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52例高血压病患均经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来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并经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左室肥厚。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而分组。结果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15例,LVH 7例,占46.6%;血压昼夜节律正常37例,LVH8例,占21.6%。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左室肥厚检出率显高于血压节律正常组。而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经与(LVH)呈显负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36例高血压病患者均经24h动态血压监测来观察血压昼夜节律,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重量指数,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而分组。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24例,LVH14例,占58.3%。血压昼夜节律正常12例,LVH3例,占2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左室肥厚检测率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LVMI在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中亦相关。夜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下降率与LVMI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病常见的也是主要的并发症。一些研究证明LVH是心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本文通过40例高血压动态血压监测,结合心脏彩超,观察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负荷及舒张压负荷昼夜节律变化。旨有探讨高血压病平均血压、血压负荷、昼夜节律与LVH之间的关系。对象与方法1.对象;1996年2月至1998年2月住院高血压患者40例。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年龄27~81岁.平均55.3岁。男17例,女23例。病史最长者20年,最短者3月。2.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对象日常活动不…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惠玲  黄慧芳 《浙江医学》1998,20(7):401-402
通过观察39名正常血压者和89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与超声心动图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关系,发现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夜间血压下降率(BPDR)<10%]的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检出率(36.7%)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者(10.3%);高血压昼夜节律减退者及倒置者LVMI与正常血压者及高血压昼夜节律存在者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提示血压昼夜节律对LVH发生、发展及LVMI有重要影响。因此,高血压治疗不仅应控制血压,而且应重视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60例高血压病患者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来观察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根据彩色多普勤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并判断是否存在LVH.结果高血压伴LVH者日间、夜间及24 h收缩压(SBP)负荷明显高于非LVH者[(88.4±11.6)vs(79.8±13.4),P<0,05;(85.3±12.5)vs(75.4±11.4),P<0.01及(87.4±13.8)vs(78.4±14.4),P<0.05],其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的检出率达58.8%(10/17),明显高于后者(18.6%,8/43,P<0.005,x2=9.38).高血压病患者LVMI与日间、夜间及24 h SBP、舒张压(DBP)负荷呈正相关,其中与SBP负荷的相关性又高于DBP,而与夜间SBP、DBP下降百分率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伴LVH者日间、夜间及24 h SBP负荷值明显上升,其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检出率明显高于非LVH者.提示高血压LVH与血压负荷及昼夜节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动态血压负荷、昼夜节律改变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采用2 4h动态血压监测 (2 4hABPM)仪 ,对 9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 ,并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和无LVH组。对比 2 4h、白天及夜间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参数指标。结果 两组血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高血压LVH组男女患者间血压负荷值、昼夜节律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动态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高血压LVH密切相关 ,对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和预后有重要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7.
杓型与非杓型血压的性别差异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左室肥厚(LVH)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随血压昼夜节律及性别不同存在差异[1].血压参数与左室重量、室间隔厚度的相关性在两性间也不完全相同.我们用动态血压监测与超声心动图相结合的方法对204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血压昼夜模式及性别对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昼夜节律、血压负荷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方法 运用动态血压监测,对67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质量指数分为LVH组和无LVH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作24 h动态血压监测得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测定左室质量指数.结果 ①LVH组较无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均显著增高;②无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白昼舒张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无LVH组;③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显著高于无LVH组,尤其是夜间血压负荷和24 h收缩压负荷(P<0.001);④正常对照组和无LVH组的非杓型检出率无显著差异,而这两组和LVH组之间非杓型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和血压负荷值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关系密切,并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有重要的预测和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LVH)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老年(≥55岁)高血压病患者依据是否伴有左心室肥厚分为左室肥厚组(LVH)与不伴有左室肥厚(NLVH)组,进行24h动态血压(ABPM)检测.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结果 LVH组与不伴有LVH组比较,24hSBP、24hPP、dSBP、nSBP、BPF、BPL、LVMI差异有显著性(P<0.05);LVH组以非杓型血压为主,占73%,而不伴有LVH组,以杓型血压为主,占79%;(3)LVH组LVMI与24hSBP、24hPP、dSBP、nSBP、SBPL正相关(P<0.001),与SBPF、DBPF负相关(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发生与SBP、24hPP、SBPL和BPF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负荷、昼夜节律改变与左室肥厚的关系,采用 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方法,对103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负荷、昼夜节律的变化进行观 察分析,将103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室肥厚与无左室肥厚两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24h 收缩压负荷值、血压昼夜节律均有显著差异(P<0. 