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帕金森病(PD)是发生于中年以上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的疾病,临床上有进行性加重的运动缓慢、肌强直和震颤、表情减少为特征。主要是患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导致纹状体内乙酰胆碱-多巴胺两种递质失去平衡而发病。目前新的观点认为,PD是一个多系统的疾病,累及许多黑质以外的系统,如:中脑多巴胺神经元、  相似文献   

2.
10.16帕金森病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主要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一种老年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临床特征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PD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其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神经元已减少60%~80%,并且神经元变性在发病后继续加重,这是导致PD临床病程呈进行性进展的根本原因。对PD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应采取包括药物、手术、康复、心理等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罗远超 《中国乡村医药》2006,13(2):71-71,85
什么是帕金森病? 答: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部位在人脑一个叫中脑的部位。本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运动障碍病。有家族倾向性。病理改变主要为脑干的黑质与蓝斑和纹状体等处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胶质增生及细胞内有Lewy包涵体为特  相似文献   

4.
第五节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静止性震颤、运动减少、肌肉强直和体位不稳。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以及形成路易小体。  相似文献   

5.
多巴胺的转运与帕金森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铭维 《河北医药》2002,24(5):347-348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期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中老年常见的致残疾患之一,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能力。临床上以震颤、强直、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许多患者常伴有智力的减退。其主要病理变化是黑质致密部(SNc)多巴胺(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死亡、残存神经元DA合成能力降低,从而对锥体外系的运动调节功能下降。为阐明导致黑质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死亡的原因及其机  相似文献   

6.
侯颖 《北方药学》2011,8(1):57-59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8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4~5%。发病机制是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退变,而导致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缺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自噬/溶酶体途径是否参与了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病人及PD动物模型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机制。方法:取PD病人中脑切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黑质细胞溶酶体蛋白酶B和L(Cathepsin B and L)的表达;用立体定位技术将6-羟基多巴(6-OHDA)8μg/4μl注射到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eta.SNpc。)制作PD大鼠模型,DNA凝胶电泳及TUNEL法检测DA神经元的变性,免疫组化法检测多巴胺神经元cathepsin B及eathepsin L、溶酶体相关膜糖蛋白-1(LAM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纹状体内双靶点注射6-羟基多巴(6-hydroxydopamine,6-OHDA)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52只体质量(220±10)g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制作组(32只)、假手术组(1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应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将6-OHDA分两点注入大鼠右侧纹状体(每点10μl),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以阿朴吗啡检测其异常旋转行为,2个月后观察病理切片行纹状体和黑质的HE及TH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改变并计数。结果32只模型制作鼠中,共有22只在阿朴吗啡多次注射后,获成功模型。光镜下,HE及TH免疫组化染色可见模型组左侧黑质致密带(SNc)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较多,呈带状斜行排列。右侧多巴胺能神经元几乎消失,残存神经元萎缩。左右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纹状体内双靶点注射6-OHDA可以造成与PD患者基本相似的病理特征,且模型制作稳定好、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丧失,纹状体多巴胺含量下降[1],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丙戊酸钠(valproate,VPA) 是临床上作为治疗双相精神障碍的药物,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躁狂和抑郁症状[2].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最初从大鼠胶质瘤细胞系B49条件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对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有特异性营养作用[3].为探讨VPA对小鼠帕金森病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及纹状体GDNF表达的影响,本研究拟用C57BL小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fidine,MPTP)法建立帕金森病模型,通过中脑黑质致密部(SNc)酪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方法观察纹状体GDNF表达,有望为PD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并对VPA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Parkinsoncs disease, PD) 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其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 DA) 能神经元变性缺失,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能过度兴奋[1].其常见的发病机制包括:兴奋毒性、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学说[1-2].有研究表明,新型神经肽(urocortin, UCN)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可用于PD、阿尔采末病等疾病的治疗[3-4].UCN是一种40个氨基酸小分子神经肽,由下丘脑分泌后刺激垂体前叶细胞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β-内啡肽.目前研究认为UCN 可能具有神经系统保护功能[5-6],然而,UCN对基底神经节神经元放电的影响及对其他神经递质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PD)是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渐进性减少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应对手段。氧化应激、线粒体障碍等多条PD发病机制学说都可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凋亡[1]。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是传统抗氧化、防衰老中药枸杞[2]的主要功效成分。近来我们及其他课题组用LBP实验性治疗PD动物模型,均发现其可有效减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3,4]。本研究排除体内因素干扰继续研究LBP对PD模型细胞存活、凋亡及磷酸肌醇3-激酶(PI3K)/Akt通路活化影响,以期进一步阐明LBP神经保护效应的分子机制,为PD治疗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其疾病进程与年龄增长、环境毒物、家族遗传等诸多风险因素有关。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的损伤或功能障碍是多巴胺能神经元应答于多种致病因素,并引起神经元功能退化或死亡的重要病理事件。因此,解析线粒体损伤相关的PD分子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靶标和拓宽新药研发思路。并且,干预线粒体损伤相关的分子机制能够有效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提高PD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P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目前较为新颖的有关线粒体损伤的PD分子机制,并讨论了由此衍生的可能药物靶标和候选药物,以期为PD的防治和新药研发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多巴胺受体激动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孙斌 《医药导报》2001,20(2):77-79
由于脑内黑质-纹状体系统中缺少多巴胺(DA)所致的帕金森病(PD)为慢性进展性疾病。对帕金森病尽早诊断和及时治疗的意义,在于能够延长患者的可工作时间和提高生存质量。增加DA能系统的活性,有三种途径:即DA替代疗法;促进DA神经元末端释放DA和阻止DA的降解代谢;应用DA采体激动药。一些作者主张在PD的早期先用DA能受体激动药,不但使“左旋多巴长期综合征”的出现延迟,并且可防止左旋多巴胺或其代谢产物损害DA能细胞和迟滞病情发展。应用DA受体激动药有利也有弊。介绍了常用和新型的DA能受体激动的特点、用法和副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进展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是一种以运动减少、肌肉强直和震颤为主要症状的锥体外系疾病。其典型的病理特征为患者中脑黑质的多巴胺(DA)神经元大量死亡,纹状体多巴胺的分泌量明显减少。关于该病的治疗目前大致可分为:替代疗法、外科手术疗法、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常见于中老年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中脑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死亡,导致脑内多巴胺生成减少,可出现静止性震颤、肌僵直和运动迟缓等临床表现.该病是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致残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杨帆  杨立  许旌  柏淑禹  王惠  王颖捷  张洪 《江苏医药》2012,38(16):1967-1968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黑质致密层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老年变性疾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能力。临床以震颤、强直、运动迟缓为主要表现,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能阻止神经元的变性,使病情逆转。多巴胺替代疗法有一定疗效,但有严重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大多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综合征(parkinson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由英国医生Jame Parkinson在1817年首先详细描述,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等。随着对PD研究的深入,其治疗药物也越来越多,金刚烷胺这一具有40年历史的老药是否仍有其应  相似文献   

