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为促进难治性痛风患者血尿酸持续达标治疗的有效实施,引起患者及医护人员对血尿酸持续达标治疗的重视,形成规范化的治疗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 年6 月-2015 年6 月海南省人民医院肾病风湿科住院的原发性难治性痛风患者92 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1 年的治疗及随访,记录其治疗实施情况和疾病控制情况。结果在过去的1 年中,有39 例患者坚持实施了规范化血尿酸持续达标治疗,患者依从率为42.4%;经过1 年的治疗,坚持血尿酸持续达标治疗的患者痛风发作频率较治疗前降低(z =-3.020, p=0.003),受累关节数有所减少(z =-2.453,p =0.014),痛风石体积缩小了(χ2=5.786,p =0.013),有并发症的患者人数也明显减少(χ2=4.083,p =0.039);1 年后,坚持“血尿酸持续达标治疗”的患者痛风发作频率(z =2.915,p =0.004)、受累关节数(z =2.881, p=0.004)、痛风石体积缩小率(χ2=6.321,p =0.012)均少于未坚持血尿酸持续达标治疗的患者。结论血尿酸持续达标治疗可有效降低痛风发作频率、减少受累关节数、缩小痛风石体积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今后需通过加强健康宣教、建立患者的随访档案、及时监督患者复查、规范痛风的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和关注并发症,以推动血尿酸持续达标规范化治疗更好地实施。  相似文献   

2.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而导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高尿酸血症和慢性炎症为其主要特征。传统观点认为痛风急性发作期应进行对症治疗,不宜过早开展降尿酸治疗,否则有加重痛风发作的风险,与近年来各大指南关于痛风急性发作期降尿酸治疗的指导意见存在矛盾。近年来的多项研究显示使用传统降尿酸药物进行急性期降尿酸治疗不会导致痛风发作程度、发作时间、发作风险的大幅波动,同时具有提高患者依从性、尽早使血尿酸达标的优势。但新型降尿酸药物在痛风急性发作期应用的研究相对缺失。本文就痛风急性发作期降尿酸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痛风达标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晶体性关节炎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痛风达标治疗的研究较多,但目前我国痛风达标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目的 探究痛风患者达标治疗后血尿酸(UA)的达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9月—2019年1月选取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临床诊断为痛风的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6个月的痛风达标治疗。采用痛风患者达标治疗影响因素的调查表收集其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根据治疗后患者UA达标情况,将患者分为达标组与未达标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痛风患者UA达标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113例患者中,共有105例患者完成了调查。达标治疗6个月后,痛风患者的UA达标率为65.7%(69/105);治疗后痛风患者的尿酸盐沉积量、UA水平较治疗前减低(P5年、无高脂血症、饮酒量比以前增加/跟以前差不多、饮水量≥2 000 ml、运动情况2 000 ml是UA达标情况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合并肥胖的痛风患者临床特征及尿酸排泄特点。【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痛风患者228例,收集临床资料及空腹血生化指标,测定24h尿尿酸和尿肌酐并计算肾尿酸排泄指标。【结果】根据体质量指数(BMI)把患者分为肥胖组(n=44)、超重组(n=88)及非超重组(n=96),肥胖组年龄小于超重组及非超重组[43(32,57)岁比55(45,65)岁、58(45,67)岁],起病年龄小于非超重组[37(26,48)岁比48(38,59)岁],血尿酸水平高于非超重组[594(522,697)μmol/L比511(372,653)μmol/L],肥胖组高胆固醇血症[25例(56.8%)比30例(31.3%)]及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26例(59.1%)比46例(47.9%)]比例高于非超重组,超重组及肥胖组高甘油三酯血症比例[19例(43.5%),33例(37.5%)比17例(17.7%)]及代谢综合征比例[22例(50.0%),32例(36.4%)比12例(12.5%)]均高于非超重组,肥胖组尿酸排泄分数低于非超重组[5.5(3.6,7.4)%比7.0(5.2,9.8)%],肾小球尿酸负荷高于非超重组[5.3(4.2,7.5)mg·min-1·1.73m-2比3.5(2.2,5.2)mg·min-1·1.73m-2](P均<0.0167)。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与尿酸排泄分数负相关(P均<0.05)。【结论】合并肥胖的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高、肾小球尿酸负荷高可能与其肾脏尿酸排泄相对减少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8):8-11
