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艳萍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83-84,86
目的 探讨中-青年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VBAIV)患者TCD、BAEP、EEG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0例眩晕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TCD、BAEP、EEG检测.结果 试验组TCD异常98例(81.6%),BAEP异常88例(73.3%),EEG异常18例(15%);对照组TCD异常23例(23%),BAEP异常7例(7%),EEG异常5例(5%).结论 TCD用于脑血流动力学分析,BAEP反映脑干功能,EEG可了解脑功能情况,三者联合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动脉造影(MRA)对无症状脑梗死(SC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SCI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头颅MRI、MRA和TCD检测,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MRI检出梗死灶的患者中有65例行MRA检查,60例发现脑血管异常,异常检出率为92.31%。其中大脑中动脉异常最为常见为34例。80例患者均行TCD检查,74例发现异常,异常检出率为92.50%,多数表现为血流速增快。结论MRI是确诊SCI的重要条件,MRA能显示病变血管,TCD对SCI有早期辅助诊断价值,两者合用有助于早期发现颅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牵引及中医按摩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患者治疗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改变,以期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16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81例)与对照组(81例),两组均应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牵引及中医按摩进行治疗。同时应用TCD和BAEP观察血流及脑干传导功能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401 3,P=0.000 7),观察组治疗后TCD和BAEP的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090 2,P=0.013 6;χ2=7.140 2,P=0.007 5)。结论牵引及中医按摩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明显,临床治疗中可以积极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颅内血管成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 对207例LA患者(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和200例对照组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其中有78例LA患者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 LA组颅内各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老年LA组颅内各动脉Vm与非老年LA组同名血管比较血流速亦普遍减慢(P<0.05).78例LA患者行MRA检查,异常检出率为93.59%,两项检查方法对比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龄、低灌注和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病变与LA形成有关.TCD及MRA检查可显示L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血管损害,为判断病情及预后,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BI)脑干功能与经颅多普勒(TCD)的相关性。方法 对68例临床诊断VBI的患者及30例非VBI患者进行BR、BAEP和TCD检测。结果 VBI组脑干功能损害84.6%,TCD异常率为83.1%,χ^2检验差异不显著;非VBI组脑干功能损害8.3%,TCD异率为46.6%,χ^2检验差异显著。VBI组脑干功能损害及TCD异常者为98/136,皆正常者为24/136,两  相似文献   

6.
董利 《实用全科医学》2010,8(5):576-577
目的探讨MRI、TCD、BAEP联合检查脑干腔隙性梗死的价值。方法对28例脑干腔隙性梗死患者的头颅MRI、TCD、BAEP及临床特征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老年男性较多,71%有高血压史,临床表现多样,MRI扫描显示腔隙灶直径在0.2~1.5cm,桥脑腹侧居多;24例TCD异常:20例提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下降或增高,4例频谱显示典型的脑动脉硬化改变;22例BAEP异常,主要表现为Ⅲ、Ⅴ波PL及Ⅰ~Ⅲ、Ⅲ~Ⅴ、Ⅰ~Ⅴ的IPL延长,脑干下段(桥脑、延脑)多表现为Ⅲ波、Ⅰ~Ⅲ异常,脑干上段(桥脑、中脑)多表现为V波、Ⅲ~V、I~V异常。结论MRI是诊断脑干腔隙性梗死的最佳手段,TCD反映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弹性及血流速度,对诊断有一定帮助,BAEP对病变的定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梗死的TCD表现以及TCD对脑梗死诊断的意义。方法 :将 110例脑梗死患者的TCD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110例脑梗死患者中TCD异常率 93.6 3% ,大面积梗死组异常率 98.4 1% ,小面积梗死异常率 87.2 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主要异常表现有狭窄、闭塞、血流减慢、血管痉挛、脑动脉硬化。TCD与影像学检查定位符合率为 80 .4 9%。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0 3例异常TCD结果中 32例有侧枝循环形成。结论 :TCD检测脑梗死的异常率与梗死的面积有明显的关系 ,梗死面积越大异常率越高 ,且能结合临床对脑梗死作出病因和定位诊断 ,另外通过对侧支循环的判断为预测脑梗死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TCD不失为诊断脑梗死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经颅多普勒超生(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临床确诊的VBI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TCD检测。结果:VBI患者上述两项检查的异常率分别是70%,79%。BAEP提示:内耳型8例,脑干型31例,混合型7例。TCD提示:单血管流速异常30例,多血管流速异常22例;低流速38例,高流速14例;伴有阻力指数(RI)异常22例。结论:此两项检查均是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有助于VBI早期定位和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Guo ZH  He JT  Jia ZR  Shi X  Wang WW  Huang YN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1):2192-2196
