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颗粒细胞瘤(GCT)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原发于皮肤者少有报道,尤其是头颈部皮肤的,我院自1998年1月~2006年12月间诊治耳后颗粒细胞瘤患者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背景:外阴颗粒细胞瘤(GCT)是一种罕见的女性生殖道肿瘤。病例:1例59岁妇女无意中发现左侧大阴唇有1cm大小肿块,随后增长到接近4cm。在全麻下完全切除肿块。术后随访良好。肿瘤组织学检查显示为具有颗粒细胞瘤形态特征的浸润细胞条索和团块。结论:颗粒细胞瘤虽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但容易复发。当缺乏有效的系统治疗而表现为多中心性或多器官受累时,可导致发病和死亡。因此,临床医生和病理学家应注意其临床和组织病理特征。罕见女性生殖道肿瘤:1例良性外阴颗粒细胞瘤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Cheewakriangkrai C @Sharma S @Deeb G…  相似文献   

3.
目的卵巢颗粒细胞瘤(GCT)的CT诊断.方法搜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颗粒细胞瘤,分析其CT平扫和增强表现特点.结果本组病例中2例子宫附件区囊实性肿瘤术前诊断为粘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2例合并子宫体积增大者第一诊断为颗粒细胞瘤,1例囊性肿块诊断为浆液性囊腺瘤.结论卵巢颗粒细胞瘤与卵巢囊腺肿瘤易混淆,须结合特征性临床表现和子宫合并症仔细分析其CT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颗粒细胞瘤(Granuiar Cell Tumor,GCT)是一种罕见肿瘤,可发生在人体各个部位,50%以上是累及头颈部,常发生于舌,皮肤及皮下组织,乳腺等部位.本文报道1例GCT患者,结合文献对舌GCT的组织发生,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鞍区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以头痛为临床表现的鞍区G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收集到的相对完整的鞍区GCT的病例报告资料共22例,探讨鞍区GCT的影像诊断、手术方式及治疗方案。结果 22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其中14例行开颅手术,5例患者行经鼻内镜手术治疗,11例完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6例切除情况不详。术后病理均提示为鞍区颗粒细胞瘤。结论 对于鞍区GCT,CT也可显示有钙化灶,MRI中T2WI显示为等或低信号或可作为GCT的重要特征。术前及时评估和恰当治疗尤为重要,手术方式可首选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卵巢颗粒细胞瘤 (GC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S P法检测5 2例卵巢GCT中PCNA表达水平。每例切片 3张 ,厚度 4 μm ,分别进行HE染色及PCNA测定。结果 :PCNA在卵巢GCT中强阳性表达率晚期明显高于早期 (P <0 .0 1) ;弥漫型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 (P <0 .0 1) ;核分裂数≥ 3/HPF明显高于 <3/HPF (P <0 .0 1) ;瘤体 >10cm明显高于≤ 10cm (P <0 .0 1) ;术后复发者明显高于无复发者 (P<0 .0 1) ;死亡者明显高于存活者 (P <0 .0 1)。结论 :PCNA的表达与卵巢GCT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 1995年 7月至 1999年 6月用E3型机对乳房疼痛、乳房肿块及乳头溢液近 4 0 0 0例乳房疾病患者施行检查 ,查出乳腺癌、乳腺恶性淋巴瘤共 78例 ,乳腺重度增生、乳房慢性炎症 ,良性肿瘤及外伤等共 10 6例均经手术、病理切片证实。其中查出 4例乳腺癌性肿块 ,直径 0 5cm ,无淋巴结转移 ,2例属尚未突破基底膜的早期原位癌 ,均得到早期治疗。现将2例典型病例诊断报告如下。1 典型病例  例 1,患者女 ,4 2岁 ,在无任何自觉症状时女工普查发现其右乳外上象限触及一 0 5cm× 0 4cm无痛性结节 ,质硬、不活动 ,腋下无淋巴结肿大 ,红…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在腱鞘巨细胞瘤诊断中使用高频超声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80例经过相关检查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高频超声图像。其中70例患者表现为局部没有出现肿块且无触痛感;5例患者表现为肘部受过损伤导致出现肿块,随按压肿块有明显触痛感;5例患者表现为右手腕掌尺处没有出现肿块且无触痛感,活动较为艰难。结果经过高频超声检查,60例患者诊断为腱鞘巨细胞瘤;15例错误诊断为腱鞘囊肿;5例错误诊断为神经鞘瘤。其中65例在腕关节及手部出现肿块,10例在肘关节出现肿块,5例在脚部出现肿块。肿块存在于肌腱旁的患者60例;肿块存在于关节处有15例;肿块存在于相邻位置的骨质凹陷处5例。按照Alder半定量血流分级可将肿块中的血流分为0、1、2级,其中15例属于0级,60例属于1级,5例属于2级。结论采用高频超声诊断腱鞘巨细胞瘤,其图像表现具有独特的特征,同时该方式拥有操作便捷、无创伤、经济等优点,应广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贾坤  梁春晓  刘莹 《重庆医学》2021,50(12):2156-2158
颅内双灶性生殖细胞瘤(intracranial bifocal germ cell tumor,IBGCT)是指颅内2 个部位同时出现生殖细胞瘤(germ cell tumor,GCT),不同部位肿块间没有直接联系,以同步性发生于鞍区和松果体区最为常见[1-2].IBGCT的临床发病率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GCT,既往文献多以个案或小样本病例报道为主.本文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2 例确诊IBGCT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类肿瘤的临床及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37岁,重庆人,因左乳房无疼痛性肿块6年余,近来增大并感觉不适于2010年1月来我院外科就诊。患者7年前曾在西藏打工2年。体检:左乳内上象限可触及一肿块:大小约2 cm×2 cm,无压痛,有囊性感,可活动,皮肤无红肿及破溃,未发现其他异常。临床以左乳内肿块待查行肿块切除。病理检查:巨检:暗灰色囊性组织1.5cm×1.5cm×1cm大小,切开见囊腔0.5cm×0.5cm,内含半透明液体,见灰白色直径0.3Cm大小结节1个。囊壁厚0.1~0.2cm。镜检:病变形成囊腔,纤维性囊壁组织呈肉芽肿性炎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因体检发现左侧卵巢肿瘤于1999年6月行全子宫及左侧附件切除,术中见肿瘤约6.0cm×5.5cm×3.5cm大小,实性质硬,表面不光滑。病理诊断:左侧卵巢低分化颗粒细胞瘤。术后未行化疗、放疗。术后5个月,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生一肿块,并逐渐增大,于2000年8月第  相似文献   

