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腹腔镜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治疗采用腹腔镜联合超声组(联合组,n=32),腹腔镜手术组(手术组,n=41).结果:超声诊断肠绞窄符合率为71.88%(23/32).术中探查手术组见血性腹水22例,联合组4例(χ2=13.27,P=0.000);手术组肠坏死8例,联合组0例(χ2=7.01,P=0.008).手术组手术开始至腹腔探查时间、观察孔长度分别(26.80±4.46)min,(27.08±3.41)mm,联合组(11.16±2.46)min,(13.53±1.32)mm(t=-18.87,P=0.00;t=-23.03,P=0.00);手术组的总并发症及与穿插有关并发症分别为9例与3例;联合组3例与2例(χ2=0.32,χ2=2.07,P>0.05).结论:超声是实时监测粘连性肠梗阻病变程度的有效手段,超声联合腹腔镜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较优,可为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提供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有腹部手术史,将所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放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机、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除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外,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痛剂使用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且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肠梗阻发生率明显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安全、有效、可行,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比较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将8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腹腔镜组(42例)和开放组(44例),比较两组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等临床指标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临床比较研究.采用SPSS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42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粘连性肠梗阻,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切除.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是安全、可行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较传统开腹术后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在粘连性肠梗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50例,依照患者意愿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75),实验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治疗,对比2组之间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3.0±0.6)cm、手术时间(56±18)min、术后排气时间(1.0±0.2)d以及住院时间(4.3±1.5)d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68.5±6.5)mL显著小于对照组(114.2±8.6)mL(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显著低于对照组(30.6%)(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与开腹手术治疗相比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王金栋 《当代医学》2014,(25):70-7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山东省无棣县第二人民医院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4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但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8.42±14.35)min,术中出血量为(86.37±22.54)mL,肛门排气时间为(3.16±1.13)d,住院时间为(6.75±1.64)d以及并发症发病率为6.25%,均优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96.87±21.66)min,术中出血量(146.58±43.12)mL,肛门排气时间(5.27±1.85)d,住院时间(9.88±2.59)d以及并发症发病率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官腔镜引导下阑尾切除术在青少年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186例青少年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2.4±13.5)min、(1.2±0.8)d、(4.3±1.7)d、(5.7±1.6)d,术中出血量为(15.7±6.7)mL,均少于开腹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两组患者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切口感染率和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3.2%和4.3%,均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引导下阑尾切除术在青少年急性阑尾治疗中效果较佳,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欣 《医学综述》2014,(13):2463-2464
目的比较开腹肠粘连松解术与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腹腔内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1月保定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腹腔内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开腹手术组与腹腔镜组,各32例。开腹手术组患者采用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镇痛例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操作原则的前提下,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治疗粘连性不全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不全肠梗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45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体重指数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组(P<0.05),切口长度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腹腔镜手术组患者体重指数、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不全肠梗阻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6月~2010年3月间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6例,其中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56例,行开腹肠粘连松解术50例,对比分析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再发肠梗阻率.结果 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3±7) min,开腹手术组为(156±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5) ml和(160±7) 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24.5±3.5) h和(96±4.8) h,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4±6.2) h和(72±5.5) h,再发肠梗阻率分别为0%和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再发肠梗阻率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收治的粘连肠梗阻患者394例随机分为2组,腹腔镜组199例,开腹手术组195例,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开腹手术组.结论 腹腔镜联合快速康复外科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创伤小,恢复快,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可以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再次发生,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腹腔镜技术与开腹手术用于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的疗效比较,进而探讨腹腔镜技术的优越性.方法:将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包括男性及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46例,开腹组38例.将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中、术后各项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6±20)min,开腹组为(85±22)min;引流液总量腹腔镜组平均为(102±16)ml,开腹组为(281±20)ml;平均住院时间腹腔镜组为(4.6±1.6)d,开腹组为(9.5±3.4)d;术毕至排气时间腹腔镜组平均为(1.1±0.3)d,开腹组平均为(2.3±0.8)d;术中输血例数腹腔镜组为2例(4.3%),开腹组为15例(39.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2例(4.3%),开腹组12例(31.6%).结论:腹腔镜技术较开腹手术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手术及非手术方法治疗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60例炎性肠梗阻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手术组20例,非手术组40例。手术组采用常规剖腹探查,解除肠梗阻,清洗腹腔及术后引流。非手术组加强营养支持,给予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及抗感染治疗。结果非手术组治愈率100.0%高于手术组的70.0%(P〈0.01)。非手术组住院时间(24.6±5.4)d短于手术组(43.5±7.2)d(P〈0.01)。结论非手术方法治疗炎性肠梗阻的效果优于手术治疗,且可以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肠黏连松解术(简称腹腔镜手术)术后联合中药在治疗急性黏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9例急性黏连性肠梗阻患者,35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术后加用中药治疗(联合组),44例单纯行腹腔镜手术(腔镜组).结果:2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联合组较优;2组手术日的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9),术后第1,第2,第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0、P=0.000).长期随访腔镜组腹痛6例、联合组2例,但腔镜组2例需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腹腔镜手术后联合中药是治疗急性黏连性肠梗阻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14.
全国宏 《当代医学》2014,(21):92-93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张家界市中医医院普外科于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9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有53例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腔镜组),45例行开腹粘连松解术治疗(开腹组),对2组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0±3.6) mL、(17.5±3.2)h、(1.0±0.4)d、(5.3±1.7)d,对照组分别为(50.4±3.6)mL、(30.1±8.4)h、(2.0±1.2)d、(10.1±2.8)d,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开腹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以及切口感染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wenson法与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HD患儿分为开腹组(32例)、腹腔镜组(28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禁食时间腹腔镜组为(36±7)h,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72±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为(7±2)d,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1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肠粘连肠梗阻,而腹腔镜组未发生粘连肠梗阻.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wenson法是治疗HD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与开腹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李永刚 《当代医学》2013,(25):44-44
目的观察急性阑尾炎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2年7月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两组,每组30例。对30例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30例患者行开腹阑尾切除术。结果与开腹手术治疗相比,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89.7±41.2)min,术中出血量(81.2±92.0)mL,住院时间(15.8±10.2);开腹手术组手术时间(114.5±42.6)min,术中出血量(130.2±24.0)mL,住院时间(9.3±4.9);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总住院费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可靠的疗效,并且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相似文献   

17.
阮颖彦 《吉林医学》2013,34(22):4460-4461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粘连松解微创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根据采用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腹腔镜下粘连松解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57%,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同时,腹腔镜下粘连松解术还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对比结肠镜联合腹腔镜行结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l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内镜组与手术组,各40例。内镜组行结肠镜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切除术,手术组行传统开放式手术。结果内镜组手术时间(202.0±50.7)min,手术组(189.0±56.7)min,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镇痛:内镜组15例,手术组37例;术后排气时间:内镜组(2.3±0.5)d,手术组(3.8±1.3)d;并发症:内镜组发生3例,手术组发生19例,内镜组上述指标均优于手术组(P〈0.01)。结论结肠镜联合腹腔镜行结肠癌根治术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放式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方法:对2011-10~2012-10在我院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镇痛药物用量、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5%;对照组发生肠瘘2例,手术切口出现感染3例,肺部感染5例,尿路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44%,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操作简单易行,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住院费用节约,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在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分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对比,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效果要优于开腹手术,因此值得对腹腔镜手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