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的感知阈值和动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特发性便秘(CI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便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PC Polygraf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检测24例CIC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闽值及排便功能等指标,并与12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CIC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CIC患者的初始感觉、疼痛、排便等阈值,引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的最低支气量和肛管内括约肌松弛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模拟排便时,CIC组33.33%(8/24)的患者在直肠收缩时伴有肛管括约肌矛盾收缩。结论 CIC忠者直肠粘膜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排便时肛管括约肌的反向矛盾收缩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某院治疗的10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直肠前切除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对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初始排便容量阈值、直肠末端静息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初始排便容量阈值、直肠末端静息压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用于直肠癌治疗中安全性、有效性较高,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促进肛肠动力学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的效果及对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5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与研究组(53例)。对照组给予肛瘘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情况,治疗前、后的肛门功能、肛肠动力学指标,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束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疼痛、水肿和创面渗出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Wexner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治疗前,肛管最长收缩时间明显长于治疗前,直肠静息压和肛管静息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直肠静息压和肛管静息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结束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肛瘘的效果显著,且对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直肠感觉功能和肛肠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直肠的感觉功能和直肠肛门括约肌的动力学特征。方法 将34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泻组和便秘组各17例,采用PC Polygmf HR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测定34例IBS患者和12例健康对照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等指标。结果 腹泻组和便秘组IBS患者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初始感觉阉值、疼痛阈值、排便阈值,IBS腹泻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IBS便秘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排便时IBS便秘组患者的肛管松弛压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IBS患者排便功能和直肠感觉功能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直肠黏膜及括约肌折叠术治疗轻度直肠脱垂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轻度直肠脱垂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直肠黏膜注射硬化剂及直肠黏膜柱状缝合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直肠黏膜及括约肌折叠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手术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自主收缩压、肛管最大静息压、肛门失禁Wexner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肛管最大自主收缩压、最大静息压高于对照组,肛门失禁Wexner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直肠黏膜及括约肌折叠术治疗轻度直肠脱垂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肛管静息压、自主收缩压及肛门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长强穴埋线对痔术后肛管直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采用传统的中医外剥内扎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水晶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长强穴埋线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于吲哚美辛栓纳肛治疗,观察2组肛管直肠动力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肛管静息压较术前明显降低,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感知阈值、直肠最大容量阈值则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术后肛管静息压较术前明显降低,直肠感知阈值、直肠最大容量阈值也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2组术后各项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长强穴埋线可明显减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恢复直肠动力学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术联合切断肛门括约肌对痔疮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9例经病理确诊为环形混合痔患者按照术式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5),对照组仅采用外剥内扎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肛门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3个月肛管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肠管动力学指标(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及直肠最大顺应性)水平。结果 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肛管动力学指标(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较术前1 d均显著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肠管动力学指标(直肠感知阈值量、直肠最大顺应性及直肠最大耐受量)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1 d(P0.05~0.01),但是两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剥内扎术联合切断肛门括约肌治疗痔疮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肛肠动力学各项指标,且对肛门功能无显著性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环状嵌顿痔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环状嵌顿痔及环状混合痔手术前后与正常人的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对比,为合理采用治疗的方法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以环状混合痔及环状嵌顿痔为试验组,正常人为对照组。把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及肛管舒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列为观察指标,将术前、术后结果与正常人作对比,共观察100例。结果:环状嵌顿痔术前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明显高于正常人,肛管舒张压低于正常人,手术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环状混合痔术前、术后肛管、直肠静息压及肛管舒张压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术前肛管最大收缩压比正常稍低,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结论:经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分析,提示环状嵌顿痔行多区域剥扎注射术加内括约肌松解术是合理的,而环状混合痔不需行内括约肌松解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对前位肛瘘患者肛门失禁及肛管直肠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前位肛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采用LIFT手术,比较两组肛门失禁程度、肛管直肠压力及手术指标。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FI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低(P0.05)。结论前位肛瘘患者采用LIFT手术,可有效避免肛门失禁的发生,无肛管直肠压力下降现象,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22例内痔出血患者采用肛门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前后肛管括约肌压力变化,探讨内痔硬化剂注射治疗后对肛管括约肌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肛管压在注射硬化剂治疗后肛管括约肌的静息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距肛缘1cm、3cm处肛管静息压P值分别为<0.007及<0.001,肛管收缩压P值<0.05,近期止血率达100%。我们认为采用肛门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具有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可反复注射治疗,无并发症等优点,并可明显降低肛管内静息压和收缩压,减少内痔复发。  相似文献   

11.