12.
贾坤  梁春晓  刘莹 《重庆医学》2021,50(12):2156-2158
颅内双灶性生殖细胞瘤(intracranial bifocal germ cell tumor,IBGCT)是指颅内2 个部位同时出现生殖细胞瘤(germ cell tumor,GCT),不同部位肿块间没有直接联系,以同步性发生于鞍区和松果体区最为常见[1-2].IBGCT的临床发病率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GCT,既往文献多以个案或小样本病例报道为主.本文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2 例确诊IBGCT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类肿瘤的临床及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特征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科切除后经病理证实的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评析MRI影像的特征表现及对应之病理基础。结果 40例患者病灶均为单发,MRI平扫的主要影像表现:子宫附件区边界清楚、包膜完整的囊实性、囊性或实性肿块。23例为多房蜂窝状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内有大小不等的囊变灶,囊内壁光滑,无明确壁结节;11例为囊性肿块,单房或多房性,直径多大于8cm,其囊内壁均较光滑,囊内T1WI呈均匀一致低信号,T2WI呈一致高信号;6例为实性肿块,大小约3-5cm,T1WI大致等同于同层肌肉信号、T2WI高于同层肌肉信号。增强扫描40例患者肿瘤实性部分及囊内分隔均明显强化,囊内部分无强化表现;27例有腹水的患者,其腹水含量与肿瘤大小无相关性(r=0.19,P=0.08)。结论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在MRI影像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特征影像表现为:(1)附件区呈蜂窝状囊实性肿块,房间隔纤细,囊内壁光滑,无壁结节最具有特征性;(2)囊性或实性肿块边界清晰,肿瘤信号均匀一致,多有假包膜。成人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与病理表现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乳腺分泌脂质性癌又称乳腺富脂质癌,属乳腺罕见癌,至今报道不足10 0例。最早由Aboumrad于196 3年首次报道,1974年Ramos和Taylor[1] 报道13例,并正式命名。本文报道1例无肿块型分泌脂质性乳癌,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报道如下。患者女,81岁,因发现右乳头溢血2周以“右乳肿块”收入上海长海医院普外科。患者入院前2周无意间发现右乳头溢血,暗红色,量少,无疼痛,无其他特殊不适。查体见双乳形态大致对称,皮肤无红肿,无桔皮样变,无酒窝征,乳头无内陷,右乳晕外上方可及约1 5cm×1 0cm大小肿块,质中,界尚清,与皮肤无粘连,用力挤压肿块乳头有暗红色…  相似文献   