目的探讨痛风的发病年龄特征及降尿酸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和门诊的231例痛风患者,选择其中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n=36),一组口服非布司他,一组口服别嘌呤醇,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 (1)60岁发病组痛风患者合并症发生率最高的是高血压病、肾脏病变、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水平最低。(2)降尿酸治疗12周后两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增强(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发病的患者高血压病、肾病、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合并症发生率高。降尿酸治疗能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
刘佳  李文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S):71-72
原发性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综合征,过去本病少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含嘌呤成分食物明显增多,痛风在我国发病逐渐增高,但有关痛风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尿酸肾结石成因很复杂,与地区环境、饮食、职业、性别、遗传因素、自身钙磷、草酸、嘌呤代谢紊乱有关。为了提高对原发性痛风及尿酸结石的认识,现分析其危险因素,为高危人群的早期预防提供有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尿酸清除率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68例痛风患者进行糖耐量试验,了解痛风患者中发生糖代谢异常的比例。同时测定血尿酸、24小时尿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胰岛素等,分析尿酸清除率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栗痛风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比例高于普通人群,尿酸清除率低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尿酸清除率高者。结论痛风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比例增高,尿酸清除率减低和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肌骨超声对降尿酸达标治疗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随访并观察肌骨超声影像学改变,探究降尿酸达标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18年12月~2020年1月期间在风湿免疫科收治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80例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降尿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双膝关节、第一跖趾关节使用高频线阵探头(5~18 MHz)进行探查。结果:经3个月和6个月降尿酸治疗后,不同尿酸水平的三组患者的痛风石溶解值、痛风石溶解率及双轨征消失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300μmol/L组痛风石溶解值最大,痛风石溶解率最高,且双轨征的消失率也最高。经3个月和6个月降尿酸治疗后,尿酸水平与痛风石溶解值、痛风石溶解率、双轨征消失率呈负相关,关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疾病病程、受累关节数、饮酒是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降尿酸治疗达标的危险因素,而每日饮水量是保护因素。结论:肌骨超声可作为痛风性关节患者降尿酸治疗效果的随访工具。降尿酸达标治疗3个月后超声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痛风患者与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4例痛风患者血中尿酸进行检测并与90例高尿酸血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痛风患者血中尿酸浓度较高尿酸血症的尿酸浓度明显增高,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尿酸浓度大量增高是痛风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国原发性痛风患者是否存在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方法 对56中国原发性痛风患者及43例正常对照人群的肾脏排泄尿酸情况进行了研究,观察指标包括肾功能、尿肌酐(Ucr)、尿尿酸(Uur)、24h尿尿酸总量(24h Uur)、肌酐清除率(Ccr)、尿酸清除率(Cur)、尿酸清除分数(FRUAC)、单位肾小球滤过率尿酸排出(EurGF)、肾小球尿酸负荷 (Flur)及尿尿酸与尿肌酐比值(Uur/Ucr)等。其中尿酸的测定采用尿酸酶法, 肌酐的测定采用三硝基苦味酸法。结果 原发性痛风患者的血尿酸、24h Uur及Flu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p<0.05),而Cur及FRUAC则低于正常对照人群(p<0.05)。结论 以上研究结果提示中国原发性痛风患者存在肾脏排泄尿酸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中医分期治疗痛风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尿酸钠结晶沉着于关节及其周围结缔组织而引起病损及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中医学早在《内经》、《金匮要略》中就有关于“痹症”、“历节”的记载。朱丹溪在《格致条论》中有“痛风论”专篇。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医分期治疗痛风 ,疗效满意 ,现介绍如下。1 分期论治1 .1 急性期 起病急聚 ,主要由于热毒之邪 ,与湿交结 ,闭阻经络关节 ,气血运行不畅 ,气滞血瘀 ,不通则痛。临床上多见于夜间突然发病 ,初期为原发性关节炎症 ,一般以足第一趾关节多见 ,渐渐累及踝关节、腕关节红肿热痛 ,活动受限 ,伴高热、寒战、…  相似文献   

12.
