分析,探讨其配伍,力求阐明半表半里证的用药规律.此类方主要重用黄芩、柴胡、半夏、槟榔、厚朴、草果等具有和解、清热、燥湿之功之药物,佐以芳香、清热、理气、化湿,注重辛开苦降气味配伍,使枢机利、三焦畅、膜原达,从而达到邪有出路,病症除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中医辨治要点,为基于邪伏膜原理论辨治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分析目前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特点,总结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的中医辨治要点。结果:目前流行的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其传变规律符合吴又可提出的疫病传变规律,无症状感染者可能为该理论所述邪伏膜原者。结论:邪伏膜原理论可为中医辨治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提供辨证思路,其治疗要点在于及时透解邪气,减少发病及预防邪气逆传,减少重症患者的发生,治疗过程中当注意顾护患者胃气,选方可用达原饮加减,其中槟榔、草果、厚朴为组方要药。  相似文献   

19.
俞氏柴平汤是清代名医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之名方,小柴胡汤与平胃散合方为《景岳全书》之柴平汤,俞氏去人参,加赤苓衍化而成。组方以川柴胡、炒黄芩、姜半夏、厚朴、清炙甘草、赤茯苓、制苍术、广橘皮、鲜生姜组成。组方极简,用量极轻,适于治疗宜和解却又偏重温燥之证。笔者临床应用多有心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叶天士与薛生白,清代同一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擅长温病治疗。笔者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两位医家治疗湿热痞证的医案进行研究,对比分析其用药特色。叶氏与薛氏治疗湿热痞证均以湿热分治、三焦分消为原则,用药以苦、辛、温为主,理气化湿,重视脾、胃、肺三脏的气机调节,但在具体药物选择上有所不同,两者共用药物中,厚朴、杏仁、陈皮、滑石使用频率均较高。叶天士还好用半夏、黄芩、黄连、茯苓;薛生白较多用茯苓皮、草果、藿香。药物配伍方面,两位医家均喜用陈皮、厚朴,厚朴、杏仁配伍;叶氏还多用半夏、杏仁,半夏、黄芩,滑石、杏仁等;薛氏则用厚朴、陈皮、茯苓皮三者相互配伍为多。两位医家治疗中的相同、不同之处对临床治疗湿热类痞证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