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文郁  谢功华  陈昌前 《全科护理》2014,(31):2923-292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多见于老年人群、绝经后的女性与长期服用激素的病人,目前治疗主要以口服维生素 D与钙剂,双膦酸盐类药物为主。唑来膦酸是药理活性较强的第3代双膦酸盐类药物,具有用药剂量小、次数少、作用时间长、疗效可靠稳定的特点[2],每年给药1次(5 mg),作为新一代抗骨质疏松药物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临床,但是唑来膦酸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且比较严重[3],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轻病人的不良反应。现将我科使用唑来膦酸预防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二膦酸盐类药物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药,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有显著作用,现在人工合成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有10多种已进入或正在进入临床,用来治疗多种因素引起的骨溶解性病变.二膦酸盐类药物大致分为3代:第1代有羟乙基双膦酸盐、氯甲双膦酸盐、氨羟双膦酸等;第2代二膦酸盐类药物有帕米膦酸钠、阿仑膦酸钠、替鲁膦酸钠和伊班膦酸钠;第3代二膦酸盐类药物的代表药为唑来膦酸.……  相似文献   

3.
唑来膦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膦酸盐类药物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类新药,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有显著作用,现在人工合成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有10多种已进入或正在进入临床,用来治疗多种因素引起的骨溶解性病变。二膦酸盐类药物大致分为3代:第1代有羟乙基双膦酸盐、氯甲双膦酸盐、氨羟双膦酸等;第2代二膦酸盐类药物有帕米膦酸钠、阿仑膦酸钠、替鲁膦酸钠和伊班膦酸钠;第3代二膦酸盐类药物的代表药为唑来膦酸。  相似文献   