目的评价诱发电位、持续脑电图监测、经颅多普勒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监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住神经加强病房(N.ICU)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32例,根据GCS评分,分为重症组(GCS≤8分)和非重症组(GCS〉8分)两组,入院后应用海神肌电图仪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并根据CANT分为Ⅰ、Ⅱ、Ⅲ三级,分别比较重症组与非重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的表现,并比较不同级别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太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Solar2000多功能监护仪,进行床旁持续脑电图监护,采用Young的脑电图分级标准进行脑电图分级,比较重症组、非重症组脑电图表现,并比较不同级别脑电图与预后的关系;采用Nicolet-EMETC-2002-Ⅲ型经颅多普勒仪,选用2MHz脉冲多普勒探头,通过颞窗或眼窗测定脑动脉血流速度,并根据血流速度分为:(1)血流速度增高组;(2)血流速度减低组;(3)血流速度正常组。并比较血流速度与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重症组病死率为42.86%,明显高于非重症组的死亡率22.22%,而非重症组,其良好率为33、33%,好转率为44.44%,均明显好于重症组。(2)重症组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为Ⅲ级者,明显高于非重症组(P〈0、05),其病死率高,预后不良,而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为Ⅰ级者,预后相对较好。(3)32例脑血管患者进行持续脑电图监测,结果发现多数表现为YoungⅠ、Ⅱ级,Ⅱ级者病死率(63.64%)明显比Ⅰ级(14.29%)高,而脑电图Ⅰ级者预后相对较好。(4)经颅多普勒表现为血流速度增高、血流速度减低或血流速度正常者与其病情轻重、预后的关系尚不能确定,P〉0.05。结论持续床旁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电图可准确、客观地评价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并能预测预后,指导治疗,血流速度与重症脑血管病病情轻、重,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烟雾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及经颅多普勒、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分析20例烟雾病,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MRA及9例DSA图像均显示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DSA能清晰显示脑底明显增多的异常血管网,并对侧支循环吻合支显示更清晰;7例TCD血流速度增快,频谱紊乱,3例形成涡流。结论MRA能准确诊断烟雾病,且具有无创、经济、实用等特点,DSA在显示细节如烟雾血管、侧支循环等方面优于MRA,TCD可作为异常血管的筛选检查,对需要手术治疗患者,DSA仍为必需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BAEP,TCD及转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诊为怕阳性率,采用常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加转颈试验,检测40例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并与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单项BAEP检测阳性率仅50%,低于TCD的检测阳性率;加转颈试验后阳性率提高至86.3%。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TCD)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联合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研究组102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TCD和BAEP检测。观察比较2组各项检查参数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CD显示研究组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且血管搏动指数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BAEP显示研究组V波峰潜伏期(PL)和I~III、III~V、I~V峰间潜伏期(IPL)及(III~V)/(I~III)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与V波PL和I~V波IPL呈负相关(P<0.05)。研究组TCD的异常率为80.39%,BAEP的异常率为82.35%,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TCD和BAEP联合检测可作为VBI的一种简便、无创、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发作间歇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患者行TCD、BAEP、CDFI检测,并与51位正常受试者相应检测结果对照.结果:PCIV患者TCD异常率为80%,BAEP异常率7...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偏头痛(migraine)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的变化及危险因素。方法纳入52例偏头痛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均行BAEP检查。结果偏头痛患者BAEP异常率为71.15%,左侧Ⅴ波潜伏期(latency period,LP):偏头痛组为(5.65±0.29),对照组为(5.51±0.1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8,P=0.011);右侧Ⅲ波潜伏期:偏头痛组为(3.77±0.20),对照组为(3.68±0.1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0,P=0.044);右侧Ⅴ波潜伏期:偏头痛组为(5.67±0.23),对照组为(5.54±0.1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7,P=0.005);左侧Ⅲ~Ⅴ峰间期(interpeak latency,IPL):偏头痛组为(1.90±0.22),对照组为(1.78±0.2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4,P=0.021);右侧Ⅰ~Ⅲ峰间期:偏头痛组为(2.14±0.19),对照组为(2.03±0.1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2,P=0.014);右侧Ⅰ~Ⅴ峰间期:偏头痛组为(4.06±0.36),对照组为(3.89±0.1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6,P=0.030)。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优势比(odds ratio,OR)=0.07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009-0.697;P=0.022],持续时间[优势比(odds ratio,OR)=1.12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991-1.191;P=0.041]与BAEP独立相关。结论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脑干某些区域存在神经电生理改变,性别及头痛持续时间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Sun ZM  Ding CF  Yan ZZ  Bao YZ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8):1263-1265
