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答:“心律紊乱”属于祖国医学的“心悸”、“脉结代”范围,是病人自觉心跳异常、心动不安的一种证候。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憋气,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心悸之脉变化较大,有快有慢及快慢不调之异。脉细数者为心阴不足之征;脉来迟而慢者,多由心肾阳虚,无力鼓动心脉所致;其脉快而不均匀者,为气血两亏,阴阳俱虚证候;无论心悸爆发或经久不愈,出现汗出、肢厥、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和参脉注射液对心悸的治疗效果.方法:以丹参注射凌和参脉注射液对门诊78例心悸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患者治愈54例,好转21例,无效3例.结论:丹参注射液和参脉注射液对心悸病人治疗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临床表现以脏器组织缺血为主,多见心动过缓、停搏、眩晕、心悸、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呼吸不畅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昏厥或猝死,多见于老年人。根据本病的脉证表现,多属于祖国医学的“厥证”、“脉迟”、“脉结代”的范围,特别与“寒厥”、“血厥”很相似。  相似文献   

4.
气虚心悸的证候,心悸常兼气短,呼吸迫促,尤其不能登高,登高则胸闷,甚则出现心痛.畏寒喜暖,懒于动作.其脉多迟,间见结代,自感心跳一时停搏,或有噎塞感.脉迟为寒,心阳不振,所以畏寒喜暖;寒则血行凝滞,络脉拘急,所以胸闷心痛.笔者自拟一方,用治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心动过缓,早搏等,取得可喜疗效.  相似文献   

5.
室性期前收缩,指心室内异位起搏点提前发生的激动,归属于中医学“心悸”范畴。临床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心悸病机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实者多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生脉四物汤是导师张世亮教授针对心悸(心脾两虚、心神失养证),拟定以补益心脾、安神定悸为治则的经验方。本文从中医学理论和现代药理研究入手,探讨生脉四物汤的组方特色以及从补益心脾、安神定悸为法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6.
炙甘草汤古今运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海浩 《天津中医药》2010,27(3):223-225
收集炙甘草汤古代病案101例和现代验案3175例,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古今应用在主要症状方面均为心悸、脉结代,但古今应用上有所不同,古代是侧重阴虚内热,以外感温热病为主;以心悸、发热、口渴咽燥、肉筋惕、神昏、烦躁、咳嗽、舌红绛干燥少津、脉结代细数为主要症状;现代是重在气阴两虚,辨证以心悸病、胸痹为主;以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晕目眩、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烦躁,舌质淡白或淡红、脉结代细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岭南医学流派对心悸病的辨证规律。方法将岭南医案中的病史资料录入,并使用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心悸病的发病与劳累后及情绪变化有关,伴随症状主要有胸闷、头晕、气短、乏力、纳眠差、疲倦、口干肢冷等。舌象和脉象的主要表现有舌淡、舌红、舌暗,苔白、苔薄、苔腻,脉细、脉结、脉弦、脉沉、脉代。结论岭南心悸病患者一般就诊以心悸为主诉,发作多与劳累及情志变化有关,伴随症状主要有胸闷、头晕、气短、乏力、纳眠差、疲倦、口干肢冷等。主要病因有气血阴阳不足,痰湿、火热及瘀血是导致心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文献中涩脉主病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对20年临床文献中涩脉所涉及的疾病、脏腑、证候、症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①涩脉常见于头痛、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高血压、高黏血症等;②涩脉与肝、肾、心、脾等脏腑关系密切;③涩脉多见于血瘀、气滞、气虚、阴虚、痰湿等证;④涩脉多与心悸、胸闷、乏力、头晕、腹胀等相兼出现.结论 涩脉主病纷杂,需结合临床进行分析,不能拘泥于血瘀一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文献中涩脉主病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对20年临床文献中涩脉所涉及的疾病、脏腑、证候、症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①涩脉常见于头痛、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高血压、高黏血症等;②涩脉与肝、肾、心、脾等脏腑关系密切;③涩脉多见于血瘀、气滞、气虚、阴虚、痰湿等证;④涩脉多与心悸、胸闷、乏力、头晕、腹胀等相兼出现.结论 涩脉主病纷杂,需结合临床进行分析,不能拘泥于血瘀一证.  相似文献   