001;P<0. 005),两组 24h舒张压负荷值 无显著差异(P>0.05),昼间两组收缩压负荷值有显著差异(P<0.001),舒张压负荷值无显 著差异(P>0.05),夜间两组收缩压负荷值和舒张压负荷值均有显著差异(P<0.001),高血 压左室肥厚男女患者间血压负荷值、昼夜节律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血压负荷值 和昼夜节律消失是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良好预测指标。夜间血压在左心室肥厚的形成过 程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强调改善血压昼夜节律、控制收缩压,特别是夜间血压对预防左心 室肥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谢乃强 《热带医学杂志》2004,4(6):727-728,730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DM)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为防治2型DM患者心脏损害提供依据。方法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或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血压检查筛选排除合并冠心病等其它心脏病、高血压病,无糖尿病肾病的60例2型DM患者并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将患者分成左室肥厚组(LVH组共28例)及非左室肥厚组(NLVH组共32例)。监测他们的24h动态血压。结果显示LVH组与NLVH组相比,在平均24h收缩压、平均白天收缩压、平均24h舒张压、平均白天舒张压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平均夜间收缩压、平均夜间舒张压、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正常血压的2型DM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可能是致2型DM患者左室肥厚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及超声心动图,观察68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与左室肥厚与收缩及舒张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24h平均脉压、白昼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和无左心室肥厚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LVH的发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血压昼夜节律关系和厄贝沙坦治疗的效果。方法:45例老年高血压伴LVH患者治疗前行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并与治疗后8周的复查结果作比较。结果:入选病例中15例仍保存血压昼夜节律关系。消失者占30例。消失组夜间血压,24h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舒张晚期血流峰速(AP)、等容舒张时间(IRT)显著高于保存血压昼夜节律关系者。而舒张早期血流峰速比值(EP/AP)显著降低。治疗后30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16例恢复正常节律(53%)。其中IVST、PWT、LVMI、AP、IRT等指标显著下降,EP/AP显著上升。未逆转的14例中仅IVST下降。结论:老年高血压伴LVH者约有66.7%患者有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这些患者的夜间血压、24h平均收缩压及血压负荷值均上升。及存在较重的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减退。厄贝沙坦能有效地降压和逆转左室肥厚。改善舒张功能。并使53%的血压昼夜节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并左室肥厚(LVH)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其昼夜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心电检测仪,选取EH不伴LVH患者29例,LVH患者3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3例,进行HRV分析。结果 高血压伴LVH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比不伴LVH组进一步降低。HRV昼夜节律明显减弱。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心脏植物神经障碍,HRV指标及昼夜节律减弱,伴左室肥厚这种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在高血压病的早期就可观察到左室肥厚(LVH),在经历一系列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后,最终成为直接影响高血压病预后、并且是独立于血压高低之外的一个高危因素。因此,在高血压病性 LVH 的治疗上,就必须挑选那些既能满意控制血压、又能有效逆转 LVH 的降压药物,才足以减少 LVH  相似文献   

16.
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逆转左心室肥厚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EH)是临床常见病,1991年普查我国成人EH患病率达11.26%[1]。左心室肥厚(LVH)是高血压病患者长期未理想控制血压引起的常见并发症,它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未经干预的EH患者中,LVH是持续发生发展的。厄贝沙坦(商品名:安博维,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高血压病合并左心室肥厚脑卒中或糖尿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方法将158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无并发症组、左室肥厚组、脑卒中组和糖尿病组,监测各组的动态血压均值、昼夜负荷值和昼夜血压节律改变情况.结果左心室肥厚和脑卒中二组其血压水平、昼夜血压负荷值和非杓型血压节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糖尿病组仅非杓型血压节律发生率有显著增加(P<0.01).结论高血压病心脑器官损害与24小时动态血压均值升高、昼夜血压负荷值升高及昼夜节律紊乱密切相关,合并糖尿病者非杓型血压节律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并左室肥厚的效果。方法 48例高血压病并左室肥厚(LVH)患者服用缬沙坦治疗1a,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左室肥厚变化。结果 全组患者服用缬沙坦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p〈0.01,左室重量指数(LVMI)明显改善p〈0.01。结论 缬沙坦在高血压病治疗中降低血压明显,具有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严红 《广西医学》2003,25(6):893-896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血压昼夜节律关系和波依定治疗的效果。方法:47例老年高血压伴LVH患治疗前行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并与治疗后8周的复查作比较。结果:入选病例中17例仍保存血压昼夜节律关系,消失占30例。消失组夜间血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舒张晚期血流峰速(AP)、等容舒张时间(IRT)显高于保存血压昼夜节律关系(P<0.05),而舒张早期血流峰速比值(EP/AP)显降低。治疗8周后30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有17例恢复正常节律(56.6%),其中IVST、PWT、LVMI、AP、IRT等指标较治疗前显下降(P<0.05—0.01),EP/AP显上升。未逆转的13例中仅IVST下降。结论:老年高血压伴LVH约有63.8%患有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这些患的夜间血压、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负荷值均明显高于正常节律组,及存在较重的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减退。波依定治疗8周能有效地降低血压和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并使56.6%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负荷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负荷与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采用Mobito-Graph无创性血压监测仪,对29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无创性血压监测。结果:昼夜血压负荷值均高于正常范围,而LVH昼夜血压负荷值明显增高,且夜间血压负荷值高于日间血压负荷值。结论:血压负荷值与左心室肥厚关系密切,尤其以夜间血压负荷值为甚。合理的健康教育和24h平稳降压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