王学勤  朱有玲  罗金燕  戴菲  龚均 《护理研究》2004,18(23):2102-2103
[目的 ]应用灌注式测压技术评估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肛门直肠功能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3 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使用多导灌注式测压法 ,按标准程序进行肛门直肠测压 ,分析其直肠静息压、肛门内括约肌静息压、肛门外括约肌静息压、肛 -直肠压差以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时内括约肌松弛率 ,并与 10例正常儿童对照。 [结果 ]先天性巨结肠组直肠静息压、肛门内括约肌静息压、肛门外括约肌静息压、肛 -直肠压差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内括约肌松弛率为 (0 .69%± 0 .71% ) ,与正常对照组 (-4 3 .0 2 %± 2 5 .5 1%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结论 ]肛门直肠测压是客观、全面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袁和学  潘春来  刘宗剑  张勇  罗芳  朱娜 《实用医学杂志》2023,(9):1123-1126+1131
目的 探讨经括约肌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割挂线引流术。对比两组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功能恢复(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和Wexner失禁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均达到了临床治愈效果,两组在治愈率、术前肛门功能(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和Wexner失禁评分)、术后第7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手术时间、术后1、3、5天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以上的肛管直肠压力测定(肛门静息压和肛门缩榨压)、Wexner失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术治疗与传统切割挂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相比在功能保护(肛管直肠压力测定、Wexner评分)、创面愈合、术后疼痛有明显的优势。临床证实经括约肌间入路联合松弛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  相似文献   

13.
硬化剂注射疗法治疗内痔对肛管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报告了22例内痔出血患者采用肛门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前后肛管括约肌压力变化,探讨内痔硬化剂注射治疗后对肛管括约肌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肛管压在注射硬化剂治疗后肛管括约肌的静息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距肛缘1cm、3cm处肛管静息压P值分别为<0.007及<0.001,肛管收缩压P<0.05,近期止血率达100%。认为采用肛门境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具有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可反复注射治疗,无并发症等优点,并可明显降低肛管内静息压和收缩压,减少内痔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该术式对患者术后排便情况、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采用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7d、1月、3月大便顺畅程度,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功能长度及治愈率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2组相比,治疗组排便更为顺畅,肛管静息压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功能长度和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段切断内括约肌加纵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好,并能有效预防术后排便困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柴芪疏肝调脾方联合生物反馈对腹腔镜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胃肠、肛门功能指标恢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河北省中医院接受腹腔镜直肠癌低位保肛术治疗的80例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生物反馈基础上联合柴芪疏肝调脾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肛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和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LARS)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较治疗前下降,而乳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B/E)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肠道菌群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低于对照组,乳杆菌、B/E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均较前升高,直肠静息压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直肠便意感觉容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6.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分析和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对18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直肠肛门测压记录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并与160例无排便异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①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②治疗后便秘患者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降低(p〈0.05)。③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通过改善直肠肛门压力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注射术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开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搜集诊断明确,并住院行手术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混合痔患者,分成观察组(184例)和对照组(180例),两组均行外剥内扎注射术,其中观察组加肛管后侧部分切开肛门内括约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创口水肿、出血及创口愈合时间及肛门狭窄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剥内扎注射术加肛管后侧部分切开肛门内括约肌治疗混合痔可有效缓解术后症状,减少并发症,缩短疗程,是合理、可行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平行随机试验的方式,以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58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均施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法,观察组采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在治疗过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后遗症和肛门指标进行对比,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4%;术后后遗症,观察组出现3例,对照组出现10例,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另外,在术后肛门指标方面,观察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在治疗复杂性肛瘘上具有显著的效果,因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在今后的手术过程中被推广使用,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慢通过型便秘患者直肠肛管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功能性慢通过型便秘患者直肠肛管动力的改变与大便结肠通过缓慢的因果关系。方法 对 32例功能性慢通过型便秘患者进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观察组肛门内、外括约肌静息压降低 (P <0 .0 5 ) ;直肠感知阈值升高 (P <0 .0 1或P <0 .0 5 ) ;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直肠扩张最小充气量升高 (P <0 .0 5 )。结论 肛管直肠动力的变化是长期的通过缓慢性便秘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已经历1~2次手术的6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脱细胞真皮基质填塞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瘘管切开挂线术,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尿潴留时间及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两组术后肛门失禁评分(Wexner)及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0%(21/30),复发率28.6%(6/21);对照组治愈率60%(18/30),复发率38.9%(7/18),两组治愈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伤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术后出血、尿潴留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Wexner评分、术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Wexner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术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对已经历多次手术的复杂性肛瘘患者,再次手术时应慎重选择术式,脱细胞真皮基质生物补片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