目的观察特发性弱精子症的精子线粒体功能和超微病变结构,探讨线粒体在精子活力特性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特发性弱精子症诊断标准,筛选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151例,根据A级精子活动力分成3组,15%≤A组〈25%、5%≤B组〈15%、C组〈5%。3组精子线粒体均作功能检测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并与53例正常已育男性作比较。结果A、B、C3组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着色率、线粒体膜电位(MMP)着色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2、38.82、64.71;t=21.34、33.60、44.99,均P〈0.01)。各组间线粒体结构病变出现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85,P〈0.01)。病变线粒体数量随着精子活力的减低而增加(回归x^2=479.72,回归系数b=0.86,P〈0.01)。随着精子活力的下降,线粒体病变程度也随之加剧(回归x^2=435.89,回归系数b=0.80,P〈0.01)。结论特发性弱精子症的精子线粒体存在多种不同性质的病变及功能障碍,精子活力与线粒体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88例脑震荡彩色经颅多普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TCD对脑震荡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8例脑震荡患者进行多普勒检查,并分析探讨其特征。结果脑震荡患者与对照组之间TCD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即脑外伤后脑血管的变化程度与继发性损害的程度相一致。结论TCD的应用有助于动态观察脑震荡患者的脑血流变化情况,对伤情变化的判断及预后估计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ABCD2评分法联合经颅多普勒(TCD)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近期发生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0例TIA患者进行ABCD2评分,其中40例患者进行了TCD检查,30例患者进行了MRA检查,TIA发病7d内进行头颅MRI检查,统计脑梗死发生率.结果:70例患者中ABCD2评分低危患者42例,脑梗死发生率4.76%,中危患者20例,脑梗死发生率45.00%,高危患者8例,脑梗死发生率62.50%,中危组和高危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P<0.01),中危组和高危组两组间脑梗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ABCD2评分联合TCD或MRA对TIA患者近期脑梗死发生的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和0.654,且两种检测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P=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LDL≥2.6moL/L、症状持续时间≥60min均与TIA后7d内脑梗死形成呈正相关.结论:ABCD2评分对TIA短期发生脑梗死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与TCD相比,结合MRA检查,可提高对脑梗死发生风险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中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及颈椎X线检查,探讨此三项检查对VB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确诊的VBI者行BAEP、TCD及颈椎X线检查.结果63例中,BAEP异常51例(异常率81%),其中周围性损害10例,中枢性损害32例,混合性9例.TCD异常者48例(异常率76%).其中单血管流速异常28例,多血管流速异常20例,高流速12例,低流速36例,伴阻力指数(RI)异常21例.颈椎X线异常率99%.结论此三项检查具备安全性、无痛性、快速性、高灵敏度、可重复性,是VBI定性、定位诊断之理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血管彩超、TCD、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彩超、TCD及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42例确诊TIA的病人的血管彩超、TCD、MRA发现的病变的部位、数量进行分析。结果 TI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病变明显,阳性率在彩超检测中为67.6%,TCD为77.5%,MRA中为78.5%,病变主要累及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及颈内动脉起始段。结论 应对TIA患者常规进行血管彩超、TCD和/或MRA检查以指导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行血管成形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多排CT灌注成像对大鼠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CT灌注成像(CTPI)技术对大鼠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雄性SD大鼠50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40只。实验组按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后0.5h、1h、2h、3h、6h均分为5个 时点,每个时点8只;对照组也分为5个时点,每个时点2只。2组采用GELightSpeed16排CT机于MCAO后各时 点行灌注扫描,分别计算脑血流量(CBF)图、脑血容量(CBV)图、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在三色的功能图像上画 取双侧对称性兴趣区(ROI),获得病灶侧与对侧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计算CBF的绝对值和相对值。比较 CBF、CBV、MTT成像结果与TTC染色结果并分析2者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各参数图均未见异常灌注区,TTC 染色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对称性红染。实验组各参数图均可见缺血梗死区域。MACO后各时点CBV图中的低灌注 体积与CBF图核心区体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C染色梗死体积与CBF核心区、CBV异常灌注区 体积均呈正相关较低(r=0.960,P<0.01;r=0.911,P<0.01);TTC染色梗死体积与MTT异常灌注区体积相关性 较低(r=0.800,P<0.01)。结论:16排CTPI可早期发现梗死病变,能全面显示并可量化梗死和缺血半暗带的部 位、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个性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