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的CT表现。方法对106例经临床证实为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患者进行CT扫描,观察颞叶钩回及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和中脑变化,测量中线结构移位数据。其中90例经手术治疗前后对照,1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h内死亡。结果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的CT表现为:鞍上池缩小变形或闭塞(97),环池变形或闭塞(93),四叠体池闭塞(66),中脑变形或移位(46)。合并中线结构移位超过15mm认为是小脑幕切迹疝晚期表现。术后对比:术后2d脑疝改善患者部分中脑形态及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恢复正常,中线移位改善。结论CT检查能早期明确绝大多数小脑幕切迹疝诊断,有助于临床评估伤情,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施行紧急颞下减压后大骨瓣减压联合小脑幕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的作用.方法 对9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患者随机分为2组,42例采用紧急颞下减压后大骨瓣减压联合小脑幕切开术,50例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均进行术前、术后头颅CT及颅内压的监测;对幸存者术后3个月至1年随访,按GOS预后标准评价,并对其并发症进行统计.结果 紧急颞下减压后大骨瓣减压联合小脑幕切开术病例组疗效优于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组(P<0.05).结论 小脑幕切迹疝施行紧急颞下减压后大骨瓣减压联合小脑幕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可迅速解除脑受压、缓解颅内高压、挽救生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小脑幕切迹疝,又称颞叶钩回疝[1-2],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急症,最多见于脑外伤中的急性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和脑出血等急症.对脑疝治疗方法主要是开颅清除血肿或挫裂脑组织加去骨瓣减压术,但清除血肿或挫裂脑组织后对疝入小脑幕裂孔的脑组织复位有多种处理办法.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应用水冲复位法取得较满意效果[3-5].2003年9月至2008年6月,笔者行联合水冲脑疝复位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46例,同期单纯行开颅血肿或挫裂脑组织清除去骨瓣减压术39例,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小脑幕切迹疝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高对涉及了幕切迹疝CT表现及解剖学基础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对临床证实为小脑幕切迹疝93例及对照组100进行CT扫描,观察鞍上池、环池、四叠体及中脑的变化,中线结构移位数据。结果:小脑幕切迹疝CT表现民缩小变莆或闭塞,环池一侧闭塞或完全闭塞。四叠体闭塞,中脑变形和偏移,73例表现2个以上也闭塞,中脑变形偏移均工多脑池闭塞或环池闭这线结构移位超过15mm,认为是小脑幕切迹疝的间接CT表现。结论  相似文献   

5.
显微手术天幕缘切开治疗创伤性脑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天幕缘切开,罂粟碱盐水冲洗在重型颅脑损伤颞叶钩回疝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2003 年2月-2005年5月对受治的32例幕上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的病人,在开颅清除颅内血肿的基础上,在显微镜下行天幕缘切开,罂粟碱盐水冲洗。结果 GCS 3~5分20例,6~8分12例。27例患者得到随访。根据GC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7例,中度残废5例,重度残废2例,植物生存3例。结论显微镜下天幕缘切开可有效解除天幕对脑干,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等的机械压迫,减少颞叶牵拉和挫伤,防止Labbe氏静脉损伤;结合罂粟碱盐水冲洗易于清除环池中的蛛网膜下腔积血,缓解脑血管痉挛,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6.
回顾自 1996年 8月至 2 0 0 1年 7月32例因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所致急性颞叶钩回疝的复位过程 ,报告结果 ,探讨规律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为颅脑损伤 ,高血压脑出血所致急性颞叶钩回疝经充分开窗减压 ,彻底清除病灶后散大的同侧瞳孔仍不恢复的患者。瞳孔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裂孔疝的手术救治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裂孔疝手术救治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急诊手术救治的170例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裂孔疝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 格拉斯哥计分(GCS)、血肿类型、血肿量、伤后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瞳孔变化、中线移位、并发症与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显著相关(P<0.01)。结论 GCS、血肿类型、血肿量、中线移位、瞳孔变化是判断颅脑损伤伤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缩短伤后手术时间,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后,防治术后并发症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小脑幕裂孔疝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小脑幕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8例,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行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行小脑幕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减压术。观察对比两组预后效果、术前术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72.41%较对照组44.83%高(P0.05);术后1周、4周,观察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0%低于对照组27.59%(P0.05)。结论小脑幕切开术联合大骨瓣减压术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小脑幕切迹疝是一种能迅速致命的并发症,重型颅脑损伤因脑疝死亡的占58.2%[1]。