痛风是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的一类代谢性风湿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善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痛风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中国第二大代谢疾病.本文综述痛风中尿酸异常的发生机制,为研究痛风的病因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及转化医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国原发性痛风患者是否存在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方法 对56中国原发性痛风患者及43例正常对照人群的肾脏排泄尿酸情况进行了研究,观察指标包括肾功能、尿肌酐(Ucr)、尿尿酸(Uur)、24h尿尿酸总量(24h Uur)、肌酐清除率(Ccr)、尿酸清除率(Cur)、尿酸清除分数(FRUAC)、单位肾小球滤过率尿酸排出(EurGF)、肾小球尿酸负荷 (Flur)及尿尿酸与尿肌酐比值(Uur/Ucr)等。其中尿酸的测定采用尿酸酶法, 肌酐的测定采用三硝基苦味酸法。结果 原发性痛风患者的血尿酸、24h Uur及Flur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p<0.05),而Cur及FRUAC则低于正常对照人群(p<0.05)。结论 以上研究结果提示中国原发性痛风患者存在肾脏排泄尿酸能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致血尿酸升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和痛风性肾病。所谓慢性晚期痛风患者是指年龄>18岁,病程>5年,反复或持续性的慢性关节炎发作、痛风石和(或)尿酸性肾结石形成、慢性间质性肾病伴肾功能不全、糖皮质激素需大剂量才能控制等,且发作频率越来越大,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致残、致死。降尿酸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痛风及尿酸肾结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综合征,过去本病少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含嘌呤成分食物明显增多,痛风在我国发病逐渐增高[1],但有关痛风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尿酸肾结石成因很复杂,与地区环境、饮食、职业、性别、遗传因素、自身钙磷、草酸、嘌呤代谢紊乱有关。为了提高对原发性痛风及尿酸结石的认识,现分析其危险因素,为高危人群的早期预防提供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合并高脂血症对原发性痛风患者规律降尿酸治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接受规律降尿酸治疗的原发性痛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敏感性情况分为敏感组78例和耐药组42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痛风家族史、血尿酸基线值和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18.
成英 《大家健康》2008,(8):54-54
尿酸过高不一定等于痛风,血中尿酸值过高者只有约10%的人会得痛风,其余终其一生都没有任何症状,甚至痛风患者在急性关节炎发作时抽血,也有相当的比例显示其尿酸值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痛风的起因是尿酸过高,但就算是体内的尿酸值增加,成为高尿酸血症的状态,也不会立刻引起痛风的发作。  相似文献   

19.
秦红群 《开卷有益》2013,(11):52-52
如今,代谢性疾病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祸首,痛风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都认为尿酸高,就是得了痛风。其实,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并不能划等号。高尿酸血症如果没有症状,不能称为痛风,只有当关节出现肿痛,才诊断为痛风。很多人平时运动少,爱吃海鲜或者富含嘌呤的食物,健康体检才发现尿酸很高,但并没有关节痛,也没有任何症状,此时不是痛风。  相似文献   

20.
痛风肾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痛风肾病男47例,女5例,根据主要临床特点可分为:1.无症状性蛋白尿及(或)血尿;2.慢性肾炎综合征;3.尿路感染综合征;4.慢性肾功能不全综合征;5.尿路结石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化,血尿酸、尿尿酸本身有波动性,伴发病种多,易发生误诊和漏诊。本文对痛风肾病的临床特点和错误原因作了讨论。提出应重视对尿蛋白园盘电泳,尿红细胞位相及痛风结节内容物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