10.
针刺内关穴治疗室性期前收缩2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西医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当早搏频发或连续出现时,可使心排出量下降及重要器官灌注减少,引起心悸、乏力、心绞痛、胸闷或呼吸困难,严重者影响正常的生活。西医治疗无特殊有效的方法。中医属“心悸”、“脉结代”范畴。若脉气无力,心神失养,则心脏搏动时而一挺,出现心悸、气短、脉结代;气血运行不畅,血脉瘀滞,则出现胸闷痛,心前区疼痛等。内关穴为心包络穴,功能宽胸理气,原络相配,通心脉之气血,畅胸中之气,复心搏之节律。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脏病辨证[2](一)心病辨证3.心血虚证 [临床表现]主症: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次症:眩晕,多梦,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色淡。舌脉:舌质淡白,脉细无力。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属于中医的“胸痹”、“真心痛”、“心悸”等病证范畴。病机多为胸阳不运久而成痹,故以温阳化浊、温经通络、温阳复脉、温阳利水、回阳救逆等法为主救治。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多种病因最终导致以心脏为主的多脏器病变,表现为喘咳、胸闷、心悸、腹胀、唇青舌紫、脉结代等。属中医学“咳嗽”、“痰饮”、“心悸”、“水肿”范畴,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笔者20多年来以温通利水、益气强心、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融汇变通,自拟温利益活汤,治疗肺心病87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 依据197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方案,本组87例患者均属心肺肾阳虚水泛型,证见口唇紫绀,全身高度浮肿,心悸,胸满腹大,畏寒神倦,面色萎黄或苍白,尿少,舌质紫绛,苔厚腻,脉结代。  相似文献   

14.
卢尚岭治疗室性早搏经验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院卢尚岭教授诊治室性早博主张分虚实两端,实证调肝,虚证养心。以自拟疏解汤、益心汤用于临床,疗效满意。一病在心肝,证分区实室性早搏病涉心肝二脏,证有虚实之分。本病患者以自感胸闷、心悸、心跳间歇为主诉,脉结或代为临床特征,属中医“心悸”、“征忡”范畴。心藏神,神赖血养,血行于脉,脉主于心。心悸不宁,脉来结代,显系心神不守,而血脉失于主持,故曰其病在心。卢师从长期临床观察中发现,根据患者发病年龄、原发性疾病,以及兼见症状与诱发、加重因素等不同情形,大致可将本病分为虚实两类。1.实证多责之肝经郁火,火…  相似文献   

15.
辨证析要     
(六)心气血两虚证候 [诊断根据] 主证:1.心悸,或怔忡,气短,动则加剧(属于心气虚的主证)。2.心悸怔忡,失眠多梦,面色无华,唇舌色淡(属于心血虚的主证)。3.脉细弱。  相似文献   

16.
<正> 本文所论的“心悸、脉结”指的是迁延不愈、极易因外感而复发的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或迁延期(以下简称Ⅱ期)的病症。以心悸、胸闷或痛、自汗、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或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运用温胆汤治疗多种病症,每多见效,兹举案例3则。1心悸李某,女,52岁,2007-05-03日就诊。阵发性心悸3年,常因劳累,情绪刺激诱发,曾做心电图示:频发室早,T波下降。一周前与人生气后心悸加重,曾口服西药及静点生脉注射液未见明显好转,既往冠心病史.现症:心悸、胸闷、气  相似文献   

18.
该文基于心神理论探讨心律失常的中医药辨治思路与方法。心悸的病机无外乎心脉失通(不通)和心神失养(不荣)两大类,其中心神失养为重中之重,虚中夹实为其常态。该病证型分为两类八型,既有实证之邪毒犯心、水气凌心、瘀阻心脉、痰火扰心,又有虚证之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等。心悸缘于元气不足、心神失养,具体表现为脉律失常(结脉、代脉、促脉、涩脉和散脉)和脉率失常(数脉、迟脉)两个方面。以炙甘草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代表的经方仍是治疗心悸的首选方。治疗心悸的常用中药可归纳为“参”“草”“枣”“子”“仁”五大类,其中“参”“草”“枣”补气,“子”“仁”类药物滋养津血且为治疗的核心和关键药物。  相似文献   

19.
生脉散合四物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心绞痛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最大的疾病之一.生脉散(原名生脉饮)出自李杲《内外伤辨惑论》,解其方义为“气充脉复,故名生脉”.本方有益气生津,复脉脱之效.历代医家用以治疗热伤元气、倦怠、气短、懒言、自汗、口干、心悸、脉细无力等.四物汤所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从《金匮要略》中的“胶艾汤”化载而来.是补血的常用方.笔者近几年用生脉散合四物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满意效果.现将27例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张仲景对心悸的辨证论冶及其临床意义:《伤寒论》首提“心悸”病名,开心悸病辨证论冶之先河。 将心悸病分为心气虚、心阳虚、阴阳两虚、阳虚水泛四证而施治。文中又论述了关于桂枝的应用及血瘀证问题。因心悸脉象复杂,故仲景对辨脉非常重视,脉证合参,避免误治。《伤寒论》对心悸的辨证论治理论,至今对临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