18.
王慧媛  杜彦  赵志刚 《中国药房》2007,18(32):2543-2545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又名震颤性麻痹,为非遗传性神经疾患,其发病机制是中枢黑质纹状体通路中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进行性退变,从而导致纹状体DA缺乏,进而引起躯体运动功能紊乱。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D)之后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障碍为典型临床特征。PD的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明确,因此尚没有从根本上阻止其病情进展的手段,日前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PD症状并试图减缓病情进展。由于本病的病理基础是DA缺乏,因此药物治疗大多围绕补充DA展开。本文介绍了用于治疗PD的大多数药物的特点以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PD)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5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为1%,临床症状表现为静止震颤、肌肉僵硬、运动迟缓和姿势反射受损.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明确,主要的病理学变化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死亡,导致黑质-纹状体通路失去其运动调节功能。目前PD治疗策略仍以对症治疗为主,多巴胺(DA)前体——左旋多巴(L-DOPA)替代DA疗法是PD治疗的首选方案。在长期的L—DOPA治疗过程中发现,患开始接受治疗2—5年内出现了疗效减低和一系列副反应,其中最严重的是L—DOPA引起的运动障碍(LID)。LID很大程度地削弱了L—DOPA的治疗作用,甚至部分患不能忍受而停止治疗。运动障碍的神经机理还很不清楚,当前的研究表明,LID与多巴胺受体受到间歇性刺激有关,下游的蛋白、基因表达改变以及非DA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异常也参与了LID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抗帕金森病新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为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左旋多巴一直作为临床治疗的主导用药,然而,该药长期应用会引起症状波动和运动障碍。目前最有希望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包括能够阻碍或者降低神经退行性过程的神经保护性药物,能够恢复大脑功能的药物,多巴胺替代和保留的药物,作用于纹状体以外的非多巴胺的神经递质的抗运动障碍药物。此外,一些具有崭新作用机制的药物,如腺苷A_(2A)受体阻滞剂、抗细胞凋亡药物等,都可能以单用或合并用药治疗PD。现综述目前临床治疗和开发中的抗PD新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