15.
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 of the ovary,GCT)属于低度恶性的性索间质肿瘤,占卵巢肿瘤的5%.按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分为成人型颗粒细胞瘤(adult granulosa cell tumor of the ovary,AGCT)和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uvenile granulosa cell tumor,JGCT).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JGCT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和愈后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乳腺的癌肉瘤临床非常少见,伴囊性变更为罕见,其组织来源不明。2008年我院乳腺外科接诊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36岁,因“发现左乳外侧肿物轻微刺痛2个月”于2008年2月入院。查体:双乳发育正常,左右对称,乳头无凹陷或上抬,无被动溢液,左乳晕外侧,左乳房外侧象限分别可触及类圆形肿块,质硬,大小分别约3.0cm×3.0cm,3.0cm×3.5cm,边界尚清,活动度尚好,轻压痛,无皮肤粘连;  相似文献   

17.
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24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肿块局部扩大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均予以辅助放疗和全身化疗。结果 24例患者均获随访1.5~5.0年,1例于术后3年内发生局部复发并肺转移死亡。病侧乳房外形均较好,两侧乳房基本对称。结论 保乳手术联合辅助放疗和全身化疗治疗早期乳腺癌疗效肯定,美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GCT)临床分期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归纳分析24例GC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期别、不同原发肿瘤大小的GCT患者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的5年随访情况。结果:GCT患者的5年存活率与临床分期呈显著相关性。结论:GCT的临床分期是影响患者存活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李春伟 《黑龙江医学》2003,27(9):705-705
患者 ,女 ,3 0岁 ,教师。 2 0 0 1 -0 4-2 5就诊。自述右眼上眼睑眉梢部肿块 2 0余年。我院门诊以“右眼睑囊肿”收入院 ,患者体态正常 ,无明显全身不适。眼科检查 :双眼视力均为 5 1 ,右眼上睑外眦眉梢处有约 2 5cm× 2 0cm× 1 5cm肿块 ,肤色正常。未见皮下静脉迂曲怒张 ,肿块坚硬 ,移动性良好 ,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双眼部其它检查均正常。血液检查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于 2 0 0 1 -0 4-2 5上午 9时 ,在局麻下行右眼睑眉梢部肿块摘除术 ,手术中小心分离肿块与皮下组织 ,见肿块表面无粗大血管供应 ,质坚硬 …  相似文献   

20.
李军杰  柳达  孙侃  孙红 《农垦医学》2001,23(6):417-418
胰岛β细胞瘤 (胰岛素瘤 )是一种罕见的疾病 ,据国内文献报道 ,1 979年以前全国仅报告 2 2例 ,中山医学院 1 3年内仅有 6例 ,我院于 2 0 0 0年 3月收治 1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 ,男 ,44岁 ,已婚 ,汉族 ,因间歇性意识障碍 1年余为主诉于 2 0 0 0年 3月 1 6日入我院内三科。 1 998年 7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晨起意识障碍 ,3~ 5分钟后可自行恢复 ,醒后出汗较多 ,全身乏力明显。 1 2月起症状加重 ,多次查血糖 1 .5~ 1 .8mmol/L之间 ,胰腺CT示 :胰尾体积略大。入院体检 :心、肺、腹无异常发现。辅助检查 :血、尿常规均正常 ,空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