我院1996年3月~1998年9月26日,对26例重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并发小脑幕 切迹疝的病人施行小脑幕切迹疝还纳术进行抢救治疗,术后经严密观察及护理疗效满意,现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6例患者中,男21例,女5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1.5岁。脑挫裂 伤并颅内各种类型血肿19例,占73.07%;弥漫性脑肿胀并脑内血肿1例,占3.85%,急性轴 索损伤弥漫性脑肿胀脑挫裂伤及硬膜下血肿1例,占3.85%;硬膜外血肿5例,占19.23%。 入院时GCS评分均≤8…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红萍 《天津护理》2004,12(5):291-29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64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41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肺部感染发生主经64.06%,病死率28.13%,分离出致病菌62株,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80.33%。结论:严格消毒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及加强营养支持是预防和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应用联合减压术治疗中晚期脑疝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联合减压术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嵌顿性脑疝的效果。方法 将 97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3~ 5分的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嵌顿性脑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联合减压术 (46例 )与常规骨瓣开颅术 (5 1例 )治疗 ,术后两组均经常规治疗。随访 1~ 32个月 ,平均 7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颅内压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减压治疗组有效率为 80 .4 % (37/ 4 6例 ) ,其中恢复良好、中残2 7例 (占 5 8.7% ) ,重残 10例 (占 2 1.7% ) ,死亡 9例 (占 19.6 % ) ;常规骨瓣开颅术对照组有效率为 33.4 %(17/ 5 1例 ) ,其中恢复良好、中残 6例 (占 11.8% ) ,重残 11例 (占 2 1.6 % ) ,死亡 34例 (占 6 6 .6 % ) ,两组有效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1)。联合减压治疗组患者颅内压下降速度和程度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对照组 (P<0 .0 5 )。联合减压治疗组患者的急性脑膨出、切口疝、切口脑脊液漏、外伤性癫疒间及术后枕叶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骨瓣开颅术对照组 (P<0 .0 5或 P<0 .0 1) ,但两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联合减压术治疗特重脑损伤合并嵌顿性脑疝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结核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脑结核患者的CT表现。结果:单纯脑膜受累者18例,脑实质受累者9例,脑膜及脑实质同时受累者13例。脑膜受累的CT表现为基底池(47.5%,19/40)、侧裂池(37.5%,15/40)、四叠体池(40%,16/40)、环池(32.5%,13/40)正常结构消失,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其特征性CT表现为增强扫描时鞍上池、侧裂池、四叠体池、环池呈斑片状、结节状或均匀性、广泛性强化。脑实质受累的CT表现为脑结核瘤(27.5%,11/40)、脑脓肿(25%,10/40)、脑粟粒结节(2.5%,1/40)。结论:CT检查能为脑结核患者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病变类型、病理学形态提供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加深对纵裂池出血CT表现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将大脑镰、纵裂池分为前、中、后三段,分析经复查证实48例纵裂池出血的CT资料。结果48例纵裂池出血均表现为稍宽的线状高密度影。其中高密“之”字征18例,前纵裂池高密线影长度>15mm31例,侧脑室上方10mm层面有前、后连惯的高密度线影22例。天幕切迹增宽13例。结论纵裂池出血特征CT表现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外伤所致的弥漫性脑肿胀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影像类型。方法分析48例脑外伤引起的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及影像图像资料。结果48例脑外伤引起的弥漫性脑肿胀中有33例合并脑挫裂伤(包括12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1例合并大脑基底节区梗死)、31例合并硬膜外、硬膜下或脑内血肿、27例合并颅骨骨折、10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脑肿胀影像表现:①双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肿胀,双侧脑室、脑池对称性缩小或消失,中线结构无移位;②一侧大脑半球弥漫性肿胀,同侧脑室、脑池受压缩小或消失,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③可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皮层下小灶性出血;④脑实质CT值可低于、略高于或等于正常脑组织。结论颅脑外伤导致下丘脑和脑干血管运动中枢受损引起脑血管扩张是广泛弥漫性脑肿胀的发病机制之一,弥漫性脑肿胀有4种CT表现,非出血性弥漫性脑肿胀可由脑缺氧后再灌注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伴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48例脑挫裂伤合并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58.3%)行保守治疗,其中恢复良好26例,死亡2例;20例(41.7%)行手术治疗,其中恢复良好9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4例。结论脑挫裂伤伴弥漫性脑肿胀早期病情多不严重,但变化快,突然恶化;观察环池的变化,把握好手术时机,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选择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并结合国内外资料探讨额叶挫裂伤致脑中心疝的诊断、治疗。结果:瞳孔缩小时手术16例:死亡和重残4例,轻残和良好12例。瞳孔散大后手术8例,均为死亡和重残。保守治疗7例。均为死亡和重残。结论:额叶挫裂伤,尤其是双侧额叶挫裂伤患者发生的脑疝大部分为脑中心疝,其CT特征性表现为侧脑室、三脑室、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等受压变形,间脑期是抢救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