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应用快捷护理路径急救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东  戴维松  宋丽华  卞淑芬 《护理研究》2008,22(16):1420-142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在急诊室抢救阶段和神经外科重症监护阶段,应用快捷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队列对照研究,门诊急救阶段收集2005年12月-2006年6月在门诊抢救的重型颅脑外伤病人32例为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抢救,2006年7月-2007年1月在门诊抢救的重型颅脑外伤病人34例为试验组,按快捷护理路径进行抢救;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住院阶段是以上两组病人经门诊抢救后存活病人转至神经外科住院或急诊手术后转至神经外科治疗病人,对照组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按快捷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两组病人不同阶段的抢救时间及费用、住院时间及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病人在门诊急救阶段和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住院阶段年龄、性别、格斯哥昏迷评(GCS)、伤情评分(I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病人急诊抢救时间及急诊抢救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O01);③两组病人重症监护住院7d时GCS评分、平均住院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两组病人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在急救中应用快捷护理路径后,急诊抢救阶段抢救时间明显缩短,抢救费用降低;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重型颅脑外伤急救监护中护理方法路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外伤抢救患者42例为对照组,44例按快捷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抢救为急诊抢救阶段试验组,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通过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快捷护理路径方法后,可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合理支付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等.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急救监护中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快捷护理路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重型颅脑外伤急救监护中护理方法路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外伤抢救患者42例为对照组,44例按快捷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抢救为急诊抢救阶段试验组,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通过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快捷护理路径方法后,可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合理支付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等。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急救监护中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快捷护理路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重型颅脑外伤急救监护中护理方法路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外伤抢救患者42例为对照组,44例按快捷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抢救为急诊抢救阶段试验组,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通过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快捷护理路径方法后,可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合理支付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等.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急救监护中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快捷护理路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快捷护理路径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的临床效果,为在临床中开展快捷护理路径提供实践意义。方法选取本科2015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常规组,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3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常规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急救和治疗,观察组采用快捷护理路径急救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急救时间、急救费用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两组住院前后GCS评分及各项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急救费用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转入神经外科病房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也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住院费用、住院前后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除尿路感染和肺部感染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项并发症两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快捷护理路径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急救,能明确抢救步骤与分工,有效提高急救效率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脑卒中病人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队列对照研究,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朝晖院区2013年10月—2014年4月32例重症脑卒中病人为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施抢救,2014年5月—2015年2月在急诊室抢救的重症脑卒中病人34例为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救治。比较两组病人抢救时间及费用、病死率等。[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抢救费用低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急诊救治重症脑卒中病人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后有利于护理工作流程的优化,缩短抢救时间及降低抢救费用,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抢救和护理,试验组采用快捷护理路径进行抢救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急救费用及病死率。结果试验组抢救时间(17.01±5.34)min、抢救费用(293.99±91.01)元、住院时间(17.51±3.34)d、肺感染发生率7.5%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9.98%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试验组的肾功能不全和应激性溃疡、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是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快捷护理路径在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过程中可明显缩短急救时间,减低急救费用,减少病死率,具有较好的急救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的护理路径。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在急救过程中实施护理路径,而对照组未采用护理路径急救。结果:两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比较、两组抢救时间、抢救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尿道感染发生率及肺部感染发生率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中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护理路径,可提高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需要进行急救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人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的院前急救时间、急诊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病人的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收治的125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资料,按照急救流程不同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5例,观察组在急救护理路径指导下进行急救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流程,比较两组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以及抢救费用。[结果]观察组病人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抢救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使抢救护理程序化、规范化,可明显缩短抢救时间,减少抢救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S"管理法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绿色急救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进入急救绿色通道救治的25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为观察组,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急救的28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6S"管理方法。观察两组病人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救治转归以及病人、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特殊检查时间、入院处置时间和入院至手术的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病死率和伤残率均低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6S"管理法应用于颅脑损伤绿色急救通道的建立,可提高急性颅脑损伤病人抢救成功率及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急诊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的急救流程进行抢救,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抢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病情稳定、并发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情稳定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救护中可缩短患者急救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急救路径在院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1年12月—2013年4月院前急救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中选取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运用临床急救路径护理。[结果]观察组平均出车反应速度、诊治等待时间、死亡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医患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床急救路径提高院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抢救成功率及医患满意度,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14.
吕淑娅 《全科护理》2012,10(28):2612-26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急诊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急诊护理规范进行急抢救、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人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成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急诊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按常规的急救流程进行抢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救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6例作为实验组,按自行拟订的重型颅脑损伤快捷护理路径进行抢救。对2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费用以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抢救时间〔(29.76±5.83)vs(43.45±5.37)min〕、抢救费用〔(278.42±38.62)vs(344.75±49.34)元〕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病死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可以提高急救护理质量、缩短抢救时间、减少抢救费用,可能有利于病死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急救路径在院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1年12月-2013年4月院前急救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中选取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运用临床急救路径护理.[结果]观察组平均出车反应速度、诊治等待时间、死亡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医患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床急救路径提高院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抢救成功率及医患满意度,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程优化护理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急诊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4年7—12月救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15年1—6月救治的5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全程有效的急救优化护理配合,可以有效缩短重型脑外伤的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降低患者病死率,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佘东 《全科护理》2015,(7):630-632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急救的快速反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急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院前、院内急救处理资料,总结快速有效的救治对策。[结果]病人现场死亡3例,到达急诊医学科抢救无效死亡1例,其余均由绿色通道安全送往病房、手术室、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结论]快速有效的院前院内急救反应对策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救治赢得宝贵时间,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外伤急救中的应用.方法将305例急救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0例采用改革前的抢救流程,路径组155例运用自行拟订的重症外伤临床护理路径对病人进行急救护理,对2组病人的死亡率及抢救所用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路径组的死亡率及抢救所用的时间均比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救过程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急救水平,降低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李金梅 《全科护理》2016,(8):837-838
[目的]研究加强急救护理管理对急诊重症脑卒中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急诊接受治疗的158例重症脑卒中病人,2013年3月开始开展急救护理管理,重新改进急救护理环节管理的程序,加强急诊转运期间的呼吸道管理。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病人设为观察组(89例),将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病人设为对照组(69例),未开展急救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病死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重症脑卒中病人加强急救护理管理,可明显减少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