4.
唑来膦酸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同程度骨骼病变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疼痛分级标准比较治疗前后骨痛缓解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钙水平变化情况,比较骨骼X线片影像学的改变,以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唑来膦酸能降低各种骨骼病变的血钙水平和减轻骨痛,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唑来膦酸能减轻多发性骨髓瘤骨痛.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osteoprosis,OP)[1]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给家庭及社会增添了沉重的负担[2].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较多,如降钙素、双膦酸盐和雌激素等.这些药物具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骨质疏松症病人需坚持长期治疗[3],药物依从性不佳,导致治疗效果欠佳.2000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第三代双膦酸类药物——唑来膦酸钠(密固达)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每年静脉注射1次,注射3次后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导致骨吸收与骨形成动态平衡失调,以低骨量、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和骨强度下降为主要特征,引起骨质脆性增加和骨折发生的全身性的骨代谢疾病。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衰退增加了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唑来膦酸作为新一代的双磷酸盐制剂,能明显增加骨密度改善骨量,降低骨折风险[1],但其静脉滴注后不良反应较大,通常发生在给药后3 天内,以发热、骨痛、肌痛、流感样症状为主。我院对5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唑来膦酸治疗,通过用药前、用药时、用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杨剑霞  凌慧芬  胡蓓  李媛  孙丽凯 《全科护理》2010,8(32):2961-2962
骨转移癌见于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治疗和延缓骨相关事件、减轻疼痛、提高癌症病人生活质量。唑来膦酸属第三代治疗骨转移癌的双膦酸盐类药物,它抗骨吸收能力强于第一代和第二代双膦酸盐,且是唯一被证实对所有肿瘤骨转移都有效的双膦酸盐,故其应用范围较广。2005年7月-2009年12月我科对56例骨转移癌病人在应用唑来膦酸期间进行了观察和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中30~55%晚期肺癌患者会发生骨转移,以脊柱、肋骨等较为常见,易导致骨疼痛、骨相关事件(SRE)[1]。目前,临床治疗肺癌骨转移主要采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癌痛三阶梯止痛等治疗方法。唑来膦酸属于新一代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溶骨性癌转移引起骨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方法,对20例唑来膦酸注射液(试验组,4 mg/次)治疗溶骨性癌转移引起骨痛,并与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19例(对照组,90 mg/次)进行观察28天。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溶骨性癌转移引起骨痛的有效率分别为65%和6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和4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在试验观察期结束已恢复正常。结论唑来磷酸注射液治疗溶骨性癌转移引起骨痛是安全的、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治疗既往用过双膦酸盐的实体瘤骨转移患者骨疼痛的缓解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唑来膦酸4mg静脉注射〉15min,1次/4周,治疗既往用过和未用过双膦酸盐的骨转移实体瘤患者,记录疼痛评分,东方协作肿瘤组织(ECOG)体力状态评分和不良反应,每次用药前检测血肌酐水平。结果疼痛评分较基线下降,ECOG体力状态评分保持稳定。51例患者中,既往用过双膦酸盐28例(54.9%)。发热、乏力和恶心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血清肌酐值无明显升高,在既往用过与未用过双膦酸盐患者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既往用过双膦酸盐静脉注射治疗的实体瘤骨转移患者,可安全的给予唑来膦酸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背景:肿瘤骨转移是癌性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代双磷酸盐的唑来磷酸与第二代的帕米膦酸二钠对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有着给药时间短、给药剂量小、作用时间长的临床特点.目的:评价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和安全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手工检索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唑来膦酸与帕米磷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骨痛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10个随机对照试验2 73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个随机对照研究来自美国,另7个来自中国;且10篇RCT 存在偏倚的可能性均为中等程度.唑来膦酸组与帕米膦酸二钠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在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和总的有效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RR=1.59,95% CI:0.91~2.80;RR=0.95,95% CI:0.81~1.12;RR=1.04,95% CI:0.97~1.12).在不良反应方面也无显著性意义,除了头痛外,其RR值和95% CI为(RR=0.82,95% CI: 0.70~0.96).综上,唑来膦酸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帕米膦酸二钠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及临床护理。方法分别观察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老年病房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51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前后其骨痛的缓解情况,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用双能X线BMD仪测定患者骨密度以及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后骨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腰椎、股骨颈及股骨大转子骨密度较前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疗效显著,但药物应用后出现的流感样症状等不良反应较常见,用药期间应加强护理,及时发现患者的不适症状及异常生命体征,给予得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放射治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骨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唑来膦酸是第三代异环型双膦酸盐类药物,在改善癌症骨转移引起的并发症如顽同性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2].本研究通过放射治疗与唑来膦酸综合治疗对比单纯放射治疗NSCLC骨转移癌性骨痛患者,观察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见于肿瘤晚期,骨转移的合并症包括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等,其中剧烈的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那些骨转移伴疼痛,因种种原因无法接受放疗、化疗、同位素治疗以及因口服镇痛药有困难或吗啡类止痛药成瘾无法按需给药、镇痛无策的癌症晚期全身状况很差的患者,应用双膦酸盐——唑来膦酸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2011年1月期间资料完整的病例5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是绝经后妇女和老年女性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优选哪类药物及治疗处方对其治疗会产生最优效果和最小副作用正在研究中.目的观察钙三醇、依替膦酸二钠、枸橼酸钙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临床效果及副作用.设计自身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2001-01/2003~04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中诊断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患者25例,男4例,女21例;年龄59~98岁,平均(74±10)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20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5例.干预给予钙三醇0.5μg,1次/d口服,枸橼酸钙3片,3次/d口服,两药连续应用10~11周;依替膦酸二钠0.2 g,2次/d两餐之间口服,连用2周.3种药共用12~13周(3个月)为1个周期.主要观察指标①用药前后骨痛缓解情况.②骨密度值.③其他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服药1个月临床骨痛症状开始缓解,3个月大部分患者骨痛明显缓解,半年后骨痛症状基本消失.骨密度测定,用药半年后,全部患者L2~4骨量均有升高,均值骨密度升高0.098 g/cm2,未出现新骨折,患者对药物耐量性好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钙三醇、依替膦酸二钠、枸橼酸钙联合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好,效果肯定,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依从性好,可做为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的首选治疗处方.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骨病,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目前抗OP治疗药物主要有3类,一是促进骨矿化的药物,如维生素D及钙制剂等;二是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如双膦酸盐、降钙素、雌激素类等;三是促进骨形成的药物,主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的不良反应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2009年9月至2012年11月对280例骨质松疏症患者采用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5mg唑来膦酸注射液以不超过40滴/rain的速度恒定滴注),回顾性总结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结果280例患者静脉注射唑来膦酸后,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96例(34.28%)、肌肉酸痛61例(21.78%)、剧烈骨痛7例(2.5%)、心律失常4例(1.42%)、腹泻1例(0.36%);经对症治疗及护理,均予缓解。结论在唑来膦酸治疗中应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完善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疗效及再骨折风险。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120例,按照治疗药物分为唑来膦酸组(A组)56例,阿仑膦酸钠组(B组)64例。治疗疗程3年,两组均在治疗基线及治疗后每年评估1次。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患者腰椎及全髋骨密度,评估椎体及髋关节骨折情况。比较治疗后骨密度变化及骨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基线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及全髋骨密度均高于基线(P0.05),A组腰椎骨密度治疗次年均高于前1年,A组腰椎及全髋骨密度每年均优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再骨折风险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及静脉双磷酸盐均可减轻骨质疏松骨痛,提高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骨密度,静脉用唑来膦酸临床效果优于阿仑膦酸钠。两者均可降低骨质疏松再骨折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伴骨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在接受帕米膦酸二钠和唑来膦酸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12月,74例伴骨转移的NSCLC,患者接受了双膦酸盐治疗,其中50例接受帕米膦酸二钠治疗,24例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帕米膦酸二钠90...  相似文献   

20.
唑来膦酸是新一代强效的含氮双膦酸盐类药物,临床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可减少骨相关事件的发生,药理活性强而不良反应少。在骨转移瘤中,唑来膦酸可协同增加放疗的抗肿瘤疗效,减轻症状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唑来膦酸与放疗的作用机制与抑制肿瘤细胞信号通路、诱导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血管形成、调节免疫微环境等有关。唑来膦酸的抗肿瘤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抗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